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閃亮的名字最美鐵路人觀後感(通用10篇)

觀後感1.37W

閃亮的名字最美鐵路人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閃亮的名字最美鐵路人觀後感(通用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閃亮的名字最美鐵路人觀後感1

隨着高鐵時代的到來,新設備、新知識、動車組駕駛新技術等等一切涉及高鐵的領域,對已有百年曆史的哈爾濱鐵路局來說都是一場新考驗,其中,組建高鐵司機隊伍、培養高鐵司機成爲哈局圓夢高鐵的首要問題。緊急關頭,邢雲堂與其他19名技術業務精湛、理論基礎紮實的司機臨危受命,作爲動車預備司機,來到了哈爾濱鐵路局三棵樹機務段,併成爲哈局第一批動車組司機,駕駛着一列列嶄新的CRH5型動車組,奔馳在廣闊的龍江大地上。

哈局高鐵建成初期使用的是CRH5型動車組,這種俗稱“子彈頭”的動車組,給機車乘務員對標停車帶來了挑戰。爲練就“一把閘”零“對標”停車技術,邢雲堂根據每個車站的站場情況,選擇列車停車標附近比較固定的建築物作爲參照物,把停車過程中看不見的實際停車標,變成能夠看得見的“代用標”。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與實踐,邢雲堂不但自己熟練掌握了這種“對標”方法,還將這個方法整理成文字資料,提供給其他司機參考學習,圈內人更是送給邢雲堂一個“神閘”的雅號。

在近20年的機車乘務工作中,邢雲堂一直保持着謙虛誠懇的態度。無論在家還是在待乘公寓,只要有時間他就會把《技規》《乘務員應知應會》等書籍拿出來翻看。各種規章、制度類資料,凡與機車乘務工作有關的,他本本通讀通背、樣樣融會貫通。

幾年來,邢雲堂不僅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藝,還手把手教授同事駕駛操作技術和故障快速處理方法,他帶過的徒弟數不過來。在一次全路機務系統機車運用專業職業技能競賽中,他的徒弟馬宏偉和許斌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神經衰弱、胃病、腸炎是幾乎所有機車乘務員的通病。特別是東北的高寒天氣下,由於久坐加之飲食不規律,很多乘務員患上了痔瘡,邢雲堂也不例外。2012年4月,哈大聯調聯試開始時,正趕上邢雲堂犯了很嚴重的痔瘡。他在長春一待就是半個多月,白天擔當動檢車的值乘任務,晚上認真總結一天的試驗情況,並針對第二天的任務制定制動距離方案表、日執行方案表等,凌晨5點多再次踏上值乘動檢車的征程。病痛折磨中,他沒有一刻放棄工作。在哈局高鐵運營之初,超常規的工作使邢雲堂體力嚴重透支,但爲了高鐵能夠按期開通運營,他默默地奉獻着、頑強地拼搏着。幾個月下來,體重下降了20多斤。

參加工作18年來,邢雲堂始終在急難險重的崗位工作。目前他已成爲我國鐵路機務系統內,能夠駕駛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動車組和350公里高速鐵路動車組的“全能型”司機。即使在諸多耀眼榮譽加身的今天,他依然謙虛如初,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努力踐行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

閃亮的名字最美鐵路人觀後感2

極寒天氣,高鐵禁區!2012年以前,位於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被貼上了“高鐵禁區”的標籤,零下35度嚴寒,全線冰雪覆蓋,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開行時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鐵動車組無疑是世界級難題,司機安全駕駛標準,冰雪駕駛應急處置更是一塊空白。

車速啥時候能翻一番?

今年46歲的邢雲堂就是這一空白的填補者,他主持編寫了《CRH380B動車組司機作業指導書》《哈大高鐵應急處置指導書》《CRH380型動車組故障處理指導書》等教材,填補了高寒地區高鐵司機作業空白,如今成爲高寒地區高鐵司機的必修書目,他也成爲中國高寒高鐵司機的代言人。邢雲堂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三棵樹機務段動車運用車間動車組司機,曾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路首席技師、鐵路工匠等榮譽,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這個大山裏走出的孩子,直到14歲那年因一場病與火車結緣,如願成爲火車司機後,在24年的司機生涯中,曾駕駛過內燃、電力等超10種車型。他對標停車一次成功,誤差不超過20釐米,至今成爲業內傳說。他駕駛列車安全走行400餘萬公里,相當於繞赤道100多圈。年輕時的邢雲堂駕駛過貨車,那時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車速啥時候能快點?哪怕翻一番就行。如今,他所駕駛的CRH380動車組時速達300公里,遠超當年目標。

高寒高鐵007

2007年,電力司機邢雲堂透過動車組司機選拔,參加素有“魔鬼訓練營”之稱的封閉式學習,邢雲堂站在動車組司機的身後,看着滿滿一杯水在執行途中竟然沒有晃出一滴,驚歎之餘讓他更加堅定要掌握駕駛訣竅的信心。一年後,他如願取得了高鐵駕駛證,編號“007”,成爲黑龍江省第一代高鐵司機。2012年1月,我國首條高寒高鐵哈大高鐵開始聯調聯試。面對沒有高寒高鐵駕駛標準,缺少應急處理經驗等諸多難題,邢雲堂主動擔當了聯調聯試期間的高鐵檢測車駕駛任務,每天從20時到次日凌晨的“鬼呲牙”時段,他駕駛着動車組在哈大兩地“轉圈”跑,收集極寒天氣下動車組執行的各種珍貴數據。幾個月下來,他的體重下降了10多斤,一直用外用藥“頂”着的痔瘡也發展成了肛漏。

