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你好,李煥英電影觀後感800字

觀後感1.33W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你好,李煥英電影觀後感8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你好,李煥英電影觀後感800字

你好,李煥英電影觀後感800字1

《塵曲》所言:“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人生路漫漫,有人前程似錦,鮮花滿地,有人卻墜入深淵,鬱郁終生,只有一種愛,無論你是登高遠眺,遙望輝煌前路,還是流水潺潺,靜聽平凡生活,它總在那裏,不散不滅,永恆不變。

李煥英的背影,在電影裏出現了三次,那些背影是溫暖的,是柔和的,那是母愛的真實再現,是一顆包容女兒的心,正熠熠閃爍。

電影中的世界,似幻,是面對現實備受打擊的黃粱一夢;似真,是跨越時間溫柔體貼的相互成全。在我的世界裏,也有一位這樣的母親,她也曾是少女,也愛草長鶯飛,山間鬆月,碎花荷葉。

因爲我們,她們褪去了少女的青澀,襲上了那世塵的滄桑。

我從她的背影裏看到了歲月的痕跡。

許多記憶已經模糊不清,仔細回想,也只有那個午後,藍天清澈,黃昏悄無聲息的在天上望着,白雲醉的四處打滾,崎嶇不平的街道,在電線杆影子的映照下顯得更加凌亂。她推着車,載着我重重的書包,緩慢的走着,時不時四處看看,儘管我們都清楚,這條回家的路很偏,很少有人走,更不要說有車輛透過。我在她身後,看着她紛飛的衣角,再緩緩向上,暖白色的日光肆無忌憚的照在她的背影上,漸漸與她融爲一體,在她的肩膀處暈開了溫柔一朵,她走入一棵樹下,透過樹葉的斑駁,她的背影也變得斑駁又脆弱,我突然停了下來,我想叫住她,卻不敢開口。

也許是聽到了身後沒有腳步聲的響動,她轉過頭,我清楚的看到她鬢角的絲絲銀髮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着光,那是歲月在她身上鐫刻下的痕跡,她輕聲對我說:“走吧,早點回去。”我不肯移走我的目光,倔強的點了點頭。

我自詡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但看到她鬢角的那一刻,彷彿是大夢初醒,我想起母親叮囑下的決堤愛意,它們經過歲月蜿蜒成河,在那一瞬間,透着絲絲白髮向我涌來,刻骨銘心,仿如昨日。

“打我有記憶起,我媽媽就是一箇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曾經也是個花季少女”在電影的最後,李煥英去世,寬廣的街道上只有她的女兒開着車,我想她應該已經實現了當初答應她媽媽的事,“你的女兒會比他們更優秀。”

得時不待,時不再來。沒有什麼輪迴百轉,更沒有什麼穿越時空。燈塔總會被海水侵蝕,盾牌也總會利劍穿透,我只懂得,凌空展翅,破浪乘風,那一片星辰大海,由我爲您摘來。

你好,李煥英電影觀後感800字2

《你好,李煥英》這部春節熱播電影,引起了大家的熱議,我是正月初四看完的,說實話,故事很普通,並未戳中我的淚點,但看了大家的一些影評後,我也想來談一談我的感受。

這部電影講的就是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愛。我首先要講講母親對孩子的愛,我是一個擁有母親與孩子雙重角色的人,我曾和我的同事、同學都表達過我對母親這個角色的深切感受,我說一個女孩要想成爲一個女人,必須擁有一場愛情,一次婚姻,而要想成爲一個真正完整的女人,她必須當一次母親。也許這話說得有點誇張,但我確實是這樣在享受着我的生活。在我的婚姻和生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妥協,懂得如何去愛護一個人。和孩子一起成長,陽光下我比孩子還要孩子氣,我會和她爭風吃醋,會和她搶東西,和她一起臭美。風雨裏,我又是那個能爲她遮風擋雨,能承擔起責任的大人。對於孩子,我曾經也不明白爲什麼上帝要交給我一個如此責任重大的任務-----叫我牽着一隻蝸牛去散步?現在我終於懂得,上帝將這隻小蝸牛帶到我的身邊,是來磨鍊我的心性,是讓她來教會我成長,與其說,是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不如說,是上帝叫小蝸牛牽着我去散步更爲貼切。我想告訴大家,母親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不帶任何功利的;孩子不是母親的負擔,她是母親的天使,是母親成長路上的導師,是母親快樂的源泉。如果硬要說母親有私心的話,她的私心就是她想從孩子那裏得到快樂,因爲孩子健康、快樂就是母親最大的快樂!至於孩子對母親的愛,我們從小就聽過黃香溫席、漢文帝侍母、陸績懷橘等孝順父母的感人故事,但比起母親對孩子的愛,那都微不足道,不足掛齒。

