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四年級小學生《暖春》觀後感

觀後感2.02W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小學生《暖春》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小學生《暖春》觀後感

四年級小學生《暖春》觀後感1

暖是冬夜裏一盞指路明燈,讓迷失方向的人走向光明;暖是沙漠的一滴水,讓口乾舌燥的人感到甘甜;暖是母親的愛,在每時每刻總能給人以太陽般的溫暖,即使是黑暗時,也有一絲光輝。

我初二了,課業較繁重,並且做作業時總是很慢,單完成作業就要拖到很晚才做完,九、十點才完成功課,對此父母親常常抱怨我不抓緊時間。我很習慣與這樣完成作業,一次寫着寫着,太晚了,竟伏在桌上。

正在我睡的香甜時,感到肩膀上被人推了一下,我奮力的掙開眼,是母親,她正一臉怒容地看着我,對我怒吼道:“你這樣怎麼能行呢!每天都做到那麼晚,你明天還有什麼精神聽講?平時不抓緊時間到晚上才用功有什麼用!講你多少次,就是不聽,給我快做作業!”母親還嘮叨了半天,走出我的房間把門一摔,弄出好響的聲音。

我立即關了燈,躺到牀上。心裏感到莫大的委屈,我這樣做有什麼錯的?只是做作業拖拉點,有錯嗎?作業那麼多能怪我嗎?”想着想着,淚水便不由落了下來。母親一夜不與我說話,我也不理他。我整晚都在記憶裏重新翻尋那一番話,總覺得我沒錯。

夜深了,總算完成了作業,疲憊的入睡,很快便進入了夢鄉。一切都困了,月光灑下,顯得那麼慵懶。

第二天,我被外面的喧鬧吵醒,我一驚,連忙看向牀旁的鐘7:00了,要遲到了,我立刻跳了起來,手忙腳亂的穿上校服。心中則埋怨着母親,肯定是因爲昨天的事,出了房間碰上了正走來的母親,“你怎麼不叫我,我都要遲到了”“你昨天睡那麼晚,今天讓你在多睡一些,我都幫你準備好了”聽着母親的話我鼻子一酸。“誒,別人家孩子早早把作業完成,還在樓下玩,你每天這樣學,身體怎麼撐得住,媽媽只是希望你能抓緊每分每秒地學,不讓時光匆匆流逝。”

母親的話猶如暖流般進入我的心田,我已經深深地感到母親對我的愛、對我的用意。母親的愛是那麼暖,在每時每刻總能給人以太陽般的溫暖,即使是黑暗時,也有一絲光輝。媽,我不是存心要氣你,以前的事是我不對。我在心中默默的唸叨

四年級小學生《暖春》觀後感2

今天,我們組織看了《暖春》這部影片,其實之前我就已經看過影片版的《暖春》。至今,我仍然記得當時那個坐在電視機旁拿着毛巾擦眼淚的我,而現在,又一次看了影片版的《暖春》,我依然被小花和爺爺感動。

當小花被二蛋撿來時,大家只是一味的觀望並沒有伸出援手,只有爺爺二話不說,揹着小花就朝家走去。當爺爺決定收養小花時,村長的一句“怎麼,又心軟了?”一個“又”不知道又有多少人情世故。而現在當我們走在路上,看到身邊需要的人,我們是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他們,還是漠視走開?

當嬸孃處處刁難小花時,我們看到的是嬸孃的刁鑽,無理取鬧,對身世可憐的小花的同情。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嬸孃的苦處,她是在保守農村的一個不孕女人,殘留的封建思想使她受到的是村裏人的冷嘲熱諷,身處這樣的環境,當然會埋怨世態的不公。看到爺爺把小花領回家,當然會覺得這是對她的變相嘲諷,讓她成爲全村人的笑柄,所以她自然就會把這種情緒發泄在小花身上。《暖春》教會了我從事物的多角度看待問題,看到人心的好與壞。

當小花做好了飯焦急的等待着爺爺回來無果時,她毅然決然地頂個雨布去雨中尋找爺爺,她不顧風吹,不顧雨打,更不顧摔倒,只爲爺爺!看到爺爺揹着一大筐柳條,在泥濘的小路上艱難行走,甚至摔倒。看到小花飛奔過去扶住爺爺,我感動了。看到爺爺躺在牀上,小花無力地趴在爺爺身旁痛哭的樣子,我又深深地感動了,這個情景是我哭得最厲害的。

這樣的場景還有很多很多。小花爲了節約作業本,請求老師用鉛筆批改作業;爺爺的一生都奉獻給小花和寶柱,從來沒有爲自己着想;村民接濟小花和爺爺,送個雞蛋,送點大米,送件舊衣服。雖然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東西,但都是大家的心意,一幅幅這樣的情景構成了《暖春》,構成了我們的溫暖人間。

讓我們一起把愛灑滿人間吧!

