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開講啦觀後感(精選6篇)

觀後感1.56W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開講啦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開講啦觀後感(精選6篇)

開講啦觀後感 篇1

因爲愛,所以付出;因爲付出,所以更愛。

紀德有言“我爲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們的光輝來自於我不斷地燃燒,但這是一種美妙的消耗。”正如鄭強校長所說,凡是付出的東西都是愛的,凡是得到太容易的東西愛都不能持久。在大學生活中,我們有着充裕而多彩的課餘時間,我們才更該將自己投入於自己所熱愛的事物中,也許我們來到這裏是機緣巧合、是陰差陽錯,但命運已經做出了這樣的安排,那我們就該接受並投入其中而不是自怨自艾。有種落差,是我們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負了受過的苦難。而我們的付出就是爲了縮減這種誤差,從而將我們的校園生活推向美好的軌道。

大學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厚積薄發。

在《中國合夥人》中,那位描述美國存在種族歧視的外文教授對主角們說 too young too native,當時我曾對此不屑一顧,因爲我從來對這種說教不太感冒,但最終我還是承認他是對的,我們沒有他們的人生閱歷也就無法評斷他們。在大學裏,面對多面的知識,我們能做的是相信並跟隨老師,夯實自己的專業知識,而不是隨性去揮霍精力和時間去做無謂的事。生命不應該片面追求其廣度而應努力去拓深其深度。

相信奮鬥的力量。

再次回頭看一下俞敏洪的成功經歷,不禁再次感嘆奮鬥的力量。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世界是不平等的,某些人含着金湯匙出生,而有些人出生便是孤兒。含着金湯匙的孩子有着我們難以企及的優渥條件,有着很多通往成功的捷徑,但我們不應抱怨,每個人的人生都不盡相同,人生和人生是沒有可比性的,如何對待自己的人生,這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感受。英國有部紀錄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隨機採訪了十二個不同階層的孩子,每隔七年再重新訪問,片子最後讓人心酸的是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但其中一個孩子讓人們重新相信奮鬥終可改變命運,這個叫做尼克的孩子透過不斷奮鬥,最後成爲了一個大學教授,可見在命運的手中還是漏網之魚的。當命運給予你一個起點人生是讓你用一生的奮鬥去書寫一個逆襲的故事,這個故事關於勇氣,關於夢想,關於堅忍,關於獨立。這個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開講啦觀後感 篇2

伴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的學歷也不斷增長,大學成爲了每個學子必經的道路,從初中、高中的憧憬,到如今的已進入大學的迷茫或者是激奮。然而什麼是大學,如何才能在大學裏活出自己的一片天成爲了每個學子急需解決的問題。

什麼是大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有的人說,大學是貪圖享樂的地方,爲高考中存活下來的學子們提供安樂的港灣。有的人說,大學是放飛夢想的地方,作爲一個平臺,讓學子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到底什麼是大學?其實,將大學比喻成一座象牙塔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比喻了。大學理應是一座象牙塔,與外界隔絕,讓學子們在其間修其身,養其性,明其德,不過早的受到社會的污染,保持大學生們的純潔。正如鄭強校長所說,大學理應與社會保持距離。大學是一個平臺,讓學生們藉助這個平臺去完善自我,去超越自我,去展現自我。大學給學子們提供這個機會、資源來更好地適應今後的社會。其實,大學正如一個搖籃,學生們如其間的嬰兒,只有經歷了搖籃的呵護,嬰兒們才能度過生命的脆弱期,走向堅強。

然而,同樣的搖籃也可能呵護出不同的少年,那麼,如何更好地存活下去,便需要我們在大學裏做的更好。

大學應該怎麼做?這無疑是困擾所有中國大學生的一個問題。吃、睡、玩似乎成了現代中國大學生的生活的主旋律。不得不說,過重的高中壓力,錯誤的大學觀念帶給了中國大學生錯誤的大學生活方式。如何才能利用好大學這個平臺,俞敏洪、鄭強都給我們做出了答覆。這便是做什麼與怎麼做的問題。

做什麼?整天忙碌於社團之間,以至於忽視學習?這不是正確的大學生活方式。“多看點書,多接觸點藝術”。是的,大學的主旨是“學”。這一方面,外國的大學給我們做出了榜樣。哈佛凌晨的四點半便是一個楷模。大學生來到這座象牙塔之後,更重要的是學習知識,充實自己。如果說以前12年的學習是爲了進入大學,那麼將來4年的學習便是爲了進入社會。只有在大學裏掌握了專業知識以及日常性知識,才能爲日後社會的生活保駕護航。另外,多接觸點藝術是必要的。顯而易見,這是爲了培養大學生的情操,良好的情操必定讓一個人受益終生。