世間沒有永恆的輪迴,人只能活一次,個人的生命和歷史一樣輕,不能承受地輕,輕若鴻毛,輕若飛揚的塵埃,輕若明日即將消失的東西。我只希望作爲孩子的我們,在父母在世時,好好的陪伴年邁的父母,不要總以“等我有空了,再...”作爲自己不做某事的萬能理由。我們年輕,可以等,但父母不能等。我希望我們在面臨只能做一個決定的選擇時,能做出不給自己人生留遺憾的決定。

你好,李煥英電影觀後感800字3

當電影院的燈光亮起,熒幕上的字幕全部飄完,觀衆紛紛起身離去。我依然坐在座位上,藉着口罩的遮蓋,已泣不成聲。慶幸只是一個人,可以無所顧忌的淚眼婆娑,無所顧忌的釋放着內心深深的感動。

世上最深的愛勢必源於最深的情,只有相處時深深的牽掛、深深的快樂,才能令分別深深的不捨,深深的羈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來到這世界上,後來生命裏出現的每一個人,不管是至親摯愛還是一面之緣,都是上天賜予的最寶貴的財富。他們的出現,使我懂得了愛人和被愛,懂得了關心和感動,懂得了活着的意義。在活着的生命裏,不僅僅是一個人,還有他們。

生命線尚有深淺長短,於是註定有人先離去。無論誰先離開,我們都要記得,在他/她還沒來之前,我們本來就是一個人生活。忘記一切難過,一切失望、一切坎坷。這是我們通常並且擅長的自我保護的釋懷招數。忘卻,代表過去、未來一切都沒有發生,往昔或美好、或糾結、或快樂、或遺憾,一朝變得毫無意義,倒不如從開始就不要經歷。逃避自古以來就是這個世界療效最好的毒藥。

可忘記了又怎樣,解脫了又怎樣。那些實實在在經歷的快樂過往也將一併被埋在了永遠都不會開封的記憶深處。於是,就變成了一個空心的人,回憶模糊、過往虛度、沒有留戀,什麼都是一片虛無。終究會有一天,當我再也想不起曾經騎着自行車帶我兜遍整個城市的她;再也想不起手裏拿着冰棍等我從少年宮出來的她;再也想不起坐在書桌前給我講解除法的她.......

死亡太可怕了。它讓相依爲命的一家人,變成了孤孤單單的一個人。當母女一起穿越回過去相聚。剎那間我明白了,即使生命不存在了,親情也依然羈絆着,與生俱來、揮之不去。親情深入血液,和靈魂糾纏在一起,無法分離。有家的人是幸福的。當衣服破了有人幫你縫補;當爲了實現排球奪冠的願望爲你默默的奮鬥;即使再活一回,也不會爲了更好的未來,而放棄最初的愛。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直沒有放棄愛。

命運多是坎坷且有豐富多彩,一路走過,生人樂活,不輕言放棄便是對親人摯愛最好的交代。又或許,在迷茫和糾結的時候,偶爾對逝去的人說說心裏話,問問他們的意見,說不定藍天白雲間出現的絢麗彩虹,會讓難下的決心變得輕而易舉。

因爲,他們一直都在,從未離去。

你好,李煥英電影觀後感800字4

大年初七,我看了電影《你好,李煥英》,劇情搞笑又有新意,片尾的反轉更是整部電影的亮點,發自肺腑而又感人至深。

整部電影融入悲劇亦融入世態百象,有愛與溫情,又不乏遺憾。

這部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臺詞是:“我的女兒,只要她健康快樂就行了。”這是劇中李煥英對女兒僅有的一個希望,沒有過多的要求,只有這簡單、質樸的願望。

賈曉玲是一個平凡而普通的女孩,在上大學之前,她認爲從沒做過一件讓母親開心的事。她爲了哄母親開心,僞造了名牌大學錄取通知書,卻被識破。

即使這樣也好,只要和母親能相依爲命,就是幸福的。“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遺憾的是,在回家的路上,出了車禍,賈曉玲,永遠失去了母親。母親的意外去世,成了賈玲內心永遠的痛,沒來得及帶母親坐敞篷車,沒來得及看到她女兒更有出息。

失去母親,就失去了快樂,也是失去過年的意義。爲了彌補生命的遺憾,賈曉玲穿越到1981年,即她出生的前一年,在母親正值青春之際相遇。她要重來一回,也是自己的贖罪之旅,決定要做讓母親開心的事。她讓母親買回了全廠第一臺電視,參與排球比賽,安排母親與廠長兒子沈光林相親。

