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通用20篇)

觀後感2.14W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通用2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通用20篇)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 篇1

前一段時間,利用晚自習時間,班主任組織我們一起看了今年五一期間的特別欄目,《大國工匠,匠心築夢》,看完之後感慨很多。

有一羣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他們成爲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爲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鉗工、鋼筋工、焊工、木匠等等,這些不起眼,甚至有點卑微的技能行業,一旦做到了技高一籌、“人有我優”的程度,同樣能釋放出震撼人心的奇蹟效應,技能效應,讓自我價值激情呈現,也讓民族技能發展水平,達到“珠穆朗瑪的世界高度”。這八個人分別是: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進階技師鉗工胡雙錢、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進階技師周東紅、港珠澳大橋鉗工管延安、國家進階工藝美術技師孟劍鋒、滬東中華造船集團焊工張冬偉、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進階技師寧允展、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鳳林、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顧秋亮。他們技藝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有的人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紀錄等等,總之他們的技藝令我們無比歎服。

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爲我們的時代,爲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當然他們也爲我們樹立了偉大的榜樣。現在的我們要向他們學習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他們奮鬥的目標,爭做國家的棟樑;學習他們的刻苦認真精神,把這些精神應用到我們的專業課學習中來,刻苦紮實的學習專業課知識,在實訓時積極認真參加實訓,多練習,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善於鑽研的大腦,創造出優異的成績!

也許我們不能像大國工匠們那樣震撼眼球,但是,只要我們用平和的心境、任勞任怨的勞動心態,經營好小細節、小技術,同樣能展現“微而著”、“小而實”的勞動之美。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 篇2

看到《大國工匠》裏的主人公把發動機上的焊點控制在0、16毫米以內,完成焊接的時間誤差不超過0、1秒後,我驚訝地發現,原來工作可以做到如此極致。

《大國工匠》中的主人公都是普通的工人,他們憑着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堅持不懈地鑽研和創新,一步步走向了行業的巔峯。

他們給新時期工人樹立了學習榜樣,我們應該像他們一樣“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

“工匠精神”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要敬業,敬業是做好工作的基礎,不管從事什麼崗位、什麼工種,都不能滿足於完成工作,而是要全心全意地投入、想法設法做得更好,這樣才能刻苦鑽研,好中求優。

其次,用心做事。

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用心,就沒有什麼困難可以阻擋。

工作用心去做,才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用心鑽研,才能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

第三,持之以恆。

胡雙錢三十五年才練就了一雙比機器還要精細的雙手;高鳳林數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鑽研,纔有了高超的技藝。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持之以恆地堅持自己的夢想,困難面前不放棄、不退縮,始終堅持自己的目標,纔能有所成就。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如果只憑經驗、循規蹈矩地工作,那隻能成爲重複勞動的工人,如果在工作的同時,不斷學習新的理論知識,並與實踐相結合,持續拓寬知識面,我們就可能成爲紡織行業的工匠。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工匠精神是每個時代都不可缺少的,讓我們傳承“工匠精神”並積極踐行,在堅持中創造奇蹟。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 篇3

今日,學校組織全體教職工觀看了央視新聞推出的一檔《大國工匠》節目,講述了那些勞動者用雙手匠心築夢的震撼而又感人的故事。這羣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他們成爲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爲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進階技師高鳳林來講,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的焊接技術,不由人折服。

2、北京APEC會議上,我國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的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是鏨刻大師—孟劍鋒師傅在僅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纔打造出的“絲巾”。航天英雄、奧運優秀運動員、汶川地震紀念等獎章也都是出自孟劍鋒之手,上百萬次的鏨刻敲擊零失誤,他的標準是追求零失誤。

3、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顧秋亮,被譽爲兩絲鉗工。載人潛水器有十幾萬個零部件,其組裝對精密度要求到達了“絲”級,在中國,能實現這個精密度的僅有顧秋亮。成功把“蛟龍”送入海底後,他的新挑戰是組裝中國首個完全自主設計製造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

4、胡雙錢就是其中一位擁有非凡技術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教師傅,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爲製造中國大飛機團隊裏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2006年,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立項,對胡雙錢來說,這個要做百萬個零件的大工程,不僅僅意味着要做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零件,有時還要臨時救急。胡雙錢所講述的任務難度廣大,令人難以想象:一個零件要一百多萬元,關鍵它是精鍛鍛出來的,所以成本相當高,因爲是有36個孔,大小不一樣,孔的要求是0.24毫米,相當於人頭髮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緻編程的數控車牀來完成的零件,那是隻能依靠胡雙錢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的鐵鑽牀,僅用一個多小時,36個孔悉數打造完畢,一次性經過檢驗,也證明胡雙錢的金屬雕花技能。

