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電影孔子觀後感800字(精選11篇)

觀後感3.11W

電影孔子觀後感800字

一、孔子簡介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爲“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着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爲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二、電影孔子觀後感800字(精選11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孔子觀後感800字(精選11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孔子觀後感800字1

週六下午同妻女一起去觀看了電影《孔子》,故事情節基本符合史實且連貫流暢,畫面富有美感,拖沓鏡頭和廢話頗少,無論從史學美學角度還是教育意義來說,都是一部上乘之作。我將點滴感想記述如下。

之一,體會並非領悟之境界。當孔子主張隳三都失敗遭魯國君臣冷落而顛沛流離周遊列國時,我們可以體會到其與弟子們的艱難處境,但要領悟孔子渴望實現理想、傳授仁義道法之境界就難了。人與人之間難的就是領悟啊!

之二,心正者必相正。每遇伸張正義、扶弱濟貧、維護國威乃至痛失弟子時,孔子的眼神必定是沉穩而睿智的,如果漂移而油滑,小人之相暴露無遺。無言相,而非像。

之三,好色之徒絕非好德之人。當孔子受到衛國王后美色引誘時,可以看出其介於痛苦與逃避之間的表情,而且他預感到衛國將天下大亂。這是莫大的考驗。如今一些男人看到稍有姿色的女人就挪不動腳了,眼睛發綠,更有甚者動手動腳或口出穢言佔小便宜,卻滿嘴仁義道德而不臉紅,好色者怎會好德呢?實乃道貌岸然,惡俗之極。

之四,真愛必自然流露而非造作或刻意在小處表白。當孔子被驅逐出魯國時,與相濡以沫的妻子及疼愛的子女離別時的內心掙扎,當他失去最鍾愛的弟子顏回時的痛苦憐惜,當他與相依爲命的弟子們分享一碗羊肉湯時的愧疚……孔子的言語和表情都非常自然地流露,而非矯揉。

之五,堅持爲善者必識大體。孔子儘管遭誤解冷落而被迫周遊列國,歷經磨難,但最後魯國迎請他回國時,他還是非常樂意地帶弟子們回國傳授正道,僅提出不要以政擾他,他只想教書育人,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種識大體是由內而外散發的,是由他堅持爲善的積澱造就的。現在有些人受點小委屈、吃點小苦就怨天尤人甚至惡言相向,更有“扔紗帽”的荒唐之舉。實乃狹隘。

之六,樂觀可以戰勝暫時的困難。孔子奔波在春秋列國,生活堪爲艱辛。特別是當他們到達陳蔡交界處時,已無丁點糧食,弟子飢餓難忍,孔子撫琴鼓氣,展現了一個樂觀堅毅的孔子,渴望用內心戰勝一切的孔子。

唯一不足的是影片沒有一處交待孔子有什麼不足,此與今世塑造高大全典型的套路頗爲相似。

電影孔子觀後感800字2

近日學校組織同學們觀看了電影《孔子》,我看完之後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滋味,深深地被震撼了,對孔夫子的倫理道德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

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和禮,其主要內容是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而我卻認爲孔子思想裏包含了仁、義、禮、智、信等精神。孔子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爲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他以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當孔子看到當權者只懂得用酷刑來統治人民的時候,他不顧自己的危險依然提出了廢除活人殉葬制度。這在當時是十分危險的,這不能不體現出他的仁愛之心。而當子路將漆思弓救到他的家裏時,他表現的是那麼鎮定,沒有一絲畏懼,這又是他大義的體現。當孔子被迫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時,他第一站來到了衛國。衛國南子問孔子:夫子常說,仁者愛人。不知夫子的這個人,包不包括像我這樣名聲不好的女人?