她想憑藉未來人的身份,重新書寫媽媽的命運,讓母親過上好日子。在她即將回到現代的時候,她看到褲子上的補丁,才發覺母親也穿越回來了。

雙開門的冰箱,嶄新的綠皮大衣,都只能成爲賈曉玲永遠的回憶,對母親的回憶。

回憶裏的點點滴滴,母親在她摔之前,想要接住她;母親捨不得買車票,在大雪裏走着回家;母親在她喝醉的時候揹她回家,給她補褲子;與沈光林表演二人轉把觀衆逗得哈哈大笑時,坐在臺下的母親卻淚流滿面……

這是賈玲的處女作,爲了懷念她的母親,專門拍攝的作品。

看完這部電影,它喚醒了我們對母親的愛。

我們要趁着現在,有時間,有機會,不錯過陪伴父母的每一天,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光,想法設法讓父母開心起來。我們可以帶父母去看一場電影,帶他們體驗一次新時代的高科技,無條件支援父母的業餘愛好,尊重父母的選擇和決定,而不是意氣用事,做一些讓父母傷心,自己遺憾的事。

爲了愛我的父母,我們要學會感恩,斂去一身桀驁,淋着星光向愛我們的父母走去,爲他們捧起世上最溫柔的海,陪伴就是我最長情的告白!

你好,李煥英電影觀後感800字5

其實我是一個在電影方面淚點很高的人,但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哭得一塌糊塗。全劇最觸動我的點不是李煥英的扮演者張小斐說的那句“我的女兒,我要她健康快樂就行”,而是賈玲突然看到自己褲子上縫的惟妙惟肖的小狗圖案,說“她這個時候還不會縫啊”然後開始倒敘,原來李煥英也是穿越過來的,她一早就知道這所有的一切,卻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按照原路再走一遍,賈玲在幫媽媽圓夢,彌補遺憾;李煥英女士也在幫賈玲解開心結。母女兩在進行雙向治癒,我覺得這纔是全劇最讓人動容的點。

人生最難得的大概就是你明明經歷過了所有的事情,知道故事的結局,但可以重新選擇的時候,你還是願意選擇同一條路。但對於我,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還是願意選擇現在的路,做我爸爸媽媽的女兒,做外公外婆的外孫女。

聽見外公外婆還有爸爸媽媽談起過去的故事,回憶起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的時候,我總想着要是我有一臺時光機就好了,看看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年輕時候的模樣,帶着現代的零食和東西穿越過去,做他們的哆啦A夢,滿足他們所有的願望,撫平他們心裏的傷痕,陪他們經歷他們過去的人生,和她們做一回朋友。

我們有記憶起,就總記得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這個人就是我的爸爸媽媽了,卻常常容易忘記他/她以前只是別人的兒子或者女兒而已,就像現在的我們一樣,她/他也曾經是意氣風發,滿眼江湖的少年,只是我們的出生讓他們有了更深層的責任,而忘記自己少年時的模樣。但無論何時,我們都不應該忘記他們首先是獨立的自己,然後纔是我們的爸爸媽媽,我們不應該總仗着他們的父母身份,而讓他們讓步,放棄自己的愛好,甚至是放棄自己而活在那個只有我們的世界。這也是孝順父母的方式之一。

多陪陪自己的親人,不要給自己留遺憾。不是每種遺憾都能彌補,尤其是老一輩的人,我們總想着“下次見面的時候我多陪陪他們”,也許他們想的是“見一面就少一面了,這一次就多陪我幾天好不好?”把每一次見面都當做最後一次見面,想給他們買什麼、想做什麼就趕緊去做吧,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種遺憾是世界上最深的遺憾。

努力記錄你想記錄的人,用文字、影像等一切可以用上的手段,因爲人的記憶永遠跑不贏遺忘的速度,當有一天那個你最珍視的人離開你的時候,你還有東西可以憑弔紀念,這也算對抗死亡的一種方式之一,好像她從來沒有離開過你,只是溜進了你的文字裏、你的照片裏、你的視頻裏換了一種方式陪你。

你好,李煥英電影觀後感800字6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願意把自己的悲劇故事抽絲剝繭展示給大衆,本身就是一種勇氣,更何況是以喜劇之名。

20xx年,賈玲在喜劇總動員的舞臺上上演了一部封神之作——《你好,李煥英》。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前半段笑成花,後半段哭成狗。而這次,賈玲把它改編成電影,搬上了大銀幕。

看點:真情流露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親子關係中最深的遺憾,《你好,李煥英》放下了這種遺憾,把對於不可抗外力的糾結,變成了能夠掌握主動權的一次風風火火、充滿喜感的行動:主角賈曉玲意外穿越回80年代,想要透過自己疑似“婦聯工作者”的努力,以閨蜜的身份,讓年輕的媽媽收穫更好的青春、“更高興”。