動車組執行時,車頭捲起的積雪附着在鋼軌上,極易造成車輪空轉等問題。在沒有成形經驗借鑑的情況下,邢雲堂探索創新,採取“回手柄”減少一半動力和“比例制動”方式控車,解決了這一駕駛難題。在外人眼裏,邢雲堂是個悶葫蘆。可是,一聊到動車組,他就開啟了話匣子。各種高鐵的車型、原產公司、性能特點他都如數家珍。去年,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在哈爾濱進行ATP相容性測試,邢雲堂特意趕過去全程參與試驗操縱。每一條高鐵開通,邢雲堂都主動參與到聯調聯試工作中。他拿着線路、站場平面圖,逐一覈對圖上數據與地面建築。去年12月25日,哈牡高鐵開通運營,哈牡高鐵全線隧道多,他因地制宜制定隧道行車辦法,建議增加隧道行車、接觸網結冰等應急演練項目。針對哈牡高鐵隧道多,積雪反射的強光異常刺眼,容易造成動車組司機進入隧道後瞬間“失明”問題,邢雲堂科學制作風險提示,消除了雪天隧道內行車安全隱患。

高鐵司機“總教頭”

開啟邢雲堂的同學錄,當年一起在高鐵課堂學習的“大車們”,有的改行經商,有的走上了領導崗位,但他始終手握閘柄。他說自己喜歡火車,就愛研究琢磨點技術。2016年,以邢雲堂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在三棵樹機務段掛牌成立。邢雲堂帶着9名技術骨幹攻關高鐵行車安全課題,優化動車組故障處理措施。他們完善了“冰雪天氣動車組操縱注意事項及行車辦法”等資料,開發安全風險提示APP手機軟件,制訂了哈佳鐵路站臺停車對標方案,讓站臺過長、停車難對標的問題迎刃而解。

如今,黑龍江這片“高鐵禁區”的高鐵里程已達1022公里,哈齊、哈牡高鐵也開通運營,高寒高鐵司機數量亟待補充,邢雲堂又成了總教頭,黑龍江省80%的高鐵司機都是他的學生。“能給邢師傅當徒弟,光榮又有面子,好多人爲此還走‘後門’呢!”邢雲堂的徒弟、動車運用車間副主任王繼偉說。邢雲堂擔任哈爾濱局集團公司的兼職教師,僅2018年,就爲動車組司機轉型培訓上了300課時的課。該局集團公司80%的高鐵司機都出自他的麾下,人稱“總教頭”。“師傅極爲嚴格,有了問題,他不會直接告訴我們答案,而是讓我們自己查資料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老邢的徒弟、指導司機馬宏偉說。

邢雲堂有一個夢想,希望龍江大地上能夠早日迎來複興號,他一定和夥計們攜手並肩,讓“金鳳凰”和“藍海豚”在祖國邊陲的風雪中起舞翱翔。

閃亮的名字最美鐵路人觀後感3

邢雲堂、孟照林、阿西阿呷等10名鐵路職工及武漢站“頭雁”黨團員突擊隊1個集體被授予2020年度“新時代·鐵路榜樣”殊榮。

“新時代·鐵路榜樣”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亮,是因爲他們把普通的工作做到了極致,是因爲他們心中始終把旅客放在第一位。他們的事蹟告訴我們,假如有人能絲毫不鬆懈,始終堅持真誠熱忱,那他的信念則不會輕易被摧毀,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回首極不平凡的2020年,國鐵集團交出了一份讓國家、讓人民都滿意的答卷。鐵路部門在疫情嚴峻時刻“逆行”爲疫區運輸物資2.6萬批次;面臨着大疫大災的考驗,仍能保持安全穩定,經營總收入11344億元好於預期……一個個數據的背後,是平凡的鐵路人在以責任擔當爲筆書寫的時代答卷。鐵路人雖然來自五湖四海,崗位職務各不相同,但他們的共性就是始終堅持在各自的崗位上履職盡責,他們的職業精神都是同樣真誠可貴。

一個團隊假如各有方向,即使力量再大也無法共同前行。只有朝着一個目標邁進,事業才能整體推進。“新時代·鐵路榜樣”不僅僅是個人的榮譽,更是一種時代精神座標,把全路職工的力量團結在一起,帶動着鐵路職工積極投身鐵路事業推動我國鐵路事業改革發展。斐然成績離不開行動作爲,而促使一個人主動去付出勞動必然是依靠堅定的信念。在奔馳的列車上,乘務員微笑服務旅客;在候車大廳裏,客運員每天要服務旅客候車、檢票;在千里鐵道線上,鐵路工作人員冒着風雨在檢修線路……雖然他們的崗位各不相同,但他們都堅持着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心一意服務好旅客,努力營造平安、溫馨、有序的出行環境,讓旅客出行體驗更美好。

石礫再小,也能壘成高山。每一位鐵路榜樣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沒有因爲個人力量的微小而放棄奮鬥,反而在各自崗位上放光發熱。筆者相信,中國鐵路在鐵路人的共同創造下,一定會不負時代期許,以乘風破浪之勢再創佳績。

閃亮的名字最美鐵路人觀後感4

萬里鐵道線上,有多少個日夜,鐵路科技工作者努力探索、反覆試驗,只爲列車跑得更快、開得更穩;有多少個寒暑,鐵路建設者在鋼筋水泥間爲新線路、新站房來回奔忙,揮灑汗水;有多少個春節,鐵路公安幹警巡邏走訪,守護平安站車,助力萬家團圓……他們是“最美鐵路人”,是新時代鐵路奮鬥者的榜樣。

