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最新《長津湖》中學生觀後感(通用7篇)

觀後感2.85W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最新《長津湖》中學生觀後感(通用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最新《長津湖》中學生觀後感(通用7篇)

《長津湖》中學生觀後感1

透過觀看《長津湖》使我對抗美援朝的歷史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同時也進一步體會到了革命先輩的不易。影片中有很多情景讓人潸然淚下。他們不僅要在食物不足的情況下,在零下三四十多度的惡劣環境中行軍;更要在行軍的途中,防禦敵軍空中襲擊。

影片中人物的精神讓我十分感動。在影片中伍仟裏連長他們成功破壞了敵人的通信塔,當他們在清理戰場上所獲的裝備時,突然聽到飛機的聲音。不久,敵軍就成功在那個地方投下了標識彈。隨着標識彈的不斷燃燒,敵軍一架又一架的飛機也隨之而來。緊接着,敵軍投下一顆又一顆的炸彈。雷公爲了不讓更多的戰士犧牲,他毅然決然的用盡力氣拔起地上的標識彈放在車上,然後一個人開着車往另一方向駛去。他成功的轉移了敵軍的戰火,但他也在此次行動中不幸犧牲了。

楊根思所在的那一個排堅守陣地,多次擊退敵人。到最後整個排只剩下他一個人時,他在倒下的戰友身上拿下炸藥包,毅然決然的衝向敵人的方向。雖然他在此次戰役中不幸犧牲了,但他的精神在此次戰役中得到永生。

爲何志願軍戰士在面對敵人的先進武器時沒有退縮,而是選擇勇往直前的向前衝?

不僅僅是因爲抗美援朝,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正義之戰,更是因爲他們深知戰亂所帶來的苦,所以他們心中便萌發了一個心願——希望下一代,能夠生長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他們爲了保家衛國、爲了讓下一代生長在沒有硝煙的年代,他們爲之努力奮鬥,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希望下一代,能夠生長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正是因爲這句話讓我的眼眶溼潤。我想說:我們如今能生長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是革命先輩用鮮血奮鬥而來的。我們應該銘記這段歷史,使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薪火相傳!

《長津湖》中學生觀後感2

國慶前夕,電影《長津湖》上映,我在觀看了電影后有許多感觸。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電影《長津湖》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爲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電影中的戰爭場面相當的恢宏闊大,殘酷逼真,槍林彈雨中彷彿一架架飛機就正從我頭頂掠過,一顆顆手榴彈向我穿透過來,身臨其境般不由得跟着揪心緊張起來。我同時由衷地感受到現在生活得來不易。

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先輩用血肉爲我們拼下來的,我們覺得新時代離戰爭很遙遠,是因爲在邊境,有一羣可愛的人在守護我們,守衛國家,所以要更加珍惜當下。那時的他們爲了下一代不再經受戰爭生活,不顧安危,在槍林彈雨中穿梭。現在的新一輩,同樣用生命保護人民安全,保護國土不容侵犯,向最可愛,最英勇的人致敬,謝謝你們。

《長津湖》中學生觀後感3

今天下午媽媽帶着我和妹妹去看了一部愛國電影——《長津湖》。

這部電影剛開始是一名叫伍千里的戰士回家探親,他手捧一個骨灰罈,裏面裝的是他的哥哥—伍百里的骨灰,可是探親假還沒結束,他就接到了歸隊命令,感覺是十萬火急,因爲是戰士打着火把騎馬傳達的命令。

緊接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名叫宋時輪的指揮官做戰前講話,他的話鏗鏘有力,鼓舞士氣,聽完講話後戰士們高唱,“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聽的我也熱血沸騰。隨着歌聲響起,把我們拉到了抗戰現場。1950年10月,由於美國軍隊出兵朝鮮,在毛主席的指導下,我國軍隊跨過了鴨綠江,抗美援朝開始,當時我們才建國一年,物資短缺,每個戰士只能一天一個土豆,裝備也差,沒有空軍和坦克等厲害的武器,能用的子彈也很少,保暖的衣服都不足,但是他們仍然在艱苦的堅持着,靠的是志願軍頑強的意志和必勝的決心。耳邊彷彿又聽到臨別時伍千里對他弟弟說的話,“我和大哥把仗都打完了,你就不用再打仗了。”這句話說出了當時很多戰士的心聲,現在不打,後代就得打了,所以他們才如此奮勇,如此拼命的戰鬥,都是爲了後代的幸福,爲了後代美好的'未來和生活着想。

最終憑藉着戰士們頑強的意志,我們用極其落後的武器戰勝了當時很厲害的美國,揚我國威。我媽媽告訴我讓我們勿忘過去,珍惜現在,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爲一名小學生,我的首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做好新時代的接班人!