四年級小學生《暖春》觀後感3

星期五的下午,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感恩活動,“要感恩家長、朋友、同學......”並且還觀看了一場電影———暖春。

電影裏的主人公是小花。小花是一名孤兒,她的爸、媽、奶奶都死了,然後它被一家人收養,這一家人對他非常不好,讓他給他們一家人洗衣、做飯,儘管小花已經對他們很好了,可是他們還是打她,最後小花被逼無奈逃走了,逃到一家村子裏,哪裏的村民都不願意要她,但只有一位爺爺收留了她。這位爺爺對小花非常的好,自己這不得吃,社不得穿,但是這一舉動引來了兒子和兒媳的不滿,尤其是兒媳對小花非常的不滿,好幾次想把小花送人,但都沒成功,連幾快雞肉都不讓小花吃,小花非常愛她的爺爺,有肉餡讓爺爺吃,爺爺很想讓小花上學,於是就賣筐讓小花上學,有一次爺爺上山砍柳條下雨了,山路非常滑,小花的爺爺在山上很危險,小花居然下着雨就上山找爺爺了,在路上摔倒了好幾次,手都流血了,最終堅持就出了爺爺。小花上學了,她很珍惜這次上學的機會,學習非常刻苦,每次考試都得滿分,最後成了一名大學生,回報了爺爺對她的愛!

小花是個會感恩的孩子,她用優秀的成績回報了她爺爺,讓爺爺過上了好日子,所以我也要感謝我的父母,體會他們爲我受的苦,我要以優秀的學習成績來感恩我的父母!就像小花一樣學會感恩家人!

四年級小學生《暖春》觀後感4

晚上,我躺在牀上,翻來覆去睡不着,《暖春》中那一幕幕催人淚下的場景又浮現在我的眼前。

世界上的愛有很多,但爺爺對孫女的愛格外令人感動。

電影《暖春》中小花的動人事蹟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小花從2歲時父母雙亡,失去父愛與母愛的小花與含辛茹苦的奶奶相依爲命,可不久奶奶也去世了,小花無依無靠暈倒在村口前,被寶柱爹收留了。有一次寶柱爹出去砍柳條編籃子賣錢供小花上學,在回來的途中下起了瓢潑大雨,寶柱爹摔了一跤又一跤,小花不顧一切來給爺爺送塑料布。她的嬸孃不喜歡她,因爲她的嬸孃不能生育,小花無意間聽到別人說吃螞蚱可以治好嬸孃得病,她就每天放學後到東山山頂去抓螞蚱,當裝滿一百隻螞蚱的一個個玻璃瓶擺放在嬸孃面前時,嬸孃被感動的熱淚盈眶。

小花從小就有一個理想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她考上了大學,就要離開爺爺了,怎麼辦?她毅然地做出選擇——當鄉村教師,回報養育她的家鄉人。

看完這部電影,我已淚流滿面,泣不成聲了。同爲祖國的花朵,我與小花似乎生活在兩個世界裏。逆境中小花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求職求學,仍是那樣的頑強,生活信念仍是那樣的堅定,對親人的愛仍是那樣至真至純——而我們平時都做了些什麼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學費不用愁,零錢天天有的富足的生活,還覺得這也不好哪也不滿足。對親人得愛從來沒有想過要回報,哪怕是一點一滴——慚愧呀!

小花是我們少年兒童的驕傲,更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在她的身上不正體現了一種精神嗎?困難再大,也能挺起胸脯,條件再差,也要發憤學習,親人再窮,也會真誠相待,這是精神的財富。這種精神不正是我們生長在城市裏的孩子所缺少得嗎?

我呼籲我們的同伴們,在新的世紀裏讓我們做一個無愧於時代的“小花”吧!