這時孔子無語,但是從他恭敬和淡定的表情當中,我解讀出了《論語》當中的一句話:君子尊賢而容衆,南子又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請問夫子是什麼意思?孔子答曰:這首詩的意思就是: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禮。南子又問:詩經三百首,大多都是在講男女之間的情愛,夫子又該怎麼解釋?孔子答曰:詩經三百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情思深深,但無邪念!

面對孔子的聖德,最終南子恭恭敬敬道出了這樣的話:世人也許容易理解孔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到孔子在痛苦中所領悟的境界!可見孔子的君子之禮是博大的。不管對方是什麼人。在夾谷會盟上,孔子以不戰而驅齊國數萬之衆,不得不佩服孔子的智慧。這也讓我重新認識了孔子。當季氏將亡之時,他終於明白了孔子的真確,他決定將孔子請回魯國,這就是孔子身上的信。

在周遊列國路上,他顛沛流離、風餐露宿,受盡磨難。在逃離齊國時接淅而行,在魯國分不到祭肉,在陳蔡被圍差點餓死,在宋國差點被樹砸死他卻榮辱不驚,爲了理想中的仁禮之國,像永不停息的日月星辰一樣自強不息,這不正是我們今天應該繼承和發揚光大的精神嗎!

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有了優越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學習條件,更應樹立遠大理想,堅定信念,不畏艱難,腳踏實地地向着理想進發。

電影孔子觀後感800字3

他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他處處不得志,一腔報國熱血付諸東流;他飽嘗憂患遭受了太多非議和世人的誤解,也承擔了太多責任,但精神從未磨滅……這位至聖先師——孔子。

孔子,我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這一生處處碰壁,歷經滄桑,一路失去也一路擁有,不斷昇華。

開篇時,他用巧妙的語言和他的機智將漆思弓救下,運用計謀與他國抗衡,展現出他的智慧和過人的本領。卻也因此受害,從此開始周遊列國。孔子依舊堅持以禮治國的信念。他十分執着。

在雨中離開,歷經風霜雨露,卻又仰天大笑。顏回等其他弟子的忠心跟隨令他感動不已;在列國間傳播思想卻也天不隨人意;弟子不斷離開選擇從政,顏回的是逝去使他痛心不已……十幾年的漂泊之旅,顛沛流離,嚐遍人情冷暖,事態世態,使孔子明白更多。正如南子所說:“世人也許很容易瞭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所領悟的境界。”從始至終,他一直堅持着自己的理念,這令我感觸頗深。是什麼樣的一種力量支撐着他的精神世界?我明白了,是信仰!他從未放棄。我們所缺乏的正是此般精神,對於信念搖晃不已,經受不住磨難,沒有耐心。孔子的精神感染了我,每個人都應不忘初心。

“告訴我,我做錯了什麼?”

“您錯就錯在過於將自己的理想寄託在魯君系身上。”

“如果改變不了世界,那麼就應當改變自己的內心。”

公元前四百八十四年,孔子終於回到故土魯國。他鬚髮皆白,當他跪在故國國門前吶喊:“魯國,我的父母之邦,我終於回來了。”我聽到了,那是來自顫抖的靈魂內心的呼喊。這聲呼喊使我如此真切的感受到孔子這十幾年的痛苦。從此不再過問政事,致力於整理文獻、從事教育。他這一生揹負太多,坎坷磨難無一不施加,縱使遭受世人誤解唾棄,依舊初心不改。他希望透過教化影響人們。他是偉大的。

公元前四百七十九年,孔子逝。弟子遍天下。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電影孔子觀後感800字4

今天觀看了《孔子》,不能說悶,也沒有十分激動,總體上還有點失望,所以要寫觀後感,真的讓我久久不能下筆。

作爲一部人物傳記片,電影《孔子》選擇了最爲嚴肅的處理方式,並沒有像一般的電影那樣,用名人拍出一幕激情四射的通俗劇,它幾乎沒有娛樂片的特質,可以稱得上是“嚴肅的商業片”,大段的半文對白,繁瑣禮法的悉數呈現,春秋五霸的權勢關係,都需要觀衆做好“備課”的準備。我雖然在此前已惡補了一下,但還是有不少話語聽不明白;而且很多劇情很快地一下帶過,對歷史沒有相當瞭解的人,是會完全看慒的。感覺導演在這方面的處理,是比較文藝化了,考驗觀衆的智慧啊!

