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關於頭腦特工隊觀後感範文

觀後感2.46W

  《頭腦特工隊》的主題依舊是成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頭腦特工隊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頭腦特工隊觀後感範文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_範文1】

《頭腦特工隊》的主題依舊是成長。這聽起來似乎是個說爛了的話題,然而這回不同的是,這個故事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我們的情緒,我們如何被情緒挾持,我們爲何會遺忘,甚至包括爲什麼聽了一首滑板鞋你就會一直在腦子裏摩擦摩擦。

這個成長的過程不再限於Riley克服了種種不適面對新生活,也不限於父母們看過後釋懷了孩子終將變成有獨立意志的個體離自己而去的現實。

這個成長更是我們在這個故事後對自己的全新認識。

其一,接納每一種情緒。

我們總是渴望歡樂抵抗悲傷,讚揚樂觀嘲弄消極。社會文化鼓勵我們做一個活潑外向、積極陽光的正能量人類,然而並不是每個人的人設都是Joy坐鎮中央,帶着“I can fix it”的自信笑容排除萬難。

更多時候,是生命中的那些“負面情緒”給我們力量:悲傷讓我們深刻,去學習和體驗,去增加生命的分量;恐懼使我們未雨綢繆,小心駛得萬年船;憤怒爲我們劃出底線,警告外敵不可侵犯;厭惡決定品格,阻擋我們跟風從衆失去自我。快樂的確讓我們過得更好,但很多時候,盲目的樂觀卻無濟於事。它是燒過天際短暫的流星,絢爛耀目,然而亙古不變的卻是深邃廣博的幽暗天幕。

有趣的是,在最開始的設計中,製作團隊是讓Joy和Fear一起飛出了總部結伴冒險,然而後來卻發現故事順不下去——他們想讓Joy在這段經歷中有所頓悟,去做一些從前不會去做的事,但Fear無法完成這個使命。在把故事推翻重來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只有Sadness能夠給Joy上這麼一課。

也許我們一開始也都像單純的Joy一樣,不能明白Sadness存在的意義而想把她排除在外。然而失去了悲傷的能力,並沒有讓人生變得完美。人的成長中會有很多的艱難時刻,任你看一千遍滑稽電影也無法度過,而這個時候找個安靜的角落大哭一場,卻能幫你滿血復活重新再戰。於是最後我們終將走過Joy的路,明白悲傷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時候是Sadness將你引向光明。

每種情緒都塑造着我們。接納它們,才能真正地接納自己。

其二,成長伴隨着失去。

每個人成長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人家道中落,有人一場大病,有人從鄉村搬進城市。這是一個無人能逃避的過程。當我們突然看到紛繁蕪雜的成年人世界,童年就就在那一刻變成陽光下飛昇的肥皂泡泡,再不可挽回了。

於是每個被甩在童年和成年夾縫中的孩子都可能像Riley一樣,Joy離奇消失,剩餘的傢伙你爭我搶,於是變得沉默、多疑、敏感、易怒、叛逆……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經的小天使死哪了?這好像是個很突然的過程,我們失去童年,父母失去了無憂無慮的我們。

這並不是一個拍給兒童看的成長故事。對於那些還沒長大的孩子們來說,這五個情緒小人加起來恐怕還比不上一個能賣萌的大白。然而對於成年人、尤其是已爲父母的觀衆們,它卻是精心製作的一場內心冒險,充滿了太多讓人會心一笑或是細思恐極的巧思。

《頭腦特工隊》的製作團隊大多數都已爲人父母,這部電影有很多他們的切身感受。當自己的孩子有一天突然擁有了祕密,變得有所保留,許多父母都偷偷想過:別長大啊,如果時間能永遠停留在我們親密無間的時刻多好。

本片製片人Jonas Rivera說過:“身爲父母,有很多的時刻我都希望時間能永遠停下來。但那並不對。那不是我們作爲父母的職責,我們的職責是爲他們指引前路。”於是有了結尾一家人淚中帶笑的相擁。

每個人都經歷過失去。失去BingBong,失去純粹的記憶球,失去曾經引以爲傲的個性之島。然而失去是成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個悲欣交集的過程。

當失去來臨,我們需要告別。有時候我們用徹底忘記來告別,有時候我們在廢墟上重建新城。童年的消逝宣告着,記憶從此不再毫無雜質,交織的情緒讓回憶開始五味雜陳。然而這正是人生。懂得悲傷,方能體驗歡樂的可貴;揹負過沉重,才能擁有真正的輕鬆。

從單純走向複雜,從孩童變成大人,還有結尾隱隱一現的'“青春期”,這終究還是個陽光燦爛的故事。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_範文2】

《頭腦特工隊》,應該算是今年最好的最偉大的動畫片了,沒有之一。原因無他,《頭腦特工隊》用故事的情節,讓我們認識了每個人頭腦裏都會有的幾個基本情緒,快樂、憂傷、憤怒、害怕和厭惡。

我們知道什麼是正面情緒、負面情緒,我們知道要以正面情緒爲主,但也要接納負面情緒,可在此之前,這些僅僅是在心理學範疇,僅僅是我們在與孩子成長過程中幫助他們面對各種情緒、面對各種狀況時纔會用到的,纔會去分析的。

可是在電影裏,是如此直觀地讓我們知道,我們的大腦裏有這樣一支特工隊,他們分別掌管着我們的各種情緒,他們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透過各種顏色的記憶球,形成核心記憶,又建立起各種人格島,還有思想列車、夢境、幻想、遺忘、潛意識……

我想看過這部電影的孩子,或許不用再讓媽媽來幫你分析你的情緒,可能很快就會自己告訴自己,哦,現在可能是“怒怒”掌握了控制檯,得快點讓他離開,把“樂樂”找回來,要不然哪個島,或許是友誼島,或許是家庭島,或許是淘氣島就會塌了……孩子可能也會知道,現在“憂憂”掌握了控制檯,不過沒關係,過一會兒就好了……是的,它讓孩子看到了每個情緒控制時會有什麼樣的後果,但也讓孩子看到,這些情緒,尤其我們曾經認爲的負面情緒,並不是洪水猛獸,在合適的地方,也能發揮作用。

而我超喜歡那個“冰棒”,每個孩子都會有至少這麼一個幻想中的朋友吧?比如小米就有一個朋友丹尼,是我們看不見的,小米常常會說,媽媽,丹尼就在你身邊,你要小心別踩到他了……哦,多麼讓人毛骨悚然的場景……小米和果果還有幾個共同的“瘋子國”朋友,每次她們倆聚在一起時,這些“瘋子”就總會跑出來玩。所以對片中這個身體是棉花糖,有着大象鼻子和貓咪尾巴,哭起來眼淚是糖果的“冰棒”,小米愛極了,因爲超有認同感。而當“冰棒”最後在記憶谷底消失時,不知道小米如何,我是哭了,並不是因爲煽情,而是因爲共鳴——也許我也曾經有這樣幻想中的朋友已經被我遺忘了。成長過程中總有一些東西會消逝,來不及說再見就被遺忘,雖然是必然,卻又很無奈……而有一些核心記憶卻是永遠不會消失,雖然可能會變得很憂傷……這樣一部有笑有淚有愛的動畫片,推薦沒看的都去看看吧,讓你腦子裏的情緒小人都形象起來。就在我寫這些文字時,小米已經在津津樂道於她腦中的那一隊特工隊形象了,而她的好朋友“丹尼”,就成爲了快樂情緒的大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