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觀《心靈捕手》有感範文

觀後感1.74W

《心靈捕手》是一部經典的勵志電影,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觀《心靈捕手》有感範文,歡迎參考閱讀!

觀《心靈捕手》有感範文

觀《心靈捕手》有感1

拍攝於1997年的《心靈捕手》堪稱一部經典之作,當沉鬱舒緩又略帶希望的片頭音樂響起的時候,人們緩慢進入這個令人感動又神傷的心靈重生的故事。許多年來,關於《心靈捕手》的影評已經不甚枚舉,人們在讚歎主人公威爾神奇改變的時候,我卻想說說劇中那些支線人物,那些配角。

要說這部電影成功之處在於,每一個人都不是獨立平面紙片人,細細思索每一個人的話,都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傷痛和渴望,而這些傷痛與渴望,透過他們與身邊人的對話、打鬥或者一個人獨處時的孤獨,展現的淋漓盡致饒有深意。深刻體察之下,發現我們人類共同的悲劇般的宿命,如此渴望被愛、被理解、被看到。

影片的開頭是菲爾德獎章獲得者數學教授蘭波一段極爲瀟灑灑脫的課堂示範。實際上外表倜儻學術成就極高的蘭波教授,是個並不快樂極爲擰巴的人,從少年時期他就透過學業上的成就,贏取他人的讚美和關心,他認爲只有當自己足夠好的時候,才值得人們愛他。在親密關係中的不自信,讓蘭波教授多年來苦苦支撐自己的高大上,卻在有一天被一個清潔工轟然擊潰,那些他引以爲傲、視爲自身價值一部分的數學才華,在一個叫威爾的清潔工面前不值一提,不堪一擊,蘭波教授陷入了深深的焦慮當中,從而也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

作爲和蘭波教授恰同學少年的心理學家桑恩,雖然是在——對威爾心靈拯救的關鍵時刻被蘭波教授想起,但是明顯,蘭波教授並不喜歡桑恩。要知道威爾看了5個心理醫生,到最後走投無路的時候,蘭波教授才說,有一個人必有辦法。——可見這個人是蘭波多麼不願意面對,但是卻又在內心深處深深認同。

如果我們將電影中的時間倒退回20多年前,想象一下,出生於貧苦家庭、父親是個建築小工,飽受虐待、內向孤獨的桑恩,面對着身爲學霸俊俏無敵衆星捧月的蘭波,是多麼的不起眼和非主流,在那些時光裏,蘭波該是多麼看不上桑恩,而桑恩又該多少次被蘭波的優越感所傷。這兩個老男人之間的內心爭鬥糾葛多年,以至於桑恩從沒有興趣去參加定期舉行的同學會大典,他寧願迴避而不觸及當年的傷痛。但是,在這次拯救天才少年威爾的行動中,兩個冤家又重新碰頭了。

除了蘭波和桑恩的糾葛之外,另有其他的一些副線。比如說在和威爾一起廝混的朋友中,有查克、摩根等,他們一起打架廝混,被大家視爲是邊緣少年。但是即使在這幾個人當中,也是暗流涌動。威爾雖然出生貧困、被多個寄養家庭虐待,但是因爲天賦甚高,被這羣少年中的老大查克特殊對待,高看一眼。

查克會給威爾介紹地盤的工作,也會在威爾要放棄的時候,說上一段感人至深的話——“我每天到你家接你,我們出去喝酒笑鬧,那很棒。但我一天中最棒的時刻,只有十秒,從停車到你家門口,每次我敲門,都希望你不在了,不說再見,什麼都沒有,你就走了,我懂得不多,但我很清楚。”對於查克來說,威爾是他理想中的一部分,或者說,他內心多麼希望成爲威爾那樣擁有才華能夠主宰自己命運的人,但是神不眷顧,於是查克選擇了一直儘可能地保護好身邊這位天才少年,並且在合適的時候送上祝福。

相比威爾的天才和查克的老大位置來說,四人行中的摩根,是最不起眼的小角色。甚至大家會給他起個略帶諷喻的外號“灰鼠”。但是對於矮小黑瘦的摩根來說,他心中最大的願望是得到查克的認同,於是在四人相處的過程中,他會不斷地挑釁查克,雖然經常會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呈現出一個得不到強勢父親認同的充滿怨尤與憤怒的小男孩形象,但是面對冰冷世界的抱團取暖,讓摩根不得不妥協。

所以當查克表示,給威爾介紹了地盤工作之後,摩根會充滿憤怒的說“我一早就向你要求過,但是你卻從來未曾滿足過我”。後來,佔滿了查克內心的威爾,終於成功地走出了四人小天地,去奔向自己的世界的時候,摩根比誰都顯得興奮,他從自己位於汽車後排的位置雀躍着衝到前排,坐到曾經屬於威爾的座位上,意氣風發,這似乎也表明生活帶給他新的希望,即在未來的日子裏,他有可能贏得查克更多的關注和認同。

