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董卿的朗讀者觀後感

觀後感6.74K

《朗讀者》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由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擔當製作人,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承擔製作,於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與綜藝頻道黃金時間聯合播出。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節目旨在實現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傳導作用,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董卿的朗讀者觀後感,一起來看一下吧。

董卿的朗讀者觀後感

董卿的朗讀者觀後感篇一

我們需要一檔如同把花瓣散落髮間的節目,聽得到心動,聞得到靈魂香氣,於是董卿首次擔當製作人製作的這檔《朗讀者》便出現了。接近1年時間的籌備,2月18日晚8點CCTV-1終於要跟觀衆見面了。

節目每期一個主題詞作爲核心線索,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首期節目以“遇見”爲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濮存昕、知名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著名翻譯大家許淵衝等嘉賓。

1、朗:朗詠清川飛夜霜,此刻豁然開朗

“朗詠清川飛夜霜。”李白的《勞勞亭歌》讓人們仿若能看到聲音的響亮清澈,“朗”是獨屬聲音世界的魅力,爲了“朗然”,所以需要“朗吟”;因爲“朗暢”,所以人生“朗靜”。一個“朗”字,是串聯聲音魅力的紐帶,更能喚醒潛在中的本真。我若朗朗烈烈,生命便理直氣壯。

匆匆忙忙白駒過隙,卻發現自己連回眸的念想都沒有,不明不白不清不楚,迷茫由生心境,於是你我,便如同漂泊大海間失去方向的孤舟,手足無措茫茫無期。一個“朗”字,其實是生命中最被人們忽視的財富,“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的剎那,應該是幸福的吧。

2、讀:那些記載深情的故事與詩篇,都是爲了被誦讀而存在的

所有的篇章,所有的詩歌,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散文,都是爲了被誦讀。時間可以流逝,但是記憶可以被深刻。文字成爲我們記錄的方式,古往今來,陰晴圓缺,那些我們未曾謀面的經歷,全都以文字的方式邂逅了。但是若不讀,這些飽含愛意和心境的詩行和文章,都會被歷史塵封,被時間飄零。沒有被讀過的故事,它們真的存在過嗎?

我們的一生,要遇到太多人和事,太多次被衝散,時間久了我們學會了遺忘。當淡忘成爲習慣後,生命中才會滿是遺憾,這也是爲何我們會孤獨,會難過,會空虛,會滿目瘡痍。只有讀到最喜愛的文字,我們的心情纔會歡暢。

只有那些故事與經歷,被我們讀過,我們纔會用澄澈的雙眸和純淨的心靈去追隨,去感激。愛讓我們的人生完整,而讀讓我們的愛更加深刻。

董卿的朗讀者觀後感篇二

朗讀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會經歷的學習方式,學生時代中,每一個人都在校園朗讀中感悟文字表達的力量和魅力。但是限於當時人生閱歷尚淺,朗讀顯得較爲功利,學生們更習慣用背誦一詞,來替換“朗讀”這一概念。其實,朗讀是一種和文字的互動,更是一種讀書人和作者的內心交流,朗讀若到情深處,時時刻刻會牽引情感,人們會情不自禁地在朗讀過程中放緩速度,甚至乾脆停下來,用心品味作者在寫下這段文字時的心情。而背誦更像是一種走馬觀花的體驗,即便耗費了時間,卻無法讓人產生足夠共鳴。

我們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繼《中國詩詞大會》之後,煙臺機械工程學校技工教育處組織學生利用晚自習第一節課的時間,觀看央視再度推出的文化類節目《朗讀者》。《朗讀者》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生故事。作爲一檔用文字承載情感的節目,《朗讀者》的氛圍相對安靜,節奏更爲舒緩,和追求刺激、熱鬧的“快消內容”截然不同,恰恰會滿足觀衆在疲憊的忙碌之後迴歸內心寧靜的慾望,感受朗讀傳達的力量。節目每期以一個充滿寓意的主題詞作爲核心線索,有關“遇見”,有關“選擇”,有關“陪伴”,有關“眼淚”……名人和普通人同臺,分別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詩、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電影戲劇劇本。聆聽一段安靜的訴說,就彷彿路過一段人生。這些故事看似關於別人,其實映照着自己最爲真摯的情感。

《朗讀者》就像 “一股清流”,它形式“清爽”、內容“清新”、讓人內心“清淨”。看似簡單的節目設定,實則蘊含着厚重的文化內涵。每一篇文字的選擇和朗讀,其實傳遞的是個人成長、情感體驗和人生價值觀。它是用文字抵達情感,從每個人真摯的人生故事出發,分享親情、友情、愛情。這些人世間共同的情感,會幫助觀衆去了解和理解朗誦文字背後蘊含的寬度、厚度、濃度,遍嘗人生百味。在這些《朗讀者》的故事分享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真實人生故事的魅力。我們透過這些故事去發現世界,重新看待父子情、友情、愛情,告別稚嫩和執拗,用更加包容的態度去面對感情,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人生體驗。讓我們行動起來,開始朗讀吧!

董卿的朗讀者觀後感篇三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繼《中國詩詞大會》之後,央視於近日再度推出文化類節目《朗讀者》。首期節目中嘉賓們朗讀的書信,瞬間傳遍網絡,成爲熱點語錄,引發人們對文學、對情感、對人生的討論。

“只要你是一個正值的人,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生命不是你過了多少天,而是你記住了多少天。”

《朗讀者》首期,濮存昕、柳傳志、張梓琳、許淵衝以及四川一對夫妻朗讀的書信播出後,便被網友們整理成語錄,傳遍網絡。不少人形容這檔節目是電視綜藝的“一股清流”。

說它“清”,是因爲《朗讀者》做到了形式“清爽”、內容“清新”、讓人內心“清淨”。主持人與嘉賓簡短的對話後,嘉賓們分享文字,並朗而讀之。看似簡單的節目設定,實則蘊含着厚重的文化內涵。每一篇文字的選擇和朗讀,其實傳遞的是個人成長、情感體驗和人生價值觀。

這種需要靜下心來感受和品味的節目,在泛娛樂電視生態下,難免會被認爲是小衆的。節目組不諱言,策劃之初並不被看好。但當下許多風行的閱讀公衆號、聽書軟件,還是讓他們看到了受衆需求,並堅持下來——事實證明,即使在碎片化時代,安靜的閱讀和認真的聆聽也從未遠去。

首度擔任製片人的董卿更是堅信這個節目的意義。在她看來,很多人覺得朗讀是學生時代的事情,或者說它只屬於一小部分人。其實不然,朗讀屬於每一個人。

“800多年前理學家朱熹說,凡讀書需字字讀得響亮。朗讀是一種學習的方法,但更多時候,朗讀也是傳播思想、傳遞情感、傳承精神的一種手段。透過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成風化人,也正是我們做這個節目的初心。”董卿表示。

爲了讓《朗讀者》能擁有期望中的獨特氣質,董卿邀請了北京奧運會閉幕式導演陳維亞、《中國青年報》總編輯陳小川、作家劉震雲、導演陸川等人,一起加入策劃。在朗讀者的選擇上,不管公衆人物或普通人,唯一的標準是必須具有閱歷和感染力,這樣才能很好地勾勒出文字所描繪的情感。而至於讀什麼,節目策劃之一的劉震雲認爲:每個人都有朗讀的原動力,他們讀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爲什麼要讀這段文字,這段文字會與我們產生怎樣的共情?說到底,《朗讀者》想做的是從文學出發,走向情感和生命體驗,將每個人連接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