《長津湖》中學生觀後感4

最冷的夜,最熱的血。最可愛的人們,最堅毅的軍魂。時間回撥70餘年,那場冰天雪地裏的血淚之戰,依舊讓人不忍回憶。這是永遠的傷痛,也是永恆的榮耀。歷史不容忘卻,英雄必須銘記。即將上映的《長津湖》,復刻了這驚心動魄的一戰。但,再高明的電影敘事,終究也說不盡這段史詩的波瀾壯闊與沉雄悲壯。

在很長一段歲月裏,“長津湖戰役”,已成戰爭的傳奇,已是信仰的圖騰。縱使冰身凍骨,也不退讓一分。就算凝成“塑像”,也不動搖分毫。在這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憑着驚人意念和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征服了極度惡劣的環境,打退了美軍最精銳的王牌部隊,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扭轉了戰場態勢。此一戰役,也就此成爲朝鮮戰爭的拐點。

一邊是志願軍的寸土不讓,另一邊是敵軍“路程最長的退卻”,戰爭的天平就此逆轉。而在這卓絕戰功的背後,代價沉重。1081高地上的志願軍官兵們,冒着零下40度的極寒溫度,頑強地堅守陣地。最後全連以俯臥戰壕的戰鬥姿勢壯烈犧牲,成爲一個個永不傾倒、巍然屹立的冰雕。鋼鐵一般的意識,鑄成鋼鐵一般的防線。這是血肉之軀在苦寒之地立起的偉岸“長城”,禦敵於外、退敵千里,守住家國安寧,守來長久和平。

凜冬已至,激情燃燒的青春捨生赴死。血戰之後,終於殺出一條血路,終於搶回一線生機。冰雪凍住了戰士們的軀體,卻封不住他們不朽的軍魂。這軍魂,是對國家和民族最澄澈的愛;這軍魂,是軍紀如山,是鐵流浩蕩。“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長津湖,也曾綿延冰封,也曾靜水流深。歲月可證,流水有聲。那是偉大斗士的號角,那是鐵血軍魂的咆哮。

長津湖一役,雄渾蒼涼、動人心魄。縱使七十一年過去了,這場慘烈的、英勇的血戰化作豐碑,愈發迸發出着澎湃的力量。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永記長津湖的冰雪,永記冰雪裏那最可愛的人和他們的不朽軍魂。

《長津湖》中學生觀後感5

《長津湖》,讓觀衆對此有了更深的感觸:這些回家的烈士,可能是個脾氣倔強、從不服輸的愣頭青,可能是個希望早日和家人團聚的老兵,可能是個重情重義、時刻想着別人的好兄長……他們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和今天身邊可愛的年輕人一模一樣,就好像是我們的朋友、兄弟。

他們很“普通”,可在國家和民族面對挑戰的關鍵時刻,他們又能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軀護佑着我們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最偉大的英雄也是最可愛的“人”,這正是廣大觀衆看完後紅了眼眶的原因。

從“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到對複雜人性的刻畫和塑造,這不光是電影敘事語言的轉換,也是國產電影審美風格的不斷更新。可感的電影藝術才能真正動人,宏大的敘事、偉大的時代應該投射在具體的人物和生活之中。

電影中有一個細節,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伍千里及時阻止了弟弟殺害已經沒有抵抗能力的美軍指揮官。他說得很清楚:有些槍可以打,但也有些槍可以不打。中國人是熱愛和平的,中國以前不會,現在不會,將來更不會主動挑起戰端。這個道理不需要過多的闡釋,就隱藏在電影的鏡頭語言之中。

《長津湖》正和越來越多的優秀國產主旋律電影一起,把“中國故事”“中國精神”講得越來越精彩、生動。

《長津湖》中學生觀後感6

一、深刻的教育意義

這部電影最大的感受就是深刻的教育意義。

電影《長津湖》是以抗美援朝戰爭中,長津湖戰役爲背景。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本應該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此時,朝鮮三八線以南的地區,美帝開始發動侵略戰爭。戰爭雖然沒有打到我國境內,但敵軍一旦突破“三八線”則會影響到我國東北地區的安全。