正是他們的堅守,讓鐵路安全運營,讓旅客出行順暢;正是他們的付出,讓執着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愈發閃光。

領跑“中國速度” 打造“智慧大腦”

2020年末,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引發社會關注。以時速250公里CR300型復興號動車組成功研發投用爲標誌,“紅神龍”“金鳳凰”“藍暖男”“綠巨人”,從時速160公里到350公里,全系列復興號動車組投入使用,中國高鐵技術持續領跑世界。

復興號高速奔跑的背後,有一個名叫張波的鐵路科研工作者。張波是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機車車輛研究所研究員。2012年底,中國標準動車組研製工作啓動。張波擔任復興號總體技術及核心系統研發項目團隊牽頭人。

研發復興號,首要任務是制訂總體技術條件。張波回憶,當時至少有807項關鍵技術的運用條件、基本性能等要素需要通盤考慮。爲完成這項艱鉅任務,他帶領團隊深入多個鐵路局集團公司調研,僅專項研討會就召開了100多次,技術資料摞起來有1人多高,終於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完成了中國標準動車組的設計藍圖。

爲測試首列中國標準動車組性能,張波和團隊進行了長達一年多的靜態、低速和正線高速試驗。一次低溫試驗中,張波和試驗人員從室外氣溫30多攝氏度的環境下披着棉衣衝進零下40攝氏度的低溫箱更換部件,出來時頭髮已經結霜,凍得直打哆嗦。正是鐵路科研人員這樣的毅力和執着成就了復興號這一國之重器,塑造了中國高鐵這一亮麗名片。

到2020年12月,全路1036組復興號安全優質執行了8.36億公里,相當於環繞地球2萬多圈。

談到復興號,張波總是滿臉驕傲,“復興號在我們這一代鐵路科技工作者手中誕生,是我一生的榮耀。”

按時自動開車、區間自動執行、到站自動停車……很多人爲京張高鐵的自動駕駛技術驚歎,列車自動駕駛背後,陳志強這個“最強大腦”發揮了重要作用。

陳志強是中國通號研究設計院集團安全控制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有高鐵列車“大腦”和“中樞神經”之稱的列控系統正是陳志強與科研人員創造的豐碩成果。

2007年,爲了擺脫少數幾個國家對高鐵列控技術的壟斷,實現列控系統“中國造”,陳志強與團隊在瑞典進行了一年多的科研攻關。

他們通宵達旦研究方案、設計軟件、編碼調試,完成了100多萬行各類代碼編寫,僅設計與測試文檔就裝滿了5大箱,終於研發出具有中國自主品牌、適應中國高鐵發展需要的C3系統。

2009年12月26日,京廣高鐵武廣段開通運營,中國標準的C3系統正式亮相。陳志強站在首發列車上爲C3系統保駕護航。C3系統如同“智慧大腦”,指揮和控制着列車一路風馳電掣穿山越嶺,順利抵達廣州北站。陳志強欣喜地向指揮部報告:“C3系統全程執行穩定,列車安全正點到達!”從此,中國高鐵列控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時間在陳志強看來不僅是歲月流轉,更是創新創造的不斷升級。2016年,陳志強和團隊研發的C2+ATO系統在莞惠城際鐵路成功應用,在國內首次實現了時速200公里動車組自動駕駛;2018年,C3+ATO系統在京哈高鐵遼寧段穩定執行,完成了時速350公里高鐵列車自動駕駛全球首秀。

如今,我國2/3的高鐵列車都裝載了陳志強團隊研發的列控系統。中國高鐵列控技術正在向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向邁進。

建功“千年大計” 守護平安車站

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作爲雄安新區首個大型交通基礎設施,一經投用就受到社會各界頻頻點贊。或許很多人不會想到,建設這座智能車站的是一位身材纖瘦的女將,她就是中國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雄安站項目部總工程師吳亞東。

從來到雄安的第一天,吳亞東就在迎接挑戰:2年工期要建設一座面積相當於6個北京站的站房。爲了高質量建設雄安站,吳亞東必須與時間賽跑。施工中,吳亞東大膽使用跳倉法,對分格尺寸進行突破,將倉格最大尺寸增加7米,優質高效完成了14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築,工期節約56天,創造了鐵路建設的“雄安速度”。爲建好候車廳清水混凝土立柱,吳亞東和團隊從鋼筋加工到模板拼裝再到混凝土配製澆築,經過上千次反覆試驗研製出新型清水模板體系,成就了192根被譽爲“素顏女神”的開花柱。

爲了實現“橋上跑火車,橋下候車廳”的設計,吳亞東與設計團隊打造新型吸聲牆,將吸聲材料和站臺牆合二爲一,達到了理想的降噪效果。該技術獲得了國家專利授權,將我國鐵路站房降噪技術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700多個日日夜夜,吳亞東都在爲雄安站奔波。有人問她,一個女同志這麼拼值嗎?吳亞東講了一個故事。2020年深冬的一天,她在項目部收到一個包裹,是一個雄安本地人爲她買的圍巾和手套。裏面的一封信寫道:“感謝你們來建設我的家鄉,今年冬天特別冷,圍巾和手套你在工地用得上。”這樣的理解與支援正是吳亞東建設雄安站最大的底氣、最強的後盾。