5、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進階技師——寧允展,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師,是中國第一位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稱爲“鼻祖”。從事該工序的工人全國不超過10人。他研磨的轉向架裝上了644列高速動車組,奔馳8。8億公里,相當於繞地球22000圈。

6、滬東中華造船集團焊工——張冬偉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難的焊接技術,殷瓦板牛皮紙一樣薄,一條LNG船上的手工焊縫長達13公里,一個針眼大小的漏點,都有可能帶來致命後果。張冬偉的焊接技術不但質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觀上也完美無缺。

7、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進階技師——周東紅,經他手撈出曬成的宣紙,每張重量誤差不超過1克。30年來,周東紅始終堅持着成品率100%的記錄,他加工的紙也成爲韓美林、劉大爲等著名畫家及國家畫院的“御用畫紙”。

8、港珠澳大橋鉗工——管延安,他在工作時,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操作儀器。按照規定,接縫處間隙誤差要小於一毫米,他卻能做到零縫隙。僅有初中文化的他,全憑自學成爲這項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

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爲我們的時代,爲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讓我們爲之震驚,爲之嘆服,爲之激動,爲之點贊。

感激學院領導組織的這次觀看,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我們要向他們學習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他們奮鬥的目標,爭做國家的棟樑,而在學習中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學知識,我們要不斷地提高,爭取做好自我。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 篇4

觀看了央視新聞播出的《大國工匠》,我被工匠們的勞動精神、創造精神深深折服。令我深受教育,感人肺腑。透過觀看我國傑出的大國工匠的高超技術和平凡而又偉大的事蹟,讓人好像重新感到了思想正確迴歸的大路上。大國工匠們出身一般家庭,卻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創造出非凡的業績。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在追求職業技能上,嚴格要求的是自己,追求的是技術技能的完美和極致,爲我們在世界上,樹立大國的“中國製造”和世界創新大國的名牌,帶好了頭和做出了傑出的榜樣。

該宣傳片講述了高鳳林等十位工作在不同崗位中的勞動者,憑靠自己過硬的技術,用靈巧的雙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在平凡的崗位上追求着職業技能的完美,最終脫穎而出,爲民謀福,貢獻社會的故事。

寶劍鋒從磨礪出。我在收看該節目時,發現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他們技藝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般精準,令人歎服。他們所以能夠匠心築夢,憑的是傳承和鑽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

愛崗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資料之一。築就人生美麗夢想也好,踐行核心價值觀也罷,既不是虛無縹緲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職業道德里、情感良心中。表面上,愛崗敬業是利他的;實質上,愛崗敬業也是利己的。換言之,它是滿足社會需求與實現個人價值的有機統一。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 篇5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今年“五一”中央電視臺推出的紀錄片《大國工匠》講述了八個工匠“8雙勞動的手”所締造的神話。今天,電腦動漫組也組織了組員一起觀看並感受了工匠們所傳達的職業技能的極致化,他們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製造”。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表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纔可能成就一番事業,纔可望拓展人生價值。這是一羣這樣的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他們成爲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爲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國工匠》第一集,就介紹了爲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進階技師高鳳林。38萬公里,是“嫦娥三號”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在中國航天,53歲高鳳林的工作沒有幾個人能做得了,他給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現在,他又在挑戰一個新的極限——爲我國正在研製的新一代“長征五號”大運載火箭焊接發動機。焊接這個手藝看似簡單,但在航天領域,每一個焊接點的位置、角度、輕重,都需要經過縝密思考。高鳳林說,在焊接時得緊盯着微小的焊縫,一眨眼就會有閃失。“如果這道工序需要十分鐘不眨眼,那就十分鐘不眨眼。”高鳳林的專注來自於剛入行時的勤學苦練,航天製造要求零失誤,這一切都需要從紮實的基本功開始。發動機被稱爲火箭的心臟,對於焊接工作來說,一點小小的瑕疵可能就會導致一場災難。因此,焊接不僅需要高超的技術,更需要細緻嚴謹。

