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2022冬殘奧會觀後感(精選13篇)

觀後感1.65W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2冬殘奧會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冬殘奧會觀後感(精選13篇)

冬殘奧會觀後感 篇1

16天前,東京奧運會在掌聲中落幕。聖火餘溫猶在,24日,伴隨着殘奧會的開啓,全世界的目光回到東京。“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將在未來12天裏,由4403名殘疾人運動員在東京灣畔再度演繹。

時隔57年,殘奧會回到東京,東京也成爲歷第一個兩次舉辦夏季殘奧會的城市。夜幕低垂,微風徐徐,當時針走過八點,一場關於“風”的開幕式就此拉開。東京新國立競技場的大屏幕中出現了一位位殘疾人運動員,伴隨着他們鏗鏘有力的舞動,一片片羽毛在空中揚起,展現了殘疾人運動員遇到挫折時的堅韌和麪對困難時的勇氣。

此時,競技場化身爲一座“帕拉機場”,包括23名殘疾人在內的100名機場“工作人員”涌進場內。音樂響起,伴隨他們富有節奏的舞姿,倒計時開始。從十歸零,絢爛的煙火點燃了東京的夜空,一場屬於殘疾人運動員的狂歡正式開始。

“塔臺”一聲令下,“帕拉機場”變得活躍起來,場內的泵、彈簧、槓桿開始運轉。當一切就緒,大型人偶隨之舞動。不久,舞臺的中央豎起一根圓柱,一名裝有假肢的男孩迎面奔跑而來,男孩的奔跑產生了巨大的風能,讓藍色、綠色、紅色三股弧形氣球從不同的方向飄進場內,最終匯聚成國際殘奧委會標誌。

在動感的音樂聲中,難民代表隊首先進入場內,隨後按照日文發音順序,各代表團依次亮相,未來兩屆殘奧會的東道主法國、美國以及本屆殘奧會的舉辦國日本最後三個進入場內。

別具匠心的是,在投影的配合下,每當一個代表團出現,都會有一股不同顏色的風帶“吹”過舞臺中央。無論性別、膚色、種族,每一位運動員的臉上,都洋溢着熱情的笑容。環顧體育場四周,滾動屏幕上打出了每一位參賽者的名字,這在奧運歷尚屬首次。

在女子輪椅射箭運動員周佳敏、男子肢殘田徑運動員王浩兩位旗手的帶領下,中國代表團統一着裝、佩戴國徽,揮舞着五星紅旗,唱着《紅旗飄飄》,第98個走入場內。

入場儀式結束,五顏六色的風帶再次從四面八方襲來,在舞臺上有規律地舞動,吹向每個角落。一束束煙花噴涌而出,再次照亮東京的墨色蒼穹。

在運動員的注視下,開幕式的主角——一架單翼小飛機駛入場內。在一位女童的演繹下,殘缺的小飛機時常仰望蔚藍的天空,夢想能像同類一樣在空中自由飛行,但是由於只有一隻翅膀,她一度失去了飛翔的勇氣。可在朋友們的一番鼓勵下,她重拾信心,放下彷徨,最終逆風而上,直衝雲霄。故事的主題也契合了本次殘奧會開幕式的理念——我們擁有翅膀。

生活或許會令我們失去雙翼,但這不妨礙我們爲了夢想再次插上飛翔的翅膀。

燈光隱去,火炬入場。在三位火炬手的努力下,熾熱的火焰熊熊燃起。這是一道光,點亮人心。這是一團火,溫暖人間

冬殘奧會觀後感 篇2

2021年8月24日,也就是東京奧運會聖火熄滅16天后,東京殘奧會開幕式在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我早早就等在電視機前準備觀看開幕式的盛況了!

開幕式以帕拉機場繁忙的工作場景作爲開頭,帕拉就是英語殘奧會的意思。好多架飛機的影子不斷匯聚在一起,代表了全世界的殘奧運動員從世界各地趕來這裏參加比賽。然後鏡頭轉向體育館大屏幕,開場之後播放了一段短片,短片裏,參加競賽的殘奧運動員奔跑起步產生了風,風把羽毛和綢帶吹上了天空,天空中羽毛和綢帶悠揚的飛動着,時而順風時而逆風,象徵着殘奧運動員的堅韌和戰勝逆境的能力。透過電視解說我明白了,這裏出現的飛翔的羽毛也呼應了這次開幕式的主題——我們擁有翅膀!隨後鏡頭又轉回了體育館裏的帕拉機場,伴隨着一聲哨響,工作人員們開始了忙碌起來,他們成功地讓螺旋槳轉動起來,產生了風,三種氣球隨風升起,組成了國際殘奧會的會徽。這個表演真的太有創意了,令人印象深刻!

