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關於千與千尋觀後感(精選5篇)

觀後感1.49W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千與千尋觀後感(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千與千尋觀後感(精選5篇)

千與千尋觀後感1

好像有段時間沒給哪個電影這麼高的評分了。我很久以來一直夢想有個女兒,如果哪天夢想成真,一定給她看這個電影,教她跟小千尋一樣堅強勇敢善良,嘻嘻。

教導孩子要勇敢堅強純真善良的這類電影動畫片電視劇小說啥的太多了,都快被重複爛了。有的讓人覺得太YY了,有的讓人覺得太做作太假了,有的讓人覺得太教條化。但“千與千尋”不知道爲什麼,就是讓人看着覺得那麼舒服,一點都不做作,只是可愛感人。千尋開始只是一個有點任性有點膽小的小女孩,但慢慢的長大成一個會幫助別人會傳播愛的小天使。

一直覺得日本社會挺BT的,這個動畫片讓我看到了日本社會物慾和壓抑之下隱藏着的友情親情愛情。小白小玲和鍋爐爺爺雖然表面上都對千尋冷冰冰的,但私底下卻都在幫助她。不過這點本身也夠BT,一個什麼樣扭曲人的世界纔會不允許一個人光明正大的表現出對另一個人的關心?雖然是一個魔幻的世界,但它表現出了成人世界的種種荒謬。比如那個本身善良但進了浴場就變壞了的無麪人。

但不管這個世界如何的荒謬,也必須先讓自己成爲一個有用的人,纔可以進一步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去改變這個污濁的世界。這是電影裏面我最喜歡的一個主題。小白告訴千尋:一定要工作。因爲不工作的人就會像千尋的爸爸媽媽那樣變成只知道吃和睡的豬。雖然湯婆婆很可惡,但也一定要堅持爲她幹活,再苦再累都得忍下來。

這點也是日本文化或者說亞洲文化與美國文化的不同吧。電影一直到最後都沒有去推翻湯婆婆的authority,即使得到很多人的支援和幫助,千尋自己也堅持一切都要“按規矩來”,雖然這個規矩一看就讓人覺得是爲了爲難人而造出來的。如果這故事讓美國人來講的話,一定是千尋連同自己的朋友,以一羣“草根”的力量,推翻湯婆婆的“暴政”,把湯婆婆從“神壇”拉下來,讓她很狼狽不堪被羞辱。而且千尋和小白兩個也不會最後分開,而是會愛情戰勝一切,兩人live happily ever after。如果真這樣結束了,這個故事就成了另一個俗套的好萊塢電影了吧。俺們亞洲人的堅韌和忍隱的文化被很好的表現了出來,這也是在海外大多數華人所奉行的準則吧。這精神讓華人能在美國成爲model minority,但這也是華人在美國社會的一個羣體性弱點,哎。扯遠了,呵呵,就此打住吧。

千與千尋觀後感2

暑期,由老師佈置觀看電影,選項有很多的類型,但我,只選擇了一部動漫電影——《千與千尋》。在他上架電影院時,就已經聽說了他的好評,不過,那已是陳年往事。而現在,我已經自己觀看了,真的,那太棒啦!

電影講述的是從一個長相普通,名叫千尋的十歲小女孩開始,在跟着父母從這個城市搬遷到另一個城市的途中,他們誤闖了鬼怪神靈休息的場所,在經過那條神祕的隧道後,展現在眼前的是現實世界中少有的景色:廣闊無垠的藍天,鬱鬱蔥蔥的草地以及清新溫暖的風,空無一人的小鎮上卻擺滿了豐盛的食物,千尋的雙親禁不住美食的誘惑而大吃特吃起來。千尋獨自一人在小鎮裏遊蕩,心中充滿了不安。這時一個看上去與千尋年齡相仿的男子出現了,他名叫白龍,他呵斥千尋快點離開這裏。夜幕降臨了,一盞盞燈光亮起,當千尋好不容易找到父母時,竟發現他們已經變成了豬,爲了救回雙親,重返現實世界,千尋以名字爲代價與主人湯婆婆簽訂了契約,最終在白龍的幫助下她完成了願望,同時也幫助白龍找回了自己失落已久的名字。千尋回到了現實世界,當她回首相望時,似乎那些只是一場“夢”,一場畢生難忘的“夢”……