衆所周知,我們國家是一個製造業大國,工人數量衆多,但能被稱爲工匠的卻屈指可數。從表面看起來,工人和工匠之間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卻有天壤之別。當前,一些貼有“中國製造”的商品在國外成爲了粗製濫造的代名詞,只能在地攤上去銷售。就是因爲缺乏“工匠精神”。什麼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一種熱愛工作的職業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樣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單是爲了謀生,而是爲了從中獲得快樂。這也是很少有工匠會去改變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原因。這些工匠都能夠耐得住清貧和寂寞,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去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進階技師高鳳林,他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爲此,很多企業試圖用高薪聘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高鳳林卻不爲所動,都一一拒絕。理由很簡單,用高鳳林的話說,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後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能夠被稱之爲工匠,其手藝自然得到社會公認。但工匠對於自己製造的產品,卻永遠不會滿足。在他們的心目中,製作出來的產品應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哈里森費時40餘年,先後造了五臺航海鍾,最後一個鐘,創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的記錄,從而完美解決了航海經度定位問題。而我國的工匠們同樣毫不遜色,他們中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令人歎服。而這沒有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顯然是無法做到的。

因此,“大國工匠”詮釋出的“工匠精神”應該成爲“中國製造”的內在支撐,這樣才能讓我們國家制造的產品釋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 篇6

紀錄片中,“大國工匠”都是奮鬥在生產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精湛的技藝和積極探求的精神,令人歎爲觀止。

精湛的技術加上敬業奉獻、精益求精的精神,這就是人們常常稱道的“德技雙馨”,由此兩能,技術創新,做大做強,就有了根基和資本。央視播出的《大國工匠》反映的是普通職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業績,讓人敬畏和感動的“德技雙馨”的真人真故事,沒有半點誇張,平時的敘述就是歲月裏無限追求的刻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筆者從《大國工匠》中看到了平凡的崗位中迸發出來的勞動精神,勞動之美。對於廣大觀衆來說,《大國工匠》早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尤其電視中的一些故事、人物,讓我們的記憶穿越時空,彷彿就在昨天,這些平凡崗位上的勞動者,有我們老一輩勞模的精神再現,也有當今高科技建設者的勞動創造,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不僅在平凡的工作中,更在精彩的藝術畫面中,透過電視紀錄片這個載體,我們共同感受到了共和國透過勞動,改變國家民族命運的一個個歷程。

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將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這不是神話故事裏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進階技師高鳳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經驗。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 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難度的焊接技術,不管反覆看幾次,都不禁讓人感嘆這究竟是技能還是藝術。技術與藝術,精神與工作,有時候就在這樣的歲月裏刻成了美美與共的極致。

李政道博士說過:“越往前走,技術就精神化。”《大國工匠》中播出的這八名工匠,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的代表,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爲我們的時代、爲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譜寫了“德技雙馨”的大美,無不令人歎服。望我們的新聞媒體能夠借鑑《大國工匠》的成功經驗,把更多的鏡頭、畫面、時段和版面留給廣大職工和一線勞動者,講好勞動者的故事,展示勞動者的風采,從而讓更多的勞動變成創造,讓技術變成藝術,讓勞動成爲一個個“匠心築夢”的旅程。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 篇7

最近,學校組織我們觀看《大國工匠》系列紀錄片,讓我們瞭解了大國工匠的故事,並深深的被他們的事蹟所感動,我作爲一名職校學生,未來的技術工人,不禁反思我與他們的差距,不禁夢想向他們靠攏。

當我看完大國工匠的宣傳片後,我就一次次的問自我,到底什麼樣的工人,纔是大國工匠。必須是高端科技嗎必須是獨一無二嗎必須是奢華卓越嗎都不是!

那大國工匠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他們都是在第一線辛勤工作的平凡工人,他們有鉗工,有撈紙工,有研磨工等等,無一例外,都是平凡的普通工人,他們不是領導,不是富翁,甚至不是高學歷,但他們每一個人都靠着對職業技能的完美追求,靠着對技術的忠實傳承和鑽研,靠着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和堅守,於平凡的工作中掌握不平凡的技能,成爲國家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爲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更爲可貴的是,他們身上所傳承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我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僅有秉承着這種精神理念,踏踏實實、仔細認真的做好自我的工作,才能一步步向大國工匠們靠攏,才能逐步成爲行業精英!