四年級小學生《暖春》觀後感5

校長爲了讓我們明白要孝順父母,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情,給我們全校的學生播了一部電視劇——《暖春》。

小花是一個苦孩子,從小被保住爹收養。保住爹不富裕。他只能拾柴,割草,賣土豆賣錢,給小花交學費。小花很愛學習,也很愛勞動。但還受嬸孃的欺負。我覺得和小花比我可是離小花十萬八千里啊!有一次教室裏只有小花和老師兩個人,小花想讓老師用鉛筆改作業,老師問她爲什麼,小花說用鉛筆改完後可以檫了在用。和小花比我是特別幸福,有的吃,有的穿,可小花就不一樣了,沒有衣服穿……我們現在都是美麗的白天鵝,小花卻是一隻醜小鴨,但醜小鴨中有變成白天鵝的時候,小花最後成了農村教師,小花爲什麼不去當城裏的教師呢?我現在終於知道了,小花是想報答爺爺。春草和寶柱,還是想教學生懂的要報答父母 將來也做一名大學生。

我們班有許多女生都哭了,班裏的男生也有哭的,我覺得小花很可憐,老是被人送走,尤其是她的嬸孃,嬸孃對小花特別不好,又是打又是罵的,小花吃飯她也生氣。還把小花的親奶奶爲她做的風車也故意給踩壞了,叔叔對小花還好一些,可是他管不了嬸孃。嬸孃看小花是左看不順眼,右看不順眼,把小花當作眼裏的一跟刺。嬸孃她做的太過分了,村民們都看不下去了,紛紛說嬸孃做的不對,最後,村長向村民們說了一件藏了30多年的祕密,原來,叔叔小時候也是一個被人遺棄的可憐的孩子,是小花的爺爺揀來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撫養長大的,爲了他,爺爺竟然一生沒有結婚,這樣的恩情多麼深呀!其實是不是自己親生的無所謂,那也是一個小生命啊 看完了這個故事我真想哭,嬸孃這麼對小花,小花也沒有恨她,還去山上抓螞蚱給香草吃,還對香草說:吃了就能生小弟弟了,聽了這句話香草再也不恨她了。撿來的孩子也是一個生命,說不定她長大後是一快好材料啊。看了這個電視劇我懂得了 人要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朋友感恩所有幫助我的人。

四年級小學生《暖春》觀後感6

冬天、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等待着溫暖的春天來臨,但從我的視角中,我從寒冷的冬天中看到另一種溫暖、看了《暖春》中的小花後,小花的故事帶給我們另外一種溫暖人心的暖流,<暖春>觀後感。

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一個受命運折磨的小女孩,在人生道路上,在爲自己的生存困惑與迷茫,從他逃離了剝削他自由的養父養母后,遇到他的爺爺寶柱爹,命運轉折,讓這個早熟的女孩,漸漸向命運抗擊,小花用他的熱心、懂事漸漸溫暖了周圍的人,嬸孃一次又一次騙走單純的小花、心地善良的小花卻不記恨嬸孃和叔叔,而現實如今,我們當今社會的人,只會記下仇恨,留下報復,而小花只會用溫暖去包容別人。小花還在地上把偷偷學來的字都用木棍刻在地上,他的好學精神讓爺爺感動,爺爺上山砍下柳條,爲他攢下學費,有一次,小花考了一百分,高興的去找爺爺,爺爺砍完柳條歸途中,下起磅礴大雨,在雨中爺爺摔倒了,小花哭着將爺爺帶回家,爺爺得了高燒,他唱了爺爺最喜歡聽的歌給爺爺聽,觀後感《<暖春>觀後感》。從那以後他用她稚嫩的身軀、拖起無數的柳條,努力攢下學費,因爲他知道,爺爺喜歡他考第一,所以他回回考第一,我們呢?每天都有享受遊戲的時間,享受父母的溫暖,而小花卻要在外面爲着自己的未來而努力。小花的努力也少不了爺爺無私的愛,爺爺的愛,溫暖了心靈掉落冰窟的小花,讓小花感覺到世間還有真正的溫暖存在。小花也用這種愛溫暖着全村的人,也溫暖了當初對他有想法的嬸孃。

《暖春》中,小花溫暖人心的愛,在當下這個年代中,何處去尋。愛是一種溫暖,最可貴的也是愛,我們太多人被父母的愛所包圍,卻不懂用這種愛,去包容別人,溫暖別人,小花的寬容與愛都值得我們的學習,只有一些冷血的人,什麼都不懂。他的刻骨與認真,沒有人會去想到,我們受了太多的寵愛、太多的包容、太多的關心,讓我們漸漸忘了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小花他爲了他爺爺的期望,回回考第一,努力着這得來不易的機會。

