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起風了觀後感「精選」

觀後感1.66W

宮崎的作品,大多洋溢着像出現乘着掃帚在天空飛、魚子從海邊而來這樣的幻想元素。下面是相關的觀後感,快來看看吧。

起風了觀後感「精選」

  起風了觀後感【篇一】

這部電影名字叫做起風了,聽著名字就讓我覺得是起飛了的夢想。“起”作爲起飛,“風”用來比喻困難,“了”表結果,完成了夢想。

這部電影開篇就是: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然而,在整部電影中這句話出現的次數最多。

起初,是二郎小的時候在房頂上做的一個夢:夢見自己站在一個遼闊的草原上,而草原上方,有許多飛機在飛翔,此時,二郎崇拜的伯爵跟他的夢關聯了。伯爵告訴他:這些飛機要去轟炸他國的城市,會失去一半人的生命,但是,戰爭就快要結束了。緊接着的是一架船一樣的飛機,這是伯爵的夢想。在飛機的翅膀上,二郎問了伯爵一個問題:近視的人可以設計飛機嗎?我原本以爲伯爵的回答是:當然不可以。

可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的答案恰恰與之相反,他說:“他不會駕駛飛機,世界上有很多能勝任飛機駕駛員的人,而我,則是製造飛機的人,我是設計師!飛機並不是戰爭工具,也不是什麼商品。飛機是一個美夢,而設計師就是致力於使這個美夢成形的工程師!”就像這句話一樣,對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製作飛機的不一定就會駕馭飛機,當然你文科好就不一定理科不會好。

所以,我的理科不一定就一直那麼差。

就像那句話: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

漸漸地,二郎長大了,在火車上,風很大,他的帽子差點被風吹走,但是被一個女孩接住了。

女孩說了句:“起風了。”二郎接的下句是:“唯有努力生存。”這也就爲他們後面的故事而做了鋪墊吧。

日本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這不,地震來了,二郎坐的那輛火車短路了,同時又發生了火災,火勢仍在蔓延。

伯爵:“風還是在不斷地吹嗎?”

二郎:“是的,風勢還很大。”

伯爵:“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

對啊,風越來越大,火勢就有可能越來越大,最後整個城市陷入火海之中,只有把大火撲滅,家園纔不會被大量的破壞。二郎仰望天空,看到了一架飛機。

又是在二郎與伯爵的夢中。伯爵:“風還在不停的吹嗎?”二郎的回答是:“風仍未停息。”伯爵帶二郎翱翔天際。

伯爵問:“你喜歡擁有金字塔的世界,還是喜歡沒有金字塔的世界?人類的飛翔之夢也算是一個受到詛咒的夢。因爲飛機揹負着重大使命。

因此,我依然選擇擁有金字塔的世界,你呢?會選擇哪一邊?”

二郎好像已經沉浸入飛機的創作之中,回答離不開飛機:“能製造出優美的飛機。”對啊,誰不希望自己的夢想能圓滿呢?

“創造性地人生,爲期只有十年,一定要竭盡全力,度過那十年”,這就好比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沒有一個好的初中,但是你可以去創造一個好的高中,沒有一個好的高中,你可以去創造一個好的大學,機不可失,就只有僅僅的六年時間,六年過了後悔已經來不及。

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

  起風了觀後感【篇二】

在影片的結尾,宮崎駿打出了向堀越二郎和堀辰雄致敬的字幕。堀越二郎是昭和時期日本的航空工程師,堀辰雄則是昭和初期的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起風了》、《菜穗子》等。宮崎老爺子的這部收官之作雖然和堀辰雄的小說同名,但是整部影片的故事重心卻明顯偏向於堀越二郎。這應該是在畫本階段就已經形成的格局。導演雜糅了二者的'人生經歷用來描繪自己心目中那個狂風席捲的動亂時代。