怎麼做?奮鬥、奮鬥、再奮鬥。青春是大學的資本,奮鬥則是青春的旋律。人生的任何一個時期都不可能有與青春一樣的激情與活力,在如此激情昂揚的年華里,即大學時光,我們不用奮鬥去追尋夢想,難道要等老之將至再去空談?在學習上的奮鬥,在自我能力上的奮鬥,追求更高的學位,追求更好地自我修養與品德都理所應當地要我們去奮鬥。奮鬥的力量是難以估量的。一年的奮鬥可以使一個徘徊於本科線的孩子進入清華的大門,更別說如見有充足時間拿來自我支配的我們了。懷揣着夢想去奮鬥,難道還有比這更快樂的事情嗎?少一點任性與盲從,多一點理想與堅持,每一個大學生都應當在青春年華創造一段不愧對未來的回憶

開講啦觀後感 篇3

又是難得的一節物聯網導論課,滿懷期待地走入課堂,猜想着老師將會給我們講解哪些新內容呢?只見老師開啟電腦,看見鄭強和俞敏洪的視頻,老師先給我們看的是鄭強校長的視頻。

聽了鄭強校長的演講,心中有所觸動,鄭強校長首先提出了一個問題:爲什麼我們要上大學?這個問題一針見血,或許大多數大學生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爲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呢?他解釋道:當今的學生在他們初中、高中的時候都是以老上大學爲學習目標,然而當他們真正考上了大學,目標已經實現了,他們便沒有了目標,便變得迷茫,就不知道上大學的目標是什麼。對於“爲什麼我們要上大學“,鄭強校長回答道:”在學的過程中去體味。“在隨後的演講中鄭強提到他爲什麼會學到有機高分子,他說有機高分子並不是他想學的專業,但他在學習中越來越愛上有機高分子專業,最後他有所付出便得到了收穫。他也提出了“因爲愛,所以付出”,他告誡大學生們說哦:“無論你喜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你都學會去愛它。只有愛你纔會付出。”在學習專業課的時候,鄭強校長提出:精讀專業知識,夯實專業基礎。所謂精讀就是先注重所學的專業的內容,在學習課外其他知識,本專業的技巧一定要學精、學巧。關於現今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就業難的社會現狀,他指出:“其實工作不難找,是喜愛的工作難找。”大學生工作難找其實是對工作太挑剔,只要把找工作的門檻降低,每個大學生都能找到工作,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是有觸動心靈的教育才能刻骨銘心“。他說,爲什麼當代學生在課堂學習知識,爲什麼容易忘記,而且印象不深,因爲現實的教育觸動心靈的很少,比較呆板。

聽了鄭校長的演講,我覺得每個大學生都應該去好好思考,“我們爲什麼上大學?”這個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承擔這一份責任,而從現在醒悟真的不晚,希望有更多人去看鄭校長的演講。

接着老師給我們放了俞敏洪的視頻,俞敏洪和我想象中的有點不一樣,之前從來沒聽所過俞敏洪,這次我終於有機會聽到、看到傳說中的人物。總的感覺這個人挺幽默,演講非常有感染力。

俞總說,大學之大在於知識之大,學問之大,眼界之大。這就必須要讀大量的書,像電影《中國合夥人》中那樣,他說:“大學要讀多少書纔夠呢?400本左右。“

他本次演講的主題是:相信奮鬥的力量。他說他曾經經歷多許多挫折,他曾經三次高考,曾經追求過二十幾個女生都以失敗告終,在大學期間患肺結核,被迫休學,與人應聘喝酒住院三天。但這些挫折都沒有難倒他,他都挺過來了,並且成功了。他說人不能僅限當前的生活,要勇於奮鬥。俞敏洪以自己爲例,他放棄自己在北大留校任教師的機會,出來開辦培訓學校,經過幾年的努力,最終創立了新東方,並且在美國上市。

俞敏洪,鄭強校長的話使我感觸頗深,我不由得看是在思考自己的人生的志向,也許夢想是一種探索過程,經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最終實現夢想。