其實,我們在專業學習中也是一樣,有時候我們忙,我們會累,我們會煩,我們會厭倦,可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大國工匠們他們難道不累嗎難道不厭倦嗎胡雙錢守着臺虎鉗一干就是二十年,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教師傅。周東紅守着又冷又潮溼的撈紙池就是十幾年,鏨刻大師孟劍鋒師傅在研究新工藝的時候,失敗一次又一次,但他始終沒有放棄。他們並不是不累,並不是不厭倦,而是有工匠精神在支撐着他們,當他們完成一件作品的時候,成就感和榮譽感襲來,所有的疲倦都不值一提了。

同學們,我們作爲新時代的技校學生,更應當向這些工匠們學習,學習他們身上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品質,學習他們堅定不移、始終如一的工作勁頭,學習他們不忘初心,不受外界誘惑,一步步走下去的堅韌與執着!工匠精神,貴在執着堅持,貴在追求卓越,讓我們繼續秉承工匠們這寶貴的優秀品質和精神,認認真真學手藝,紮紮實實練技術,爭取早日也能躋身於技能精英的行列,成就自我精彩的人生!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 篇8

觀看了3月1日中央臺《20xx年度大國工匠》頒獎晚會,我頗有感觸。從上海飛機制造公司的進階技師胡雙錢到珠港澳大橋鉗工管延安等8位大國工匠的事蹟、精神令我感動。我個人認爲大國精神就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具體體現,宏揚“大國工匠”精神就是“育匠人、樹匠心”,體現“敬業、求精、專注、創新”,這是國家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的具體明證和需求。

這些能工巧匠都是來自基層的普通生產者,他們在各自的平凡崗位上爲國家作出了貢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他們都有一顆“默默無聞、執着於追求卓越”的匠心,“敬業、求精、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在他們身上得以體現,同時,我也看到事蹟的背後是汗水、孜孜不倦等無私奉獻的“大愛”精神。小事做好了、做精了,同樣是“愛國精神”的體現,心中時刻裝着“集體、國家”,個人的努力方向就不會出現偏移,個人的奉獻精神就不會出現疲軟,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就能不斷地得到提升和昇華。

結合“大國工匠”精神,我不由得對標找差。目前,我段正處於一個變革的時代,大家應順潮而起,不斷地發揚匠心精神,堅持‘規範管理、強化基礎、盯控關鍵’思路,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整治安全突出問題,不斷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在學習當中,不斷地研習業務,提升職業素質,更好地做好各項管理工作;增強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大“敬業、求精、專注、創新”具體工作措施的落實力度,熟練掌握工作質量關鍵環節與控制要點,儘快適應鐵路發展的需要;自覺投身到“學匠心、樹匠人”的浪潮之中,不斷提高辦事效率和工作能力,以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穩妥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工作,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跟得上總公司、集團公司機務改革發展的步伐,讓合肥機務段向着更大、更強的目標邁進。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 篇9

“你是這樣風雨兼程你和百姓同行就像樹木紮根土地就像種子和泥土相依...”片尾飽滿激昂的歌聲振奮人心,歌詞滲透情懷,讓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一個創新強國,研發強國,職責強國!從圓夢工程到創新科技,從綠色中國到共享小康,一幅幅幸福民生的壯麗畫卷正在我們眼前展開。

在這部電影中,無不映襯出我們國家的強大,港珠澳大橋的合龍、C919的首飛、FAST天眼的吊裝、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的組裝、藍鯨二號海上鑽井平臺的執行等宏大壯麗的場面,在大銀幕上看,視覺上的衝擊幫忙我們更直接深刻地理解了“偉大工程”四個字的涵義讓我們真切體會到中國人在戰天鬥地的過程中迸發出的驚人創造力同時,滿滿的震撼與自豪也蕩然在心中!

另外,在這些宏大工程背景下,聚焦了我們百姓的生活。從基層扶貧工作人員的生活狀況,到築起世界最大的人工林的壩上三代人,再到細緻做好入戶工作的健康管理員和保衛國家的威武之師。看出國家的壯大離不開全國人民的磅礴力量;人民的安寧與期望,更加離不開國家的繁榮富強。“大國”與“小家”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從影片中習總書記走遍貧困地區的細節和感動中,看出國家的脫貧攻堅的信念。在扶貧幹部的淚水,懸崖村裏拿着比自我還高的鋤頭挖地的孩子,不願搬遷難捨故土的藏族老人,普通幹部“國家此刻是個好時代,我也趕上這個好時代”的自豪,外國工人“我要跟着中國師傅走遍一帶一路”的認同,從這一個個有溫度的鏡頭中見證了我們的國多麼厲害!