於是影片得以用藝術化的形式,幫助那些抱憾的人們消解念念不忘的執念;也提醒那些幸運的人們,珍惜身邊的親人,在仍有機會的時候,能將電影裏虛構的、其實無法真實擁有的相遇,落地爲現實中的陪伴、不留遺憾。

影片“笑順爸媽”的宣傳語,表明了創作者的美好期望:讓爸媽由衷地笑出來其實很簡單,你的出現、你的陪伴就是他們最好的禮物,在死亡將你們分隔之前,一切都可以用“笑”來平復。這也許就是創作者在實現喜劇的逗趣功能之外,想要觸發的現實寄託。

看點:神仙陣容

電影不僅有出演小品的原班人馬:張小斐、陳赫,更是有“大哥”沈騰重量級助陣,魏翔等經驗豐富的喜劇演員也紛紛加盟——堪稱“神仙級”陣容。沈騰、陳赫的喜劇感自不必說,張小斐的相親系列小品,當年也是火爆全網。相信有了這些實力演員參演,影片的質量也會非常有保障。

看點:真實佈景

在電影“1981留念版海報”上,是一張寫有“一九八一年和媽媽留念”的帶有鋸齒的老照片,背景是那個年代人手一冊的影集,開啟很多人心裏封存的記憶。影片在佈景、服化道、宣傳物料等細節設計上,也還原了關於上個世紀80年代的記憶畫面:樸實的廠區風貌,文藝匯演的舞臺,國營商店,李煥英的麻花辮,沈光林的白襯衫、毛背心和鴨舌帽……

作爲導演的處女作,在高手雲集的春節檔上映,也是頗有勇氣的選擇。讓我們懷着期待的心情,大年初一去觀影。

你好,李煥英電影觀後感800字7

星明夜朗,正如我的心情一樣,今天,我和爸媽一起去看了場電影,我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踏入了電影院的大門。

這部電影的劇情比較簡單,但卻讓人潸然淚下。

主人公不讓媽媽省心,小時候非常淘氣,但是他高考前幾天突然懂事了,想努力學習,但卻早已“白了少年頭”,但是主人公爲了讓媽媽高興,就辦了一張假的大學證書,可是“躲得過一時躲不過一世”,很快,媽媽就發現證書是假的。可她沒有生氣,還騎車送主人公去玩。可悲劇也就在這發生了。

一輛大貨車撞向了他們。

畫面一片空白。漸漸地,畫面清晰了起來。映入眼簾的只有捂在牀上哭的主人公和“與凡塵隔絕”的母親。

可是,故事還有轉折,主人公穿越了,她穿越到了她母親上班的時候,她就以爲這是老天給她的機會。她下定決心去幫助媽媽,也算是爲了使媽媽高興的一個遺願了。事情進展的非常順利,但卻有一個疑點,這個時候的媽媽是什麼都不會,但是卻非常熟練的縫好主人公的褲子。

直到最後,這個謎才被揭曉。

原來,主人公的母親也穿越了,而且還在暗中幫助了主人公許多。主人公理解了這一切。

畫面又是一片空白,慢慢的,顯現的還是在哭的主人公和早已“不聞人間語”的母親。

全劇終。

看完電影,我內心的感觸非常深,從始到終,一個愛字貫徹到底,可這愛到底是什麼?是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純潔的母愛,是高尚的母愛,這母愛可能僅僅是一次微笑,一個鼓勵,但卻是最使人開心,最鼓舞人心的了。

母愛因何而偉大?看完電影后,我知道了,母愛因無私而偉大,在喧鬧的人世間中,母愛,她放出磅礴的光芒,引領我們走出黑暗,用最清脆的音樂,使我們從紛亂中掙脫出來。

無論何時何地,總有一座名叫母愛的燈塔指引你,總有一處名叫母愛的港灣守候你。

電影中的主人公想報答母親卻來不及,也是穿越,才讓她完成心願,然而我們不會穿越到過去。所以,現在,我們就應該去報答那無私的母愛。洗一次碗,捶一次背,拖一次地。可這和媽媽付出給我們的愛相比,實在使微乎其微,我們不能再等待了。別讓“子欲養而親不待”形成你終生的遺憾。

這無私的母愛,聖潔,美麗。讓我們淋浴母愛時回報以最赤誠的愛。

你好,李煥英電影觀後感800字8

愛之深,情之切。

——題記

過去一個月,全國人民都認識了李煥英。

截止3月1日,電影《你好,李煥英》票房近50億元。賈玲成爲全球票房第二的女導演,並有望衝冠,一戰封神。

可以說,這是賈玲人生的'巔峯時刻,但這份喜悅卻缺了一角。這部電影的主角——李煥英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每次談及母親快落淚時的賈玲都會及時給出笑臉,露出兩個深深的酒窩。