接下來的運動員入場儀式,最令人期待最振奮人心的時刻當然是中國代表團入場的時候了!看到我們的旗手雖然坐着輪椅,還精神奕奕得高舉國旗入場,真是令人感動!聽解說介紹他們都是兩枚金牌的獲得者,真的很厲害呢!看到那麼多運動員代表我們國家出戰,真的由衷地覺得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我真的感到作爲一箇中國人的自豪與驕傲!

看完整個開幕式表演,我還沉浸在激動興奮之中,我已經有點迫不及待地想看明年在我們國家舉行的冬奧會開幕式了!

冬殘奧會觀後感 篇3

那天晚上,北京2008年殘奧會聖火,以無法阻擋的人性魅力,在夢想之巢———中國國家體育場燃起。那一刻,伴隨着美麗的焰火,北京被點亮,中國被點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被點亮,每一個人———你和我的心靈之域裏,也隨之灑滿人性光輝。

在六日晚北京二零零八殘奧會開幕式上,被三百二十名聾啞姑娘用手語和肢體語言純美演繹。從這一刻起的十二天時間裏,北京殘奧會將以生命的名義,與已經閉幕的北京奧運會共同創造出一屆真正完整的奧運會。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的格言說:“精神寓於運動。”是的,在入場運動員那一張張快樂的臉上,我們看到了格外迷人的朝氣蓬勃,看到了獨立、自信、堅毅、樂觀的高貴品格,看到了積極參與、珍視榮譽、追求超越的體育精神。那一刻,透過殘疾人運動員燦爛的笑容,我們同時也正照耀着自己的心靈,照耀着自己的精、氣、神。

多麼美好的日子呀!我雖然沒有能夠親眼在北京鳥巢一睹開幕式的風采,但是,我在家裏的電視機裏看到了,多麼激動人心啊,讓別人也看到了我們中國的美麗,讓大家看清了我們中國,真是太驕傲了呀!

不論是一種美好的願望,還是一個即將實現的夢想,這場“歌唱生命的創造力、人性和偉大的人道主義”的奧運盛會都值得期待。殘奧會聖火已經燃起,在接下來的幾天裏,請讓我們關心每一場賽事,關心每一個運動員,以我們最大的熱情、最真摯的感動。與此同時,在殘奧會聖火精神的光輝下,在幾天之後的每一天裏,爲了我們共同的笑容,請讓你和我的掌聲永久不息!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關心笑容和掌聲。這笑容,是殘疾人運動員的,也屬於我們每一個人。這掌聲,是送給殘疾人運動員的,也是送給我們自己的。讓笑容更加燦爛,讓掌聲更加熱烈,爲殘疾人運動員激情喝彩,就是爲我們自己激情喝彩。爲殘疾人運動員高喊加油,就是爲我們自己高喊加油!

感動中國,感動二零零八,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美好和光明!

冬殘奧會觀後感 篇4

試問,你可否見過沒有雙腿的人努力騎行?可否見過沒有雙臂的人在水中潛行?可否見過失去光明的人在賽場上努力奔跑?這些我們想都沒想過的事情,有人卻用行動告訴我們:只要你想,就有可能。

在第16屆夏季殘疾人奧運會的賽場上,有這樣一羣人,他們雖“身殘”卻“志堅”,向我們完美地詮釋了頑強拼搏,自強不息,自信友愛的內涵。而他們所展現的精神與品質,正是當代青年需汲取和學習的。

自強不息奠定人生之基。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可見,聾啞人邰麗華用精美的表演向我們展示了《千手觀音》等震撼人心的作品;君可見,身患漸凍症的霍金用不屈的意志完成《時間簡史》等一系列壯舉;君可見,貝多芬憑藉對音樂的熱愛完成《月光曲》等偉大作品。這些事例無一不告訴我們:只要你想,便可成功。

