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海洋天堂觀後感(通用9篇)

觀後感1.18W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海洋天堂觀後感(通用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海洋天堂觀後感(通用9篇)

海洋天堂觀後感1

一種愛,讓我們深陷在凝固着深藍色的海洋中,心中翻騰起一股無影的浪花,那是父愛的力量。我們在愛中徘徊着,一種心酸,一種感動,在影片的最後十分鐘再也抑制不住。我們看到了父愛的偉大,它創造了這世間的奇蹟。淚水的反擊,出乎意料的結局,給了我一次情感的大爆發。

一個沉溺於自己世界裏的大福,他彷彿是一條無憂無慮的魚,他的臉上總是洋溢着幸福的光彩,修長的手指彷彿便是他的心情,興奮的時候拍動雙手,憤怒的時候抽搐着在父親的肩上留下深深地牙印,失落的時候抱着麥當勞叔叔,眼眶中含着眼淚……。他也和普通人一樣,有着自己的情感,只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可上天對待這個家庭太不公平,母親承受不了現實便自殺了,一個瘦弱的父親從此承受起痛苦,卻樂觀的接受了事實,手把手的艱苦訓練着大福,直到在大福21歲那年,他檢查出患有肝癌晚期,死神的揮手,使這位偉大的父親用堅定的信念給大福尋找歸宿,經歷了多少次的失敗,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因爲有一種精神支撐着他,那便是愛,一份對兒子的愛。

一次,父親一遍一遍教大福拖地,大福卻始終不聽父親的囑咐,將拖把提起來,踮着腳,活像在跳芭蕾。父親彷彿在那一瞬間感到了絕望,他氣憤地責怪大福很笨,撒下氣話讓大福以後不要來海洋館了。一個即將離開人世的父親,在看到兒子竟什麼也做不成的時候,他心裏該有多麼的痛呢?大福感到委屈,他彷彿明白父親的責怪中包含着愛,他彷彿覺得自己特別沒用。但父親終究是愛他的,在一番責怪後又一次拿起拖把百煩不厭地一遍一遍的教。在死亡即將降臨的前一刻,父親用心良苦的爲自己做了一個烏龜殼,告訴大福:“爸爸死後便是這烏龜……”

這位偉大的父親終究走了,但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大福學會了煮雞蛋,學會了脫衣服,甚至學會了拖地。可這一切的一切,哪一個不是花費了父親的心血呢?大福跳下水,緊緊趴在海龜背上,我們在那一刻,彷彿看到了一個正常的大福,他的心中充滿了愛,那愛充溢着海水,溫暖着我們的心靈。我想,那位偉大剛強的父親一定在天堂上欣慰的笑了。

在影片結束時,我們看到了“獻給平凡而偉大的父母”十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它們印刻在我們的心中。

這個世界,正是有愛,纔有歸宿。開始不知道,有一天突然發現,才發覺無法報答所有的恩惠………讓我們向父親真誠的說一句:“爸,您辛苦啦!”

海洋天堂觀後感2

看着電腦上的一行行的字幕,我的心彷彿墜入了萬底深淵,太令人心酸了……

影片中的大福是一個孤獨症兒童,他什麼都不會,很小的時候,媽媽因爲查出大福有孤獨症,受不了這樣的打擊,離開了人世,大福便從小就跟着自己的父親一起相依爲命,父親去海洋館當電工,大福就在海洋館裏游泳。沒想到的是,他的父親被查出自己患有肝癌晚期,而已有二十一歲的大福老人院不收,嫌他太小,而收養孤兒的地方,卻嫌他太大,即將不在人世的父親沒有了辦法,總不能看着兒子在自己死後活活的餓死在人世上吧?

這時一所民間辦的一所福利院收養了大福,爲了教會大福自理父親搬進了福利院,他十分耐心的教大福怎樣脫衣服,教大福自己乘公交車,教會大福怎樣煮雞蛋,教會大福怎樣拖地。父親讓海洋館的老闆給大福一個清潔工的職務,跟在老闆的後面苦苦哀求“你就讓大福當個清潔工吧!他傻,認死理,一定要十分乾淨,他才罷休,他比其他人乾的會都好,又不會偷懶,求求你了!”這時,父親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老闆十分善良,答應下了。死前,父親指着海洋館了那條最大的海龜,說:“你看,這叫海龜,海龜的壽命是很長的,海龜就是爸爸,明白嗎?海龜就是爸爸!”沒過多久,父親死了,當大福再一次在海洋館裏游泳時,他緊緊地抱住了那隻大海龜,貼在海龜身上,和海龜一起暢遊……