電影院裏,無數觀衆感動於這份母女情。哭溼了口罩。“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無奈、後悔無疑像一道無解的題,懸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電影改編自賈玲的親身經歷,剛剛考上大學的賈玲想讓母親高興一回,沒想到,母親突遭車禍。賈玲崩潰之際,穿越回到1981年,成爲賈曉玲,遇到28歲的母親李煥英,兩人以表姐妹的身份度過了最後的時光。

其中,賈玲和李煥英喝酒時的對話深深打動了我。

“你的女兒可有出息了!大學是在國外讀的導演系,月薪八萬。”賈曉玲說道。李煥英不可思議的說:“真的?”“真的!”賈玲露出兩個深深的酒窩。李煥英毫不在乎地說:“我的女兒只需要她平安快樂就行了!”聽了這句話之後,賈曉玲再也忍不住了,兩行滾燙的眼淚順着臉頰落下。“原來,媽媽只想讓我快樂就好了……”賈曉玲想。是啊,天下父母的願望都是這個啊!如此簡單、樸實的話,在孩子看來,卻是十分真情實意的話語,傾注了父母所有的關心和愛。

但回到現實,真實的母女關係並不是“歲月靜好”,往往存在各種各樣的“相愛相殺”。

“三天一小架,五天一大架”,這就是現代社會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寫照。在平常學習的時候,我往往會因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和父母爭吵。我們表面上說着孝順父母,可實際我們又什麼時候讓父母“省過心”?在這場愛的變奏曲中,父母和孩子在不斷的衝撞中求和解。隨着時代的鉅變,母女關係迎來了新的挑戰。如何愛對方,也有了新的答案。在日常生活中,母親和女兒總是在各種瑣碎的小事中,試探着對方的底線。

表達愛意,從不容易!

你好,李煥英電影觀後感800字9

“前面有多好笑,後面就有多好哭。”未看電影《你好,李煥英》之前,太多感人的評論讓我先入爲主,這也讓我對這部電影充滿了好奇和期待。大年初三,我與母親一同來到電影院,觀看這部火遍全網的親情電影。

走出電影院,手中攥着的紙巾早已浸溼,眼裏的淚花還在打轉,電影中感人的情節似乎還在眼前縈繞,久久未散。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在20xx年的某一天,剛考上大學的賈曉玲經歷了人生的一次大喜大悲。一直想讓母親李煥英高興的她卻因母親突遭嚴重意外,而悲痛萬分。她傷心而後悔,思緒混亂,竟意外地回到了1981年,與她年輕時的母親相遇。經過一段時間相處,她們宛如閨蜜,也結識了一羣善良的好朋友。

一心想着讓母親高興,賈曉玲總是想方設法要讓母親過上更好的生活,但結局還是沒有改變,年輕時的母親還是選擇了和年輕的父親在一起。最後,她發覺母親和自己一同穿越回來,她們相擁而泣。賈曉玲哭着求母親不要走,但回到20xx年,母親還是永遠地離開了。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做子女的最大遺憾,而日常的種種遺憾都會在無意中出現。面對父母的全力付出,身爲孩子的我們或許身負父母的太多期待,或許從未讓父母放心過。電影中的賈玲便自稱是後者,面對生命垂危的母親,她是多麼無能爲力。她心中滿是內疚與後悔,她多希望自己能成爲母親的驕傲,能爲母親長回臉。

我們慢慢長大,父母漸漸變老。花白的髮絲出現在他們頭上,滄桑的皺紋爬上他們的眼角。他們不再是年輕氣盛的小夥子小姑娘,而是爲人父母多年的“超人”。小時候,我總覺得父母是超人,長大後發現超人也會老。

父母是我們心中永遠的偶像,也是他們自己口中事無鉅細的保姆。他們的付出在我們眼前,更多時候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他們習慣於默默地爲我們付出,爲我們着想,照顧我們;爲我們遮風擋雨,給我們依靠。父母的愛,永遠是我們的後盾。

電影兩小時,人生一輩子。有人說電影是彌補缺憾的藝術,賈玲藉助電影復活了母女情深,致敬了偉大的母愛。而我,與母親同去觀影,哭笑之間,我們的心應該更近更默契了吧。

你好,李煥英電影觀後感800字10

新年剛過,不得不提起熱播的電影《你好,李煥英》。我也被這個電影深深的感動着,在觀影的過程中笑着笑着就哭了。

故事裏的女主是個笨丫頭,她總是覺得自己沒有做過一件讓母親開心的事,所以,意外穿越到母親年輕的時候後,她決定,改變母親的命運,讓母親一直高興下去。劇情到這裏,正式進入搞笑的情節,無論是裝慘幫母親買到電視,還是讓母親參加排球賽,包括干涉母親的婚姻,這裏面,爆笑不斷。就在觀影的人身心得到放鬆時,劇情翻轉。原來,女主母親也穿越回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比女兒早一會兒,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女兒在感恩母親的事,一下子變成了母親對孩子濃濃的愛。不得不說,挺讓人意外的。最後,電影在溫馨的場面下結束,臺下的我們流下了感動淚水。