上海虹橋站是我國最繁忙的火車站之一,處於虹橋綜合交通樞紐中心,與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客運汽車站相連。在這個高鐵大站裏,民警周榮亮是個“名人”。2018年,周榮亮調任上海鐵路公安局上海鐵路公安處虹橋站派出所副所長,主抓治安工作,立志“降伏”那些擾亂車站秩序的不法分子。他帶領民警明察暗訪,對“刺頭”露頭就盯、違法就抓,成功打掉多個犯罪團伙。周榮亮深知,抓人不是目的,教化人才能保證長治久安,透過耐心細緻的工作使不少不法分子痛改前非。

從地下一層到地上三層,每一層東西長400多米、南北長160多米……周榮亮每天都要在上海虹橋站站區內來來回回地巡邏。站內哪個位置有巡邏民警、保安有多少名、巡邏車有幾臺、義警巡邏的區域在哪裏,他都門兒清。在周榮亮的帶領下,上海虹橋站報警數量同比下降了80%。

2019年,上海虹橋站接到江蘇無錫一家醫院的器官轉運求助電話。周榮亮帶領民警事先多次實地模擬測算,精心選擇空鐵轉運的最佳路線和高鐵車次,把轉運的每個步驟都精確到秒,讓45分鐘的換乘在10分鐘內完成,創造了器官轉運的 “中國紀錄”,成功挽救了一名12歲女孩。

爲病患搭建“生命駝峯線”,爲車站密織“防護網”。從警16年來,周榮亮在車站建立義警巡邏隊力量、創辦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室,真正做到了服務不缺位、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挺起鋼鐵脊樑 情注英雄城市

2020年1月23日,歷史會永遠銘記這一天。當天,武漢站因新冠肺炎疫情關閉離漢通道。

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武漢多地實行交通管制,運量大、速度快、人員接觸少的鐵路運輸成爲了防疫人員和物資的主要“綠色通道”。在這樣的關鍵時期,由33名同志組成的武漢站“頭雁”黨團員突擊隊勇挑重擔、衝鋒在前,在風險最大、任務最緊的地方勇敢戰鬥,成爲轉運物資和服務醫護人員的“紐帶”。

76天裏,曾經的客運員、值班員變成了與病毒賽跑的搬運工,到站的抗疫物資全靠肩扛手搬。手提不動,就抱在胸前;抱不動,就扛在肩上;扛不動,就兩三個人一起擡。

2020年2月1日一大早,600多箱醫療物資緊急運抵武漢站。列車剛剛停穩,隊長彭開偉馬上帶領20多名隊員,從車廂到站臺分成兩列連起“人力傳輸帶”,接力搶卸物資。身材嬌小的胡雪婷一次次搬起25公斤重的箱子裝上小車,累得滿頭大汗卻不吭一聲。16分鐘後,突擊隊員就將整整4節車廂物資全部卸完。23分鐘後,6輛汽車裝運完畢疾馳而去,支援抗疫一線。而這,只是“頭雁”黨團員突擊隊76天工作的一個片段。

有人這樣問過突擊隊隊員賈青青:“生命究竟有多重?”她的回答是100多噸。因爲這是她與突擊隊隊員每天負責轉運醫療物資的`重量。這100多噸醫療物資是生命的補給,生存的希望。

除了搬運物資外,突擊隊隊員還無數次在站臺上迎候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協助醫療隊搬執行李,爲醫療隊規劃出站路線,方便他們從最便捷的通道出站,以最快、最省力的方式到達接站車輛處,爲戰“疫”贏得了寶貴時間。

76天,從雨雪紛飛到春暖花開,奮戰不息的76個日夜,“頭雁”黨團員突擊隊圓滿完成500多趟動車組、1萬多名醫護人員、3萬餘箱防疫物資的轉運任務,沒出過一次差錯。在抗擊疫情、保衛運輸的戰場上,他們無愧“頭雁”之名。

閃亮的名字最美鐵路人觀後感5

1月27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0年“最美鐵路人”的先進事蹟,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鐵路幹部職工努力在建設交通強國中當好先行者。

突然想到《絨花》的歌詞裏這樣唱到:“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青春,而在青春裏綻放的最美的花,就應該屬於奮鬥。

在2020年度的最美鐵路人評選上,我們就見證了一批奮戰在一線的鐵路人,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敬業職守,發揮了自己最大的能量。我們看到駕齡26年的的動車組司機邢雲堂,對標停車“一把閘”,誤差不超過20釐米,安全駕駛列車走行400餘萬公里,相當於繞赤道100多圈;我們看到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的當“線路醫生”的於本蕃,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堅持在平均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和玉珠峯等地區養護線路,一絲不苟地呵護高原“天路”的每一寸鋼軌……

我們看到在新冠疫情之後,爲滿足更多企業復工復產需求,抓住鐵路運輸新的增長點,堅持爲重點企業提供快速物流服務。他們分屬在不同的鐵路部門,不同的鐵路工種。但不論在高原平原,是火車司機還是貨運員,但他們都同樣地“鑽”在自己的行業裏,“研”出了最美的鐵路精神。

奮鬥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字眼。這個詞總能激發人無限的活力和創造力,美好的時光應該用在美好的事業上,由此被打上“奮鬥”烙印的青春才最美麗。

對我們這一代青年人來講,生活在了非常物質條件非常富足的年代,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利用當下,要有海綿汲水般的學習精神,向書本學習、向歷史學習,向實踐學習、向先進的榜樣學習,實現自己奮鬥的一生。