有人說,孤獨症的兒童是不會有情感的,他們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但我不這樣認爲,感情能戰勝一切,即使他是一位孤獨症兒童,那位父親沒有白活,沒有白養大福,他們突破了一個奇蹟,大福擁有了人的情感,他傻,傻人有傻福!他笨,但他擁有了一切應該擁有的愛!他什麼都不會,但他學會了自理,他在這個社會上站穩了腳跟!多麼偉大啊……

文章和李連杰主演的這篇電影,真實的反映出了在社會上的一些成年了卻無依無靠的殘疾人,無法正常生活,無法自理,無法走入社會的情況,只能上街乞討,甚至一些人販子控制了這些人,他們乞討來的錢全部被人販子收入自己的腰包,片中的大福是幸運的,他有一位偉大的父親,無數位幫助他的好心人,和自己的努力,才換來的他今天的成功!我真的爲大福感到驕傲,感到自豪,感到欣慰……

大福教會了我堅強,教會了我笑對人生,不論有什麼困難,總是那副笑嘻嘻的模樣!人生就是這樣,忍一忍,努力一下,再大的困難也能跨過去!

海洋天堂觀後感3

“說了再見,卻發現再也見不到”,當電影片尾曲響起的時候,放映廳裏一片寂靜……

回家後,我發現G姐的QQ簽名已經變成了“愛的海洋,情的天堂,海洋天堂,父親節快樂!”,我很欣慰,因爲我知道又有一個人明白了我的用心,懂得了連傑的努力!

一切如我所料,這是一部沒有太多人會關注的非商業電影,因爲整個放映廳只有10個人左右,但這又是一部最真誠的溫情電影,因爲在場的每一位觀衆都擦拭着淚水!

這是我見過的情節最平淡,故事最簡單,節奏最緩慢,表演最樸實,鏡頭最平和,一切都最不具備“專業”電影拍攝手法的作品,而就是這些“之最”,卻使電影的整體昇華到了“無聲勝有聲”的新境界,沒有做作,沒有煽情,電影用最質樸的表述方式,觸動了每個人的心靈!

其實這不像是一部電影,而是像一部記錄片,一部真實反映自閉症患者的家庭生活的紀錄片。

所有的演員都沒有刻意煽情的表演,整部電影也都沒有大喜大悲跌宕起伏,就連王心誠的去世都是那麼輕輕的一筆帶過,真正感染觀衆,觸動人心的力量來自於父子生活中那一個個微小的細節。濃濃的父子之情,於細節之中傳遞着溫情,當父親一次一次的把玩具狗從電視上拿下來,當父親一遍一遍教給大福數錢,當父親安慰着受到驚嚇的大福,當父親一次一次的鼓勵大福,當父親當將一個個精緻的衣物標籤貼在抽屜之上,當父子搖晃數數等待煮熟雞蛋,當二人在屋中模擬公交車裏的場景,當父親重病的身軀拖着龜殼在池中“暢遊”……這些點點滴滴,竟是如此的細緻入微,叫人不得不爲之動容……

電影結尾打出一行字幕:“謹以此片獻給天下平凡而又偉大的父母”。和字幕一樣,這是一部最平凡而又偉大的電影作品。

一生一起走,愛的海洋,就是天堂……

海洋天堂觀後感4

今天我看了《海洋天堂》,看完整部電影,感慨萬千。影片是以一個患孤獨症的兒童“大福”和他的父親的故事爲主題,故事娓娓道來,感人淚下。

我們愛護是最無私、最偉大的,當一個家庭中的兒女是自閉症或者是其他殘疾的,照料的難度和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有多麼大了。影片中的父親王心誠就是這樣獨自照料一個患自閉症的兒童,一照顧就是22年,本來可能要一直這樣照顧下去,可誰知道,這位可敬的父親突患絕症,而他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他的這個孩子。所以,他在生命的最後時間裏,努力的去教孩子自己開家裏的門,自己煮雞蛋,自己換衣服,甚至是拖拖地(我們覺得很簡單,孤獨症的孩子卻很難掌握的工作),以便將來自己能夠謀生。