如果非要談電影的某個細節,我覺得,年輕時候的母親,安慰尿褲子的女兒,最讓我感動。換做一般人的反應,也許會責怪自己的孩子,好一點的,會告訴孩子沒事兒,下次注意就好。可是,劇中的母親,用誇獎孩子的方式,直接免去了孩子的自責。不得不說,這樣的教育方式,讓人羨慕。

電影是賈玲爲了緬懷自己已故的母親拍攝的,此電影確實能給我們產生一些共鳴。雖然我很幸運,父母健在,但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並不多。高中畢業就去了異地上學,大學畢業選擇了留在外地工作。背井離鄉與陪伴父母,這也是很多奮鬥在大城市年輕人心中的痛。我們離開父母來到異地打拼,是爲了讓父母爲我們驕傲,讓父母過上好更好的生活;等我們有錢了,等我們有出息了,等我們實現夢想了……

可惜我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我們總以爲來日方長,然而父母一天天老去,他們不一定等得起。很慶幸自己在背井離鄉在外地工作7年後又選擇了回家工作,選擇了三尺講臺,選擇了陪在父母身邊,陪在父母身邊的這一年裏,感受到了父母的用心良苦和暖暖的愛。

似水的母愛,潺潺流淌,涓涓成溪,但應該有魚蝦在其中玩樂,這汪水才富有生機。世事無常,行孝需趁早。也希望世間所有的媽媽都能被時光溫柔對待。

你好,李煥英電影觀後感800字11

歡愉的假期總是短暫,離別就在眼前,揹包、後備箱、行李袋被父母塞的都是滿滿的“愛”。年年春節不捨離別,但今年似乎多了些特別。

這一特別於新年賀歲片《你好,李煥英》中的情感共鳴。當關上車門、背起行囊,你會不會突然想到李煥英送女兒坐車的場景,會不會突然哽咽,會不會回頭看看仍然站在原地看你遠去的“李煥英”。電影《你好,李煥英》有太多讓人潸然淚下的瞬間,更有太多讓人牢記在心的話語。“我的女兒,我就讓她健康快樂就行。”這句臺詞擊中了所有人的內心深處,讓人悄然淚下。

看着電影,似乎每一位觀衆心中遺憾都在腦海中一一浮現。“我一次也沒有讓我媽高興過、我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我沒有找到一個好工作、我沒有做個一次讓我媽值得驕傲的事情……”一個又一個畫面,觸碰着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而我們的“李煥英”也和電影裏一樣平凡而偉大,總是在我們無助和傷心的時候給予我們溫暖和力量,讓我們重拾理想和目標。

回想起母親生病的那年,至今心裏仍隱隱作痛,當時在外地工作,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能陪在她身邊。後來才知道,母親的腰椎有結核,怕我惦記,在她手術前才告訴我病情,那時只能在遙遠的他鄉默默地祈福。那場手術做了8個小時,摘掉了3節腰椎,那8個小時我過得真是分秒難熬,一次一次的給父親打電話詢問情況。“手術很成功,放心吧。”接到父親的電話,懸着的心也終於放下。後來跟母親聊天她還在回憶說,“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你們了”。我懷着無限的愧疚拉着母親的手一直在說,“不會的,不會的。”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天底下的父母都一樣,他們要的幸福很簡單,不奢望兒女能有多大的成就,只求我們能健健康康,有空常回來看看,多和他們聊聊家常。現在的我們忙碌於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很多時候忽略了父母的想法和感受,盼兒歸,成了他們心靈的一種寄託。每當我們打電話說要回去時,他們都是掐着指頭算日子,而當我們即將再一次遠行,他們總想着讓時間過的慢一些,這就是我們的父母,把幸福給了我們,卻把孤獨留給了自己。盡孝要趁早,畢竟父母能陪伴我們的時間會越來越少,讓我們珍惜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每一天。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有歸途。

你好,李煥英電影觀後感800字12

假期結束上班的第一天晚上,去影院看了《你好,李煥英》,一個“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的真實故事,記得電影結束的時候,前排的小女孩抱着媽媽涕不成聲。

影片中的“媽媽”其實是中國千千萬萬個母親的縮影。她們就像一條辛苦的河,在生活的暗流洶涌中起伏不定,歷經艱難坎坷,嚐盡酸甜苦辣,在風雨交加的人生路上潺潺不息,爲家人,爲子女,付出了自己辛勞的一生。她們平凡而偉大,隱忍而堅強,爲子女撐起了一片天,是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人。