也許,當一個人在太多愛與包容中長大,那不算是長大,因爲他永遠都不會用愛的包容身邊所有的人與寬容身邊的一切。

四年級小學生《暖春》觀後感7

一個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小女孩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奔跑着,她手裏的風車不停轉動着,好象在述說着一個個悽慘的故事,她叫小花。忽然,小花摔倒昏過去了。好心的農民把她擡到村子裏,商量如何安置無家可歸的小花。這時,一個衣着樸素、慈眉善目的老人站了出來,說要收養這個孩子。過門多年不生娃的兒媳香草十分妒忌,決定趕走小花。香草在她孃的安排下,一次又一次騙走單純的小花,但最終都沒有得逞。小花不記恨叔叔和嬸孃對自己的傷害,還一次次用真誠稚嫩的心去接近他們。她的寬容和善良撞擊着寶柱和香草的良心,最後他們悔恨交加,終於流下了懺悔的眼淚…… 14年後,小花大學畢業,又回到了大山,當上了一名鄉村女教師。

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令人感動的鏡頭卻很多。忘不了,小花爲嬸嬸生孩子而去抓螞蚱;忘不了,爺爺和小花在雨中相依相伴的情景;忘不了,村長抖出寶柱不是爺爺的親生兒子的情景;忘不了,村民捐出糧食、錢財的情景……忘不了的鏡頭太多太多,可使我最感動的是一個字:“暖!”

人時常應有一顆寬容的心,感恩的心。就像電影裏小花那樣,小花爺爺的兒子平時討厭小花,但有一次他僅僅對小花說了一句關心的話,激動得小花一路飛奔到爺爺那裏,告訴爺爺。有時候,愛就是這麼簡單,一個微笑,一句問候,就能給人帶來快樂,帶來幸福。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希望真情能永駐!

有人說過,任何東西都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老去,唯獨真情的美酒會隨歲月的醞釀而香醇。

小花擁有純潔的心靈,善良的品質,寬廣的胸懷。在艱苦貧困的條件下依然刻苦學習取得好成績,在別人冷眼相待時依然懂得感恩,那種刻苦學習,奮發向上,熱情樂觀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並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讓世界充滿愛,讓人人懂得感恩,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裏面的小花跟我們比誰更幸福呢?當然是我們,我們大家的衣服很多,而小花呢只有幾件衣服。我們想學什麼就學什麼,小花呢因爲家裏沒有錢無法報名。我們的玩具想要那個買那個,而小花呢給她買她也不要。我們的爸爸媽媽掙錢很不容易,大家以後不要亂花爸爸媽媽的錢。要有愛心,幫助比我們還要困難的小朋友!

四年級小學生《暖春》觀後感8

我覺得自己特別丟人!可是,在媽媽的心中,始終裝着社會主義,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把自己的全部母愛都獻給國家與孩子。你知道,和你在一起後,我沒有朋友,沒有談心的對象,也不可能找不熟悉的人幫忙。

我幾乎從電視劇的開頭哭到結尾,哭那位"爺爺"的善良無私,哭"小花"的懂事乖巧……這部劇也很美,美在那心地善良的樸實鄉親,更美在"小花"對生活的忠貞不渝的追求,使自己獲得了重生,希望之火再一次點燃。這個樸素淡雅的小姑娘,她的一舉一動牽動着無數人的心,她的行爲更感動了那個曾經鐵石心腸的"嬸孃"……

片中感人的地方太多了,他們那一次次的震撼心靈舉動,他們那一次次對別人獻出無私的愛,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人間的真情永遠存在!他們不是親人,但勝似親人!