頑強拼搏鑄就人生輝煌。詩人冰心曾說:“成功的花兒,人們只看到它現時的明豔,卻不知當初的它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浸透了奮鬥的淚泉。”誠然,任何人成名前都要經過一系列的蛻變。量變纔可引起質變,你頑強拼搏的過程就是你在積累經驗的過程,終有一日,你所受過的傷,走過的荊棘,都將開出最絢爛的花。哪有什麼一夜成名,有的不過是跳水精靈全紅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訓練與努力;有的不過是演員張譯從小角色做起,細心打磨每一個人物的認真態度;有的不過是我們十二年來寒窗苦讀積攢下的汗水與淚水。要想人前富貴,必得人後受罪。而我們越拼搏,越幸運,終會成功圓夢。

反觀當代青年,有的沉迷追星打榜無法自拔;有的佛系人生不拼不搏。這是多麼的令人可悲啊!青春不只是秀美的髮辮和花色的衣裙,更應該是你爲追逐夢想而留下的美麗倩影,如此方能彰顯青春之姿,才能做到青春不悔,才能增強我輩之力量,鑄就中華之昌盛。

我們生在紅旗下,長於春風裏,更應繼承和發揚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像殘奧會運動員一樣,不畏艱險,勇於挑戰自我,敢拼敢搏,如此,便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我們終將成功!

冬殘奧會觀後感 篇5

今年的兩屆奧運會可謂是我們國家的盛事,賽場上體育健兒們的精彩表現,時刻感染着億萬人民爲他們而歡呼,特別是殘奧會上的殘疾運動員們的表現更讓我爲他們而激動,雖然他們缺少着身體的某一部分,但他們身殘志不殘的頑強的拼搏精神令我在心靈的最深處涌起一股股激情與力量!

在殘奧會結束後,我深深地感覺到,他們纔是生活的真正強者。從組織者和志願者熱情的服務中,讓我又感覺到在當今社會殘疾人正在被濃濃地關愛所包圍,他們頑強不屈的精神使他們成爲賽場中最爲閃亮的人物。

從48年前奧林匹克向殘疾人開啟成功之門後,數以萬計的殘疾運動員用驚人的毅力與頑強不屈的精神,在富有挑戰性的賽場上以攝人心魄的勇氣,書寫着一篇篇動人的華章。他們用行動來向世界證明,我能行!

在賽場上我看到,他們是快樂的使者,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或多或少的都帶着微笑,他們沒有因爲自己的生理缺失而煩惱,也沒有因爲行動的不方便而氣餒,在這點上是值得我們這些肢體健全的人所學習的,也可以說,他們就是我們所學習的榜樣。

有些運動員雖然雙目失明瞭,但他們燦爛的笑容並沒有因爲雙眼失去光明而暗淡;有些運動員雖然只能依靠着輪椅,但是並沒有因此而阻止了他們對奔跑的渴望;有些運動員雖然失去了雙臂,但是他們心中的翅膀依然引領着他們在賽場上飛翔!

每當觀看他們在賽場上精彩的演繹時,我的內心都會感到激情澎湃。因爲我看到了,看到了殘疾人的堅強!在我們的身邊,依然有很多殘疾人需要我們去幫助去關心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許一個小小地幫助,或者一句真誠的問候,都會在共同前進和諧道路上灑滿溫暖地陽光!

冬殘奧會觀後感 篇6

在第十六屆殘奧會中,中國以96金60銀51銅的絕對優勢,摘得殘奧會的桂冠。每一塊獎牌的背後,都有許多身體殘疾的人的拼搏與努力,他們所具有的精神,也正是我們青年應必備的。作爲新時代青年,我們要向殘疾運動員學習,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

我輩青年,當迎難而上,永不言棄。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十八歲女生王心儀,在被北大錄取後寫下《感恩貧窮》一文。她出生於貧困的家庭,母親要照顧常年患病的姥爺,她還有兩個弟弟,全家的收入就指望家中的五畝地和爸爸不穩定又少得可憐的工資,但這一切並沒有打垮她,反而讓她更相信知識的力量,促成王心儀成功的並不是貧困本身,而是她自己,她經歷了生活的種種困難,卻仍積極上進,努力堅持。“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沒有人是生來就成功的,要堅持不懈,永不言棄,才能將困境轉化爲挑戰,將劣勢轉化爲優勢。

