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森林的冒險電影《追捕野蠻人》觀後感

觀後感3.37W

追捕野蠻人是一部非常有趣的電影,帶着幽默和溫情,讓人喜不自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森林的冒險電影《追捕野蠻人》觀後感

森林的冒險電影《追捕野蠻人》觀後感一:

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種冒險精神,如果深層次去思考的話:

一、對於秩序,是維護還是衝破,現代人已經建立起來了一套完整的人類行爲準則,也就是秩序,在這樣一種規則下面,每一個人都是按部就班的生活,但前提是秩序本身是完整的和健康的。而貝克從一開始面對的就是一個壞的規則,在這樣的規則中成長下來,然後我們去強行扭轉他的生活態度到底是否正確?以至於後來當福利機構這個代表正義的去扭正時,遭到了貝克最徹底的反抗,燒光一切開始逃亡。

二、何爲自由?貝克逃向森林的舉動是對傳統信仰的一種挑戰,現實生活中太多的枷鎖讓我們透不過氣,我們很難有多餘的時間去思考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生活,是無視全世界然後勇敢的自由還是屈服於目光然後混日子?或許貝克正是在替我們做一個艱難的選擇。

最後,在我認爲,倘若結局不是這樣會不會更好一些,大叔和孩子一直被外界誤會,所追捕,甚至因此而付出代價,但是一直生活在大山之中,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許信仰與信念,在悲劇中才會熠熠生輝,這樣子會不會能夠產生更大的感慨和更深層次的思考,不得而知。

森林的冒險電影《追捕野蠻人》觀後感二:

青山下那房子

屋檐上冒着煙

對煙囪說再見

遠離塵囂煩惱

我的dream house

我想要的生活,

簡簡單單過日子

好溫馨的房間~

好溫暖的熱水袋~

好有趣的探險……

森林的冒險電影《追捕野蠻人》觀後感三:

一部有着兒童電影色彩的喜劇片在年初的聖丹斯電影節上大放異彩,滿臉大鬍子但風格依舊像是退休多年的格蘭特博士一樣的山姆·尼爾和一個超級小胖墩兒再加上這個一眼看過去有些雲裏霧裏的片名實在難以讓人想象究竟是什麼樣的魅力能在爛番茄上142家媒體和15000多名觀衆的投票中獲得了壓倒性的好評,98%的喜愛度有夠誇張,但豆瓣電影的8.4與時光的8.5加在一起還是很能說明問題的,於是想一探究竟,看看這部電影究竟用了什麼魔法。

確切的說我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遇到這種看完第一遍直接拉回開頭再看一遍的電影了,倒不是因爲像《盜夢空間》那樣零碎的時間線或是《BVS》那樣需要反覆尋找的細節,尤其是對於喜劇電影來說二刷往往意味着有丟失笑料的風險,更多的`是在拋開劇情帶來的驚喜本身去體會人物情感與故事內核有趣的表達方式。而《追捕野蠻人》作爲喜劇片在喜劇表現上做了減法,但各種恰到好處的冷幽默和致敬着實令人捧腹,章回體的設定以及公路片的輕鬆配樂融合的懷舊風創造了舒適的觀感,最重要的是片中自然流露出的溫情和對於觀衆的情感調動非常到位。

說回“野蠻人”,這本身就是個非常奇妙的想法。這個下車就一臉倔強的小肥仔瑞奇來自兒童福利院,影片一開始就給了這個小傢伙一堆劣跡斑斑的記錄,叛逆、偷竊、亂吐痰、離家出走、扔石頭、踹東西、毀壞公物、放火、塗鴉、成天鬼混,被無數家庭退回的他被送到了住在大山中的福克納一家。這是他最後的機會,如果再因爲做壞事而被送回去,等待他的將會是少管所。在開頭的第一章“真正的小壞蛋”中其實就已經爲人物的反差做足了功課,所有的壞事實際上是這個看似叛逆的孩子爲脆弱的內心武裝上的外衣,從小被遺棄的他從一個個家庭中或是這個“文明社會”找不到歸屬感,找不到愛,而收養他的貝拉阿姨卻用一次生日溫暖了這個小傢伙兒。

但不幸的是作爲野外世界與文明社會唯一溝通橋樑的貝拉阿姨沒能活過第一章,而通道的另一邊則是脾氣古怪的福克納先生,曾因過失殺人而蹲過大獄的他逃離了現代文明,在大自然與接受他的貝拉身邊尋找平靜,而現在一切都毀了。一個生命的猝然離去用看似蜻蜓點水的“黑色幽默”毀滅了兩個人的世界,於是一百萬公頃的新西蘭“灌木叢”成了兩個人共同的目標。除了瑞奇自身性格與行爲的反差,緊接着就是瑞奇與大環境的反差。就像福克納說的那樣這個小胖子在叢林中連五分鐘都活不下去,連用熱水袋放在火上燒水這種事都做得出來這話真的不算誇張。但恰巧福克納的腳又扭到了,所以二人只得暫時待在叢林中,可誰也沒想到原本因爲貝拉的去世要來接走孩子的福利院在找不到的情況下搞了個全國大搜捕,兩人不得不化身爲隱居叢林中的“野蠻人”。

一個因爲愛人離去而心如死灰的怪老頭,一個超級肥嘟嘟的小孩子,這兩個人的組合不論是從故事還是外貌上來看簡直是《飛屋環遊記》的翻版。當然這個風趣幽默的新西蘭導演塔伊加·維迪提爲這個復古風十足的喜劇帶入了更多現代元素,人物機智的幽默中包含了對《鱷魚鄧肯》《指環王》《變形金剛》《第一滴血》等無數影視元素的致敬,尤其是當這樣的設計出現在野外世界中。爲現代文明與自由天性的博弈創造了一個絕佳的環境,就好像一開始令人陶醉的和聲一樣~(雖然沒有找到那首叫什麼)

也許是因爲導演本人有一半毛利人的血統,如同小男孩兒瑞奇的膚色以及抗爭的心,整部影片的故事充滿了對自由的嚮往,人性的解放以及對於現代文明的諷刺,不用苦大仇深或是矯揉造作,淡淡的憂傷引出了令人會心一笑的溫情冒險。5個月的貓鼠遊戲當然不能草草收場,不來場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的大戲都對不起瑞奇高喊出的“Freedom”,可不是《邦妮與克萊德》,也不是《末路狂花》,更不是《瘋狂的麥克斯》,但面對着軍隊的槍口和沿着地平線一字排開的追捕大隊,瑞奇蘭博靈魂附體,腦子裏閃過無數一人對抗全世界的場面,還記得那個曾經被無數人當過簽名的“你是要當一輩子的懦夫,還是英雄,哪怕只有一分鐘”中的經典畫面嗎,瑞奇這個熊孩子給我的振奮人心不亞於此!兩個人“逍遙法外”於叢林之中,面對全國大搜捕依舊堅持自己,這也讓他們在外界獲得了不少的粉絲,無論是電視主持人還是後來收留瑞奇的一家人,無不代表了導演對於瑞奇精神的敬佩,這是打破常規最極致的表現。“雖然你的外表是個孩子,但在我看來你的內心是個真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