作爲工程建設大軍中的一員,在看到影片中的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的畫面,高鐵的八縱八橫,高速與高鐵的里程世界第一。身爲一名基層的中國鐵建員工,爲我們作爲高鐵建設者、引領者、此刻感到滿滿的自豪感。也告訴我們,幸福的生活是奮鬥出來的。生活在這一完美時代的我們是多麼地幸福,唯有更加努力的工作,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我們的力量,不負今生,不負祖國!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 篇10

觀看了大國工匠特輯,不禁讚歎我國工匠是那麼的身手不凡,他們在技藝中散發出的光芒是那麼的耀眼,極具震撼!工匠秉持着紮紮實實幹活,問心無愧做人的敬業精神,細緻用心,這是工匠的境界。匠人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大學生去學習,去傳承並弘揚。

對我而言,匠人精神是極具震撼的。工匠們能夠日以繼夜的進行繁雜的工作;能夠在對待自己工作上一絲不苟,細緻用心;還能夠享受工作,對自己的工作有自豪感,看淡名利。工匠們擁有細緻用心、不怕吃苦、嚴於律己、對工作的極致熱愛等優良品質。這樣的優秀品質讓人敬佩,值得當代大學生學習。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技術創造了中國的一個個奇蹟,但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對專業執着,甚至是癡迷。大國工匠中各個崗位的進階工匠,生產的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質量要求十分高的產品,如果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會墜落,高鐵可能會脫軌,輪船可能會沉沒,這些100%的質量在他們眼裏已經習以爲常,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質量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第二,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在一線當別人一家團圓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在一線奮鬥。這些大國工匠,既平凡又傑出,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偉大他們爲社會做出了非凡的貢獻,讓人折服。此刻我要做的是,邁出艱難的一步朝着技能競賽的目標前進,要以滿腔的熱情去獲取最後的勝利。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 篇11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有的熱能在牛皮紙一樣博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國航天技術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進階技師高鳳林來講,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這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的焊接技術,不由人折服。

胡雙錢就是其中一位擁有非凡技術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教師傅,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爲製造中國大飛機團隊裏必不可少的一份子。2006年,中國新一代大飛機1919立項,對胡雙錢來說,,這個要做百萬個零件的大工程,不僅僅意味着要做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零件,有時還要臨時救急。一次,生產急需一個特殊零件,從原廠調配需要幾天的時間,爲不耽誤工期,只能用鈦合金毛坯來現場臨時加工,這個任務交給了胡雙錢。

在節目裏,胡雙錢所講述的任務難度廣大,令人難以想象,一個零件要一百多萬元,關鍵它是精鍛鍛出來的,所以成本相當高,因爲是有36個孔,大小不一樣,孔的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當於人頭髮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緻修改的數控車牀來完成的零件,那隻能依靠胡雙錢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的鐵鑽牀,僅用一個多小時,36個孔悉數打造完畢,一次性經過檢驗,也證明胡雙錢的全金屬雕花技能。

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爲我們的時代,爲我們餓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讓我們爲之震撼,爲之佩服,爲之激動,爲之點贊。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 篇12

觀察生活,你會發現,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每個人身上終會有一些品質感動着我們;無論事也好,物也好,總有一些回憶感動着我們;感受生活,更有一種精神震撼着我們。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這四個字是我對大國工匠的理解,正是這些羣體和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將他們對工匠精神的理解,昇華成了對祖國的無限忠誠,追逐夢想,接續奮鬥,才鑄就了今天的中國榮耀!

精湛技藝,卓越匠心。這些“大國工匠”基本上都是奮鬥在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工程師,他們用他們的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爲我們平常的生活,爲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他們也並不都是勞模身份,但他們是踐行勞動精神的最好的引路人。

他們其中有焊接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動機的技能專家,爲我們航天、登月做出巨大貢獻的高鳳林;我們的“復興號”作爲我國高鐵的“升級版”大突破,讓千萬人民越來越節省出行壓力,解決運輸難題,這當然少不了破壞“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核心技術難題的焊工李萬君的功勞;爲“嫦娥探月”組配高精度射電望遠鏡的鉗工夏立讓我們中國人民也是世界人民第一次看見從月球背面傳回的清晰畫面;還有爲我國國防軍工行業進行研究創新的新一代技術工人年僅29歲的陳行行;另外還有特高壓帶電檢修工王進;我國深部地質找礦鑽探領跑者、進階工程師朱恆銀;核燃料修復師喬素凱;突破進口發動機生產線技術封鎖的設備維修工王樹軍;實現石油工程技術重大革新的“油田土發明家”譚文波;用一生和時間賽跑、搶救國寶的86歲文物修復師李雲鶴。以及三萬多名“港珠澳大橋”建設者們。這一個又一個的勞動者、一個又一個的奮鬥的故事讓我震撼,讓我爲之動容。敬佩之情溢於言表。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 篇13