於是,毛主席決定讓志願軍協助朝鮮,在朝鮮戰場上解決這場戰爭。

我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在及其惡劣的條件下,晝伏夜行,忍受着酷寒和飢餓,面對敵人的槍林彈雨,絲毫沒有退縮,以頑強的毅力克服艱難萬險,超過常人的勇氣和信念,以少打多,以步槍對抗敵人的飛機大炮將美國王牌之師包圍在長津湖地區,扭轉了戰爭的不利局面。最終粉碎了美軍長官麥克阿瑟想要在聖誕節前的佔領朝鮮後凱旋的美夢。

正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身軀,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安定和平的生活。

我們也應當永遠銘記革命先烈,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電影情節

電影是以歷史事件爲背景,展現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役。或許是受電影片長的影響,我個人覺得電影情節前後表達得有些分散,沒有那麼的連貫。這一點也是我覺得電影不完美的地方。

電影是由陳凱歌、林超賢和徐克三位導演聯合執導,每個導演的特點都有展現,但是不同導演風格也使得整個電影有種“鳳頭豬肚豹尾”感覺,各個部分都很精彩,但是連在一起感覺有點彆扭。

其中給我印象的最深的兩個情節:

一個情節是:

我方用繳獲的坦克與美軍的坦克炮口對炮口正面交鋒,千鈞一髮之際,雙方同時發射了炮彈,兩枚炮彈的外殼摩擦,改變了敵軍炮彈的行駛軌跡,幸運地沒有擊中我方坦克,而我方炮彈命中對方坦克。

這樣的拍攝情節很藝術,炮彈劃出炮筒的慢鏡頭記錄,有幾分“讓子彈再飛一會”的感覺。

另外一個情節便是:

歷史的長津湖戰役中,有這樣一副畫面最讓人印象深刻:由於志願軍戰士長時間在寒冷的雪地上埋伏,很多戰士凍成冰雕。最讓人震驚的是他們凍死的姿勢依然是端着槍聚精會神的注意敵軍的情況,槍口依舊對着敵人衝上來的方向。

而在電影中,這個場景也有展現。但當敵人的長官看到上面的這一幕時,竟然對犧牲的中國志願軍敬了個軍禮。看到這裏,我難免有些跳戲。

戰爭環境下,敵人之間還會相互敬禮嗎?這一幕我有點想不透。

三、不同的人物形象

電影中的幾個人物作文吧的鮮明的個性特點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伍仟裏&伍萬里

電影有一條人物線,就是伍家的兄弟倆,哥哥七連連長伍仟裏,弟弟新兵伍萬里。他們還有個大哥叫伍佰裏。哥三個:佰裏、仟裏和萬里。不知道編劇給主人公起名字的時候,是不是隱含着“前赴後繼”的意思。

哥倆所在的部隊是七連,說起七連讓我不得不聯想到《士兵突擊》裏的鋼七連,《我的團長我的團》裏面的軍隊也是七連,也許《長津湖》的七連是《士兵突擊》的鋼七連的前身。

這些劇的編劇都是蘭曉龍,或許這些都是蘭曉龍“部隊系列”的組成部分。

正如《士兵突擊》裏的歌唱的那樣:“一聲霹靂一把劍,一羣猛虎鋼七連;鋼鐵的意志鋼鐵漢,鐵血衛國保家園;殺聲嚇破敵人膽,百戰百勝美名傳;攻必克,守必堅,踏敵屍骨唱凱旋!”

伍仟裏

伍仟裏是電影中的主要人物,現在也是七連的核心人物,同時也是軍隊中承上啓下的關鍵人物,接替哥哥伍佰裏成爲了七連連長,帶領還未成年的弟弟伍萬里從一個稚嫩的生瓜蛋子逐步蛻變成爲在戰場上勇於殺敵的戰士。

伍萬里

伍萬里的人物形象或許代表了很多軍隊當中的新生力量,他們加入部隊有各種各樣的夢想和理由。但是,都是從一個稚嫩的生瓜蛋子,經過在部隊的不斷磨鍊蛻變成爲一個有擔當的男子漢。