我們或許以爲,患孤獨症的兒童,沒有自己的思維,沒有感情,其實卻不然,當這位父親,將“大福”託付給一個民間的慈善幫助機構時,“大福”雖然說不出來,離開照料他22年的父親很傷心時,只有用撞牆,吼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是啊,患孤獨症的兒童,雖然自閉,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但他們心靈更脆弱,更需要我們這個社會,我們這些健全人的幫助和關愛。

“大福”的父親可以放心了,因爲他周圍的一些好心人,熱心的柴嫂,馬戲團的玲玲,還有海洋館的經理,他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本片的幾位重量級明星,李連杰,文章,桂綸鎂,朱媛媛,演的都非常好,沒有炫目的特效,沒有驚天動地的戰爭場面,整個故事,慢慢道來,卻觸動觀衆心靈的最深處。

影片在青島拍攝,泛起陣陣大海清涼的氣息,很能體現這位父親的博大的胸懷,久石讓的音樂,輕輕低訴,也是恰到好處。

影片在周杰倫的歌聲《說了再見》中結束,“說了再見,才發現再也見不到,能不能就這樣忍着痛淚不掉,說好陪我到老,永恆往哪裏找,再次擁抱,一分一秒都好……”

海洋天堂觀後感5

汪洋大海之上飄蕩着一隻孤舟,一位躊躇的父親帶着有天生缺陷的兒子,孤獨地坐在船上,無望地看着遼闊的大海,然後牽起兒子的手,兩人一齊躍身跳入大海……

這位47歲的父親,名叫小患有孤獨症,完全活在自己封閉的世界裏,無法獨立生活。大福的媽媽在大福年幼的時候,因爲承受不了兒子患病的打擊自殺離世,王心誠獨自一人把大福撫養長大,與兒子相依爲命。然而此時,王心誠被確診患晚期癌症,生命只剩幾個月的時間,如何安置好大福的生活,成了日夜焦灼王心誠的心頭大事,他甚至想到要帶着大福一起離開這個世界。

經過多方打聽,歷盡周折,王心誠終於找到了一所能夠接收大福的機構,卻發現大福在這侷促單調的環境中,如同離開了水的魚,頓失生氣。大福生性愛水,每天在父親工作的海洋館裏暢遊是他最快樂的時光,他還在這裏結識了唯一的朋友,表演雜技的玲玲(桂綸鎂飾),大福成了獨自在異鄉漂泊的'玲玲最好的傾聽者。

爲了大福能夠快樂地生活下去,留在他最心愛的海洋館,王心誠爲自己制定了最不可能完成的計劃,教會大福在海洋館“上班”。他費勁心力地教大福自己坐公交車去海洋館,在海洋館擦地擦玻璃。爲了不讓大福感到孤獨,他甚至不惜拖着病重的身體,揹着自制的龜殼扮成海龜,陪着大福游泳。他告訴大福自己將會變成海龜,一直陪伴在他身邊……

海洋天堂觀後感6

有些感情,沒有一場墜入愛河得轟轟烈烈,它宛如一盞淡酒,托起生命本身的厚重。

這本是生命無法承受之重,命運卻偏要一雙瘦小的肩膀去扛。兒子“大福”是一位天生的自閉症患者,他的確是最幸福的人,上天沒有教會他怎樣去僞裝,不用感受人情冷暖,悲歡離合,生只爲自己而活。也正因爲沒有一張面具,他生另類。情節因父親患上絕症而愈發急迫,父親最大的願望就是給大福找一個最好的歸宿,卻在無法被拒絕的福利院、精神病院四處碰壁,海洋水族館成了最後的退路。他教兒子怎麼拖地、乘車、自理生活,一遍一遍,與生命賽跑。時間已不容得他更多的牽掛,他扮成海龜,在生命的最後一天和兒子續寫親情,他說,自己會變成海龜,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大福像從前趴在父親的背上一樣,伏在海龜身上,安心而幸福。時光只帶走了他孩童時的容貌,卻給了他一顆永遠清澈的心,像海龜一樣無憂無慮,學會了上岸覓食,卻永遠離不開那個愛的海洋,那個如夢境般純淨的天堂。

生活的窘迫,親情的壓抑,生死的掙扎,想要離開卻無法放棄的痛苦,是一種鎖人咽喉的窒息感。面對父親的墳墓,似懂非懂地拍着墳前的小花,卻在空蕩蕩的家裏,把父親曾叮囑一百遍的小狗玩具放對了位置。

