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央視2021感動中國觀後感(精選6篇)

觀後感1.72W

央視2021感動中國觀後感

一、觀後感的格式

大體上分爲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繫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爲“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爲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昇華到頂點。

二、央視2021感動中國觀後感(精選6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央視2021感動中國觀後感(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央視感動中國觀後感1

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終於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溼潤。獲獎者,有爲了國家核潛艇研製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爲親人、爲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着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着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麼大的正能量。觀後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爲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蹟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後怎麼活着。

看着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蹟介紹,看後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蹟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捨己爲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爲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麼,她的一生都在爲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爲國爲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蹟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鬥,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央視感動中國觀後感2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終於開播了,我們和王老師分三個時間段看完了這部感動人心的片子,當我看完後使我感慨萬千。

我是一位很容易被感動的小男孩,我看的這十個人裏,幾乎我每次都會熱淚盈眶,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周月華和艾起。

周月華從小就落下殘疾,但是這並沒有阻礙她的生活,她透過自己的努力,最終使她實現了當醫生的夢想。爲了給村裏人看病,她每天不得不拄着柺杖到病人家裏,她走過了無數的風風雨雨,並遇到了艾起,從此他們二人相依爲命,每次當她要看病時艾起都會心甘情願的揹她,無怨無悔。就是這一對普通的夫妻頃刻間感動了全場一千多人,我也淚流滿面。《感動中國》給予他們的評價是:清香傳得天心在。

除了周月華,還有一位值得我們小學生學習。她叫何玥,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在一次地震中,何玥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錢都捐了,並且還鬧着父母捐了一個月的工資,但是她卻被診斷出有心臟病,只能再活三個月。她對父母說死後要無償捐獻器官,最終他的肝臟救助了四名兒童。《感動中國》給予她的評價是:何處春江無月明。

看完後,我熱淚盈眶,爲什麼上天要把這麼多善良的人的生命一一掠走,爲什麼不能讓她們長久的生活着,讓她們再多做一些好事,讓我們的家園變成美好的人間呢?但是她們雖然走了,給我們留下的是精神,我們要把這種精神永遠傳遞下去,使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燦爛輝煌。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多做好人好事,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央視感動中國觀後感3

今天我開啟電視機,準時收看《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節目。

與往年一樣的結果,在這個不平凡的“末日年”裏面,又有很多已經死亡的“草根英雄”在感動着中國。他們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卻都以不同的偉大事蹟感動着這個麻木而又世俗的國度。

我看這個節目其實就是一個超級“催淚彈”,其威力堪比北朝鮮當局剛剛施行的那枚核彈,使人在剛剛過去這個喜慶的春節假期裏,還獲得有一個感受悲情的時刻。每一個獲此殊榮的“英雄”其實都表演了一場悲劇,他們給自己的家庭帶來的是永遠的痛。一貫擅長煽情的央視就不能厚道點呀,能不能不這樣矯情呢?在節目進行中,我一邊觀看一邊猜想,我自己梳理了一下,20xx年我又被那些人和事所感動過呢?由於是同行,我首先想到了“最美女教師”張麗莉,還想到了“最美司機”吳彬,還有更多創造了許多“國之第一”紀錄的人,儘管我這一票並不能有什麼作用,並不能算數!

感動之餘,我也有更深的思考:

1、精神的覺醒

感動中國到昨天就已經整整十一個年頭了,其規模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轉變。與發展迅速的物質水平相對比,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一些精神層面的東西落後了太多太多,以至於被西方某些國家稱爲是“沒有信仰的民族”。但是,感動中國的傳承與發揚讓我們看到了國人對道德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思考與探索,感動中國,其實是國人對優秀精神的一種寄託,是虛無縹緲的靈魂與現實接軌的媒介,是美好品質發揚傳承的`載體。

2、榜樣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感動中國》,與其說是對道德模範、學術精英的嘉獎表彰,不如說是對崇高精神、優秀精神的宣揚與傳播,當獲獎者的事蹟透過感動中國傳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經默默無聞的他或她儼然已經成爲了億萬中國人的榜樣,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與其說是被獲獎者的無私感動,不如說是被他們人性中的那種真善美感化、激勵,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們內心翻騰,化作一種獨特的動力,使我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向他們學習,社會的風氣因此而改變。這就是感動中國的力量,是榜樣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

3、時間的流逝帶走感動

每年都有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人們選擇坐在電視機前接受一次靈魂的洗禮,短短几個小時的時間,心情似乎一直很沉重,眼淚總是停不住,但典禮結束以後,人們又恢復了之前的一切,內心平靜的沒有一絲波瀾似乎人們把感動中國變成了一種情緒的宣泄途徑,把一年的淚水在短短几個小時內流乾淨,第二天重新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麻木不堪地活着,期待着下次感動中國。不信的話,可以捫心自問,你能叫出幾位曾經感動過你的他或她的名字?大多是隨着時間的流逝遺忘了吧。不管怎樣,我希望被遺忘的僅僅是名字,是符號,而不是其背後蘊含的一種精神。

央視感動中國觀後感4

生活中有太多的浮華與誘惑,當物慾的膨脹讓人迷失,當金錢與權力佔據你的心靈,當你人生的座標發生了傾斜…那你不妨坐下來看一看《202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用心來聆聽這些人物的故事吧。他們的生命熱忱會讓你我重拾感動與感激之情,撥動你我心靈深處最柔軟的那根弦。如果說人的生命就像浩瀚星海那一顆凡星,那你就不該甘於躲在雲層之後,而是應該用你的光亮與璀璨去照亮別人乃至整個世界。