幽暗的廟宇隧道盡頭,隱藏着多少灰黑煙塵,對一個小女孩來說,固然難回的現實盡頭……

宮崎駿說,千尋是平凡的,毫不起眼的,也許每個10歲的女孩,都可以在這面鏡子中,看到自己,怯懦,孤僻,麻木,失卻孩子應有的純真和好奇。

也許堅強和稚氣才應該真正的屬於和適合每一個,平凡的,毫不起眼的“她”。

用一個平凡的女孩來發掘生活的理由和力量,抗拒善惡難辨的世間曖昧,也許就是宮崎駿講述這部片子時的初衷吧

千與千尋觀後感3

"人與自然"之間的種種,從《風之谷》到《幽靈公主》都是重心的主題,轉千與千尋觀後感。到了《千與千尋》,自然、環保等概念依然佔有相當的篇幅,但是《千與千尋》中實有了新的資訊――更深入地探討人的心靈。

一、都市中的你我

徘徊在夜深的街道,你想起什麼?或許是你的家人、你的朋友。充斥現代都市的是清冷的疏離,和破碎的感悟。我們好像沒有完整的生命,每一刻都像有新的情感缺憾產生。"浴場"是日本文化的特徵之一,意味潔淨靈魂的場所。可是電影裏的浴場,正是社會的縮影――"拜金主義"、"顧客主義",甚至是"工作主義"。人生變成了人與金錢的追逐、工作和休息的輪替、掛上虛僞面具變成慣性動作。這是現代社會的縮影,這些觀念亦正是把"人"變成"豬"的魔法。"無麪人"是電影裏一個十分重要的意象。沒有嘴臉、沒有自己的聲音(要依靠吞食外物,強行用別人的聲線)、沒有名字,只有一個像面具的外衣,內裏空空如也。這正是都市人的真實寫照。無麪人像一個沒有腳的幽靈,無意識地走到浴場的入口。來到浴場,這些天神(現代人)尋求心靈的休息。無麪人到了這兒,用黃金買了所有人的心,吞了青蛙,同時吞了別人發聲的權利(金錢收買了所有人)。因爲小千的憐憫,寂寞的他對小千心存感激。無麪人一心用金錢交換小千的陪伴,可是遭到拒絕――"拒絕"來自一個小朋友的心,這個"拒絕"其實人從小便應該明白,可是所有的大人都忘記了這個真摯的道理――不可以因爲金錢出賣自己。黃金瞬間變成石頭,這是它原來的本質,黃金之所以是黃金,全是人所加諸的心理投射。由小朋友作爲控訴社會的領航者,可謂神來之筆。

二、尋找靈魂的旅程

真正的金錢其實在"錢婆婆"所居住的小鎮裏。電影末段,小千爲了拯救白龍,請求錢婆婆的幫忙。"錢婆婆"所居住的小鎮正是一個理想世界的呈現。透過水上的火車軌(意味找尋理想國度/靈魂的道路的神祕性及模糊性),火車裏都是一些沒有嘴臉的灰黑人影,到了充滿友善的小鎮,觀後感《轉千與千尋觀後感》。這兒有爲你引路的路燈(相對浴場爲客人引路的青蛙),爲小千送上熱湯的錢婆婆(相對爲客人提供優質藥湯的`湯婆婆)。這裏有的是一份簡單的、真摯的問候。浴場與小鎮正是純樸和華麗的參照。小千、嬰兒(巨嬰)、蒼蠅(在浴場作監察的烏鴉)、無麪人和錢婆婆合力做的發繩,象徵了對小千的祝福。這發繩纔是最好的護身符,這會給你無限的信心。小千離開的時候,白龍精神奕奕地站在錢婆婆的門外,乃至小千喚起白龍的名字,白龍尋回自己,一切的魔咒消失,於是大家便可以翱翔於天空中。我們不難發現真正的金錢,其實是愛。"名字"是電影中一個很重要的核心。名字是自我精神的象徵。營營役役的都市人,早把自己的名字忘記。"千尋"在浴場裏需要忘記自己的姓名,要叫作"千"。所以電影的譯名作《千與千尋》實是指失去靈魂與找尋靈魂之間的追逐和角力。我們發現浴場裏的人,全都沒有自己的名字,包括白龍。他們被指派當浴場中的某種角色,例如"鍋爐爺爺"便是主管鍋爐,白龍就被叫作"白先生"。而他的真名要到後來才知道是叫琥珀川。"湯婆婆"是浴場的主人。無麪人更是泛指現代都市中的芸芸衆生。電影英文名是《Spirited away》,意指精神迷失,正是如此。