故事從孔夫子五十多歲,得以實現夢想,踏上仕途開始,感覺開場有點突然,接下來就是孔子運用計謀,抗衡齊國、三桓,然後平步清雲,連升幾級,做到代相國之職,劇情很緊湊。精彩的辯論,讓人精神一振,不過不失的特效,這也帶來了一點視覺刺激。不過,總覺得有那麼點不明所以,在半知半解中努力往下看,頭上冒出的問號越來越多:作爲三桓之首的季孫氏,爲何讓孔丘當代相國?孔丘推行墮三都的時候,季孫氏又讓旁邊的人推動此舉,任由孔丘拆他的'城牆?而這此似乎都是他的計謀,但看不出他爲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了對他有什麼好處,電影對此沒有交待清楚。接下來與公山狃一戰,這也挺振奮人心的,不過其中的萬剪齊發,而孔子“無懈可擊”,然後又出現“諸葛連弩”,真的有點說不過去。 中段的“子見南子”也讓人印象深刻,美色與權勢擺於前,孔夫子還是選擇了仁義道德,不得不佩服他的理智,聖人也! 而不過那一幕想要表現南子的美豔,我卻感覺不出有任何的吸引,同是周迅,比起畫皮裏的小唯真是差遠了。

再到後面,讓我有印象就是的就是顏回落水,來回多次在冰水裏搶救竹簡一幕,雖然他的行爲很偉大,我也有那麼一點感動,但轉念再一想,這樣是不是有點迂腐呢?不管怎樣,他是爲這些孔子最愛的書簡獻身了,導演讓他死得很唯美。

最後,孔子與弟子們得以回魯國,一衆人喜極而泣,及孔夫子在城門前跪拜,老淚縱橫,那時候我也哭了,不過不是爲故事本身而哭,而是被演員的入戲所帶動。

總的來說,“就這樣吧”!

電影孔子觀後感800字5

《孔子》這部電影是由周潤發等大陸一線影星出演的,並且表演的都比較到位。周潤發飾演的孔子,基本上把孔子聖人的一面表現了出來,任泉飾演的顏回,鏡頭不多,但是把顏回的那種謙卑、禮讓的樣子表演的也還算到位,當孔子在衛國要見南子的時候,子路的一句“那個女人,您一定不能見!”,把子路的豪爽性格也展現出來。 電影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公元前六世紀,孔子受到魯定公賞識,從中督宰晉升爲大司寇,這讓他得以實行自己的以禮治國的執政理念。但是,三桓權傾朝野,讓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的家奴免受陪葬,而與之結怨。其後,他隨魯定公赴齊國會盟,與齊景公和大夫黎鉏鬥智鬥勇,維護了魯國的利益,討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國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發佞臣謀反,在平叛之後,季桓子假傳聖旨,罷黜了孔子。

從此,孔子率顏回、子路等弟子開始遊歷各國。在衛國,孔子得到衛靈公的尊重。他見到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並在交談中展現了正氣凜然的君子風範。結尾孔子死後鮑德熹的鏡頭探到窗外,一片淡定從容的畫卷,電影就在優美而有意境的畫卷中結束。