我們就像母親手裏的風箏,他們不管飛得多高多遠,她們都在那頭,牽掛着我們。

歲月催人老,時光一路追趕,我們從牙牙學語到爲人父母,母親也從花信年華邁入垂暮之年,兩鬢的白髮,臉龐的皺紋,步履蹣跚的背影總是在提醒我們,她們真的老了,她們再也不是那個在我們小時候幹活利落、健步如飛的媽媽,而是需要我們兒女關心和照顧的老人。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希望我們"遠走高飛",成家立業的同時,也能多回頭看看,一直在原地守護,等候我們回家的母親。

電影的構思雖然沒能逃過“穿越”的套路,個別段落處理得也略顯侷促,好不容易最後觀衆進入故事情緒高潮卻突然結束了。講電影故事就像寫文章,但就這部電影,骨骼(結構)–講故事的各種手法交錯連結通暢;肉體膚容(故事語言)–真實平凡幽默悲情;但內在的精氣神(主題內容)還是稍微欠缺了一點,簡單來說,就是隻達到了生活的狀態,還沒到達生命的層次,但最後屏幕上那段話還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但電影的構思拍攝手法還是值得一提,影片中的順徐,倒敘和插敘的無縫切換連結,自然流暢,毫無違和感,笑點不斷的前半段和催淚悲情的結尾形成明顯的對比,首維一些細節的一一呼應,其中蘊含的感人至深的親情也很能打動人心,這也是這部電影票房一路高升主要原因吧。

其中最戳中我的,還是是電影最後那段話:“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曾經也是個花季少女。”

其實這句話也可以昇華一下,我們每個人除了社會,工作和家庭賦予的角色之外,首先是我們自己。照顧好自己,讓自己快樂,才能更好地承擔其他“角色”。

你好,李煥英電影觀後感800字13

我對80年代的故事有着獨特的情感,就如我喜歡《芳華》一樣。即便現代的生活方便了很多,人與人之間更是隨意了很多,但是80年代的魅力從未消減。

我多次思忖,正如電影中的賈曉玲在過去的歲月中發現了愛、表達了愛,我也想從這我未曾經歷的年代中,找到一點點蛛絲馬跡,去了解自己的親人。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去看他們的一個個決定,去理解他們的一次次付出。

電影中的李煥英,在當時無疑是優秀的,漂亮、智慧,可以在當時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成爲人羣中的佼佼者。如果選擇了與廠長的兒子沈光林結婚,未來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若干年之後方方面面都在人之上的就是她。但是她還是選擇了祕密戀愛三年的賈文田。

作爲一個後代,隨着我們的成長,我們逐漸理解了那一個個決定對我們的影響。但是我們終將穿過時光的阻隔,去體會當時環境下他們的決定,也會偶然間透過一絲絲蛛絲馬跡,瞭解到那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卻沒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上代恩怨情仇。

80年代,是機會遍地的年代,也是激情和真摯的年代,任何一個年代,我們都會追逐美麗、追逐名聲。也正是這些被追逐的事物譜寫出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每個時代都不缺乏真正有能力的人被埋沒的現象,電影中廠長的兒子聲音條件並不好,但是是播音員,有一個工友說話每一個字都字正腔圓,卻依然沒有機會。

最後沈光林去了深圳,而且靠着自己闖,直觀上看是自己的奮鬥,但是也不能完全無視家庭的支援,就如有的人在新一線城市工作,買房家裏出了200萬首付。雖然努力奮鬥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上代人甚至幾代人的根正苗紅你無法忽視。

我們回顧自己,回顧自己的家庭,在整個的發展,你總能尋覓出一點痕跡,或許你越瞭解自己的身世,你越明白此刻的自己。不論是一無所有的拓荒,還是家道重振的期望,嘔心瀝血,勵精圖治,纔是該有的狀態。

電影是有很多感動的地方,尤其是最後當我明白原來你理解了我對你的好,你拼命的對我好配合我。那些此刻沒有進行的交流,在時空的穿梭裏全部表達了出來,那些沒有言說的愛,那印象中就是中年婦女的付出。

表達愛要儘早,趁着我會喜怒你會哀樂,多表達幾次。至少證明我們還活着。

你好,李煥英電影觀後感800字14

《你好!李煥英》一部春節檔的電影,票房據說已經突破了50億,周圍看過的人,同齡的都說值得看,戳中了淚點;年輕的說還行吧,基本沒掉眼淚。

我大體瞭解了劇情,本來想“引誘”孩子來看看,達到我教育他孝順我的目的,沒成想如今的孩子機靈的很,連我潛意識裏想的事他也能察覺到,結果他就沒上這當。我哪,一個吆喝着要有邊界感卻跟孩子老劃不清界限的70後媽媽,就一直拖着沒去花這買電影票的錢。

3.8節,單位組織看這部電影,本來還在糾結看與不看,幸虧老鐵一拍即合要陪我觀看,機緣已到,趕緊吧…看!

