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雞毛飛上天》觀後感

觀後感3.15W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雞毛飛上天》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雞毛飛上天》觀後感

作爲一個出生在義烏並在義烏這個地方生活生長了二十多年的義烏人,對《雞毛飛上天》這部電視劇還是很感興趣的。這部電視劇透過講述陳江河和妻子駱玉珠的感情和創業故事爲主線,反映了義烏改革發展30多年曲折而又輝煌的歷程。該劇經典之處是從一個城市折射中國經濟幾十年變革的歷史。該劇的社會意義很豐富,不但寫了商人個人奮鬥,更完成了對於大時代背景變遷和政府政策調控的展現。

作爲義烏人,對義烏的近些年的歷史相對了解。該劇從人物塑造上還是符合義烏改革創新的,從社會合作社發展改革到個體戶的資本創造羣體這個人物參照比較符合現實。先說一說電視劇裏那些角色的原型,引領義烏改革風氣之先的老書記謝高華,義烏第一個取得“雞毛換糖”許可證的`馮愛倩,駱玉珠原型之一的成功商人周曉光。1982年,以時任縣委書記謝高華爲首的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解放思想,敢破敢立,敢爲人先,衝破種種禁令,作出了正式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決定,首創了“興商建市”的發展戰略,“資本主義尾巴”搖身變成了“改革旗幟”,在一大批“邱英傑”、“小蔣”式的精英人才推動之下,義烏大地瞬間變成了一片創業創新的熱土。

雖然現在經濟普遍都實現了大發展,從溫飽甚至飢寒急迫的情況下發展到小康社會。但是我們要銘記,要記住那個艱苦的時刻,要了解和體會到父輩那時候艱苦奮鬥的艱難困苦。要知道改革開放初期商品還不能流通的年代,大部分的人民羣衆,都在姓資還是姓社上搖擺不定,“雞毛換糖”被稱作投機倒把,成爲政府嚴厲打擊的對象,作爲我們的父輩的他們,不等不靠不退縮,一手挑着貨郎擔,一手搖着撥浪鼓,行走大街小巷,走南闖北,在整個金華的周邊縣都留下他們的蹤影。他們不怕苦不怕累,最終開闢了屬於自己的“絲綢之路”。還記得我們小時候還親耳聽到過“雞毛鴨毛鵝毛來換糖囉”這種清脆的吆喝聲,我只記得扁擔很重,可是他們卻面帶笑容,不卑不亢,臉上洋溢着熱觀向上。雞毛換糖雖已成歷史,但其精神卻不斷地在延續、傳承!

如今的義烏,功勳累累,擁有一身的榮譽,但容不得半點遲疑,不擼起袖子加油幹,“雞毛”會重重地摔回地上。不待揚鞭自奮蹄,搶抓國家“一路一帶”戰略機遇,讓“雞毛”漂洋過海,做大“朋友圈”,深耕“朋友圈”,做堅定的追夢人,堅實的築夢人,堅毅的圓夢人,才能不斷續寫義烏新的傳奇,建設成爲世界“小商品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