我輩青年當頑強不屈,奮鬥不息。鮭魚出生於淡水的河流,在生長期游出大海,等到產卵期又跋涉千里,再次回到出生地,生出下一代,如此循環不已,生生不息,鮭魚有着近乎地獄般的溯游之路,回家路上要飛躍大瀑布,瀑布邊守着成羣的灰熊,不能躍過瀑布的魚很多躍進了灰熊的肚中,躍過的魚精疲力盡,還得面對數以萬計的魚雕,只有不多的幸運兒可以躲過追捕。鮭魚的一生是奮鬥者的縮影,在困境中磨礪,在競爭中生存,頑強不屈,奮鬥不息,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我輩青年當以夢爲馬,自強不息。美國的田徑選手威爾瑪·魯道夫曾被醫生判定爲終生殘疾,曾有六年不會走路,卻最終斬獲三枚田徑金牌;清華大學生矣曉沅六歲被確診爲類風溼性關節炎,11歲與輪椅爲伴,但他有一顆奔跑的心,輪椅困住了身體,卻困不住靈魂。來路或許不易,命運或許不公,但請一定相信,相信追夢者、奮鬥者和奔跑者的力量。以夢爲馬,在夢想與奮鬥的激盪下,定能綻放出燦爛的光芒。

古有刑天舞干鏚,今有殘疾運動員爲國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精神財富,我輩青年更應該煉就鋼鐵意志,迎着風雨飛翔。

冬殘奧會觀後感 篇7

中國“泳軍”12日獨攬4金,再次在殘奧泳池裏掀起浪潮。至此,里約殘奧會賽程過半,中國游泳運動員一共收穫20金20銀12銅,金牌與獎牌數均遙遙領先。

本屆殘奧會,游泳項目是中國軍團名副其實的奪金大戶,在中國團目前獲得的50枚金牌中四成來自該項目。倫敦殘奧會上,中國游泳隊奪得了創紀錄的24枚金牌。不出意外,本屆有望繼續取得突破。

中國殘奧游泳隊教練張鴻鵠告訴記者,中國運動員在後半程游泳比賽中還將參加49個項目,其中有10多個具備衝金實力,這屆殘奧會的游泳金牌數量很有可能突破30枚。

12日,第一次參加殘奧會的中國18歲小將張麗,在女子50米自由泳S5級比賽中爲中國奪得第20枚游泳金牌,這也是她本屆賽會第三次站上最高領獎臺,另外兩塊金牌是分別在200米自由泳S5級和混合4×50米自由泳接力中奪得的。

以張麗爲代表的新手脫穎而出,是里約殘奧會中國游泳項目的最大亮點。除了張麗,首次登上奧運舞臺的彭秋萍拿到兩塊金牌,成姣也在女子150米個人混合泳中摘金。另外,兩名“00後”選手徐佳玲、陳懿也都在奧運比賽中嶄露頭角,獲得了獎牌。

游泳選手在殘奧賽場大放異彩的`背後,是政府在游泳項目基礎設施上的不斷投入以及殘疾人游泳運動訓練科學化、專業化水平的大幅提升。張鴻鵠表示,現在國家對殘疾人游泳運動的投入越來越多,各省(區市)基本都有完整的隊伍,國內賽事增多推動項目發展,參與人數逐漸增加。

里約殘奧會游泳比賽從9月8日至17日舉行,總共產生152枚金牌。

冬殘奧會觀後感 篇8

這幾天,有時間就看殘奧會比賽。我是第一次完整的看這樣的比賽,以前只是看看新聞報道。當我看到運動員坐輪椅上打籃球、打乒乓球,看到他們一隻獨臂在水中奮力向前,看到他們帶着假肢奔跑在賽道上,運動員的每一次出發、每一次入水、每一次揮拍、每一次投籃、每一次救球,甚至每一次用肩膀去擦拭汗水,都深深觸動了我,心中不時涌起一陣陣熱浪,心疼他們的同時更多的敬佩。此時,更真切地懂得了什麼是生命的力量,什麼是頑強的拼搏,什麼叫不向命運低頭。