無論電影是否真套用了開始笑後來哭的老舊陳設去獲取觀衆的口碑和眼淚,作爲觀影的我來說,笑的確實開心,哭的也確實淋漓。這些都是真實的,也就值了。

一段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故事,透過穿越回到過去,用這種彌補遺憾的方式,來表達母子各自未來的及表達的愛。最終,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媽媽的愛總是要比女兒的更加深厚,更加包容,更加的默默無聞。讓作爲兒女的我們切身的體會到,父母的愛到底有多無私和深沉,而做了父母的我們,對自己的孩子是否也能一樣的無私和寬容?

回想我剛工作那會兒,看到路上母親一樣年紀的人,揹着好看的真皮包,我就想,等我有條件也給媽媽買個…當時就轉念想等我有條件,等我有錢了,等我有時間了…所有的等是否真的沒有期限?我們的奮鬥可以再久些,成功也可以再晚些,但是…是否就錯過了更重要的東西?

如今我的孩子都比我高了,父母也已經年邁,他們卻還在爲我做着力所能及的幫助…我心裏貌似有着慚愧,卻又好像還是離不開這份依賴,我啥時候能長大哪?還是有他們在,我內心就不想長大哪?

電影的場景勾起了我對小時候街道屋舍,音樂人物的回憶,情節讓我想起人生40年來父母對我時間精力金錢和情感的付出。

看完電影,我跟老鐵探討…是否每個年齡段的人看過電影都跟我們感受到的一樣?我心裏想但願吧…感情,感情感到了纔是情!一部讓我們能開懷大笑又能內心柔軟的電影,咱也別太貪心了,有這些收穫就夠了!

你好,李煥英電影觀後感800字15

春節檔的影片正在緊張的定檔路演當中,娛樂圈一年一度的大場面即將來臨。新晉導演賈玲攜自己的傾情之作,正在四處宣傳當中。電影《你好李煥英》什麼時候上映,主演是誰,講的是什麼故事,也引起了無數網友的好奇。畢竟作爲搞笑擔當,賈玲沈騰的號召力,在娛樂圈中也是無人可及的啊。

該片曾經被搬上熒幕,賈玲陳赫還有張小斐,三人曾在舞臺上演過這個小品,把大家感動的稀里嘩啦。這一次大碗娛樂重新演繹,對故事進行了深度挖掘,更大層面的把母親的愛用笑聲傳達出來,寄託了故事親歷者的思念和祝福。要知道,李煥英女士就是賈玲的媽媽,據賈玲之前的採訪可知,媽媽生前的願望是想要一臺冰箱,可是直到離開這個世界,她也沒有能力送給媽媽。

如今的賈玲早已功成名就,也如願過上了媽媽想象中的生活,只是媽媽再也回不來了。該片以穿越的方式去見證年輕時候的李煥英的生活,從而引發一系列爆笑而催淚的故事。因爲該片中大量的時代背景就是觀衆本身父母那一個時代的縮影,所以會引發不少人的思念之情,加上故事本身還是相當感染人的,預計電影票房會有不錯的成績。

該片歷經三年方纔成片,傾注了賈玲等人大量的心血,是一部難得的深情之作。該片定檔於2月12日,也就是大年初一上映,相信會有很多的好朋友去電影院支援她的吧。著名影評人說過在該片中,賈玲暫時放下喜劇人的角色,只想安安穩穩的做一個孝順的女兒,事業有成之後,想給媽媽說點什麼的感覺。催人淚下的場景一定會有,但是據賈玲所言,她會盡量讓包袱多一點,因爲愛不需要刻意表達。

在今年的春節檔,《你好,李煥英》是最具有黑馬氣質的影片,開心麻花團隊和大碗娛樂強強聯合,賈玲、張小斐、沈騰、陳赫、魏翔,最討喜的喜劇組合,笑中有淚的真實題材故事,放到什麼年代,都不會過時。

前面說了,劇本打磨3年,大碗娛樂的編劇班底, 賈玲 / 孫集斌 / 劉宏祿 / 卜鈺編劇實力有目共睹,在原小品中,孫集斌曾飾演賈玲的爸爸。3人本身就對賈玲和她媽媽的故事耳熟能詳,也深知“老闆”的感情共鳴點。再加上賈玲的真情實感,電影的故事性,觀衆自然大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