閃亮的名字最美鐵路人觀後感6

邢雲堂,一個普普通通的名字,中國鐵路哈爾濱集團有限公司的三棵樹機務段動車運用車間動車組的司機,24年來一直奔馳在鐵道線上,從時速80公里的貨車到時速300公里的高鐵動車組,他駕駛過車型不下10種。對標停車一把閘,誤差不超過20釐米,他成爲業內傳說級人物。從獨當一面的“大將軍”成長爲傳道授業的“總教頭”,刑雲堂在高寒高鐵上奮力追夢,成就夢想。先進事蹟在人民鐵道公衆號4月4日詳細登載。

待避、慢行……貨車走走停停,有時一等就是七八個小時……2017年中國鐵路實施第六次大提速。京哈線旅客列車最高執行時速達到了200公里。從邢雲堂的成長經歷可以看出,一個人要有夢想,沒有夢想,就會迷失大方向。邢雲堂的追夢路上,並不十分順利,不管在內燃機車上,還是電力韶山型機車上,邢雲堂一直孜孜不倦地學習技能,在每一個崗位上都是技術尖子。

同時,光有夢想,沒有付出,夢想也是白費的。34歲的邢雲堂,在西南交通大學學習高鐵理論知識,一個月後,邢雲堂轉學去了廣州機務段學習實作。邢雲堂白天上車實習,晚上研究動車組機械構造、電氣原理,每天只有三四個小時的休息時間。經過“魔鬼訓練營”的訓練,邢雲堂成了黑龍江第一代高鐵司機。從邢雲堂經歷的“大熔爐”來看,折射出新時期鐵路職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淋漓盡致地流露了敢於擔當,敢於挑戰的精神風貌。

“我是黨員,我來跑第一趟!”邢雲堂上緊了“發條”白天擔當動檢車值乘任務,夜間總結試驗情況,制訂第二天執行方案,收集極寒天氣下動車執行的各種珍貴數據。從邢雲堂的鏗鏘誓言中,足於證實邢雲堂身爲黨員,處處起模範作用,黨員在關鍵時刻衝鋒在前,充分展示了鐵路黨員率先垂範作用。

2016年2月,以邢雲堂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在三棵樹機務段掛牌成立。邢雲堂帶着9名技術骨幹攻關高鐵行車安全課題,優化動車組故障處理措施。從這一點來看,邢雲堂對技術毫無保留,沒有藏着、掖着。無私地把自己掌握的技術技能,傳授給身邊的職工,說明了邢雲堂身爲黨員,無私奉獻,樂於助人。

其實,邢雲堂是鐵路的一個縮影,是一個普通人物,在我們鐵路大家庭裏有着千千萬萬這樣的先進人物。高鐵的發展,離不開像邢雲堂這樣的好黨員。

閃亮的名字最美鐵路人觀後感7

邢雲堂,是三棵樹機務段動車運用車間動車組司機。46歲的他,火車駕齡足足24年。從時速80公里的貨車到時速300公里的高鐵動車組,他駕駛過的車型不下10種。對標停車一把閘,誤差不超過20釐米,他成爲業內傳說級人物。24年來,他駕駛列車安全走行400餘萬公里,相當於繞赤道100多圈。他也逐漸從獨當一面的“大將軍”成長爲傳道授業的“總教頭”。

有時候,從一個小小的數字,就能看出一個傳奇人物奮鬥成長史。就像上面所述的20釐米,別看不起眼,但行內的人都明白,想一把閘就把車停靠在誤差20釐米的範圍內,是一件多麼難的事情。那可是二三百公里的速度,在那麼大的慣性作用下,能減速平穩停在規定區域已屬不易,邢雲堂卻能將停靠的精準度偏差始終控制在20釐米以內,這背後得花費多麼大的精力和心血,相信如果沒有一顆對鐵路無比熱愛的心及對旅客無比負責的態度是達不到這種水平的。考過汽車駕駛證的人都知道,科三考試中那讓人頭疼無比的靠邊停車還有幾十釐米的偏差度,可就是這樣還是有很多人在反覆練習後,依舊一次又一次的折戟。這還是爲自己考試,爲自己的利益而拼搏呢。在境界上相比,高下立斷。

這短短的20釐米看似不過一紮長,卻對旅客更加便利出行意義重大。坐過高鐵的人都知道,旅客每次在站臺候車都有固定站隊區域。火車進站停車時,車門對着站隊區域方向的偏差越小,旅客上車所走的路就越少越方便。可以說,在專業人眼中,20釐米以內的偏差,絕對令人仰望和欽佩;而從旅客的角度來看,這可不僅僅是縮短了實際走行距離,更是拉近了鐵路與旅客間心的距離。

只有感受到邢雲堂的付出,才能切實體會到與之的差距。由此,想到生活中有這麼一些人,看到他人取得成績,成爲模範,就妒忌的不得了,說什麼“他乾的工作自己也同樣做了,爲什麼模範沒自己的份”還說什麼“肯定是託關係得來的”等等。無可否認,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模範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但任何一個有理智的人細想之下都會明白模範稱號得之不易。

拿眼前的邢雲堂來說,他所取得的成績是其他人都能做到嗎?他所花費的精力是常人能及得上的嗎?他執著的態度是一般人能達到的嗎?他付出的一切是別人能夠接受的嗎?能把平凡事做出偉大的效果,那就是模範。不要總強調自己做了什麼,要多想想自己做好的什麼,做精了什麼。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做的比身邊的人都強都出色,那即使得不到模範稱號,也絕對會成就一段傳奇。