而伍萬里的成長曆程也是軍隊的發展壯大的過程。

七連炮排排長——雷公

雷公我覺得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人物個性,看上去憨憨的,爲人很善良。

敵人空投了一枚標記彈,標記了我軍的位置。雷公爲了掩護戰友引開敵人,自己甘願當成活靶子,最後被彈片擊中而犧牲。

雷公的憨憨的樣子,有點像《西遊記》的土地公公,在他的能力範圍內沒有不知道的事情。用拇指計算出射程擊中敵人的火力基點,帶個耳朵的擴音裝置儼然便成爲了“順風耳”。

七連指導員——梅生

本打算退伍回家的指導員梅生,剛剛到家,看到戰爭打響的消息,便一無返顧地重新回到老部隊,與戰友一起上戰場殺敵。

作爲人父的他,參加這場戰役的目的就是“希望下一代,能夠生長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

爲了大家,不惜捨棄小家,也是想要表達的感情基調。

四、寫在最後

問“誰是最可愛的人?”

“我們的戰士是最可愛的人,因爲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長津湖》中學生觀後感7

北風呼嘯,夜幕即將降臨,刺骨的寒冷如同百枚鋼針穿透了我軍戰土,包圍了狼林山脈。雪花紛紛落下,將大地染成一片銀白,但烈士們的鮮血卻顯得更加鮮豔,更加醒目。雖那些逝去的生命永不再返,那曾經的硝煙與戰火也早己變爲塵土,但他們那些誓死爲國、堅強不屈的頑強精神,我們將永不會忘。

在影片中,伍千里,伍萬里服役於七連,這是一個英雄團體,他們曾用七連的嚴重損失換來了整體的小損失,所有紅軍精神都曾在這裏體現。

在開始時,伍萬里剛剛入伍,被編入炮營,當時“打不死的英雄談子爲說的一句話讓我記憶尤其深刻:“有的人,在戰場上被寒冷和飢餓奪取了生命;有的人,直衝到離對方還有十米時才投擲手榴彈自己卻被炸死了,他們叫什麼。”我想,他們叫烈士。他們身先士卒,視死如歸,爲了保衛領土、人民,和剛剛誕生的新中國,不惜一切代價,或是爲了戰友,或是爲了整場戰鬥的勝利,衝了上去,與敵人同歸於盡,這需要多大的決心與多堅強的意志。

本片的高潮便是七連與部隊一起向美一陸軍師北極熊團發起總攻時的場景。這個團曾參加過一戰,也參加過二戰的太平洋戰役,幾乎無人能敵。而且相較於現代機械化,擁有數十坦克、步兵戰車的美軍,我們只有五門迫擊炮。但我軍將士怕過了嗎?猶豫過了嗎?沒有。他們帶着必勝的決心和堅強的戰鬥意志毫不退縮地衝了上去。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樣做會使自己暴露在敵人無情的槍口下?他們當然知道。但是,他們心中更多的想法是如果他們不打贏、他們的後代將來也要打,他們做出了決定是讓後代生活在一個沒有硝煙與戰火的世界裏。面對敵人的強大火力,但隨及便有更多的戰士前赴後繼地衝了上去,我們是堅強不屈的,我們是誓死爲國的!

同時,在驚心動魄的戰鬥中,也充滿了我們烈士一個又一個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雷公,他爲了防止己軍一大片一大片緊挨着的部隊受到無情轟炸,也爲了讓肆無忌憚的美軍有來無回,抱着必死的信念,不顧後果開着汽車,冒着敵軍密集的炮火衝到了敵軍撤退的車隊裏,讓他們也嚐到了被轟炸的滋味,在讓美軍幾十輛坦克被炸燬之後,不幸被炸翻了車,重重地被壓在了地上,已渾身浴血、不得動彈,雖被救出卻無力迴天……你將會被銘記,永遠的銘記。

還有更多的紅軍戰士因過於寒冷,活活被凍成冰雕。當美軍看到時,他們說:“有如此之決心的軍隊,我們永遠也打不過。”我說“你們竟不惜一切,明知危險卻仍不退縮……

百年之後的今天,我們中國強起來,富起來了,人民的生活好起來了,這都將歸功於你們,沒有你們,就沒有今天朝氣蓬勃的新中國,就沒有了這個和平的年代!

我相信沒有一箇中國人會忘記你們及你們紅軍的英雄事蹟,紅色的精神將永遠流傳,你們將被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