開講啦觀後感 篇4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過這一生就太長了——莎士比亞

俞敏洪,新東方的創始人,然而爲什麼會創建新東方,則是因爲他需要機會,一個可以改變自己的機會。

在八十年代末的時候,俞敏洪收到了多封來自國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卻沒有一所大學願意爲他提供獎學金,以他在北京工作所得,零零總總加起來也就30美元,可國外的大學每年最少也需要三萬美元。正巧當時國內外語開始盛行起來,俞敏洪就打起了英語的主意。他成功了,他有了財富。可當他站到了今天這個位置上,就想着爲中國教育業做點貢獻了。爲什麼?因爲他有了力量,有了一定的基礎,就可以去追求更精神層面,可以用自己的力量爲自己的國家出一份力。我們不可能說永遠等着天上掉下餡餅砸到你頭上,不可能永遠等着偶然的運氣而不去尋找必然的運氣。而這必然的運氣就是透過努力,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件事,最終到達一定的高度,找到你的價值。

回想這12年寒窗,不知道自己做了多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爲了大人口中的錦繡前程而奮鬥,不知道……有太多的不知道。我想我口中所謂的奮鬥,趕不上俞敏洪奮鬥的萬分之一。他有過三次高考經歷,而我,一次高考的失利足以令我的信心消散在煙雨中。再者說,他可以堅持每天早起,晚睡,只爲了自己的那點信念,而我,每天晚上不趴在作業本上睡覺,不玩電子產品就謝天謝地了,別說認認真真的學習了。可見老師的老話是對的:“學習來不得半點虛假。”這不,高考成績就說明了一切,高三一年的努力讓我不至於沒有學上,但是,沒有太好的學上。可不,生命,就是要有奮鬥的力量。

上了大學之後,我總是在想我爲什麼要上大學,得出的答案不外乎三點: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大學是我們步入社會的門檻,我們玩從中學習如何在小型社會中生存;爲自己以後找工作,提供一個學歷,一個平臺。可鄭強老教授卻說,我希望你們這四年不要過得那麼累,希望你們過的純潔一些。你們要因爲愛,去學。就像吸鐵石,一個n極,一個s極,相互吸引。你可以埋頭在實驗室中幾天幾夜也不覺得累,相應的,它也會報你以碩果,讓你幸福感爆棚。不要考慮以後的自己要有一份怎樣的工作,學好了自然會有。現在經常會有新聞就是大學生不好找工作,然而,這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不是找不到一份工作,而是找不到一份讓你享受的工作。是啊,讓自己喜歡又享受的工作哪有這麼好找。所以這大學期間不要思考那麼多,快樂地度過則是上上選。

將兩位老師的話合起來就是:在大學,努力的奮鬥,盡你所能的去做,愛上你的專業,潛心鑽研,並在空餘時間開展些文體活動,幸福的過完大學生活,你就成功了。

人的一生不在乎,生命的長短,在乎它是否絢爛。

開講啦觀後感 篇5

週三物聯網導論晚課時,和物聯網的同學們一起學習觀看了浙大“學生心目中最喜愛的老師”—鄭強教授的精彩演講,頓時感覺受益匪淺。其中,令人最爲深刻的就是,鄭強教授精彩的`演講,他的每一句話都是那麼鏗鏘有力,整個過程都是那麼激情洋溢。他快人快語,針對大學生現狀的抨擊更是痛快淋漓,不斷贏得大家熱烈的掌聲。

觀看了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的演講視頻,感觸很深,尤其是他對“當代大學生”的看法,引起了我們的共鳴。作爲一個理工科的教授,居然對中國的社會現象以及大學生認識的這麼深,特別是講到我們國家教育存在的問題,鄭教授以他獨特的視角給我們很大的啓發。

鄭教授向來以一個普通人自居,以一個平和的現實的眼光去看待種種社會問題,在普通國民眼中,鄭教授或許是一個老憤青,說什麼他有着極端主義思想,說他對社會有牴觸心理,但是我個人認爲,那只是市井之言,無聊時發發牢騷罷了,倘若連鄭教授都是憤青,那你們的地位又在什麼地方呢?

作爲浙大的一名教授,鄭強早年留學於日本和西歐,能夠設身處地地體會到國際學術環境和國民性的優劣,而我們國內的那羣“井底之蛙”卻在他面前班門弄斧,真是可悲可嘆!

