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觀後感

觀後感3.18W

大部分人學習古詩詞還是基於實用主義,儘管中小學教材中古詩詞比重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學仍以應試爲主。下面是相關的範文,快來圍觀吧。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觀後感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觀後感一:

最近一邊看節目,一邊背詩,挺開心挺充實的。不過目前進入了一個混亂狀態。就是背的詩越來越多,一不留神就混搭起來了。想要努力的把它們各自歸成一家實在困難。看來我的背詩還是處在一個很低淺的階段。缺少對作者以及歷史背景的瞭解。如今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進入到知其所以然的境界……上下求索兮路漫漫,寤寐鑽研兮曙光現。

自從幾日前開始關注《中華好詩詞》,像是着了魔一般,應是把第一期從頭到尾看了個遍,又網購了十幾本詞集,加上本來就有的唐詩宋詞詩經等,可夠我看了。這幾日來就是早上第一節課和晚睡前兩個小時,都是在讀詩。下班回到家裏,我和兒子都賴在牀上,我讀我的詩,兒子看買給他的繪本,時不時的指出一些感興趣的動物給我看,我們就這樣,依依呀呀的能賴兩個小時還多呢。白天在學校沒課的時候,就躲在小屋裏一手捧着書一手拿字典,細心研讀。真是字字珠璣啊。跟我們的古詩詞相比,今人所寫之文章,實在是應該謙遜一些。

那幾位明星擂主都是蠻可愛的。最受歡迎的應該屬喻恩泰。我覺得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當然首先他是明星,參演了著名的《武林外傳》等影視作品,其次他是博士,更讓衆粉絲們崇拜,透過這個節目,又知道這個博士並不是徒有其名,真的是實實在在外修內斂貨真價實,從心底裏生出許多敬佩來。我是真的希望所有的明星都是這水準。屈居第二的釘子戶就是左巖了。左巖就吃虧在之前沒有喻恩泰出名,如果她也像喻恩泰一樣的有名氣,那麼,她絕對會在好詩詞的舞臺上閃瞎所有人的眼睛。恩泰兄恐怕就得屈居綠葉了。不過,左巖已經是巾幗不讓鬚眉,富有詩書千萬捲了。

作爲一個老師,我內心裏十分希望有公衆影響力的明星大腕兒們抽空都來參加這個節目,並不爲提升知名度,因爲本身他們就已經夠有名氣了。打個比方:我的學生們近期很喜歡張傑的歌曲,試想一下,如果張傑兄也來參加中華好詩詞的話,那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力啊,我敢肯定,孩子們會十分迫切地觀看《中華好詩詞》。況且全中國喜歡張傑的何止千人萬人?名人的一舉一動所能傳遞出的'力量,勝過老師苦口婆心的千言萬語。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沒有誰是青春不朽的。我們真正應該做的,就是在真實的年齡段裏,使生命散發出智慧的光芒。長得帥氣美麗固然使人賞心悅目,若僅僅是金玉其外,倒不如秀外慧中更加長久。(不指任何人)

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才疏學淺,所以才一本接一本的買書讀書,希望能透過先輩們的著作汲取一二爲我所用,然而越是讀,越發覺自己的無知和淺薄。讀了幾日的詩詞之後,更是覺得自己這許多年來放着自家的寶貝不要,硬生生的讀什麼世界名著、外國文學經典真是可笑可悲。還好,書,什麼時候拿起來都不算晚。

除了篇頭的那一句,我還有一句座右銘: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業。

真是無比的開心我能一輩子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這是許多人都不曾有的幸福。

跟許多別的國家相比,我國愛好閱讀的人真是比較少,真心希望有關方面能採取一些積極的措施,在不久的將來能出現全民熱愛閱讀的時代。

范增老師在總決賽的時候出現,老人家從年輕時起就每日五點起牀讀書兩個小時。光這一點就使我深受觸動。想來,凡人之所以庸凡,十之八九是懶惰結出的果實。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觀後感二:

“我本來以爲收視率會低呢,沒想到周圍人都天天等着看”、“我媽一邊看一邊問我,唐朝詩人是不是李白最厲害……”這幾天的論壇上,諸多熱議指向一檔最初並不被特別看好的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幾輪比賽下來,迅速形成一股意想不到的“詩詞熱”,從16歲“詩詞達人”到點評嘉賓,甚至主持人的串詞,皆成熱點。

以往印象中,觀衆春節喜歡的綜藝節目類型不外乎“一笑二鬧三跳四唱”——這也是市場供給的主要形式。《中國詩詞大會》,聽起來很有“文藝範”、“高大上”,似乎曲高和寡。可事實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今年春節,人們無論是在家團聚,還是走親訪友,如果恰逢《中國詩詞大會》播出,很多家庭都會圍坐一起,收看這檔節目。

《中國詩詞大會》走紅的背後,其實對應着深刻的社會現實和大衆心理。

曾幾何時,文化供給端庸俗流行,有人認爲刻意迎合低俗需求才會有市場。可事實上,公衆也有高層次的文化需求,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娛樂至死”。一句詩就是一幅畫,一句詩就表達着一段情,越來越多的人從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中,追尋文化歸屬感。

早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指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裏,成爲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總書記對傳統文化的關注,也是社會的廣泛共識。《中國詩詞大會》實現了“有意義”與“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給端少有的“老少皆宜”。

《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還有着深刻的時代背景。這一熱點與當代國人對傳統文化迴歸的呼喚緊密相連,從另一個角度講,也是國人文化自信的體現。其實,遠遠不止《中國詩詞大會》,這些年來還曾流行過漢字聽寫大賽、成語大賽……這說明,只要找到好的呈現方式,傳統文化無疑會贏得受衆的追捧。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觀後感三:

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中,一道考題是要求找出“山無棱,江水爲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裏的錯別字——點評嘉賓透露,《還珠格格》裏瓊瑤寫錯了,“棱”應作“陵”。此言一出,社交網站上一片感嘆:“原來我們被電視劇帶偏了,跟着錯了這麼多年!”

出錯的還不僅僅是“陵”字。點評嘉賓、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指出,當時看《還珠格格》發現還有一處差錯,爾康把《上邪》“據爲己有”,說那是他寫給紫薇的詩。看到這樣的點評,不少觀衆恍然大悟,電視劇原來真的是“戲說”。

其實,如今不少電視劇都在走戲說路線,很多古裝劇編劇喜歡把“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掛在嘴上。但是,哪些可以“虛”、哪些不能“不拘”,創作者沒有固定的格式,部分電視觀衆分辨不出來,有時相信了劇情所說,就容易被劇中的知識點帶偏,甚至像“山無棱”一樣不知道自己誤導了多年。如今,以《上邪》爲鏡,愛看電視的觀衆應該要意識到:電視劇只是電視劇,它不能等同於歷史以及各種歷史文化知識,別輕易被它帶偏了!在看電視之餘多翻翻史書,或許纔是“戲說劇”的正確開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