如果說北京奧運會帶給我們的是激動喜悅和歡樂,那麼,殘疾人奧運會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感動,是震撼。他們中除了少數人是先天殘疾外,大多數人本應該和正常人一樣有健全的軀體,健康的器官,但由於遭遇了種種不幸,他們的命運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缺少了肢體,或失聰失明,但他們在從來沒有向命運屈服,沒有就此倒下!賽場上,那種奮力拼搏的精神,跌倒了再爬起來的毅力,在向命運抗爭,在向厄運展示着生命的力量。

每一個殘疾人選手,爲了體育,爲了更好地融入到健全人的社會中來,付出了比健全人更多的汗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超越了自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個殘疾運動員,都是一個奇蹟。他們都是戰勝自我的勇士,每一個殘疾人運動員在運動場上搏鬥的身影都值得人們敬佩,他們創造的每一項運動成績都值得人們喝彩,觀看比賽,我們不再去計較運動員是獲得金牌,還是沒有拿到獎牌,不再關注他是來自哪個國家,來自哪個民族,我們所感受的就是他們不畏艱難、百折不撓、樂觀進取、頑強拼搏的精神,感受的就是生命的尊嚴,感受的就是頑強的震撼。

讓我們共同爲走進奧運會的殘疾人和沒有走進奧運會、我們身邊的殘疾人的堅強、勇敢喝彩吧!是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在激勵着、鼓舞着、鞭策着我們這些健全人,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進取,不去努力。同時,我也在心裏默默祝福所有的殘疾人,幸福安康。

冬殘奧會觀後感 篇9

東京殘奧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我們看到在賽場上追夢的殘奧健兒們身上彷彿有雙“隱形的翅膀”,承載着拼搏的毅力、生命的張力、人類的潛力,奮勇拼搏、一往無前。我們不禁驚歎,那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最美“翅膀”!

看,那是最美的勇敢“翅膀”,承載着拼搏的毅力搏擊長空。奧運會是英雄的競技場,而殘奧會上的健兒更是自強不息、不斷突破自我的英雄。在殘奧會賽場上,大部分殘奧運動員都經歷過人生的低谷,是體育爲他們插上了勇敢的“翅膀”,讓他們找到了方向,不斷地拼搏,將這雙翅膀鍛造得日益強壯。殘奧舞臺上,從獨腿騎行的場地自行車運動員樑貴華,到奪得冠軍並打破世界紀錄的“無臂飛魚”游泳運動員鄭濤,再到坐着輪椅奪金的舉重運動員譚玉嬌……一場場驚心的比賽、一幕幕感人的瞬間、一張張剛毅的面龐、一個個頑強拼搏的身軀,都彰顯出積極的心態、頑強的作風、高昂的鬥志,生動詮釋着勇於拼搏、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他們勇敢的“翅膀”讓全球人們爲之動容,爲之振奮。

看,那是最美的夢想“翅膀”,承載着生命的張力展翅高飛。殘奧會是殘疾人運動員奏響挑戰命運最強音的舞臺。其他賽場上有的人爲奪冠而來,有的人爲破紀錄而戰,而殘奧會賽場上的運動員只是站在賽場上就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這些參賽選手們,無不是激發生命的張力,赤手空拳爲夢想而戰。用腳發球、用嘴拿拍的乒乓球運動員哈瑪託,離國家隊只有“一步之遙”時被診斷爲硬化型骨髓炎的“媽媽級”選手熊桂豔,只靠聽力判斷球的方向且榮獲三屆殘奧會亞軍的26歲中國女子盲人門球隊……他們在奧運五環的見證下不斷追夢。正如哈瑪扎所言,“殘障不在於手腳,而是在於沒有毅力堅持做完自己想做的事,完成夢想!”他們不是超人卻會“飛”,拼了命也要留給自己一個絢爛的句點,他們擁有夢想的“翅膀”。