其實渴望被心目中強勢父親認同的孩子並不止於摩根一人,蘭波教授的助理湯姆也是這樣一個內心充滿失落的孩子。他跟隨蘭波教授多年,卻無法得到蘭波教授更多的喜愛和關注。而當天才少年威爾肆意浪費着蘭波教授所給予的關心以及提供的各種各樣的機會的時候,在一個哀傷的午後,他對來見蘭波教授的威爾說了一段話——大致意思是,“很多人都無從知道自己的天賦,因爲他們無法找到相信他們的老師,於是他們堅信自己很笨。我希望你能珍惜這樣的機會,因爲那是太多人渴望而不可及的”。接下來,蘭波教授進入辦公室,然後非常自然地對助手湯姆說——“去給我倒杯咖啡,我要和威爾聊聊&rdq

uo;。影片此時拉出了助理一個落寞而無法掙脫命運安排的背影。

而威爾的哈佛女友,亦是這樣一個渴望愛的孩子,這個繼承了一大筆遺產的少女,卻希求着用所有的錢換回父親的生命。在和威爾的關係中,她一直等待威爾的主動,她不敢冒險,怕自己的一點不謹慎,就會像當初失去父親一樣失去威爾。於是,就算在第一次接到威爾的電話之後,她也要裝出冷靜,在威爾感情奔騰徑直到女生公寓來找她的時候,她卻藉口自己要完成化學作業,不肯和情郎相處。表面的冷靜不過是對內心感情的剋制,在她心目中依然還住着當年那個對父親的離去充滿內疚的小女孩,她怕自己太過熱烈之後會再次遭受命運的懲罰。而當她鼓足勇氣,希望威爾陪她一起到別的城市繼續深造的時候,滿心傷痛的威爾蠻暴的拒絕了她,於是這個女孩不敢堅持不敢再提要求,她以爲威爾的離開正是她的宿命所在,一如當初父親的突然逝世。

《心靈捕手》就是這樣一部走心的電影,看似平淡實則處處匠心安排,每一個人延伸出去都是一個故事,都是一部關於人類心靈苦難歷程的奮鬥史。不過好在,最終,威爾終於走出陰霾重新面對生命。恰如家庭治療中所說的,我們每個人都在一個系統中,唯有和別人舞步和諧才能達至健康與完美。當威爾首先在這個系統中做出改變的時候,也許圍繞着他的其他所有人的命運都將出現轉機和新的安排。

觀《心靈捕手》有感2

看完《心靈捕手》這部影片之後,我想了很多,寫下了這篇觀後感。

這部電影之所以打動我,是因爲劇情合理而有趣。儘管講的是導師與天才的故事,但是強調的卻是“等待天才的自我發掘與定位”。它不是簡單的導師指明一條道路給天才的故事,而是導師如何觸動天才學生對生活道路的自覺選擇。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在他繫上的公佈欄寫下一道他覺得十分困難的題目,希望他那些傑出的學生能解開答案,可是卻無人能解。結果一個年輕的清潔工威爾卻在下課打掃時,發現了這道數學題並輕易的解開這個難題。威爾是一個真正天才,他的數學天賦足以改變世界,可惜,和很多未經雕琢的天才一樣,他有着很多的問題,打架滋事,叛逆不羈,甚至爲此幾乎入獄,爲了幫助威爾回到正途,不再浪費他那非凡的天賦,經過教授和他的心理學家朋友西恩的不懈努力,威爾終於克服了童年的陰影,突破了影響他多年的心理障礙…… 這種導師與天才學生相互交往的過程,對雙方都同樣是觸動。也同樣給雙方下一個階段的生活都帶來了改變,這是這部電影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片中有這樣一句話:“很多人都無從得知自己的天賦,因爲找不到相信他們的老師,於是就認爲自己很笨。”難道不是這樣嗎?審視我們的教育,看每個人的成長曆程,在風華正茂、青春飛揚的年代,很多人確實並沒有能在一位良師的指引下找到自我,從而看不清前進的道路,於是前進的道路變得格外曲折。這部影片與我們所理解的傳統意義上的教育教學相距甚遠,它是一個有着重重心理障礙的天才少年在心理學家幫助引導下的自我救贖。它更像心理醫生的必讀教材。但是作爲老師,我們依然能從電影中得到不少啓發。因爲我們都越來越深刻地發現,當今學生的心理問題已日趨嚴重。因爲心理因素而引發令人扼腕的種種悲劇,已是經常見諸於各種媒體。因此,隨着時代的發展,我們每個老師都或多或少扮演起了心理醫生的角色。特別是做班主任的,如何在平時的教育中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疏導,已是迫在眉睫的事。雖然我是一名英語教師,但在平時的授課中也不能忽視學生的心理問題。