在片子接近尾聲的時候,村長說了這麼一句話"人都吃五穀雜糧,怎麼就那麼不一樣呢?"是啊,世間千奇百怪,有貧有富,有無私有自私……但人心都是肉做的,再鐵石心腸的人我相信也會被"愛"所融化。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人間處處有真情,只是太細微,細微到我們感受不到那曾經的愛。父母的一聲叮囑,老師的一次鼓勵,朋友的一聲問候,那就是動人心絃的愛,那就是融雪彙集的情,我們每時每刻都感受着別人的愛。那麼,我們也應放飛自己的心靈,給世界獻上那份純真的感情,對人給予多點的關懷和愛護,也要學會體諒他人,寬容他人。

我想這部片子的成功也在於它的片名是"暖春",不管是多麼寒冷的冬天,只要心中有愛,只要人間有真情,世間也會變得像春天一樣溫暖,溫暖着人的身體,溫暖着人的心靈。片子看完了,但片中的意蘊讓我長留心間,讓我學會了如何愛護關心他人,珍惜每一份可貴的關愛!

四年級小學生《暖春》觀後感9

大地春回之際,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暖春》徹底沖垮了我精心構築多時的情感圍牆。我心潮澎湃,淚眼婆娑,不得不一次次仰起頭,但淚水怎麼也擋不住……

《暖春》的故事很簡單,情節也不曲折。那麼爲何這部“貌不驚人”的影片卻成爲重量級的?筆者認爲,根本原因有二:真實和揚善。

影片講述了一位貧窮且沒文化的善良老人收養孤兒的故事。故事情節十分真實,影片表現手法也十分真實,沒有一丁點造作之感。故事讓我想起我的童年,以及那生我養我、仍然貧困的小山村。於是,影片讓我產生的共鳴更爲強烈,讓我流下的淚水也更多。這與時下風行的以作秀譁衆取寵的做法大相徑庭,但卻收到了不少大片難以達到的良好效果。

影片沒有離奇的故事和曲折的情節,但有根主線始終在揪着觀衆的心——人間大愛。這種愛已超越父愛、母愛和親情,是一種人類最博大、最深廣的關愛。少就更事、寓於愛心卻無家可歸的小花,讓人同情,更令人反思。在物慾橫流、人情冷漠的當下,一些人在爲如何引導消費潮流而絞盡腦汁時,又有多少人在貧困的旋渦中不可自拔!當小花第一次穿上別人送的花衣裳高興萬分時,我哭了;當小花的手被扎破血跡斑斑時,我的心比針扎還疼;當小花撕心裂肺地哀求“我會做飯,會洗衣服,求您不要把我送走,我每天只吃一頓飯就行”時,我感情的閘門徹底被開啟了。爲收養孤兒終身未娶的`寶柱爹忍氣吞吐聲地“實實在在做了一回人”,讓人崇敬。難道我們有理由以自己未達小康而喪失同情心,對弱勢羣體不聞不問嗎?“我雖不識字,可是我懂得個理兒,人,不能見不救啊!”寶忠爹說這句樸實的話時,雖然不是聲嚴色厲,但卻發自肺腑,直刺人靈魂深處。見死不救不已喪失人的起碼良知了嗎?在社會真情淡化的今天,不正需要最原始、最樸素的真情迴歸嗎?

應當說,《暖春》是近年來少見的弘揚真善美主旋律的好作品,是富於愛心、充滿真情地呼喚人們乾涸心靈的“及時雨”。《暖春》就像山嶺上一朵素潔淡雅、沁人心脾的小花。

當然,影片銜接和收尾略顯不自然和倉促。但瑕不掩玉。《暖春》很值得未看的觀衆去看一次,好好體味一番。

四年級小學生《暖春》觀後感10

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也許是人生的價值,可是真情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假如人生像大海,那麼真情就像浪花,大海是壯闊的,是蔚藍的,浪花也是美好的!珍愛大海,也請你珍惜每一朵浪花。

"鴨鴨鴨鴨鴨鴨``````"在一座大山裏,有一個漂亮的村莊,村裏天天都會出現一個趕鴨子的身影——她就是小花,一個無父無母的女孩,可又有誰知道小花背後辛酸的故事。

小花在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唯一的親人奶奶也離她而去。她只好寄人籬下,在遭受那戶人家的虐待之後,小花逃了出來,被一個叫"二狗"的村民救了。大家都不願意領養她,最後一個老漢領養了她。老漢遭受了兒子與兒媳的反對,毅然把小花留了下來。

小花的嬸孃對她很壞。千方百計的要把小花送走,但小花一點也不記恨她。

結局自然是美好的:小花如願以償地成了嬸孃的孩子,鄉親們爲小花一家捐錢捐糧,她考入了大學,成爲了一名人民教師。

一位人物,一個故事,一場電影,讓我們感到了人間的春風與暖和。在車水馬龍的都市裏,人們爲自己原本漂亮的心靈披上了冷酷的面紗,裹上了金錢、利益的外衣。小花的善良爲我們敲響警鐘,對待惡毒的嬸孃,她卻如對媽媽一般;小花爺爺的仁慈讓我們無顏以對,他的一生都給了兩個孤兒,如對自己的子孫一般呵護疼愛。