電影中的孔子雖然一直尋覓“知音”,但結局卻知音寥寥。在這裏,《孔子》的故事不是一部聖人傳記,更像是一部關於自我認同的故事。“孔子衆門徒與孔子的關係”和“子見南子”是《孔子》的兩大部分,無論是衆門生還是南子,都是在彼時爲數不多的孔子“知音”。而慘烈的不止是知音者寥寥,而是知音們的結局死的死,傷的傷,無一不以悵然落幕。所以本片着重於講述“孔子見南子”與“顏回救書簡”,孔子明知南子賞識他,亦無法留在衛國;明知顏回落水性命堪輿,亦無法營救——通篇其實是在製造一種關於人物的“無力感”:既無法改變時局,亦無法改變身邊人的命運。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爲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

電影孔子觀後感800字6

《孔子》這部電影已經上映幾天,今天才抽出時間去看,在去看這電影之前,我重新找回看關於《孔子》的歷史。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高大、偉岸、不食人間煙火,而是和普通人一樣,體會着各種苦痛,充滿悲情。讓自己很失望的是,我已經對孔子的一些事蹟沒有很大印象了。看完這部電影后,更想自己重新去研究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導演胡玫透過這部電影,讓我們對這位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時在軍事上亦有建樹,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學名人之一。與孟子並稱“孔孟”,孔子是“內聖”,孟子是“外王”。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範。弟子:子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曾參、子夏、子張…

顏回爲了救回夫子的著作,不顧自己的安危墜入冰湖,最後離開人世。當孔子抱着顏回冰冷的身體,想用所有的辦法想救顏回時,那一幕是非常的感人,我差點哭了。裏面顏回說的一句話,使我記憶猶新:“如果人不能改變世界,那應該改變自己的內心。”

是的,有些世間的事物,環境的導致,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無法改變的,只有自己才能改變自己。

劇情裏面有好多臺詞都是大家熟悉的--孔子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等等。

看完這部電影,有種想去學習研究歷史的想法。覺得自己之前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當中了,卻很失誤怎麼會對這些歷史都不夠了解呢。要好好的學習。

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勤求學問而不用心思考,還是不能明白究竟,僅是空想而不肯勤學,變成疑不能解,危不能安,是靠不住的。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廣泛地熟讀典籍,複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纔可稱爲老師啊。

電影孔子觀後感800字7

秋時期,禮崩樂壞,諸侯割據,社會不太平,孔子顛沛流離卻不得志的一生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之中。

安靜地看完《孔子》,瀏覽孔子的一生。如導演胡玫所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長達125分鐘的《孔子》其實就是一個個孔子故事的組合,由開始的孔子在魯定公支援下對魯國進行改革,到孔子改革失敗離開魯國,到孔子及其弟子14年周遊列國不斷碰壁,再到孔子耄耄之年被迎回魯國,他一生就在這一個個熟悉又陌生的故事當中走完。可是,回顧這個電影,我捕捉到的不僅有故事,更多的是孔子聖人的形象——動盪破碎的山河,一個挺拔的身影帶領着一羣文弱的書生,步履蹣跚地向彼岸走去。

周王室衰微,諸侯爲了稱霸相互征戰,狼煙四起。出身魯國沒落貴族家庭的孔子,對國家和黎元深感憂慮,提出“仁”“禮”的思想主張,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來解百姓於水火之中。可是就像春秋戰國其他的聖賢那樣,諸侯需要的是霸道的思想、強硬的權勢和堅銳的軍隊,孔子的思想主張不被採納,在諸侯國輾轉如喪家犬。雖曾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雖曾受諸侯禮遇,並在諸侯國推行主張有所成效,但政治理想最終敵不過霸道。

14年裏孔子和弟子一起奔走列國,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曾捲入政治陰謀而身處旋渦,於晚年返回魯國,不懈教育弟子衆人及整理文獻。最後,孔子在失意中逝世,理想空付東流,還是達不到彼岸。然而,孔子逝世之後,其言行及思想終爲後世所認同並推崇,成爲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孔子被尊諡“大成至聖先師”。

