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精選6篇)

觀後感2.57W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精選6篇)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1

我帶着喜悅的心情走進了電影院,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觀看電影《長津湖》。

電影是從美帝國主義挑起朝鮮戰爭開始,美軍戰機轟炸中國邊境,對中國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當時,新中國剛成立,百廢待興,工業水平落後,物資和裝備嚴重匱乏。但是爲了新中國的未來,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經過幾天幾夜的深思熟慮,最終決定出兵朝鮮,抗美援朝。

參與長津湖戰役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七連的新兵伍萬里,他的一份檢討書,因爲部分不會寫的字用圈代替,被餘從戎戲讀成“蛋討書”,一開始讓我覺得搞笑,再想想讓我深思。他才十幾歲,本應該是在讀書的年齡,但是他卻沒有讀書,面對敵人的入侵,他能挺身而出,積極參與到保家衛國的戰鬥中。

在前往朝鮮戰場的路上,爲了躲避敵機的偵擦,他們有時躺在地上、有時躲在雪裏,哪怕是被機槍掃射,也是屹然不動。在前進的途中,他們接到了一個護送電臺的艱鉅任務,電臺是指揮部與前線聯繫的重要橋樑,如果沒有電臺,前線志願軍戰士們將無法得到準確的作戰資訊,他們這次的任務就是護送電臺和譯電員到志願軍指揮部。在護送的途中遭遇了敵人瘋狂阻殺,面對美軍的飛機坦克,志願軍戰士們沒有一個人退縮,哪怕付出寶貴的生命也要完成任務,最終成功的將電臺與譯電員安全送往指揮部。

楊根思連長說過三個不相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就在這種永不言棄的信念下,他帶領一個連隊,阻擋了美軍七次突圍,爲大部隊爭取了時間,爲勝利爭取了時間。在第八次突圍中,他們連隊打到剩下最後一人,最終抱着炸藥包與幾十個敵人同歸於盡。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電影結束了,我懷着沉重的心情走出了電影院。爲了保衛我們的祖國,志願軍戰士們背井離鄉,在極端嚴寒的天氣,沒有食物、棉衣補給的條件下,與裝備精良的美軍戰鬥。他們不畏生死,守衛着國家的尊嚴,守衛着人民的和平。

現在的和平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銘記這是英雄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勤奮學習,明天爲創造祖國輝煌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2

我聽說有一部很有名的電影《長津湖》,很想去看看。今天我終於看到了這部時長三個小時的電影。

長津湖之戰是志願軍第九兵團和美國最王牌的北極熊兵團之間的一場強強對決。原本在休息中的軍人們一接到集結指令,就坐上北上的火車奔赴朝鮮。長津湖地區溫度很低,零下三十五度左右,戰士們沒有棉衣更沒有棉帽,後面連吃的都只有凍土豆,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戰士們就是靠着頑強的毅力,偉大的理想一直堅持到勝利。

美國軍隊武器很多,大炮、坦克、飛機……這都是當時最先進的武器,而我們中國志願軍是小米加步槍,可我們一點也不怕美國,我們用智慧和戰略打贏了武裝到牙齒的美國大軍。

我想對你們說:“志願軍叔叔!你們辛苦了,我永遠忘不了你們那時的模樣,你們用生命換來山河無恙,現在的中國擁有先進的武器,精良的部隊,你們放心吧!再也沒有人敢欺負我們了!”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3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感覺家就是一座房子,一個地方,後來長大了才知道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慶假期,跟着朋友一起去看了《長津湖》,這是一部新時代戰爭影片的高峯之作,三個多小時的時長,沒有一秒是可以停歇的,而且三個小時不足以記錄抗美援朝時期先輩的付出,看完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復。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於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了直接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爲朝鮮戰爭的拐點,爲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

如果不是這部電影,相信現在很多中國青年可能對這場戰役一無所知,課本上也介紹的很少,只是從老一輩回憶中聽到,這部電影在國慶期間上映,無疑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教育課,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個場景:火車開過長城,晨光照耀在火車上時;電影最後戰士們被凍在雪地裏的那個鏡頭。實際上,對這場戰鬥而言,窮究戰爭的勝負已毫無必要,這都已經成爲了過去,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我們今日之生活,全是先輩以血肉鑄成。

如今我們生活在國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遠不能忘記我們的祖國是無數先烈用甘於奉獻、無所畏懼的勇氣,拋頭顱、灑熱血替我們打下的。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所以,那些爲了保衛祖國未來拼死戰鬥的戰士,纔是我們心中真正的英雄。何其有幸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在祖國發展的今天,我們更要勿忘過去、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來之不易,在我們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當以吾輩之青春,護我盛世之中華。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4