羅丹說過:"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5.12地震中,面對那一雙雙求助的眼睛,每個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慷慨解囊、有的勇奔前線…點點滴滴,都讓我們感受到了暖和,感受到了暖春。

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也許是人生的價值,可是真情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假如人生像大海,那麼真情就像浪花,大海是壯闊的,是蔚藍的,浪花也是美好的!珍愛大海,也請你珍惜每一朵浪花。

四年級小學生《暖春》觀後感11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五年級的學生統一觀看了電影《暖春》。故事中主人公小花悲慘的命運深深打動了我們,我好幾次都禁不住潸然淚下,任由鹹鹹的淚水由面頰滑過。影片放完時,教室裏沒有了以前一鬨而散的興奮,許多同學們仍沉浸在故事裏,面頰上是淚水的痕跡。幼年的小花,童年悲慘的命運,使人格外傷感、同情。

《暖春》講述了一個叫小花的山村女孩,一出生就失去雙親成了孤兒,和奶奶相依爲命;

三歲時和她相依爲命的奶奶去世了,小花只能寄居在親戚家裏,幹粗活,捱罵受氣,吃不飽飯。幾經波折,被迫出走的小花被一位農村爺爺收養了,卻又因叔叔、嬸孃不願接納,使一個七歲的孩童歷盡磨難和委屈。歷經種種磨難,最後,懂事的小花終於用自己一顆善良的心感動了叔叔、嬸孃和周圍的人。七歲的小花終於過上了一個普通孩子所應有的再普通不過的普通孩子的生活。

柔弱的小花,用愛,融化了人世間的寒冬,迎來了人心中的暖春。雖然歷經磨難,受盡委屈,都不能阻擋懂事的小花幼小的心中那善良的童真和心中的真愛。小花不計嬸孃的刁難,給她送上自己做的餅;

聽說螞蚱可以治嬸孃不生小弟弟的病,自己一個人偷偷上山捉了螞蚱偷偷放到嬸孃的桌上;

因爲嬸孃的腳被燙傷,小花親自給她做藥……終於,小花用自己的真愛,融化了嬸孃的心,也贏得了人世間的暖春。

和小花相比,我們這些從小生活在蜜罐裏的孩子,應該更加懂得倍加珍惜。小花雖歷經困難和折磨,卻仍時刻想着關心別人;

我們的父母無論颳風下雨,無論自己工作多麼辛苦,自己多磨勞累,每天接送我們,養育我們,將最好的都給了我們,而我們卻往往不懂事,不知道珍惜,還時常惹父母生氣。小花爲了一點學費,和爺爺克服了多少困難;

而我們,學校、老師給我們創造了優越的學習條件,而我們卻往往視而不見,不努力學習。小花只是一個七歲的孩子,正是一個需要大人照顧、關愛的年齡,卻能時刻想着給別人以關愛;

我們卻很少想到給別人以關愛……看完《暖春》,我感受很多。從小花的身上,我更看到了自己的許多不足。

四年級小學生《暖春》觀後感12

《暖春》這部電影時,使我受到很大的感受,淚水悄然地從我的臉頰流出,一次,又一次。

當我看到爺爺爲了有足夠的錢供小花上學,在無奈的情況下去砍柳條,編竹籃。有一天,爺爺去砍柳條,忽然下起了滂沱大雨,於是爺爺只好背起籮筐,一步一步艱難地走着。由於身體懦弱,爺爺經不起狂風暴雨,跌倒在溼溼漉漉的馬路上,正好小花來接爺爺了,看見爺爺倒在地上,忙去把爺爺扶起,送回家,到了家,爺爺一直昏迷不醒,一家人都很着急。小花看到爺爺一直昏迷不醒,報着爺爺痛哭起來。最後爺爺醒了。

過上一些日子,小花在大家的幫助下,終於可以上學了。她每次考試都名列前矛。因爲她知道自己的學習是來之不易的。而大家呢?不知道珍惜自己的學習,不知道自己的學費是用爸爸媽媽辛勞的汗水換來的。

