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勇敢者遊戲3》觀後感

觀後感3.19W

由於電腦特效水平的限制,90年代的商業電影在創作上更依賴於奇思妙想而非視覺奇觀,這也使得一大批充滿創意,情節生動,人物立體,節奏輕快的電影得以出現。這批電影重視不同既有類型之間的融合,尤其是基於角色的喜劇內容,在保證了閤家歡的欣賞水平同時,也讓電影即便受到視覺效果的限制,也能夠產生長久不衰的吸引力。

《勇敢者遊戲3》觀後感

爲了實現這一目的,就需要主要演員自身,在喜劇和表演兩方面,都能帶來令人滿意和信服的體驗,而正戲和幽默都玩得轉的羅賓·威廉姆斯,自然就是個中翹楚。正劇方面,有着《早安越南》《死亡詩社》《漁王》和《心靈捕手》這樣的代表作品,而他作爲卓越的喜劇演員,也有從《窈窕奶爸》這樣的家庭喜劇,到《飛天法寶》《機器管家》,以及《勇敢者遊戲》這樣的幻想題材。他以極具特色的個人魅力,爲一代又一代的男女老幼帶來歡聲笑語。而隨着市場和觀衆的逐漸演變,R級喜劇的'風靡,對段子而非角色本身的過度倚靠,讓這些充滿溫馨的傳統喜劇電影也難尋起來。時下能夠符合並繼承這一定位的喜劇電影,怕是也只有《帕丁頓熊》了。

在任何時代,好的喜劇,總是和好的演員,好的角色是分不開的。但時代在變化,我們也必須理解,這些成功的IP對於大製片廠來說意味着什麼。而在創新力和好編劇稀缺的大環境下,葷段子屎尿屁大行其道,更多的則是打着喜劇旗號的功能性段子集,完全脫離角色塑造而存在,更勿論那些橫行霸道的CG特效了。幻想題材的喜劇電影,在近年來佳作之罕見令人難以置信,威爾·法瑞爾的《失落的大陸》,傑克·布萊克的《格列佛遊記》,亞當·桑德勒的《像素大戰》,以及2016年的新版《捉鬼敢死隊》,統統在定位上出現了嚴重問題,不僅難以在喜劇和動作冒險之間達成平衡,反而連基本的喜劇狀態都難以達成。

而幸運的是,幻想喜劇的尷尬現狀終於迎來了轉變的趨勢。去年的《雞皮疙瘩》和今年的新版《勇敢者遊戲》,就是一個開端。

《勇敢者遊戲》的前兩部作品,尤其是續集的身上,充滿了兒童文學的味道。而這一氣氛是難以討得如今市場的歡心的。於是我們看到,典型的兒童幻想故事,成爲了高齡成人的,充滿荷爾蒙的幻想故事。我們很難說從桌遊升級換代成電子遊戲的《新勇敢者遊戲》,到底是原作的的續集,重拍,還是重啓作品,重新開機還是別的什麼,但就一部動作冒險喜劇電影來說,它的表現是合格的。儘管喜劇導演傑克·卡斯丹(與其他四人合寫的劇本)最終也沒有讓四位主角中的任何一位比羅賓·威廉姆斯的角色更自然(從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好萊塢的自我浪費,畢竟對湯姆·漢克斯的經典電影《長大》就是個很好的模仿對象),但緊湊的情節編排和升級換代的“穿越異世界”亞文化設定,很好地避免了尷尬的硬幽默,也能提供足夠的曲折和驚喜來吸引觀衆。

在某些時候,《新勇敢者遊戲》都顯得非常幼稚,但在優秀的化學反應之下,其中的喜劇內容得到了很好的發揮,特別是那些nerd向的現代流行話題。在人物的戲份分配上,《新勇敢者遊戲》顯得非常成熟,傑克·布萊克以老帶新,道恩·強森和凱文·哈特雙引擎,保證了電影不會出現脫戲和無聊的情況。

後兩人在本片中的表現,對各自的職業生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凱文·哈特自出軌醜聞後降低了曝光率和接戲數量(去年一年就有4部個人作品面世,而今年只有2部),但好的一面,是可以藉機釐清其職業方向,繼而尋找轉型機會。道恩·強森自加入《速度與激情》後順風順水,也有過不少喜劇電影的嘗試,包括今年年初的《海灘救護隊》。但市場反饋和他自身表現證明,觀衆最喜歡的是他的家庭化硬漢形象,其次是透過對比形成的傻大個喜劇形象——這意味着他缺乏擔任喜劇電影男一號的能力,《海灘救護隊》中俊男靚女的搭配,就缺乏能夠激發他的幽默感的合適人選,使得電影本身缺乏動力。而《新勇敢者遊戲》中,重新找到拌嘴對象後的道恩·強森,就展示出了更好的適應力。

幻想題材和喜劇的結合並不新鮮,但如何能真正做出新意卻很難得。作爲北美聖誕檔中爲數不多的閤家歡喜劇電影,《新勇敢者遊戲》在脫離20年前原作設定後,依然不失爲一部可圈可點運作良好的冒險喜劇。與前些年索尼在秋季檔開畫的檔期相比,今年傳統喜劇的無力給了這部電影足夠的生存空間,同期的競爭對手全面淪陷——出現了不少可預期(《完美音調3》《縮小人生》)和不可預期(《馬戲之王》)的質量以及檔期選擇問題——也讓其有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

作爲一部目標本就不高,但題材和演員很討人喜歡的細節電影來說,《新勇敢者遊戲》很可能就是這個假期中一匹不容小覷的黑馬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