看,那是最美的超越“翅膀”,承載着人類的潛力一往無前。奧運會選出的是人類最強健的體魄,殘奧會集結的是人類最不屈的靈魂。“精神寓於運動”是殘奧會的理念,運動員們無時無刻不在詮釋着這樣的超越精神,“更快、更高、更強”是奧林匹克的格言,殘奧健兒們卻將其進一步昇華。第五次參加殘奧的54歲的輪椅乒乓球運動員張巖,儘管巔峯狀態已過,儘管曾奪得過兩枚金牌,但他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努力,爲的就是不斷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超越自己是殘疾運動員最大的期望。不向命運低頭,不向困難屈服,正是這種迎難而上、堅韌不拔的信念,激發出了人體的潛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殘奧健兒們用超越的“翅膀”奏響了生命的華美樂章。

殘奧健兒以實際行動在向世人宣告,只要敢於夢想、挑戰自我,任何人都可以成爲人生的強者。他們雖沒有雙臂卻狠狠抽了命運耳光;他們雖失去光明,卻在黑暗中逆風飛翔;他們雖無聲無言,卻譜響充滿生命真諦的樂章。所以,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請想想這些無比堅毅的運動員們,看看他們最美的“翅膀”,殘缺的身體尚不能束縛一個偉大的靈魂,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勇敢不追夢不超越呢?

冬殘奧會觀後感 篇10

伴隨着8月24日晚中國殘奧健兒周佳敏和王浩高舉五星紅旗入場,中國殘奧健兒的東京奧運之行便揭開了序幕。今年的東京殘奧會我國共派出251名運動健兒參賽,是我國在境外舉行的殘奧會中,參賽大項最多的一屆。殘奧會不僅僅是運動競技的賽場,更是彰顯自強底色的精神象徵。在這個賽場上,我們往往能看到不凡的感動、不屈的拼搏、向陽而生的綻放……在象徵着“平等、參與、共享”殘奧精神奧運火焰的映照下,中國殘奧健兒將保持樂觀向上、奮力拼搏的姿態以自強之名做賽場上的“追光者”。

以自強之名,追逐“使命之光”。自強的光芒來源於“使命在肩、爲國爭光”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始終是流淌在奧運賽場上最樸素的情感。所有奧運健兒們的賽場表現是“小我”與“大我”緊密相連的生動詮釋。他們的風采展示承載了祖國和人民的深切期望,每一個“小我”的奪金瞬間都讓整個中華大地爲之沸騰與歡暢。而祖國同時也是奧運健兒們永遠堅強的後盾。中國倡導全民健身計劃,也不斷推動殘疾人運動健康事業的發展。歲月更迭,今日之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突飛猛進,殘奧健兒身在如此強大的祖國,更有底氣、更有自信。正如殘聯主席張海迪提到的,“中國殘疾人事業的發展,爲更多殘疾人創造了參與的機會。殘疾人蔘加體育訓練的設施越來越好,越來越先進”。熾熱的愛國心凝聚而成的愛國主義精神一定會匯聚起磅礴之力,激勵着殘奧健兒們拼搏到底。我們期待殘奧會上運動健兒們的優秀表現,向世界展示“中國力量”,讓同胞看到奮鬥光芒中閃爍着的愛國主義精神。

以自強之名,追逐“拼搏之光”。自強的光芒彰顯了“不畏艱難,頑強拼搏”的意志品格。最是拼搏見精神,最是奮鬥叫青春。熱烈盈眶的“輝煌時刻”難以忘記,更令人動容的是奧運健兒們留下的不畏艱難和頑強拼搏的意志品格,正如中國女排教練郎平所說的“人生不是一定要贏,而是努力要贏!”東京殘奧會的第一天,殘奧健兒們就將“努力”發揮到了極致,在賽場上與對手鬥智鬥勇、分秒必爭,充分展現了中國運動健兒的激情和拼勁。身體的缺陷並沒有擊垮這羣鬥士們,他們把自強不息注入身體和靈魂中,在訓練中付出了常人數倍的努力。在克服困難中流下的汗水和付出的心血便是他們追光的印證。如第五次參加殘奧會乒乓球比賽的張巖已經54歲,21年來他堅持訓練,在不懈拼搏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義。殘奧會的精神魅力就在於激勵殘疾人運動員在挫折困難面前承擔風雨,始終以奮鬥拼搏的姿態。我們期待中國殘奧健兒們在英勇拼搏中綻放人生的光彩和榮耀。