當我看到嬸孃千方百計的要把小花送走,但小花一點也不記恨她。一次,嬸孃不小心被燙出了水泡,小花想幫嬸孃,嬸孃卻把小花推倒在地,手出了很多血。小花忍着痛爬了起來,跑去請鄰居大嬸大叔,而大家呢?別人不小心傷害了你,就會計仇。

每一次我看到小花眼裏的淚花,自己的眼淚也情不自禁地流出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像小花一樣的孩子。

從三代人的生活大家知道:爺爺一代的品質是值得大家學習和讚賞的,嬸孃一代人的品質是需要修改的,大家的下一代應該是小花那樣的。其實影片給大家現在的生活指引了一個方向:發展中的嬸孃一代經濟建設富足卻精神建設不足,而他們卻是中流砥柱,他們的正歪,直接影響着大家民族的發展。影片認爲透過上下兩代人的共同努力來糾正嬸孃一代的錯誤,這樣三代一心,在具有良好思想品質下共同發展大家的民族。

可大家的生活發展令人擔憂:大家的下一代沒有小花那樣的環境,也就沒有象小花一樣繼承爺爺的優良品質,更無從讓小花一代來影響和感化嬸孃一代,下一代的嬌奢更不如嬸孃一代。可是大家正處在嬸孃一代,大家在爲小花流淚的同時爲什麼不對自己做更多的反思呢?

四年級小學生《暖春》觀後感13

我看過許多電影有《美麗的大腳》、《一個都不能少》,但最令我難忘的就非《暖春》莫屬了。記得在上小學三年級時,學校組織我們去看了電影《暖春》,至今我還記憶猶新。

起初聽老師說今天看的電影是《暖春》。一聽到這個名字,同學們就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有的說是講冬天過了,春天來到的景象;有的說是講了一件感人的事;還的說講了春天到夏天的景色……《暖春》講述了一件令人悲傷而又非常感人的事:女主角小花因爲受家裏人的虐待,所以離家出走。小花被一個好心的爺爺收養,爺爺對她非常好,並想辦法讓她上了學。在爺爺家裏,還有着他的兒子和兒媳婦。他的兒媳婦看到爺爺對小花很好,因而對小花極度不滿,爺爺的兒媳想要一個孩子可什麼方法都用盡了,就是不行。小花從胖嬸那裏聽說了這件事情,也知道了民間的說法捉到一百隻蚱蜢,熬成湯喝下去就會有孩子了。每當放學時,小花就會去山上捉蚱蜢。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小花終於捉夠了一百隻蚱蜢。她高興地跑回家把蚱蜢熬成了湯給小姨喝。可沒想到,她的小姨卻不領情,一腳把小花手裏的碗踢翻到了地上,小花的手被燙傷了,但她卻不顧自己的疼痛詢問小姨有沒有燙傷,看到這一幕我的眼淚已經止不住的往下流,就連班裏最堅強的男生也是熱淚盈眶了……最終,小姨還是接受了小花。小花長大後成爲了一名優秀的鄉村教師。

電影看完走在回校的途中,心裏在想:在農村裏這樣的事太多了,新聞上也報道了很多次。人們常說兒童是祖國的花朵,但是如果花瓣上到處都是傷痕累累,那麼這朵花就不再是美麗了。在這部電影裏的小花和爺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爺爺的待人和善,小花的善良。在現實生活中看來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可是隻有待人和善才能有更多的朋友,只有善良才能讓討厭的人接受你。當我看到,小花上的學校是破舊的,我才第一次知道農村是很苦很窮的,所以我們這些生長在城市的孩子,應該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生活,很希望《暖春》帶給每個人良心和精神的收穫。

四年級小學生《暖春》觀後感14

今天中午,老師給我們放了《暖春》這部電影。

電影裏的主角小花的父母和唯一愛她的奶奶去世了,養父母對她很不好,有一晚離家出走,後來餓暈在村口,被二狗用車載回了村,村裏沒有人願意收養她,最終小花被一位好心的老爺爺收養了。

她來到了老爺爺家,老爺爺的兒媳婦不想留她在家,於是千方百計的想送她走,但都沒有成功。由於嬸孃對她不好,所以老爺爺和小花一起另起爐竈,他們吃的很簡單,有白麪饅頭和雞蛋已經很難得了。