最簡單的愛是無聲的愛,沒有聲嘶力竭的吶喊,沒有刻意製造的催淚彈,一切都是那麼平淡從容,娓娓道。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這部作品的現實意義。作者沒有落入俗套地給大福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福利院、精神病院、學校都因爲他已經成年而無奈地拒絕了他,這正如現實中,一些特殊兒童接受教育後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只能像電影中一樣,靠一雙雙熟悉的、陌生的手,給大福築起避風的港灣。但這種庇護很難成爲一生的庇護,因爲人生的變數很大,不是每個人都會幸運地遇見這樣的父親。父親去世後,大福似乎並沒有意識到他唯一的親人離開了他,因爲這時候還有一雙雙手伸向他,把他拉出深淵,托起在海洋上。然而,只要是照顧自閉症患者的人必然要承受很大的負擔,國內目前專門針對自閉症患者的機構又並不多,因此,這需要社會上的人更多地關注自閉症患者這個特殊的羣體,至少能夠像電影中的那樣,讓每一位大福身邊都有這樣一羣憑着本心,無私的人。我想,這也是這部電影想要喚起的東西。

就算是世界上最特殊的人羣,也需要學習生存技能,這是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一個現實到殘酷的道理。電影中的父親不惜傾注最後的時間,急迫地教會兒子怎麼拖地、乘公交車,但莫提自閉症患者,就算是正常人,父母對孩子怎麼能夠放心呢。世上的父母在孩子身上他們熔鑄了全部的愛,卻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會像中國父母那樣,一秒不停地爲孩子打算。他們擔心你長得多高,會不會在學校裏被人欺負,擔心你能不能考上好學校,擔心你現在過得好不好這似乎讓“叛逆”成爲了中國所特有的詞語,你的眼睛看到的永遠是朦朧,愛上的永遠是虛幻,而他們義無反顧地在你身上傾注青春,即使有一刻的狼狽,受傷,倔強,身後也總有一雙手在牽着你走,是你甩不開的包袱,是一種真正剪不斷、理還亂的深情,愛的海洋讓我們變成了後天的“智障”。沒有經歷風雨的孩子會“叛逆”,沒有人能夠陪伴孩子走到盡頭,父母也該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在世界中兜兜轉轉,跌跌撞撞。

千言萬語匯成影片中的最後一句話“致天下所有的父母”。

海洋天堂觀後感7

今天看了李連杰主演的“海洋天堂”,電影中講述了李連杰飾演的王心誠的兒子大福患了自閉症,衣食住行樣樣都得王心誠照顧,“海洋天堂”觀後感。大福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去世了,大福跟他媽一樣水性都很好。王心誠患了癌症晚期,只有三四個月的生命。他給大福找了很多機構,科當時都沒有這樣的機構收留。最後小時候收養大福九年的某位阿姨幫他找了個地方。王心誠還教大福創衣服、煮雞蛋、小狗別放在電視機上、坐車、拖地板。

雖然大福學得很慢,但王心誠還是很耐心地教。大福喜歡游泳,王心誠又在海洋館工作,所以大福經常去游泳。王心誠怕他走後大福不習慣,他告訴大福以後他會變成海龜,叫大福跟着他遊。

王心誠還做了一隻海龜殼,經常揹着它跟大福一起游泳,雖然王心誠水性不好,又由於身體不好,遊起來很困難,但他還是堅持了,觀後感《“海洋天堂”觀後感》。最後王心誠走了,大福也懂得把小狗從電視上放在沙發上,懂得煮雞蛋,懂得坐車,懂得拖地,還跟着海龜遊。大概內容就這樣。看完後心裏久久不能平靜,除了感嘆父愛的偉大,同時也明白社會有很多弱勢羣體,像自閉症患者這種類型很多,我們沒理由再抱怨在我們看來很大其實卻微不足道的問題,也沒理由有了錢後只顧自己生活而忘了回報社會,是國家給了你學習與工作的機會,我們應該多關心一些弱勢羣體。雖然我們將來不一定可以像李連杰一樣成立壹基金,但我們一樣可以貢獻出我們的力量。今天你給了有困難的人一塊錢,明天那個人又給其他有困難的人一塊錢,還有後天,大後天……只要一直傳承下去,就會變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我們看來一塊錢很少,可在貧困人手裏,它們可能就是一頓飯,爲什麼不去做那些看起來很簡單的事呢?把愛心傳承下去,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海洋天堂觀後感8