以自強之名,追逐“傳承之光”。拼搏的光芒照耀了“砥礪前行,力擔重任”的未來傳承之路。人生奮鬥過,生命纔會烙下堅實的腳印。在過去的東京奧運場上書寫了太多的“拼搏”故事,奧運健兒憑藉拼搏精神直接創造了賽場的“輝煌”戰績,同時也爲奔涌向前的“後浪”照亮了一條通往成功的“康莊大道”。殘奧會自強不息、奮勇拼搏的精神仍需要在歷史演進中傳承和發揚。據瞭解,今年是我國第十次派團參加夏季殘奧會,總人數437人,其中運動員251人,年齡的56歲,最小的16歲。老一輩殘奧運動員自強不息、勇於拼搏的精神在青年一代殘奧運動員上得以延續,而參賽的青年殘奧運動員,也爲中國殘疾青年作出了良好的榜樣示範。歷史的傳承就是要讓中國殘障羣體明確,生理上的缺陷永遠不不應成爲追逐夢想的障礙。“征程正未有窮期,不待揚鞭自奮蹄。”我們要在殘奧健兒們身上感受“傳承之光”,延續自強精神,汲取奮進之力,書寫人生輝煌。

冬殘奧會觀後感 篇11

北京冬殘奧會進入第2個比賽日,在全天共產生的8枚金牌中,中國運動員接連創造佳績,獲得4金1銀3銅:鄭鵬和楊洪瓊分別獲得了殘奧越野滑雪男、女長距離(坐姿)的金牌,樑景怡和張夢秋則摘得殘奧高山滑雪男、女超級大回轉(站姿)的金牌。

中國隊已獲得了6金4銀6銅,獎牌總數達到16枚,居各參賽代表團首位。

3月6日上午10時,殘奧高山滑雪和殘奧越野滑雪比賽分別在延慶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張家口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同時開賽。在首先結束的殘奧高山滑雪女子超級大回轉(視障)比賽中,中國選手朱大慶獲得一枚銅牌,這也是她繼首日比賽獲得女子滑降(視障)銀牌後再度摘得獎牌。

接下來進行的殘奧高山滑雪女子超級大回轉(站姿)比賽,中國選手張夢秋以1分13秒54的成績獲得金牌,法國選手瑪麗·博歇以1分14秒97的成績獲得銀牌,加拿大選手阿蘭娜·拉姆齊以1分16秒84的成績獲得銅牌。

在3月5日進行的殘奧高山滑雪女子滑降(站姿)比賽中,張夢秋獲得一枚銀牌。“能用自己的努力把昨天的銀牌換成金色,我太高興了!”張夢秋說,“透過昨天的比賽,我(今天)感覺輕鬆了一些。昨天的獎牌給了我很大信心,我對自己未來的比賽也更有信心了。”

在隨後進行的殘奧高山滑雪男子超級大回轉(站姿)比賽中,中國選手樑景怡以1分09秒11的成績獲得金牌,奧地利選手馬庫斯·薩爾歇爾以1分09秒35的成績獲得銀牌,加拿大選手亞歷克西斯·吉蒙德以1分10秒02的成績獲得銅牌。

殘奧越野滑雪共產生兩枚金牌。在首先進行的男子長距離(坐姿)比賽中,中國隊有三位選手出戰。最後,鄭鵬以43分09秒2的成績獲得金牌,毛忠武以落後14秒6的成績獲得銀牌,另一位中國選手杜天獲得第四名。

29歲的鄭鵬來自福建莆田,在2018年平昌冬殘奧會上獲得該項目的第四名。他說,此次獲得金牌是夢想成真的時刻。他坦言,在四年的備戰期間,有一段時間的訓練讓他感到無所適從,“這讓我非常焦慮,很感激我們有一支優秀的團隊,帶我走出低迷並超越了自己”。

殘奧越野滑雪女子長距離(坐姿)比賽,中國隊同樣派出三位選手出戰,楊洪瓊一公里過後即衝到了最前列,並逐漸拉大了與對手間的距離,最後她以43分06秒7的成績完成了比賽,列所有參賽選手中的第一位,爲中國隊收穫了當日的第四枚金牌,她的隊友李盼盼獲得銅牌。

32歲的楊洪瓊說:“想到我平時訓練流下的淚水和汗水,還有我爲訓練付出的所有努力,這枚金牌是給我的最好回報。”