老爺爺是一個年邁的老人,很貧窮。所有的積蓄都爲小花買了一雙鞋。小花捨不得穿。而小花也沒有換洗的衣服,換洗衣服的時候,只能穿老爺爺的,還受到小朋友的嘲笑。

小花看到院子裏的小朋友在玩扣字遊戲,就偷偷學了25個字,並一一念給老爺爺聽,老爺爺感動得哭了。小花在如此困難的條件下,竟然想方設法地學習。後來,爺爺去砍柳枝編籮筐賣錢,讓小花去讀書。而小花也沒有辜負爺爺的期望,在每一次的考試中都拿第一。

嬸孃雖然對小花,但是有一次,小花放學回家,看到嬸孃被燙傷了,她自己也被燙傷了,她忍着劇痛去找胖嬸叫胖嬸來給嬸孃治傷。小花知道嬸孃一直都想要個小弟弟,在聽說一次吃100只螞蚱,就可以生小弟弟的事後,她就每天放學後去抓螞蚱,她把路上的螞蚱都抓完了,然後去更遠的地方抓,有一次回來的很晚,爺爺在門口焦急的等她,小花回來後爺爺很生氣說:“你這孩子什麼時候學會不聽話了?”小花才告訴爺爺,是爲了幫嬸孃抓螞蚱,這讓嬸孃感動不已,並給小花做了一件新衣服,還叫爺爺和小花在同一張飯桌上吃飯,以後再也不分開,而且要小花叫她娘。由於小花對嬸孃沒有記恨,反而處處爲嬸孃這想,才讓嬸孃感動,終於有了一個真正的家。

和小花比起來,我們每天有很多東西吃,不僅有豐富的飯菜,還有點心、水果、零食、飲料、小吃,而小花連米飯都很難吃到。我穿的衣服都很多,滿衣櫃都是,但小花只有一件衣服,而且有點土,有時換洗的衣服沒幹,只能穿爺爺的衣服。和小花比起來,我們是多麼幸福啊!

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四年級小學生《暖春》觀後感15

秋風帶走一片片落葉,落葉向着一羣羣大雁告別,大雁正在送走這個美麗的季節。夕陽的餘暉,淡淡的,輕輕地散在這片深沉的土地上,在這個令人陶醉、神往的時刻,我突然感覺:即使這夕陽將要下山,也依稀留給了天空美麗一場,把自己的所有全都做了美的貢獻,這不就是電影《暖春》中那位老爺爺一樣的品質嗎?

那位爺爺是善良、正義無私的化身,爲了兩個孤兒搭上了一生,堅定而執著的信念,使他的一生平凡而偉大,似落紅,化作春泥更護花。在我們周圍也有許多類似的人,爲了他人更好的,默默奉獻着辛勤和汗水,把淚水藏在心底。他們不奢望有多少回報,只要自己的苦心沒有白費,他人幸福快樂,自己也就滿足了,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的。人生就像是搖擺的五彩風鈴,對於經不起風霜軟弱的人來說,可能一陣微風,也會使風鈴亂的理不出頭緒;對於勇敢堅強的人來說,暴風雨越大,越能奏出美妙清脆、動聽的音樂。劇中的小花就屬於勇敢堅強的人,面對自己悲慘的身世,敢於面對現實,努力地去改變,最後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真諦,再回想一下自己,每次,一點事情都讓自己心亂如麻,真希望把自己的煩惱統統甩掉,但思緒像被貼了雙面膠,怎麼也丟不掉。這樣的日子太累了,或許解鈴需要繫鈴人吧!真羨慕小花,雖然她在物質上比不上我們,但她的精神比我們堅強樂觀多了,誰不希望每天臉上都掛着甜蜜的笑容,但是找不到開心的理由啊!只好戴個面具騙騙自己。

時光總是無情偷偷地從身邊溜走,留下的只是對昨天的惋惜,一切事物總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還有什麼意義?羨慕小花還有疼愛她的爺爺在身邊,而疼愛我的爺爺卻在中秋節離去,我只能在懷念的夜裏望着月亮發呆。如今,我學會了珍惜,珍惜每一寸光陰,珍惜每一張熟悉面龐之間的情誼,同時我也希望每個人都學會珍惜,珍惜現在,不要留有遺憾,在未來嘆息。

每次回想到那部電影——《暖春》,都感悟至深。當把自己所想的用筆記錄後,感覺輕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