電影《孔子》讓我印象深刻的情節有很多,其中孔子爲救要陪葬的小男孩在朝會上與人激烈爭論,隨魯定公赴齊國會盟的鬥智鬥勇,“子見南子”“好德如好色”一話,都反映出孔子堅守內心世界,堅持政治理想,無畏困難險阻,無畏美色權貴。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孔子,要想懂孔子還是要讀《春秋》,靠電影簡單的鏡頭和淺顯的對話是不足夠的。白雲蒼狗,滄海桑田,孔子聖人的形象無法抹殺。

電影孔子觀後感800字8

曾經的孔聖人被電影拉下神壇,影片很勵志,他告訴我們聖人也是人,也會顛沛流離,也會挨餓受凍,也有七情六慾。但影片中的孔子還缺少面對生與死的考驗,這一課在影片中讓顏回給完成了,可沒有經歷過死亡,就悟不透活着的快樂,這應該是聖人的必經之路。謙謙君子後爲仁,仁之不厭不倦後爲聖。聖是孔夫子學問中的道德境界,仁是孔夫子學問中的道德準則,仁與不仁其基礎就在於好學不好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尤其體現出孔子學以致用重在行動,也就是說在生活中感受仁的存在。要這樣看我們應該感謝賜給孔子苦難的所有人,正是這十幾年的漂泊生活才讓孔子的理論更加成熟。

但在這裏我不尋找電影的不足,因爲任何一部作品都存在遺憾,同時也可能是我境界的不到位導致的理解缺失,所以我要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問題。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我不知自己算不算君子但我明白自己絕不是小人。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我欣賞他們在困難面前表現出對生活的態度,在面對苦難時的團結。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資生活所累,才能保持心境的恬淡與祥和。我欣賞他們在極端的情況下也沒有忘記對理想的追求,這正體現出:“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最後談談情感。孔子愛家人,愛弟子,他正是以個人的道德風範形成的非權力影響力來影響大家,其結果就是後面都是心悅誠服的追隨者。影片中提到的南子,是位美麗多情又很有才幹的女子,是一位敢愛敢恨的巾幗英雄,他們的交流讓彼此產生了共鳴,找到了知音。對於她孔子不能說不動心、不動情,但爲着心中的理想,不得不放下很多東西。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是孔子在情感交織時警示自己的話,也是找到知音的一種感慨,同時也是對南子的一種肯定。南子也有同感,在南子被毒箭射中之後,腦海中想到的不是江山社稷而是孔子這位初識的知音,有種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感覺,南子死的很幸福,她的人生沒有遺憾。因爲朝聞道,夕死可矣。

電影孔子觀後感800字9

最近我們看了《孔子》的電影,這部電影主要從公元六世紀孔子受到魯定公賞識,得到重用,步步高昇,能夠用以禮治國的執政理念來實踐。但在他人的嫉妒下被罷黜,於是開始了周遊列國、顛沛流離的生活。在歷經磨難之後,孔子最終歸魯,專心致志,開設學堂講學。他爲後人留下的儒家思想對中國的政治和文化產生了了深遠的影響,被舉世公認爲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典範。

再談一下孔子的扮演者周潤發,他的表演十分出色,把老年的孔子的形態表現的淋漓盡致。他的表演彷彿真的把我們帶回到了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時光,回到了東周時期那段戰亂頻繁之時,他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都讓人回味無窮。我們不妨從《孔子》中去細細品味周潤發的表演,去了解他表演的分寸得體、真誠樸實,從而啓發我們在生活中做事時的一種真誠樸實,踏踏實實的態度。

在遊行中,孔子最喜愛的弟子顏回離他而去,孔子悲痛欲絕,顏回用自己的生命演繹着儒家“仁”和“愛”,詮釋着“忠”和“孝”。這也就告訴我們要珍惜知識,崇尚文化。

在最後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爲《春秋》。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裏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因此在之後看待事物時要從多方面去觀察、瞭解事物,切忌從一方面片面的瞭解,否則得到的結果總是以偏概全,不能真正瞭解事物的本質。