茫茫的大海上,小船在緩緩地搖擺,大福伸着手像是在跟大海招手一樣,帶着天真的笑容,旁邊坐着他的父親,背景是湛藍的天空,任誰都會覺得這是一幅溫馨的畫面。

隨着鏡頭的移動,漸漸看到了大福和他父親綁在一起的鐵索……“撲通”……大福和他父親一起沉入了海底,溫馨的畫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溺水者的痛苦和冰冷黑暗的海底。

大福是一名孤獨症患者,但卻水性極好。父親在海洋館工作,而他則在海洋館的水裏盡情地游泳,跟海豚打招呼。他總是搖着一隻手,臉上帶着無邪的笑容,暢遊在水中。

片中,李連杰扮演的父親是一位癌症患者,沒有多久的生命,在餘下的生命裏,他要爲沒能力自理的兒子打點好一切,教他做簡單的生活自理。父親在教兒子煮雞蛋,站在爐邊,“一,二,三……”地數着雞蛋熟的時間,兩個人像鐘擺一樣,一搖一擺地在爐邊搖來擺去,做着屬於他們之間的遊戲。

雖然最後父親還是逝去,但大福已經能夠自己生活,自己穿衣,自己煮雞蛋,自己搭公車去海洋館,就如父親教他的那樣,收拾屋子……

在生命的最後,父親扮成一隻海龜,問兒子“大福,爸爸要是不能陪你了,你會想我嗎?”告訴兒子“大福,看到海龜,就要想到爸爸.......”。回答他的,是大福無邪的笑容,不知他聽懂了沒有。但在父親逝去後,在海洋館中,大福依舊在游泳,但漸漸地,他爬上了一隻大海龜的背上,笑得很開心,是不是想起父親的話,知道父親一直陪在他身邊呢?

像所有關心子女的父母一樣,片中的父親也捨不得兒子,但他沒有選擇,只能儘自己的力量,去讓兒子生活得更好。影片中並沒有什麼特別煽情的畫面,反而處處流露一種暖暖的溫馨,有鄰居阿姨的關愛,有院長的照顧,有玲玲的關懷,有館長的照顧。生活即使給了他們磨難,但依舊有給他們溫暖。

海洋天堂觀後感9

喜歡《海洋天堂》沉靜而內斂的講述方式,透着一股子沉澱後的清新,這種風格從開始一向持續到了影片結束——用來表現自閉症這一沉重的社會話題是再適宜但是的了。

沒有安插刻意的煽情,一些我原以爲會大肆渲染以賺人眼淚的橋段被幾個鏡頭輕輕悄悄地帶過去了;沒有藉機違心地討好制度,畢竟以我國眼下的人口數和自閉症的高發病率若僅憑體制就能把一切安排得妥妥帖帖的顯然是脫離實際;沒有掐滅所有的期望,片中出現的幾乎都是好人,沒什麼人爲的落井下石,總算不至於給主角原本已十分窘迫的生活雪上加霜,而最後幾分鐘留給了觀者的更是暗夜下的火光,蘊出微弱卻不容忽視的光芒。

閉上眼,我的眼前閃過的依然是點點滴滴的平凡小事——教孩子穿衣服、開門、煮雞蛋、認錢幣面額——再簡單、家常但是,這般單純,卻這般揪心。許多瑣碎的生活細節恰恰拼出了一個特殊家庭的真實生活:儘管父親很耐心、很努力,儘管孩子很無辜、很純真,但現實,一如它的本來面目,有着諸多的不盡人意。於是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無處可訴的辛酸孤獨,是四處求援的茫然無助,是一份平凡卻又極其偉大的愛——如此堅韌如此包容。正是這份真摯與誠懇,讓本片擁有了令人動容的情感力量。

在我們身邊,父親的愛都是默默的,不像媽媽那樣全部能夠從臉上看到,但是爸爸呢,在他的臉上我看不到,只能用心去感受,長這麼大,還是沒對爸爸說過一句關心的話,我也說不出口,也許有些關心與祝福不需要用言語來表達,只要彼此能夠感受到,爸爸就應能感受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