看完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的八集系列節目《大國工匠》,片中講述了爲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進階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一樣崗位勞動者,他們用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我內心無比激動,久久不能自已,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個人,孟劍鋒和寧允展。

在北京APEC會議上送給外國領導人的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由於過於逼真,讓人看後會情不自禁伸手觸摸感受。其實它就是孟劍鋒在僅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纔打造出的“絲巾”。能做到上百萬次的鏨刻敲擊零失誤,這種完美和卓越僅有我們的“鏨刻大師”孟劍鋒做到,怪不得會讓人不禁伸手去觸摸!

另一個數據——486.1公里,這是380A在京滬高鐵跑出的最高時速,它重新載入了高鐵列車試驗運營速度的世界紀錄。而寧允展就是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第一人,首席研磨師,更讓人感動的是,爲了完成380A準備衝高速的關鍵階段,他沒有無法天天陪伴身患白血病的父親最終的時光,卻在下班的路上纔得到父親去世的消息。

看到那裏我不禁又難過又慚愧,難過的是這位“大國工匠”沒能送父親最終一程,慚愧的是,我們在職場久了總會覺得工作枯燥乏味、乏善可陳,生活好像沒有了活力,工作也常讓我的進取性磨損,甚至有時覺得看不到期望。《大國工匠》中的師傅,他們都沒有沒有顯赫的出身,高深的學歷,甚至放棄誘人的跳槽機會,在國家的崗位上精益求精,耐心專注堅持十幾年,幾十年,我確實應當向他們學習啊,如果有夢就應當去追,用“大國工匠精神”把夢精雕細琢,精益求精!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 篇14

看完《大國工匠》片段後心中是滿滿的自豪之情,對自己作爲一名鐵建人、工程人、中國人,而感到慶幸。

這段影片以頒獎形式,向我展現了近幾年來中國極速的發展和其取得了一件件非凡的成就。透過這段影片,我知道了中國在近幾年內獲得了許許多多的世界第一,也讓我知道了什麼纔是真正的中國製造。而這些好成績的背後,靠的不光光是黨和政府,更重要的則是在每個崗位上堅持奮鬥的工人。正是因爲他們一心爲國,一絲不苟的精神,這才造就了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也正是因爲他們的辛勤付出,中國的經濟才能達到如此的高度,他們也值得我們學習。而看完這段影片,我不禁覺得自己是多麼的幸福,因爲我們的國家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也有一個好的生活,所以我們更應該不思進取,回饋祖國。

主持人的聲音還不時地在耳邊回饋,介紹一段有一段的中國建造,從無到有從貧窮到富裕到引領世界,真真切切的從我們實際當中反應出來,感人的一幕幕震撼的一幕幕,歷歷在目回望厲史,這些光輝成就,是用多少代人經過多少年的艱苦奮鬥,才創造如今令世界驚歎的中國,作爲一箇中國人,我爲此感到自豪,作爲一箇中國人,爲那些默默奮鬥的工作者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是他們的艱苦奮鬥,是他們的追求完美,是他們的默默奮鬥,才換來如些令人驚歎的新中國。在這新時代的新中國,我們擁有的比以前的建設者更爲先進的技術踏着他們的腳步奮勇向前,有他們的不怕吃苦不怕累不怕髒的精神鼓舞着我們,我們又有何理由不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層樓呢!

最後,不得不說,一個個沉甸甸的獎盃背後付出的汗水而留下他們一雙雙寫滿故事的手印,中國不會忘記 歷史不會忘記。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 篇15

週二學校組織觀看《大國工匠》,講述了八個工匠所締造的傳奇。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職業技能的極致,一念執着,選擇一生堅守,千錘百煉,打磨出一個又一個的“中國製造”。

這樣的一羣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名校不是做首富,而是選擇用自己的職業技能爲國家添彩。胡雙錢就是其中一位擁有不凡技術的職業技能師。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爲航空事業默默的奉獻着自己的力量,工作的積累,使他不可避免的成爲了製造中國飛機團隊裏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2006年,中國新一代大飛機1919立項,對胡雙錢來說,不僅意味着工作量的具大,更甚的是晚上還會急加班。一次,生產急需一個特殊零件,從原廠調配耗時太長,爲了不耽誤工期,只能用鈦合金毛坯來現場臨時趕工,這個異常艱鉅的任務突然降臨給了胡雙錢。