捕手是棒球中的一個位置,由英文的Catcher而來,至今有很多引申含義,大意爲能抓住某種東西的人。“心靈捕手”的確是形象、生動。別人都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按說我們教師應該是學生“心靈捕手”,應該走進學生、瞭解學生、理解學生,同樣的也應用賞識的目光看待所教的學生,因爲他們同樣也是自己的孩子。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多是要花費精力,找到他們的優點,不斷給予肯定。正所謂“優點不說不得了,缺點少說逐漸少”。 影片中那位教師的賞識教育所得到的效果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所以我讚賞“賞識教育”。 賞識就是一種期待,而期待則是我們給成長中的學生最好的禮物。學生們會從這種期待中看到:自己得到了一份特別的愛和關注。這種愛和關注會使他們全身心地感到愉悅和激動,並充滿了一種回報期待的慾望和勇氣,而最終這種慾望和勇氣又將產生怎樣的奇蹟,我們自己也難以預料。我的'學生中有這樣的一些需要關愛的有潛力的弱差生,我試着來做他們的欣賞者,關注者,友好者,給予他們力量,給予他們鬥志,給予他們尊重,做他們如朋友一樣的師長。一次寫不對,講給他聽,報給他寫。再不會,變一種形式來教他如何記憶,用謎語,用遊戲,用手勢……讓他們能在成長中覺醒,從而有樂學的衝動,有愛學的激情,讓他們幸福地學習。在經意與樂意之中,收穫成功。

作爲一名教師,每天面對幾十名孩子,面對幾十雙充滿渴望和期待的眼睛,我們的言行舉止,我們的情感態度,無不深深影響着每一個孩子。當孩子犯錯誤或表現不佳的時候,嚴厲的批評,大聲的斥責,換來的是孩子暫時的服從,表面的聽話,但同時也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叛逆和怨恨。老師不僅沒有轉變孩子,實現自己的工作目標,反而傷害了孩子的心靈,傷害了師生感情,給今後的工作帶來更大的麻煩。所以,全新的時代需要擁有全新觀念的老師,全新的時代賦予“敬業”和“專業”全新的含義。教師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我們的工作對象是雖然年幼無知,但是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獨特個性的孩子。這就更加要求我們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需求,激發他們對知識的熱愛和渴求,培養他們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意志品質遠比傳授知識更重要。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時時刻刻歷練自己,用我們無限的愛心、耐心、細心和關心,儘可能使用鼓勵或激勵的的語言,爲孩子也爲自己創造美好的教育境界。 教育是充滿着生機的鮮活的過程,是人與人心靈的相冊和對話。教育是期待,教育是牽手,教育是澄明,教育是心動。教育裏洋溢着微笑的面孔,教育裏飽含着真情的問候。教育中涌動着生命之流,綻放着成長之花,展現着智慧之境,培植着理性之魂。教育陪伴着人們生長、生活,教育已成爲人們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 這是葉聖陶先生說過的另一句話。是啊,我們應該從兒童的天性出發,加以修剪、鍛造、培養,使其朝各自健全的方向發展。我想,我們培養的人應該是這樣的:當他離開學校的時候,對老師存有一份感激之心,對學校充滿一種懷念之感,對學習保持一份自信之心,對生活更帶一種熱愛之情,對人生擁有一張理想之帆,對於困難,富有勇氣,對於過錯,勇於改正。

觀《心靈捕手》有感3

一匹千里馬被發現,僅僅只是它命運的開端,更爲重要的是一位偉大的馴馬師的出現,能夠牢牢掌控住它的心靈,進而使它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在《心靈捕手》中,主人公透過自學以驚人的天賦精通了幾乎所有學科,但他卻置身於社會最底層,染上了許多罪惡的習氣。一位教授發現了他的驚人才能,決心幫助他改變現狀,發揮出他的才幹。教授找到了他的朋友——一位心理學導師——幫助主人公治療。然而,治療的過程卻充滿挑戰和阻礙。最終,教授和朋友的話令主人公認清了自我,而心理導師的刺激則讓他徹底醒悟,拋棄了以前的習氣,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我認爲,影片中的主人公之所以能改變、能成功,其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教授的發現使他的人生有了希望,二是心理學導師的引導使他步入了正軌。

試想一下,假如沒有那位心理學導師,那麼主人公的才能即使被發現,也無人能改變他的本性,他的才能也就只能隨着時間的流逝漸漸流逝,而無法發揮。所以,一匹千里馬所需要的,不僅僅是慧眼識珠的伯樂,更需要能夠駕馭它的心靈的馴馬師,只有二者共同努力,這樣才能讓千里馬找到前進的最佳方向,從而不斷地發揮出自己的驚人能力,一直向前奔騰,奔向未來那燦爛而美好的曙光,成就一番傳奇!

一匹千里馬的養成,總是漫長而曲折的,不被發現會成爲一匹野馬。一匹功成名就的千里馬,需要伯樂作爲基石,馴馬師作爲指路明燈,這樣,千里馬之心纔會被點燃,千里馬的才能纔會被髮揮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