我是擦着眼淚陪孩子看完《202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的,這本是學校留給孩子的家庭作業,但是卻給我這成年人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激烈的撞擊與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的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樸實與感動,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這是對中國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同志一生爲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的崇高讚譽。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在癌症晚期,生命的最後一刻,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牀工作。最後在衆人的攙擡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完成了他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後的一次衝鋒……

在2021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感動我的人還有很多,有航空英模羅陽;有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有孝子陳斌強;有鄉村醫生夫婦周月華……。其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着我們,也感動着他人。如果說學雷鋒離你太過遙遠,那你不妨學學他們。放下內心的浮沉與躁動,去感受這些和你我一樣的平凡人而卻不平凡的事蹟。正是因爲有了他們這個世界才變得不再冰冷。其實我們無需偉大,我們只需付出一點責任之心、一點關愛之心、一點感恩之心,來回報社會,回報家人就足夠了。其實人生命的長短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內涵,在於你走過的過程。正如歌手汪峯唱的那首“怒放的生命”一樣,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穿行璀璨的星河,擁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曾經多少次失去了方向, 曾經多少次撲滅了夢想,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朋友!讓我們一起放飛夢想,超越自我,讓自己活得精彩而有意義!立足本職,在平凡的崗位上展示我們不平凡的力量吧!從此讓我們的人生光榮綻放!

央視感動中國觀後感5

我一直期待這《20xx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播出,在央視這個節目終於播出。聽着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我不禁淚流滿面,但是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一位是“變身”民工的“臥底局長”陳家順。

在很多被陳家順關照過的農民工眼裏,“陳老師”好像什麼都不怕。但陳家順說自己有“軟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說你們幹部騙人”。

現年45歲的陳家順,是雲南省曲靖市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記者在演播室內見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顯單薄,臉上多少看得出知識分子氣息。雖然在舞臺上盡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沒法兒掩飾平日走路頻率很快的習慣。

幾年前,陳家順被派往浙江義烏,擔任義烏勞務工作站站長。麻煩事接踵而來:此前勞務輸出由鄉鎮、村負責宣傳動員,但是鄉親出去後常說外面的情況和聽到的宣傳不一樣。陳家順成了鄉親們的“出氣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頓。

陳家順輾轉反側,問題出哪兒了?爲把真實的用工資訊傳達給鄉親,也爲了更好地給鄉親們維權,他下了決心:以一個普通農民工的身份去求職,實地體驗農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臥底”就是好幾年。他幾次進出工廠和農民工子弟學校,當過組裝工、裝卸工,看過倉庫,當過“豬倌”。“你是農民工嗎?”他說剛開始“臥底”時,別人常直截了當地問他,因爲他的書生氣與幹活手勢,看着十有八九是個“假民工”。去一家養殖場面試時,陳家順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視眼鏡,廠方說他不像養豬人,他立馬迴應“別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幹得下來!”

“最受不了難聞的氣味,開始兩天連飯都吃不下去,直到一週後才基本適應。每天早上起來最辛苦的就是清洗豬舍,剛開始時要花3小時才清洗完,後來熟能生巧,只花1小時就能幹完了。”一個月後,陳家順在重點收集了工作環境、生活條件、工資待遇、子女上學等“情報”後辭職,推薦了幾位鄉親來這裏務工。

爲了儘可能多地瞭解各行業資訊,陳家順逼着自己快速學習、上手。比如,剛學會養豬,又得適應工廠流水線上的作業。“臥底”打工時,但凡找到用工條件相對優越的,總會眼前一亮。他曾應聘到一家中等規模的飾品廠,待遇和條件很不錯:保底工資不低,因工作需要加班,廠裏會補發加班費,還有免費的工作餐。一個月後,他介紹了20多名老鄉過來,事先鄭重其事和老闆談好條件:報銷工人過來的車費,每月的工資按時發,儘量給工人安排技術性崗位……

有人說他這樣做太辛苦了,他卻認個死理:“別總覺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實他們講究的就是實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資訊與實際情況相差十萬八千里,怎麼指望大夥兒相信你?我們當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麼指望讓老百姓相信你描繪的藍圖?”

陳家順愛給自己找麻煩,很多農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機號,他早已把自己當成了他們中的一分子。“我們再辛苦,終究背後是有組織依靠的,而農民工呢?他們漂泊異鄉,無依無靠,那是真的辛苦!”隨着在媒體上的曝光率不斷增多,現在陳家順“臥底”越來越難了,但他說,只要心裏裝着農民工朋友,即便換個方式,也可以爲他們做事。

現在這個社會像陳家順處處爲別人着想的人真的不多了。

央視感動中國觀後感6

今晚,我觀看了202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這次的頒獎典禮中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大家,感動中華兒女。

在感動中國節目中,帶領科學家團研究科學家于敏;已退休外交官、放棄在城市生活、到貴州山區支教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帶領鄉親們啓程爲南水北調工程做出巨大奉獻的趙久富;爲災區捐款不願意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張記清;爲了自己兒子跟其他小朋友一樣能唱歌、跳舞,付出了很多母愛陶豔波等。我印象最深的是陶豔波。

陶豔波每天從早到晚,幾乎都要陪伴在兒子楊乃彬一起學習。因爲有一次發高燒導致耳膜出血,失去了聽力能力。這給陶豔波和一家人很大打擊。爲了給孩子治病,他們走過很多的地方,但醫生的結論始終讓他們失望。她給兒子去學脣語,然後一點點地教兒子說話、識字。就這樣,陶豔波辭職陪着孩子一起上學,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母子一起學習。經過不斷學習,楊乃彬也能比較正常地和人交流。現在他希望透過自己努力來回報幫助他們的人。

看完這頒獎典禮,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個平平凡凡的人,經過一點一滴,也能變得很偉大,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應該做出對社會有用的事,貢獻出自己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