電影孔子觀後感800字10

CCTV-6電影頻道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開啟電視看電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開啟電影看電視”則更爲恰當。電影故事從孔子得到魯公賞識擔任大司寇開始,此時前半段主要講述了孔子在魯國意欲用自我的方式治理國家,然而處處受掣肘,只得遠離故土,與弟子踏上週遊列國的路途。後半段則集中講述孔子在周遊列國的路上遇到的種種困境,欲尋明主而不得,歷經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顏回死於非命等坎坷,最後葉落歸根回到魯國傳道授業了此餘生。如此複雜的資料想要用一部電影表現出來,原本就是個艱難的任務。而擅長拍歷史題材電視劇的胡玫導演,此時也顯然並沒有拿捏好尺寸,於是,觀衆們便在電影院裏花費了兩個半小時“欣賞”到了一場“電視劇”。

平心而論,電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劇情,透過保護小童、齊魯會盟、平息公山狃叛亂等段落,集中表現了孔子的仁愛、智謀和軍事上的才華。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從魯國出走,衆弟子趕來追隨等一組戲,起承轉合之間頗爲流暢,算是片中的亮點。但後半段孔子周遊列國的歷程卻成爲了一場支離破碎的橋段集錦,影迷們均認爲這一部分毫無主線可言,零散且瑣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遲遲不見高潮出現,也總是看不見電影將要結束的徵兆,期間有幾位觀衆陸續離場,一去不復返。我想有相當一部分的影迷認爲電影最大的敗筆就是蒼白無聊的劇情。

電影孔子觀後感800字11

上週五,我們五年級集體觀看了電影《孔子》,這部電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出生在當時的小諸侯國————魯國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孔子一生心繫家國,爲當時社會禮崩樂壞而憂心忡忡,希望能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與智慧影響當時春秋諸國。

孔子曾任官於魯國,當時魯國有一種用活人陪葬的殘酷制度,在孔子的多番勸說和努力下,魯國終於決定廢除了這種制度,百姓因此受益。孔子還想以其勇敢和智慧實現他的政治理想,試圖帶給國家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然而因現實的殘酷而受阻。但孔子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理想。他率領衆弟子奔走列國長達14年,傳播他的思想,以期實現他的主張。孔子晚年重返故鄉,爲魯國效力。由於他的人生抱負最終未能實現,所以最後孔子在失意中去世,一腔報國熱血空付東流。但他一生終成萬世師表,以孔子爲代表的儒家思想創造了泱泱大國兩千年的輝煌。

在電影中,孔子與弟子們臨危不懼,堅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格讓人印象深刻,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顏回。有一次路過一條冰河,他們走到一半時,冰裂了,裝書的車掉進河裏,顏回不顧刺骨的寒冷,跳進水中把書搶救了出來,但自己卻沒能上岸。我知道,其實顏回以生命來捍衛的不只是書,更是他珍視的思想和信仰。早就聽說過文人的儒雅之氣,他們都惜書如命,但古代聖賢竟然不惜以命換書,仍然讓我震驚和欽佩。

子路的形象也讓我難以忘懷。他在戰場上被敵人擊中,臨死時仍然“君子死而冠不免”。子路的氣節告訴我,人無論什麼時候都應該有骨氣,即使落難也要保持君子氣節,維護信仰。除了這些,我還領悟到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它包含儒家思想中重要的處世方式,教給我爲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要學會尊重他人的喜好。

觀看了《孔子》這部電影,我從中受益匪淺,不僅對孔子有了感性認識,對孔子及弟子們傳承的儒家思想有了初步印象,也懂得了一些做人和做學問的道理。從孔子和弟子身上所閃現的美德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之所以被人喻爲聖賢,是因爲他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信仰,同時他更是以身作則,教育出了優秀的弟子,使儒家思想廣泛傳播,讓更多人從中得以受益,這就是聖賢給我的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