一個完整零件需要一萬多元,關鍵在於它的工藝要求精益求精,36個大小不一的孔,相當於人頭髮絲直徑的孔,卻只能依靠胡雙錢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的鐵鑽牀來完成,不負衆望,僅用一個多小時,36個孔悉數完工,並一次性透過檢驗,胡雙錢的技能不可小覷。

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們,他們的敬業勤勉,值得身爲職高學生的我們學習。他們爲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做出了許許多多的貢獻,我們應爲之點贊,爲之傾倒,傳承他們的不平凡,學習他們的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學習與實踐中努力獲取專業技能知識,不斷進步,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爭做社會和國家的棟樑之材。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 篇16

《大國工匠》紀錄片選取了中國衛星、中國高鐵、中國住建等世界領先的中國製造領域的代表性典型人物,呈現他們追求完美和極致、視技術爲藝術、既專業又敬業的精神內核。

有一羣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上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着傳承和自己的專注,他們成爲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爲一名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他們的技藝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在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時的五十分之一。

高鳳林是我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融融焊接特技技師,他們工作是給火箭焊心臟,高鳳林高超的技藝,讓很多企業試圖用高薪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這誘惑力還是巨大的誰能不動心,就連他妻子對他也說我動心了。但高鳳林說,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打到太空,成功的自豪感金錢能買到嗎,民族的自豪感,讓高鳳林一直都堅守在這裏。火箭的研製離不開衆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從藍圖到實物靠的是一個個焊接點的積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高鳳林說不斷的把握事物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的追求精緻應該是我們人類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們工作人員,努力的方向。

鉗工胡雙錢的手,工作30多年來,老胡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記錄。

在工作時管延安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的操作儀器,按照規定接縫處間誤差小於一毫米,他卻能做到零毫米。只有初中文化的,全憑自學成爲這項工作的第一人,他安裝的城管設備已成功完成了16次海底隧道對接。

這些人的技藝之所以如此高超,關鍵在於他們的努力與堅持,他們的成功,同樣告訴我們,付出就會有收穫。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 篇17

3月1日晚上8點,我收起前一日值班的疲憊,打起精神觀看了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的《大國工匠》欄目。我敬佩這10位在自己國家不同行業領域幹出卓越成績的大國工匠們,我感動他們在人生道路上走出的每一步,付出的每一份艱辛和努力。

他們當中有爲北斗導航等國家重點工程作出突出貢獻的進階技師、“天眼”射電望遠鏡裝配人,有焊接火箭發動機和高鐵的大師級人物、被譽爲“世界帶電作業第一人”的特高壓帶電檢修工和我國第一代核燃料師,也有敦煌研究院文物修復保護專家,打破國際技術封鎖和壟斷的技術工人和紮根野外勘探一線和大漠油田的頂尖工匠。他們幾年、幾十年如一日的攻堅克難,有的幾乎用一生都在爲國家、爲民族的事業和騰飛默默奉獻着。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書寫着祖國今日的自立自強,爲祖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行業接班人。

從一名焊接綠皮火車廁所水箱、飲用水水箱的普通焊工成長爲我國高鐵焊接專家的李萬軍,他的父親的一封家書成爲了他以後在工作過程中不屈不撓、不斷前進的動力。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記憶猶新“兒子,髒或累,活兒總得有人幹,要讓老百姓坐上世界上最好的高鐵”。我不禁想到自己,4月,我由白班崗位調至三班倒崗位值班至今,我從開始的業務“小白”逐漸成長爲能勝任工作的鐵路通信人。雖然值班時常會很辛苦,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在一次次設備檢修、故障(告警)處理和應急演練過程中不斷磨練自己,積攢經驗,堅信着自己所選擇的鐵路職業和一個合格鐵路人應有的能力和責任。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 篇18

在觀看“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晚會的時候,第一個印象就是這些了不起的工匠們幾乎都很陌生,這主要是他們都是在一線默默的奉獻,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他們沒有像那些戲子一樣整天出來製造各種頭條,但他們確實是新時期最偉大的人。他們自各自的崗位上一干就是幾十年,卻無怨無悔,不知道在當今社會還有幾人能做到,他們拿着普通人的工資,和那些動輒上億的戲子們比起來,祖國和人民簡直就是在虐待他們,可是誰聽到過他們在媒體上發過惱騷,就這一點來說,全國人民都該向他們說一聲“辛苦了,幸虧國家還有你們”。