再看我們中國當前的大學生,網絡和戀愛似乎成了每一個大學生生活中的重中之重。我們每一個人在沉迷於網絡和風花雪月的時候,有沒有想到,我們來到大學是爲了什麼而來的?我們能夠擁有今天優美的大學壞境是誰給的?我們能吃好的穿名牌這些錢是怎麼來的?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每個大學生應該深深反思的。當我們在抱怨着飯菜不合口味的時候,當我們在抱怨着食堂擁擠的時候,當我們在抱怨着找不到女朋友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長征,有沒有想過長征路上的故事: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

我們不應該再對這個社會抱怨什麼,因爲我們沒有資格。我們只有在大學裏好好充實自己,學好本領,將來對這個社會奉獻自己。我們要堅持自己的信仰,同時,要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目標,在短暫的一生中,實現自己最大的人生價值。我們並不是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業,而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奉獻自己可以奉獻的,那麼,我們的生命就算有價值了。

同時,看過俞敏洪老師的演講,心中也有了許多的感受。他是新東方的創始人,英語很好,但他總說自己英語水平不高,總是非常謙虛。他說學英語要面帶微笑,努力去追求。不管學習什麼都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健康的身體。如果一件事你認爲是好的,那麼你必須主動追求,英語在現代社會中是一個全球通用的語言,用英語可以掌握更多的資訊,所以英語必須要學,而且要學好學精。

俞敏洪認爲:什麼事只要自己想成功並付諸於行動,再加上堅強的信念是必然會有成果的。他說,如果你是一個能力小的人,那麼你就要精而不泛;如果你是一個能力大的人,你就可以泛而不精,像陶淵明那樣凡事不拘小節。將來找工作的時候,你的工資就是衡量你能力的一個標準,你的能力就要靠你的日積月累。

開講啦觀後感 篇6

在前幾天的物聯網導論課上我們老師給我們看了兩個視頻,是開講了裏面的,第一個是貴州大學的校長鄭強,他開講的主題是“爲什麼讀大學?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仔細的思考過這個問題,上大學對我來說好像就是人生的一個階段,讀完小學、初中、高中就很自然的來到了大學,至於我爲什麼讀大學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就好像讀大學就是人生的一個必然的過,已經程是設定好了的人生軌道,走到這一步的時候根本不會去想爲什麼。可是,在聽完鄭強校長的演講後,我也對我爲什麼讀大學產生了疑問,我爲什麼讀大學?大學對我來說到底是什麼?這些疑問不斷地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最先出現在我腦海中的關於我爲什麼讀大學的答案就是想在四年後可以找到一個好的工作,這可能是最普通的一個理由,可是在聽過鄭強校長的演講後我的心裏漸漸的萌生出一個想法:我是不是應該像鄭強校長說的那樣去感受一下大學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在大學裏更好的豐富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含量,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豐富自己的內涵,在大學中更好的鍛鍊和提升自己。我想,也許這樣纔是我想要的大學生活,這纔是我讀大學的原因。也許,這纔是大學真正吸引人的地方,這纔是大學真正的魅力所在。這纔是大學生活吸引人的地方,現在的我已經知道了我上大學的原因,像鄭強校長說的那樣,在大學中感受大學悠久的文化歷史,豐富自己的內涵。這就是我想要的大學生活。這就是我讀大學的原因。

另外一個視頻是關於新東方總裁俞敏洪的,他開講的主題是有關於奮鬥的,俞敏洪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人物,新東方創始人,中國最有錢的教師。除了這些,他的故事我們也多多少少的都知道一些,在兩次高考落榜後,堅持不懈,終於憑藉自己的堅持最終夢圓北大,他用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奮鬥的力量,他用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爲什麼要奮鬥,奮鬥的意義是什麼?奮鬥這個詞我從小就聽過,從小老師就告訴我,無論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你都只能透過你自己去努力奮鬥來獲得。奮鬥,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都會出現很多次,他總是時不時的就會出現,它是一個我們從小就深知的道理,他告訴我們想要得到你想要的生活你就必須付出相應的努力。可就是這樣一個大家都是從小都懂得道理,從俞敏洪的演講中我們又有新的理解、新的意義。這是最讓我佩服的地方。一個大家都知道的詞語,卻可以透過自己的經歷和出色的口才,讓我們對這個詞語產生了新的認識,讓我們對這個詞語產生新的想法、新的認識。

透過觀看這兩個視頻,讓我產生了很多新的想法,讓我對人生、大學、奮鬥這些話題產生了很多新的感觸。我想,這會讓我在今後的人生中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