電影中堀越二郎的未婚妻裏見菜穗子的文學原型來自小說《起風了》中作家的未婚妻節子,而節子的生活原型正是堀辰雄現實生活中的妻子矢野綾子。片中菜穗子身患肺結核的情節也取材自這部小說,“菜穗子”這個名字則來源於堀辰雄的另一部小說《菜穗子》。堀辰雄小說裏的故事情境不再是影片的敘述重點,而成爲影片不可或缺的背景和點綴。需要指出的是,影片中堀越二郎的航天夢和菜穗子的患病療養形成了一個復調結構,兩者都指向了法國詩人保羅·瓦萊裏在《海濱墓園》裏吟誦的那句詩歌

“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

小說《起風了》講述的是一位作家陪護自己身患絕症的愛人在高山療養院靜心療養的故事。作爲一個文科男,看過電影后,發現好端端的男主角從一個作家變成了飛機設計師。那是相當的不開心。堀越二郎本人年輕時是帥到沒人性的,宮崎駿完全還原了這個人物形象。而當他所製造的飛機被用作軍事用途丟起炸彈時也很沒人性。技術與美被政治與戰爭所綁架,這是堀越二郎的生存困境。

“是選擇一個有金字塔的世界,還是沒有金字塔的世界呢?”

意大利著名飛機設計師卡普羅尼向堀越二郎和觀衆拋出了一個兩難的選擇題。

“我只是想製造優美的飛機”。

堀越二郎對此選擇了迴避。

  起風了觀後感【篇三】

2013年7月20日,《起風了》在日本上映,因爲白天要參加考試,所以訂了午夜場,當天晚上11點鐘開始放映。

電影院裏坐滿了人,有情侶,但是更多的是40歲左右的中年人,大部分都是獨自一人,而最讓我意外的是,這其中夾雜着些許形單影隻的老年觀衆。人越來越多,最後--滿席。

放映室裏漸漸地充滿了爆米花和可樂的味道,總覺得,這部電影,這樣的氣氛是不對的。非常不對。

屏幕亮了起來,清晨的陽光掠過農田,鏡頭定格在了熟睡的少年的臉上。這一瞬間,突然鼻子有點酸酸的。一種莫名的感傷涌了上來。平素我一直不喜歡宮崎吾朗還有他的作品,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莫名的,抗拒他。平日裏,除了一遍又一遍不斷翻看的《龍貓》《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外,似乎沒有其他的東西可以讓我感受到【the 宮崎駿】。但就是這一瞬間,我好像跟這個日本的少年一起,乘坐着飛機,翱翔在天空,然後,被擊落,再然後,狠狠地,沉向宮崎駿的世界裏。一切都是那麼熟悉,那麼美好,那麼純潔。懷揣夢想的日本少年,彷彿就在我的眼前。

雖然沒讀過原着,但是故事情節卻讓人的心情怎樣都輕鬆不起來。也許是這個原因,電影放到一半的時候,大家終於變得安靜了。

宮崎駿說:這是一部打破傳統動畫【方程式】的作品。人們再也不會同主人公【共感】,而是完全成了【看客】。

不知道是不是我沒看懂,還是這次嘗試是失敗的,我竟然在二郎與喬瓦尼?卡普羅尼(喬瓦尼?巴蒂斯塔?卡普羅尼)第二次夢中相會的時候有點打瞌睡。如果不是一直豎起的耳朵在聽,恐怕我真的要搞不清楚事件發生的順序了。

所以,鈴木敏夫也曾擔心過這部片子是否有些忽略了年幼的觀衆。

好吧。脫離開戰爭、關東震災、【O號戰機】,最令我感動的是二郎與菜穗子的感情故事,當二郎得知菜穗子突然病倒時,即使是前往東京的特急電車上也要流淚工作(這一段我一下沒忍住),當菜穗子從富士見高原療養院偷跑東京與二郎相見(也沒忍住),還有即便是深夜工作加班,也要牽着手,哪怕是要抽根菸也不想放手的兩個人(也…)。每一幕都讓走出影院的我還被深深地感動着。不時的讓我想起那英的那首《一萬一千公里》。

路一走就累 雨一碰就碎 只有你依然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