三、兒童問題

近來日本相當關注兒童問題。"巨嬰"身形之巨大,正是成人給與他們愛護的具體化。"巨嬰"住在一個佈置精美的房間裏,受盡保護。大人害怕小孩染病,想把他們放於一個溫室之中,因此造成他們任性、自我、脆弱的性格。其實他們從來沒有病,相對小千,小千的勇敢、堅定,纔是宮崎駿所盼望社會所擁有的兒童。電影裏小千常常碰壁,但正因如此,她纔會成長。電影的最後,小千憑自己的信念和感覺找回自己的雙親,停泊在隨道外的車早已鋪滿塵埃,不知不覺間,孩子已經逐漸成長了。

四、環保問題

"環保"問題可以說是宮崎駿電影系列的一個大主題。從《天空之城》、《風之谷》的急切聲音至《幽靈公主》的絕望吼聲,現在到了《千與千尋》,宮崎駿只把這個問題輕輕帶過。從人們貪婪食物而變成豬,至河神吐出大堆垃圾,都表現了人對自然的無情踐踏。河神的丸子如此寶貴正意味着大自然的無限價值。宮崎駿對環保的信念並沒有改變。

五、結語

以冒險故事作爲一張華美的包裝紙,《千與千尋》所表述的是現化社會的種種實況――心靈問題、兒童問題、環保問題。宮崎駿希望引起現代人的反省,歸結於藝術的母題:"人生是爲了什麼?"。對拜金主義者、工作的奴隸提出了有力的質問。從而表示宮崎駿自己崇尚真誠、自然的意向及語重心長地重複尊重自然的呼籲。這是一個充滿意象的故事,舉重若輕,同時充滿着情味的作品。

其實我一直都覺得卡通並不只是小朋友的的專利,它亦可以是成人對人生及周遭的事情有所反思的題材,《千與千尋》正是最好的例子.

千與千尋觀後感4

一個百無聊賴的夜晚,也許說是心血來潮比較貼切,在網上翻看一部來自日本的動畫片《千與千尋》。

曾經看過很多的國產動畫片,雖說其中也不乏一些優秀的作品。可在我的印象中,很多的國產動畫片都給人一種稚氣未除的感覺。而今天看的這部《千與千尋》卻給我帶來了意外的驚喜。它是一部關於一個小女孩去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進行一系列探險活動的電影。

縱觀整部電影,千尋只是個天真善良的小女孩,遇到很多危險時候都是自己努力去解決。說到這裏,回想到國內多少的孩子能夠自主生活的?不都是從小就嬌生慣養,生活稍微有點不如意就開始哭爹喊孃的,從來都沒想過去獨立生活下去。電影中雖然遍佈了不少的壞人角色,到處都跟千尋做對。可千尋並沒有開始抱怨生活,而是採取積極向上的態度,努力在逆境中生存下來。開始找工作,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最後在白龍的幫助之下,又重新回到了原來的世界裏。

這部電影有一點很值得讚揚的就是,原本在戲中本應該是出現暴力畫面的時候,卻被創作者運用一種幽默的手段來化解這種緊張的氣氛,就這樣整部電影都沒出現過一個暴力鏡頭。這就是日本國內電影的好處,很少會有那種暴力傾向的作品。而我們國內就不一樣了,到處都是充滿打打殺殺的電影,看來我們還是要在日本身上好好學習一番。

還有一點就是,這部戲的開始就是經過一個隧道,發生了之後的一些奇聞怪事。在電影結尾的時候也是從那個隧道出來,從而結束了這段經歷。這樣在同一個地方開始,又從同一個地方結束,可以給人帶來一種圓滿結局的感覺。

千與千尋確實是部不錯的動畫片,原本以爲只是部很簡單的小女孩歷險的電影,看過之後便覺得千尋不像是小女孩,而是一個有思想有智慧的大人了。唯一的不足就是,電影中作爲千與千尋的電影名,卻沒在電影裏嵌入一些關於千與千尋的音樂,感覺有點遺憾。不過也罷,不嵌入肯定有他的道理所在,就算有所不足,千與千尋也照樣是部值得人們去觀賞的動畫片。

