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觀《笑傲江湖》有感

觀後感2.96W

“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是令狐沖這類人物所追求的目標。因爲想寫的是一些普遍性格,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所以本書沒有歷史背景,這表示,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金庸笑傲江湖是金庸1967年寫的一部武俠小說。

觀《笑傲江湖》有感

《笑傲江湖》屬於金庸的後期作品,其敘事狀物,已到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所謂文有餘思,筆無滯得,信筆所至,皆成妙諦。《笑傲江湖》所涉及的場景、人物以及各類武林人物交手搏鬥的場面不可勝數,但歷歷寫來,景隨情轉,變化無窮而皆能貼合生活,讓你如同身臨其境。例如第五回儀琳抱着重傷的令狐沖從羣玉院逃出來到荒山裏,爲令狐沖摘瓜,雙爲令狐沖講《百喻經》故事一段,簡直如讀第一流的回憶童年的散文。到第七回捉螢火蟲的一段,更是文如秋水,情如童夢。

《笑傲江湖》的中心是武林爭霸奪權,爲了達到目的,又奪取《辟邪劍譜》和《葵花寶典》,最後兩派都政在《辟邪劍譜》和《葵花寶典》上。《笑傲江湖》系海外新派武俠小說代表作之一,其不僅靠跌宕起伏、波譎雲詭的情節引人入勝,更能於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性格,塑造出數十個個性鮮明、生動可感的`文學形象。若豁達不羈、捨生取義的令狐沖;嬌美慧頡、摯情任性的任盈盈;陰鷙狡詐,表裏不一的嶽不羣;桀驁不遜、老謀深算的任我行;冰清玉潔、相思癡戀的儀琳;虛懷若谷,蕭條離寄的沖虛以及玩物喪志的“江南四友”,打諢插科的“桃谷六仙”,皆可爲武俠小說的人物畫廊增添異彩。作品所高揚俠義、仁愛、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精神對今人仍有強烈的感召力。

我感覺《笑傲江湖》是金庸小說中人物特點最鮮明的一部小說。將浪子、君子、小人、善惡、正邪刻畫的入木三分。令狐大俠生性不羈,敢愛敢恨、恩怨分明;嶽不羣、左冷禪、林平之機關算盡、陰險毒辣;任我行我行我素、縱橫江湖;少林方證、武當沖虛大仁大義、大智大勇;任盈盈冰雪聰明、至死不渝;嶽靈珊刁蠻任性、爲愛癡狂,還有那曲莫大的《瀟湘夜雨》……一時間江湖多少英雄氣概,兒女情長。而最後能遊走於天地間的,還是那曲琴簫合奏的《笑傲江湖》。

這首笑傲江湖,彈盡了劉正風與曲洋的生不逢時,彈出了令狐沖與任盈盈的超凡脫俗,彈出了江湖間的恩怨、人世間的名利都不過是過眼煙雲,只有心懷正氣,淡泊明志的俠士才配彈奏這首千古絕唱!以前我一直以爲笑傲江湖的意思是立於天地之間傲視羣雄、睥睨天下的意思,如今想想真是笑話,笑傲江湖向我們傳達的是一種不爲人世間的功名利祿、愛恨情仇所困擾,遊走於天地之間的一種獨立品格,沒有教派、沒有江湖的一種無爲品性。令狐沖天生不羈的性格使他不適合其師父嶽不羣那種“君子”的教說,而喜歡浪跡於江湖之間,結識三教九流的朋友,豪飲天下美酒,抱打世間不平事,不管自己如何,今朝有酒今朝醉,千金散盡還復來,該出手時就出手。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令狐沖的性格使其以後雖有絕世武功但依舊無慾無求,即使在嵩山封禪臺與羣雄比劍封帥之時,面對小師妹嶽靈珊,什麼五嶽劍派、掌門之位都拋諸腦後,情不自禁地與珊又一次舞起了年少時在華山瀑布池旁共同研創的衝靈劍法,這是一種你我似曾相識的場景。美好終究是美好,而令狐大俠只能刻意用劍刺傷自己方能讓自己從美好中醒來,因爲他是一位大情大性之人。

與其說是他的絕頂武學一次又一次地救了他,不如說是他那淡泊功名,放縱不羈的性格使其在血雨腥風的江湖中游刃有餘,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與任大小姐喜結連理,從此二人隱居山間笑傲江湖。在這部劇中,還有一位讓我敬佩的就是令狐沖的師孃甯中則,雖處於僞君子嶽不羣的身旁,卻沒有被腐化,在令狐被天下人猜忌蜚語之時,她仍舊義無反顧地站在了“衝兒”那邊,那一句一句“衝兒”,是對令狐的鼓勵、信任、支援與關心,她纔是真正的君子劍。看完這部《笑傲江湖》,真的看淡了很多人和事,當以後猶豫、彷徨、失落、得意之時,不妨聽聽這首琴簫合奏的《笑傲江湖》,將各種七情六慾拋諸腦後,方能如主題歌中所說:傲世這俗世上,活得精彩!

標籤:有感 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