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

觀後感1.01W

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

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1

一部優秀的、成功的影片,不僅僅在於給人們以視覺的享受,或是動人故事情感的呈現,或是歷史的重現,更多的是給人一種思考,一種認識領域的感悟,也就是一種關乎人類生存的哲學般的思考。相比於《朗讀者》,《梅蘭芳》雖然同樣展示了戰爭背景,展示了一種不被世俗接受的戀情關係,但是整體的思想性似乎遜色不少。愛情的主題可以滲透很多對人性的思考與反省,而不僅僅侷限於男女之情。《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表現出了一種對現實世界的.反思與反抗,雖然故事環節的設計有爭議,但是也不失爲一種理想的對現實的報復。對於《海角七號》中的友子會愛上男主角這點,劇情給的有些牽強,就因爲她的工作完成不了,所以愛上了那個在她看來有點拽的男人?挺莫名奇妙的。用一封信描述了一個日本男人對一傳統臺灣女人的愛戀與愧疚,雖然愛情的過程是美好的,可是,在沒有愛情的日子裏又將是多麼艱難的旅程呢?本片到底是要傾訴戀情中的美好感覺,還是要爲那不負責的懦弱男人減輕情感的負罪感呢?

問題的深刻性是需要細心的挖掘與動情的感悟,沒有思想性的影片、或沒有深刻寓意的影片終究是難以獲得全球共鳴的。

《朗讀者》承載了太多的思考與對人生意義的探尋,真實的剖分了男人的性心理與女性的感情觀;以Hunna與Michael相差20歲的忘年戀(不能算是姐弟戀了)爲主線,貫穿着對納粹集中營的審判來凸顯人類的自私與尊嚴、無知與善良的衝突。

影片以一個較爲常見的情景開場,爲女人準備了早飯後,男人開始工作,而女人抱怨着難以走入男人的內心世界,這恰好的暗示了男主人公塵封的情感世界。鏡頭回到了Schmitz Michael15歲那年夏季的雨天,與36歲的Hunna相遇,雖然不是一個詩意的場景,但這確是一個生活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景。整個影片反映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2

幾乎所有優秀的作品,都是從當下社會現狀以及情緒的投射。這是個追求“快快快”的資訊爆炸社會,精神繃得夠緊,壓力總是很大,時間過得太快。文化類節目的悄然回暖,呼應着國民價值觀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升級,滿足了大衆對於知識、審美、情感的多重高階需求,緩解了在資訊碎片化時代的“文化焦慮”。

《朗讀者》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生故事。作爲一檔用文字承載情感的節目,《朗讀者》的氛圍相對安靜,節奏更爲舒緩,和追求刺激、熱鬧的“快消內容”截然不同,恰恰會滿足受衆在疲憊的忙碌之後迴歸內心寧靜的慾望,感受朗讀傳達的力量。

《朗讀者》不是一檔讀書節目,而是用文字抵達情感,從每個人真摯的人生故事出發,分享親情、友情、愛情。這些人世間共通的情感,會幫助觀衆去了解和理解朗誦文字背後蘊含的寬度、厚度、濃度,遍嘗人生百味。

節目每期以一個充滿寓意的主題詞作爲核心線索,有關“遇見”,有關“選擇”,有關“陪伴”,有關“眼淚”……名人和素人同臺,分別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詩、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電影戲劇劇本。聆聽一段安靜的訴說,就彷彿路過一段人生。這些故事看似關於別人,其實映照着最爲普世的情感。

一整季串聯起不同的人生關鍵詞。《朗讀者》還原着電視人的初心,希望節目帶來的觸動能溪流汩汩地從觀衆心靈流淌開來,在沉澱的甜美和安寧中,找尋自我。

標籤:讀者 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