閃亮的名字最美鐵路人觀後感8

他,一週4次駕駛高鐵動車組往返於哈爾濱和大連之間。下班後,又要駐守高鐵資訊臺,爲司機傳遞執行資訊。之後還要趕到哈爾濱鐵路職工培訓基地,給上百名學員講解動車組駕駛課程。

他叫邢雲堂,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三棵樹機務段動車組司機,“全國勞動模範”“全路首席技師”“鐵路工匠”、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他是黑龍江省第一代高鐵司機,高鐵駕駛證編號爲“007”。

46歲的邢雲堂,火車駕齡足足24年。從時速80公里的貨車,到時速300公里的高鐵動車組,他駕駛過的車型不下10種。對標停車一把閘,誤差不超過20釐米,他成爲“業內”傳奇。24年來,他安全走行400餘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100多圈。

1991年,18歲的邢雲堂懷揣開火車的夢想,考入原瀋陽鐵路機械學校內燃機車乘務專業。4年後,被分配到哈爾濱機務段,成爲一名火車司機。2007年,邢雲堂透過動車組司機選拔,參加素有“魔鬼訓練營”之稱的封閉式學習,一年後,他如願成爲黑龍江第一代高鐵司機。

黑龍江省冬季最低氣溫達零下35攝氏度,動車執行時,車頭捲起的積雪如同一條雪龍涌來,附着在鋼軌上,極易造成車輪空轉、牽引力丟失等問題。沒有經驗,邢雲堂自主創新採取“回手柄”減少50%牽引力和“比例制動”方式控車,解決了高寒禁區駕駛高鐵這一世界難題。

2012年1月,我國首條高寒高鐵哈大高鐵開始聯調聯試。面對沒有高寒高鐵駕駛標準,缺少應急處理經驗等諸多難題,邢雲堂在2月份低溫試驗中,每天從20時到次日凌晨的“鬼呲牙”時段,駕駛動車組在哈爾濱西至德惠間無數次“轉圈”跑,收集極寒天氣下動車組執行各種珍貴數據。

邢雲堂主持編寫了《CRH380B動車組司機作業指導書》《哈大高鐵應急處置指導書》《CRH380型動車組故障處理指導書》等教材,填補了高寒地區高鐵司機作業標準空白,成爲高寒地區高鐵司機必修書目。

哈牡高鐵開通後,39處隧道鑲嵌在林海雪原上,積雪反射的強光異常刺眼,容易造成動車組司機進入隧道後瞬間“失明”。邢雲堂科學制作風險提示,消除了這安全隱患。

在外人眼裏,邢雲堂是個悶葫蘆。可一聊到動車組,他就開啟了話匣子:各種高鐵的車型、原產公司、性能特點如數家珍。

2016年2月,以邢雲堂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在三棵樹機務段掛牌成立。邢雲堂帶頭攻關高鐵行車安全課題,優化動車組故障處理措施等難題,完善了“冰雪天氣動車組操縱注意事項及行車辦法”等資料;開發安全風險提示APP手機軟件,制定哈佳鐵路站臺停車對標方案,讓站臺過長停車難對標問題迎刃而解;他創新教學方式,把機車操作違章作業項點以動畫方式呈現,透過微信平臺推廣,讓枯燥的教學易於接受,得到學員好評。

如今,黑龍江的高鐵里程已達1022公里,高寒高鐵司機數量亟待補充,邢雲堂成了“總教頭”,黑龍江省80%的高鐵司機都是他的學生。

閃亮的名字最美鐵路人觀後感9

今天,當我們爲3.79萬公里的世界第一大高鐵網自豪,爲中國自主研製的復興號驕傲,爲逆勢增長的鐵路貨運量點贊時,我們不會忘記,中國鐵路蓬勃發展的背後,有一羣腳踏實地、砥礪前行的奮鬥者——

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業績,以飽滿的熱情奏響時代強音,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鐵路人的先行風采、服務本色、擔當品格、奮鬥精神。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最美鐵路人”。

高寒高鐵塑傳奇 後浪可期創佳績

2012年以前,位於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曾被貼上“高鐵禁區”的標籤。冬季室外溫度可達零下35攝氏度,這種氣候條件下開行時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鐵列車是世界級難題,安全駕駛高鐵列車的標準更是一片空白。

“築夢高寒高鐵,不能向嚴寒和風雪低頭。”這樣的信念在邢雲堂的心中猶如一顆火種,激起挑戰不可能的鬥志。

邢雲堂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三棵樹機務段動車組司機,也是黑龍江省第一代高鐵司機。

面對高鐵列車執行時積雪附着在鋼軌上易造成車輪空轉、牽引力丟失等問題,在沒有成形經驗借鑑的情況下,邢雲堂積極探索創新,採取“回手柄”減少50%牽引力和“比例制動”方式控車,解決了高寒禁區駕駛高鐵列車的難題。

爲了停得穩、停得準,邢雲堂一閘一閘試、一趟一趟練,實現了“一把閘”零對標,被同事們冠以“神閘”的稱號。

火車駕齡26年,安全走行400餘萬公里,相當於繞赤道100多圈,從時速80公里的貨車到時速300公里的動車組,邢雲堂駕駛過的車型不下10種。

除了自身做好“決勝千里”的高鐵司機,隨着哈齊、哈牡高鐵相繼開通運營,邢雲堂又承擔起培養下一代高寒高鐵司機的重任。他主編的駕駛教材成爲高寒高鐵司機的必讀書目,多年來爲高鐵司機授課超過1000課時。在黑龍江,有500多名高鐵司機跟邢雲堂學過技術,他可以說是高寒高鐵司機領域當之無愧的“總教頭”。