第二個印象是這些“巨人”們都已經慢慢老了,不知道在他們之後誰可以擔起這重任,國家真的離不開他們,難道你真的覺得戲子和房地產可以立國嗎?很顯然不可能,國家真的要強大就必須要有這樣的巨人一代一代的傳承,當今世界競爭激烈,稍不注意就會被別人落下,而祖先用生命和鮮血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所以國家有義務給這些工匠創造最好的條件,讓這些尖端技術不斷傳承下去。

最後一點印象就是,中國雖然現在的整體經濟號稱世界第二,但是我們的製造業卻還相當薄弱,比如簡單的印刷機,目前基本被國外的海德堡、小森、曼羅蘭、高寶等壟斷,稍有實力的都是用進口的,哪怕用進口的二手貨也比國產的強;被稱爲“工業之母”的機牀更是長期被國外壟斷,國產的水平與德國、日本等相差至少20年。國家真正要強大就得把工業做大,而要把工業做大就離不開人才,像今晚這些站在舞臺上接受萬人膜拜的工匠更是不可或缺,希望國家加大投入,給這些工匠們創造條件,把國家建成世界最強。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 篇19

在看過“大國工匠-2020年度人物”影片之後,心中充滿幸福和自豪,爲自己越來越強盛的祖國,爲自己祖國有這樣一羣推動祖國發展的偉人。

影片中以高鳳林爲代表的大國工匠讓我明白我們我們缺乏的不是平臺,不是技能而是堅持和責任。如果每個人都能恪盡職守,盡職盡責,兢兢業業,負責做好自己職責之內的事那就是一種偉大。但這種看似簡單的份內之事重要的是“做好”和“堅持”。

做好:話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而這“好”不單單是我們平時流水線式的工作模式,也不是我們只中規中矩的完成對應工作。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正因爲他們用心,不斷地探索、總結和實踐,纔會有“0.01秒的精確控制、手工裝配精度做到頭髮絲直徑的1/40--0.002毫米……”這振奮人心的數據證實着一個個奇蹟的發生。

堅持:滴水穿石是亙古不變的哲理,貴在的就是堅持。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敬業精神是我們最該學習的榜樣,尤其作爲項目管理者,施工生產的安全質量監控以及工程技能是我們必備的能力,在生產過程中不是一天,一項堅持按照標準完成,而是工作的每一天,每一項都要嚴格按照技術規範用心監管。我們也應該用堅持不懈的敬業精神書寫我們鐵建人的不平凡。

工匠精神不單單是一種謀生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是彰顯一個國家文化傳承,是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持,忍者清貧和寂寞在爲祖國盡着自己的綿薄之力。這種精神和態度纔是自己的財富,更是祖國的財富,也是我們的驕傲。

《大國工匠》的觀後感600字 篇20

心懷崇敬,觀看了央視的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頒獎典禮,難抑心潮澎湃。十位在不同崗位上的普通技術工人,憑藉刻苦鑽研,辛勤付出,別具匠心地把工匠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而攻克了一個又一個世界性難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歎爲觀止的奇蹟。從他們身上,我切身感受到“十年磨一劍”這種工匠精神的平凡和偉大,感受到“技術強國”這四個字的千鈞之重。

十位年度人物用他們的行動詮釋了平凡的崗位同樣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業績的真理。而這不平凡的業績正是來源於他們的堅守,來源於他們的勤懇,來源於他們的精益求精。而這些恰恰是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繹。感慨並品味着他們的事蹟,我不禁心緒起伏,身爲一名普通的教師,我們的工匠精神應該是什麼樣子?我們能從中汲取什麼?對我們的教育事業又有什麼引導和啓示呢?傳承中國文化的不僅僅是唐詩宋詞京劇崑曲,還有更多的各行各業的匠心獨運的不朽精神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靈魂作用,這種精神才真正包含着與我們教育事業相關的每一個細節。

思慮良久,我想:教師,作爲一種職業,我們更需要堅守,更需要勤懇,更需要精益求精。堅守我們的崗位,愛崗敬業,靜心從教。認真備課,上課,幫助學生健康成長,這就是勤懇。不做重複性工作,多閱讀,多汲取更多的知識,用新的理念武裝自己,在工作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持續,在每一個環節都秉持精益求精,這纔是我們教師應該做的。教育是國家的立國之本,那麼,我們作爲知識的傳播者,也需要“十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爲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讓我們祖國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