電影長津湖上映了,爸爸媽媽說一定要帶我去看一下,讓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所以我就樂顛樂顛地跟去了。

影片講述的是中國志願軍北上支援朝鮮,打退美國主力軍團北極熊軍團的故事

隨着一陣陣轟隆隆的響聲,美國軍隊的飛機在空中盤旋轟炸,一枚枚炮彈從天而降,樹木被燒成了灰燼,房屋被炸的無影無蹤,大山被戰士們的鮮血染成了紅色,炮彈所到之處,無一活物。

我們中國當時還沒有先進的武器,更沒有食物吃。美國軍隊吃着雞肉鴨肉,而我們的戰士只能吃土豆,零下35的天氣裏,土豆凍的跟石頭一樣,戰士們一咬,牙齒就掉下來了。美國軍隊坐着飛機坦克,穿着厚厚的皮大衣,喝着熱熱的咖啡。而我們的戰士卻連棉衣都穿不上,美國軍隊有着最精良的軍用裝備,而我們卻只有小米加步槍,但就是在這樣懸殊的軍事力量情況下,我們志願軍憑藉着頑強的毅力和優秀的作戰能力,取得了長津湖戰役的勝利。

但是我們中國人民志願軍也付出了慘痛的犧牲,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氣裏,很多戰士是以端着槍的姿勢被凍死的,媽媽說這場戰役中,我們的戰士總共減員4萬多人,但其中一半是被凍死和餓死的,我記得鋼鐵7連指導員在戰鬥時,拿着自己女兒的照片說:“這場戰爭不是爸爸想打,而是我們這代人必須要打,只有我們打敗敵人,才能讓後代人從此不再有戰爭。”

看到這裏,我忍不住地流下了眼淚,我們的先輩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換來了我們現在祖國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我們如今生活在國富民強的時代,更應該努力學習,充實自己,將來能成爲建設國家的有用之人。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5

長津湖講述的是抗美援朝中的長津湖戰役,東線部隊以鋼鐵般的意志,扭轉戰局,爲長津湖戰役做出巨大貢獻的故事。

這裏面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感恩節的時候,美國軍營的士兵吃着火雞,甚至還可以喝到咖啡,而中國的戰士們卻在雪地裏啃着冰冷的土豆。在這種差距懸殊的戰鬥中,中國人竟然贏得了勝利。我們眼中看似晦澀的知識點,是他們風雨飄搖的一生,是他們連屍體都無法完整的交給親人,卻爲革命獻身的一生。這樣的英雄是值得我們後輩一直銘記的,我們所崇拜的也應該是這樣保家衛國的英雄。

在美國的士兵吃火雞時,兩個士兵的對話也讓我感觸很深:“明年感恩節一定請你到我家去”。“好,要是我們能活着回去的話”。

這讓我想到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信》中的一句話: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不會是強盜。那些美國的士兵肯定也不希望戰爭,肯定渴望光明與和平,但是在大的勢力下,他們只能選擇屈從。這可能是美軍最後失敗的原因之一,士兵們是因屈服統治者的野心而作戰的,而中國革命者是爲守吾土而奮不顧身,爲了他們的下一代不再有戰爭,這種信念支撐他們無所畏懼的迎着敵人的炮火衝去,最終取得的了戰鬥的勝利。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6

爸爸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長津湖》。

它主要講述了中國志願軍第七連軍的故事。第七連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電臺和譯電員送到指揮部那裏去。他們在清點了人數以後就上了火車。可還沒到目的地,就突遇鐵路維修,他們不得不改爲步行。可正當他們走過一片石頭組成的平原時,美軍的飛機低空飛來了。大家迅速躺在地上,裝成死屍,但是仍然也沒逃得過犧牲的命運。

戰士們含淚繼續前行。在他們趕到指揮部進行短暫的休整後,又繼續向目的地1100高地出發。他們路上充飢的糧食居然就是一個個的凍土豆和乾麪粉,就算是這樣,他們還是克服各種困難如期到達目的地。

隨着司令員的一聲命令,戰士們迅速包圍了美軍。戰士們在長津湖打了美軍個措手不及,隨後又立即往美軍軍地打去,最後,取得了勝利。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關於志願軍們在歷史長河中的這一段故事。志願軍戰士們在零下30多度的環境下,穿單衣,吃凍土豆,武器裝備落後……但即使這樣,他們絲毫沒有退縮。他們用頑強的毅力、堅定的信心、英勇無畏的精神前仆後繼地往上衝。請想一想,他們爲什麼能抗寒抗餓?就是爲了讓我們活在沒有硝煙的戰場裏。

我們作爲新一代的接班人,應當好好學學,奮勇拼搏,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得起七十年前逝去的烈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