25歲,“95後”,年輕姑娘,別以爲她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檢修新手,3年前她就成了“技術大拿”。她就是“最美鐵路人”、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蘭州西車輛段輪軸裝修工劉曉燕。

輪軸是機車車輛的關鍵部件,相當於人的腿腳。一套軸承30多公斤重,每天檢修30多套,反覆搬動的重量近5000公斤。這對一個20多歲的姑娘而言是巨大的考驗。

爲了掌握轉動軸承的力度、確保檢測的精度,劉曉燕連着1個多月端水盆訓練臂力;爲熟悉軸承結構、把握故障規律,她記了245頁的軸承缺陷圖譜;爲了做好中歐班列日常檢修,她在1個月內弄通了265頁說明書,掌握了新設備的操作方法,提高了檢修效率。

“在我心裏,每一個經過我修理的軸承一點都不能差,哪怕是0.01毫米也不行!”劉曉燕就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把輪軸檢修做到了極致。她檢修輪軸的精度可達千分之一毫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的1/60。

2018年,在鐵路車輛專業貨車檢修崗位職業技能競賽中,劉曉燕沉着應對、穩定發揮,取得軸承一般檢修第一名的好成績,22歲就獲得了全路技術能手稱號。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劉曉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崗位上踐行勞動最光榮的理念,讓自己的青春夢想不負芳華。

雪域高原守天路 “慢火車”上踐初心

“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四季穿棉襖”,描述的是青藏鐵路沿線的環境,其中唐古拉區段平均海拔4800米。這裏高寒缺氧、常年風雪,極端氣溫能達到零下40攝氏度,被稱爲離天空最近的“生命禁區”。

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格爾木工務段望昆線路養護車間黨支部書記於本蕃就是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裏執着堅守了12年。

每天徒步巡檢線路至少10公里,巡檢時間超過8小時,每走100米就要單膝跪在鋼軌上,俯下身子檢查軌道平順度,於本蕃的目標就是養護線路零誤差。

夏天防水患,冬天防凍害,春秋防火災。於本蕃在青藏鐵路唐古拉和崑崙山經歷過無數次雨、雪、冰雹的襲擊,卻始終堅守運輸安全生產第一線。

2014年的一個冬夜,唐古拉地區突降暴雪。於本蕃組織人員趕赴現場檢查,在確認是因道岔夾雪無法轉換後,他帶領工友爭分奪秒地清雪,搶通正線後又馬不停蹄地清理側線道岔。寒風裹着冰雪吹打在他和工友的臉上,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下,寒意透過衣服直往骨頭裏鑽,雙腳都被凍得沒了知覺。經過一夜的奮戰,列車先後正點透過。

於本蕃說:“雖然當時累得筋疲力盡,但看到旅客在車廂裏微笑着向我們揮手,我覺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條件雖苦不言苦,格拉線上寫忠誠。於本蕃在雪域天路這幅聖潔的畫卷上書寫着新時代青藏鐵路職工光輝燦爛的青春樂章。

如果說高鐵體現了中國發展的速度,那麼“慢火車”傳遞的則是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的溫度。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客運段5633/5634次列車長阿西阿呷就是這份溫度的守護者。

阿西阿呷值乘的“慢火車”從普雄開往攀枝花南,穿越國家重點扶貧地區涼山彝族自治州,最低票價只要2元。

從小在鐵路邊長大,阿西阿呷對“慢火車”充滿感情,更對沿線老鄉有着親人般的情懷。她幫助阿婆、阿公背上百斤的土豆上下車,在列車上搭建臨時產房,接生嬰兒數十名;她和同事們精心改造車廂,專門劃出區域方便彝族老鄉堆放農副產品和大件貨物,將“慢火車”建成流動的農貿市場。

爲了方便沿線鄉親聯繫自己,阿西阿呷的手機號20年沒有變過。一次,一位彝族阿姐打來電話,說自己8歲的兒子離家出走了,有人看見他上了阿西阿呷值乘的列車。阿西阿呷立刻通知大家逐個車廂尋找,還逐個車站打電話請求幫忙,後來終於在車廂角落找到了那個小男孩。

“那天晚上,我帶他吃了飯、幫他洗了腳,讓他挨着我睡。第二天安全把孩子交給她媽媽時,阿姐摟着我的肩膀喜極而泣。”服務彝族老鄉,阿西阿呷就像對待自己的家人。

值乘25年,阿西阿呷以“一輩子一趟車”的真情守護着承載大涼山鄉親希望的“慢火車”,守護着萬千旅客的出行路。

貨運增量出實效 鐵路扶貧展作爲

2020年,國家鐵路完成貨物發送量35.8億噸,同比增長4.1%,強勁助推經濟社會發展。這樣的好成績背後,離不開千千萬萬“孟照林式”的鐵路貨運職工。

孟照林是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青島西車務段董家口南站副站長,也是拉動貨運增量的“點子大王”。

董家口南站緊臨世界第六大港青島港董家口港區,年貨物吞吐量超1億噸,但鐵路貨運量在開站初期並不理想。爲落實推進“公轉鐵”要求,孟照林帶領職工熟悉站場、線路,對重點設備進行維修保養,使每列車裝車時間由10小時縮短到2小時;爲了拓寬貨源,他帶隊走訪各地企業,制訂“一企一策”運輸方案,陸續發展了20多家穩定大客戶。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孟照林緊緊抓住部分客車停運的“視窗期”加大貨運組織力度,主動化危爲機穩貨補客。

