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爲了這片土地》觀後感範文

觀後感1.41W

有一種信仰,歸屬國家,我們稱它爲愛國主義,這種信仰常存,千年不變。有一種精神,源於同族,我們稱它爲民族精神,這種精神世代延續。影片《爲了這片土地》中主人公遼寧北鎮市正二村黨支部書記王桂蘭,憑着這種信仰、精神,憑藉着共產黨人信仰裏傳承的基因密碼"責任、人民、國家",以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爲己任,始終堅守自己共產黨人信仰、即使身患重病也要兌現百姓承諾的感人事蹟,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一腔熱血擎天緯,更如人生前行的燈塔,映照我們"不爲民解憂,何以言公僕"的良知。

《爲了這片土地》觀後感範文

王桂蘭就像風雨中的一把傘,爲村民遮風擋雨;又像是農田裏的一頭牛,在自己的崗位上辛勤耕耘,她用自己的一腔深情和辛勤汗水澆灌着這片美麗的家園。紮根農村30年的王桂蘭,把"村民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村民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銘刻在心中。當往屆村幹部在追債人上門時,選擇的是逃避。而王桂蘭卻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有責任,敢擔當的王桂蘭得知自己患上白血病時,心中想着的依然是答應百姓的事還沒有做完,"我不能讓村民們等着我".2011年,她兌現了自己的承若,使一個37萬"負債村"成爲了村集體收入50多萬元的"富裕村".

王桂蘭時刻牢記"克己奉公"的宗旨,在爲村民修路時,她不顧同樣貧窮、有承包能力的弟弟的不解,硬是把工程承包給別的村民,她說:"犧牲你一個人的公平,還全村八百二十二戶村民一個公平".她讓弟弟把學到的生豆芽技術毫無保留的傳授給村民,讓村民共同致富,過上好日子。她心繫百姓,大愛無言。踏着夜色,王桂蘭在泥濘的老路研究如何取直重築。爲了給因落入水塘失去孩子的家庭爭取補償,她挺身而出,仗義執言。她堅持羣衆利益無小事,凡事親力親爲,她維護正義,作爲一個普通女人,心中裝的是全村老少大事小情。可她卻沒時間給女兒梳梳頭,給丈夫織件毛衣……她把一顆真心交給了百姓,也永遠置根於百姓心中,成了百姓心中的牽掛。

記得有一首歌曲叫《不變的信仰》,"一身正氣敢闖萬里征途/兩袖清風我把心靈守護/不變的信仰是旗幟飄揚/爲民服務是心靈的`歸宿".王桂蘭對黨、對百姓忠誠,她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平凡又偉大的基層村幹部的崇高信仰,她活化了"信仰",不在令它置於高臺之上,困在書本之中。在全國上下深入開展"三嚴三實"教育的今天,她爲我們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典範。

有人說"90後是信仰缺失的一代",這是不值一駁的偏見。我作爲一名大學畢業之後重回故鄉的90後基層公務員,兒時是在雷鋒的感人事蹟"堅決聽黨話,一輩子跟黨走"的啓迪中長大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爲人民服務之中去",激勵我深深愛着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我愛這勤勞樸素的鄉親百姓,在平凡的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是人生座右銘。今後,我將向王桂蘭同志一樣堅守自己不變的信仰,對照先進典型,立足本職工作,以更加"嚴實"的工作作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社會散發出更多的正能量,充分發揮一名黨員幹部的先鋒作用,真心實意爲羣衆服務,做三嚴三實的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