千與千尋觀後感5

今天上課看了一部電影《千與千尋》。因爲我不是宮崎駿,所以我不知道宮崎駿當時創作這部電影時的想法是什麼,他到底要帶給我們什麼。如果以成長爲主題的話,這部電影就好像是孩子世界的一個縮影,而千尋就是孩子的代表。它包括了兩個世界:現實世界和靈異世界。正是這樣,它讓我們看到了現實世界中存在着很多不好的方面:人類的貪婪,冷漠,麻木等等,而千尋就是這些現象的反面例子,她時刻提醒了人類正逐漸消失的一些東西:善良,純真,勇氣,和諧,等等。當千尋與她父母進入了另一個不屬於現實的世界,一個人類在那是不受歡迎,讓神靈們感覺到人類是臭的世界時,成長的旅途開始了。

人類在現實世界中的壓力,使他們原有的純真、善良漸漸忘掉了。當千尋父母他們發現有很多好吃的食物時,就大吃大喝起來,完全不顧千尋的感受,最終變成了肥豬。當千尋說吃別人東西會被罵的,她父母就說有信用卡,吃完再付錢也可以。我們小時候,媽媽也會經常教我們不可以隨便拿別人的東西,這是很不禮貌的。現在我們記住了,而大人們卻忘記了……

當父母變成豬時,千尋只能夠靠自己,一個人去探索一個未知的世界。還要救出她父母,回到現實世界中。幸運的是,她得到了白龍的幫助,而她也的確需要別人的幫助,她也要好像自己的朋友白龍一樣,熱心幫助別人。白龍幫助她找回了自己的名字,她從此知道,找回自我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所以她也要幫白龍找回名字,救他於危難之中。她學會了信任和幫助,於是當她看到無臉人孤零零地站在雨中,千尋爲他留了一扇門。

千尋要留在這個地方,不被變成豬,就必須要工作。於是她要找到湯婆婆,請求湯婆婆給她工作。但是湯婆婆大罵:“你又任性,又愛哭,又笨,這麼沒用,到底能幹什麼?”千尋以前的確是這樣,但是她知道自己一定要活下來,活下來纔有機會救自己的父母。所以才忍住所有的恐懼,一滴淚也不掉,只是一再懇求:“我想在這裏工作”,這就是憑心中信念,在看不到希望的黑暗中狂奔。在我們的世界上,那些有能力,有想法,有夢想的年輕人,最缺的就是這種堅持。他們工作一不順利就想跳槽,可跳到哪裏都是一樣沒有機會。那些中層的領導不能夠容忍新人的能力超過自己,年輕人都不敢爲了夢想堅持到底。他們敢辭職,卻不敢越級上告,不敢把整個公司鬧的滿城風雨。千尋這個小孩,卻一直堅持着,最終得到了工作的機會。

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只有自己勤勞所得的東西纔會用的心安理得。當無臉男給千尋金子時,千尋沒有要,因爲她不需要,不貪財,那不是屬於她的東西,而那個青蛙就是因爲貪財被無臉男給吞掉。無臉男,他迷失在慾望之都裏,找不到自我。他變金子,就是因爲人們喜歡金子。在現實社會中,太多的人趨炎附勢,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者。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影教會他們不要學拜金主義,要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

還有很多細節都沒有說,其實我覺得電影的每一個畫面都包含了一定的意義,關鍵在於你怎麼解讀它。總的來說,宮崎駿的這部作品,就好像是一個電車旅程。千尋坐上了這趟列車,經受了一系列的磨難比以前成長了。在必須經歷的磨難中,千學會了忍耐(毫無怨言地做着湯婆婆安排的苦工);學會了尊敬(幫骯髒的羅神洗去身上污垢);善待常人(讓無根漂泊的蒙面人有一個躲避風雨的所在);要有誠實的品德(幫白先生歸還了他偷來的寶物);找到屬於自己的愛(爲白先生找回失落已久的名字);實現自己的諾言(讓父母重新變成人)……

我們的心靈也隨着她經歷了一次成長,時間一去不復返,人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我們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狀況。我們只能夠不停地向前邁進,以更好的姿態面對未來。

千尋在這個場景中成長與洗練,不僅是對人身體的洗禮,更重要的是對人類靈魂的洗禮 。其實,我覺得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做一個勇敢,率真,認真,善良的千尋,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其實每個人都有千尋優秀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