一天晚上,孟照林接到電話,甘肅酒鋼集團有一批覆工復產急需的礦石因疫情影響汽運受阻,工廠面臨停產,詢問能否透過鐵路發貨。孟照林立即與港口聯繫,用最快速度安排配貨裝車。很快,裝有4000多噸礦石的列車直奔甘肅,幫助企業渡過了難關。

那段時間,孟照林連續守在車站1個多月,打通了運輸“堵點”,爲企業復工復產解了燃眉之急。

孟照林所在的董家口南站2020年貨物發送量達1900多萬噸,比上年翻了一番,實現運輸收入14億元。“孟照林式”的忙碌成爲鐵路貨運逆勢飄紅的生動寫照。

新疆和田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崑崙山之間,是全國“三區三州”重點貧困地區,也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定點扶貧的4縣區之一。

他是一名鐵路人,卻駐守在和田的貧困村,從鐵路職工變身莊稼漢。駐村6年,他帶領兩個村、幾百戶村民摘掉了貧困帽,他就是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駐村工作隊駐村書記亞庫甫·阿沙木都。2015年第一次來到達奎村,亞庫甫就被這裏的貧困刺痛了,立志要全力以赴幫鄉親們解難題,幫達奎村換新顏。

面對乾旱的土地、凋零的莊稼、整村缺水的難題,亞庫甫帶領施工隊,用3個月建成了1500米的防滲渠,解決了185戶貧困戶1000畝核桃樹的節水灌溉問題,核桃林終於“喝”上了高山雪水。2017年,達奎村核桃產量突破12萬公斤,創下歷史之最。他又趁熱打鐵建起養殖合作社,僅這兩項產業一年就能爲村裏創收45萬元。

達奎村的面貌變了,2018年,亞庫甫又被派到和田的吉格代艾日克村。面對村裏生活困難的富餘勞動力,亞庫甫動員有技術的村民辦起配電箱廠,當年營業額就超過200萬元。面對渴望求知的村民,亞庫甫積極聯絡,發揮多方力量辦起“火車頭”閱覽室,向村裏捐贈書籍、電視和筆記本電腦,還手把手教鄉親們上網,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2020年,鐵路定點幫扶的和田縣12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亞庫甫正是鐵路駐村扶貧幹部的好榜樣。有人說,亞庫甫把“心”種在了這片他奮鬥過的地方,讓鐵路精準扶貧工作在邊疆小村結出了最甜最美的果實。

閃亮的名字最美鐵路人觀後感10

46歲的邢雲堂,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三棵樹機務段動動車組司機,火車駕齡24年。從時速80公里的貨車到時速300公里的高鐵動車組,他駕駛過的車型不下10種。對標停車一把閘,誤差不超過20釐米。他成爲業內傳奇級人物。24年來,他安全行駛400餘萬公里,相當於繞赤道100多圈。

有夢想纔有奮進的力量,有希望纔有勇闖的決心。近3萬公里的高鐵營業里程,超過世界三分之二高鐵總里程,累計運輸旅客突破90億,一串串數字的背後是鐵路職工奮進新時代創造來的,是奮力奔跑和接續奮鬥幹出來的。一條條高鐵線路穿山越嶺,植根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更深深印刻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中國高鐵從追趕到領跑,是新時代邢雲堂式的鐵路職工一起拼搏、一起奮鬥的結果,是面對天塹溝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信念,更是面對困難坎坷敢於亮劍拼搏、只爭朝夕的勁頭,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從獨當一面的“大將軍”成長爲傳道授業的“總教頭”。邢雲堂在高寒高鐵上奮力追夢,成就夢想。爲取得黑龍江第一代高鐵司機資格,他可以每天只休息三四個小時,把擠出來的時間都用來學習。爲攻克哈大高鐵冬夏溫差70攝氏度下安全執行的世界級的課題。邢雲堂在沒有成形經驗借鑑的情況下,採取“回手柄”減少50%牽引力和“比例制動”方式控車,一舉解決難題。在缺少動車操作指導書和應急處置教材的情況下,他憑藉豐富現場經驗主持編寫了相關教程,填補了高寒地區高鐵司機作業標準空白,成爲高寒地區高鐵司機的必修書目。把重複的事情千萬次的做好,把枯燥的崗位日復一日的守好,把每項工作都做到極致完美,把攻克難關當做超越目標,就是匠心的體現,就是一種自我價值的昇華。可以說“邢雲堂”的背後,是千千萬萬鐵路技術工人對安全的執着求索和對技術極致追求,他幾十年如一日,對工作孜孜以求,體現的不僅僅是他個人勤勉敬業、忘我工作的風采,更折射了無數鐵路工人無私奉獻、實幹拼闖精神的榮光。

從邢雲堂身上,我們看到了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地鑽研,並把嫺熟的技術運用到工作中的匠心品質;我們看到了用心把每項工作認真做好,將所有操作規程刻在心中的責任擔當;我們看到了激情不減,永不言苦的持續幹勁。正是邢玉堂這樣的鐵路匠人用奮鬥和拼搏交遞出中國高鐵最閃亮的名片,奏響了“交通強國”最美麗的音符,他們是我們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落實十九大精神,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離不開各行各業工匠追求突破、追求極致的不斷創新,更離不開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持續傳承。進入新時代,各項偉大事業需要更多邢雲堂這樣不忘初心、追求卓越、承責擔當的勞動者,需要更多邢雲堂這樣愛崗敬業、專注創新的工匠人,爲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中國力量提供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