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盟軍奪寶隊觀後感

觀後感1.59W

盟軍奪寶隊觀後感

盟軍奪寶隊觀後感

影片《盟軍奪寶隊》來頭不小,是根據羅伯特M埃德塞所著歷史書籍《TheMonumentsMen》改編的,講述的是二戰中由美國中尉弗蘭克(喬治克魯尼飾演)提議,組建了一支尋寶、護寶小隊,包括詹姆斯(馬特達蒙飾演)、理查德(比爾莫瑞飾演)等6位建築師、收藏家在內,前往納粹德國佔領下的歐洲大陸,與瘋狂劫掠各國精美藝術品的德國納粹一較高下,分秒必爭,視死如歸,最終以生命爲代價,保護了包括根特祭壇畫、倫勃朗自畫像、米開朗基羅雕塑《聖母像》在內的大批藝術品,並返還原收藏地。

影片內涵深刻,導演喬治克魯尼很好地掌控了節奏,以平實質樸的筆觸,將這一段驚心動魄的尋寶護寶之旅娓娓道來,爲世界儲存了寶貴的歷史。

相比咋呼、花哨、膚淺的成龍電影《十二生肖》,《盟軍奪寶隊》的表現更爲內斂,更探討了人性:人的生命與傳世頂級藝術品的價值,孰重孰輕?值得我們深思。

盟軍奪寶隊觀後感

以爲會有喧囂瀰漫的戰場,情節迭拓的諜戰,情與義的糾纏,恩與仇的糾葛,再輔以靈魂的淨化和人性的救贖。可惜不是,通篇其實給我一種感覺,就像以前很小的時候在老家,聽當時村裏的祖父輩的幾個老爺爺講述他們在抗日和解放戰爭中從軍打仗的經歷,很平淡,只是述說多少天趕了多少里路,打了幾天幾夜仗,幾天基本沒吃東西,多少戰友犧牲了等等。我們理解不了多深刻,只是當做純粹的故事來聽,但是後來長大了回想起來,才知道當年的前輩們多麼值得尊敬,不要幾天幾夜打仗了,就讓你一天一夜不睡覺,只允許在一個地方坐着或者躺着,就會折磨死人了,至於說2天3天沒有東西吃,更加的無法想象了。

電影奪寶就是這種感覺,沒有大場面,沒有華麗的動作,就好像一個老人,在夕陽的光輝裏,坐在凳子上給孫子講他當初的經歷。沒有炫耀,沒有誇張,就是把事情經過說出來。

據說影片是根據二戰事實時間改編而來,感謝那些爲此付出的前輩,爲了人類文明的延續,塔利班推到巴米揚大佛,是多麼的愚昧和野蠻啊,文明的建立是要跨越千年甚至都不可得,可毀掉卻是一瞬間。

感謝我們的祖輩在當年血與火的年代中的奉獻,沒有他們沒有我們的現在,現在看到太多人說如果毛和共沒有打贏,而是蔣和國勝了現在會怎麼怎麼樣,看看人家現在臺灣那裏如何如何。說實話,20多歲時我也憤青,也罵過,也抱怨過。現在30多歲了,知道的事情多了,看的書多了,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在中國生活,我們其實是需要感恩的,不是黨有問題,而是當了官的黨有問題了,再加上相應的政策和法律沒有跟上。

最後呢,用父親的一句話結尾,別吃着gcd喝着gcd,又罵着gcd,有能耐自己刨食去。

盟軍奪寶隊觀後感

對於二戰,我們更多的印象是希特勒如何攻城掠地,卻不知道愛好藝術的他在戰爭中還有一個更偉大的計劃——建立自己史上最大的博物館。在戰爭的後期,德國面臨戰敗的局勢,希特勒頒佈了一條密令《尼羅法令》,如果德國戰敗,他將摧毀自己掠奪的所有文化瑰寶。超過600萬件的文物岌岌可危,羅斯福總統簽署了組建盟軍奪寶隊的命令,他們是一羣藝術工作者,沒有上戰場的經驗,卻自願上戰場去保衛岌岌可危的人類文明。《盟軍奪寶隊》便取材於這個偉大的真實故事。

這片影片吸引人的不是它是由真實的二戰故事改編而成,也不是影帝影后齊聚其中,而是奪寶隊員用生命捍衛人類文明的精神讓人感動落淚,這一羣人並不是受過訓練的戰士,他們卻有勇氣上戰場,無畏槍林彈雨,不怕犧牲去保衛歷史文物,非常讓人敬佩。因爲影片故事需要,《盟軍奪寶隊》打造了一個超越《國家寶藏》的世界寶藏庫,片中複製了超過1000多件的珍貴藝術品,讓喜歡藝術鑑賞的觀衆看得眼花繚亂。觀看這部影片,相當於在上一堂生動的藝術課。

劇情很散,一支尋寶小分隊分成幾路各自出動,時間線和地點有點凌亂。本來就不到十個人,還分兩個小組四處跑。角色對話中的德語或法語因爲沒有字幕提示,讓人看不明白,足見影片譯製過程中細節處理不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