楊洪瓊還特地感謝前來爲她加油助威的觀衆:“其實我在比賽的後半段感到很累,但聽到觀衆們爲我加油,他們的鼓勵給了我力量,我感到自己又變得強大了。我想對他們說聲謝謝,他們太可愛了。”

冬殘奧會觀後感 篇12

所有參加殘奧會的運動員,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強奮鬥的故事,每一個人都有一段艱難前行的經歷。終於,他們成功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爲了成功付出了多少汗水甚至鮮血。他們曾經一次次地摔倒,但每次摔倒,都是他們繼續前行的起點,他們是真的勇士,百折不撓就是最貼切的寫照。

殘奧精神包含着一種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賽場內外,殘疾人以不屈的毅力,挑戰和超越生命的極限,奏響了生命的最強音,以自我素質的提高和自身價值的實現,獲得人們的尊重,而不是同情和憐憫。同時也教育人們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用積極進取的態度點燃生命的激情。

“超越、融合、共享”,簡單的六個漢字,概括了48年殘奧會運動史的真諦。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殘奧運動已經成爲世界和平的象徵。殘奧運動發展到今天,對於所有殘疾人運動員來說,不再僅僅是對獎牌的嚮往,更多的是對超越自我和堅忍不拔精神的追求;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舉辦一場殘奧會也不再僅僅是展現該國運動員實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展現一個國家對殘疾人事業的關注和發展情況;對於整個奧林匹克運動來說,不僅僅是爲了彙集世界各國殘疾人運動員參與到競技中來,更多的是爲了進一步推動整個人類和平、友誼、進步的進程。

冬殘奧會觀後感 篇13

“我會拼盡全力,努力站上最高領獎臺爲國爭光。”1月16日,到達張家口崇禮萬龍滑雪場後,將出戰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的景縣籍高山滑雪運動員張夢秋,第一時間給景縣的母親高立敏打來電話,平和的聲音中透露着自信。

“她永遠是我們的驕傲。”談起身殘志堅的女兒,高立敏滿臉自豪。

今年剛剛20歲的張夢秋,有着6年運動員職業生涯。14歲時,因患小兒腦性癱瘓導致身體具有一定運動功能障礙的她,成爲了河北省殘疾人冬季項目隊的一名運動員,專攻高山滑雪項目。因爲身體原因,她的反應速度要比其他人略慢一些。教練講解的動作要領,別人一個小時就能學會的動作,對於張夢秋來說需要花兩三倍的時間才能掌握。但她不服輸,在教練的耐心指導下,刻苦訓練,反覆琢磨技術動作,最終熟練掌握了各項技巧,取得驕人的成績。2017-2018雪季,張夢秋開始在全國比賽中嶄露頭角,併入選了國家集訓隊。從2019年開始,她在新西蘭南半球杯、殘奧高山滑雪世界盃等國際大賽中斬獲6枚金牌,2021年更成爲第十一屆全國殘運會和亞殘運會高山滑雪項目的三冠王。

在母親眼裏,夢秋是一個開朗、堅強,勇於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人,一路走來也有着很多的不容易。夢秋曾說:“我的夢想就是站在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的最高領獎臺”。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6年來,張夢秋絕大部分時間呆在寒冷的訓練場,一遍遍做好教練要求的動作,一個個完成好安排的計劃。長時間的訓練和比賽,也給夢秋帶來身體上的傷病,但她仍專心訓練,毫不放鬆。多年以來取得的各種優異成績,都離不開她的努力與堅持。

“一年回家一趟,非常想她,但想到她能爲國爭光,我也特別理解。”高立敏透露,2021年,夢秋僅僅回到老家景縣7天,其它時間便全心備戰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每週訓練6天,每天堅持在雪道上滑行6個小時,想家時只能打電話回來。每次打電話,面對母親“注意休息”的叮囑,她也總是語調輕鬆地叫大家放心,從未抱怨過訓練辛苦或有壓力。

“一直以來,我們全家人都很支援夢秋,也很關注她的歷次比賽進程。”高立敏表示,夢秋在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比賽當天,全家人將會透過手機、電視等渠道關注她的比賽,爲她加油鼓勁,自己也會提前準備好女兒最喜歡吃的美食,等她賽完回家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