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cctv開學第一課2016觀後感:學習長征精神

觀後感1.52W

大型公益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節目將於9月1日(星期四)20: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首播,今年的主題是“先輩的旗幟”。下面語文迷網給大家帶來了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cctv開學第一課2016觀後感1:

我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從小父親就給我講紅軍長征的故事,那些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無數動人的故事,一直伴隨着我的成長,成爲不斷激勵我前進的不竭動力。

還在我剛上幼兒園時,父親就找來一些紅軍長征的連環畫讓我看,我邊認字邊記住了不少紅軍的故事,還在幼兒園講給小朋友聽。上小學時,經常出差的父親只要一回家,就關心我的學習,每當看到我的作業本上打滿“√”和考試成績優良時,就講一個故事作爲獎勵,我記得講得最多、印象最深的還是紅軍長征的故事。

小時候我對長征精神的理解雖然還比較膚淺,但還是認真地照着紅軍的樣子去做,用長征精神激勵自己。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用紅軍“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故事鞭策自己,攻克了學習上一個個“攔路虎”,使自己各門功課成績在班級都名列前茅;在他人需要幫助時,我用紅軍“一袋乾糧”、“七十六粒糧食”等故事激勵自己,主動爲他人排憂解難,體味助人的快樂;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我用紅軍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精神教育自己,從而自覺犧牲個人利益,主動關心集體利益,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我爲三峽工程捐款和爲城市建設獻一計的事蹟還被多家媒體宣傳,爲此,受到學校的獎勵,被評爲省級“三好學生”。

步入大學校園後,當時學校正在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我作爲組織培養的重點對象,聽了幾次黨的創新理論講座,利用課餘時間重溫了《紅軍長征六十週年紀念文集》、《紅軍長征故事選》等書籍,在腦海裏一直思考着這樣的問題:在那種人類歷史上罕見的艱苦條件下,紅軍長征爲什麼能夠取得勝利?在用血肉之軀鋪就的前進路上,爲什麼那麼多的人能夠義無反顧、前仆後繼?那是因爲有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有堅定的革命信念作爲精神支柱。有了認識上的昇華,使我更增強了對黨的無比信賴,更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的決心。爲了把更多的同學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我和另外幾名學生黨員還開辦了“知心話兒對黨說”的網頁,定期在網上與同學們交流,宣傳黨的知識,成爲學校黨建工作的一個亮點。

隨着閱歷的增加,那些聽了上百遍的長征的故事依然感人,用血與火凝成的長征精神依然鮮活,她好像融化在我的血液中,成爲我執著的信念和追求。在大學畢業即將面臨工作分配時,擺在我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融入市場經濟大潮,做一個在商海中搏擊的“弄潮兒”;一條是投筆從戎,當一名新時期有爲的軍人,把青春和知識毫無保留地貢獻給國防建設。我是軍人的後代,理應做一名紅軍精神的傳人,爲此,我選擇了從軍之路。儘管從軍之路很艱辛,一穿上軍裝就投入緊張的訓練,磨破了手腳,曬黑了面板,但我挺住了,半年的艱苦訓練,使我以軍政考覈全優的成績成爲一名合格的武警戰士。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週年之際,我隨父母走進了“重走長征路”的行列,親眼目睹了草地的神祕、雪山的險峻;親耳聆聽了大渡河的濤聲、川主寺鎮的傳說;親手觸摸了瀘定橋冰冷的鐵索、“紅軍樹”累累的彈痕,從而品味到什麼是真正的偉大、聖潔、崇高和永恆。也使我再一次強烈地感到:一個民族和國家,必有一種精神和信念。她在人們的內心裏蘊藏,外化成爲一種能量、她像看不見的火光,如地球深久涌動的岩漿,歷經千萬年而不泯,爲天地人間提供不竭的熱能。這就是長征故事給我的啓迪,就是長征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薪火不熄,代代相傳。

cctv開學第一課2016觀後感2:

特製布鞋紅軍在爬雪山以前,那天晚上,下着大雨,董必武和小王,沿着高低小平的小道,一腳一腳地向前摸索趕路。小王不小心踏翻了一塊石頭,摔了一跤,當他爬起來時,腳上的鞋子不見了,只好光着腳路。第二天,雨過天晴,董必武發現小王的光腳丫上有幾條血口子,便從馬褡褳裏取出一雙自己的舊布鞋,遞給小王說:“要取得革命勝利,現在就要吃大苦。你光着腳,是走不出雪山草地的,快去!”小王說:“我不怕苦,就是打赤腳,也保證在長征路上不掉隊,走過雪山沒問題。”他把那雙鞋遞到小王手上,說:“你拿着穿吧。”小王說:“我知道首長只有這雙鞋,還是你自己穿。”董必武把腳往上一蹺:“這不還有一雙嗎?”小王說:“那雙已經很破了。”董必武說:“不要緊,我們還準備了一批‘特製布鞋’。”小王很疑惑,心想從長征開始,就一直跟隨着首長,這種鞋,別說沒有見過,連聽都沒有聽過。小王望着董必武,問:“什麼特製布鞋?從來沒聽過。”董必武笑了笑,指着馬背上的馬褡褳說,“那不是嗎?”小王知道:馬褡褳裏,只有他的辦公用具和生活用品,還有在途中撿的破布和破棕片。今大,他從馬褡褳裏取出幾塊棕片,在自己的腳上包紮起來。包好後,在地上走,邊走邊說:“我們把棕布撿來做鞋,壞了後再包不是正好嗎?”從此以後,董必武又多了個撿棕布的小王。董必武就是用“特製布鞋”過了雪山。

《一袋乾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乾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爲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乾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爲了大家有足夠的乾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爲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髮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乾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乾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

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麼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裏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麼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第一個: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由於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的關係,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三個病號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飢餓威脅着他們。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麼能吃飽呢?班長眼看着他們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後來,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爲了他們而犧牲了。第二個: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陽偏西了。由於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飢挨餓,陳賡同志感到十分疲憊。這一陣他掉隊了,牽着那匹同樣疲憊的瘦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見前邊有個小紅軍,跟他一樣,也掉隊了。那個小傢伙不過十一二歲。黃黃的小臉,一雙大眼睛,兩片薄嘴脣,鼻子有點兒翹,兩隻腳穿着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陳賡同志走到他跟前,說:“小鬼,你上馬騎一會兒吧。”小鬼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盯着陳賡同志長着絡腮鬍子的瘦臉,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話說:“老同志,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快騎上走吧。”陳賡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說:“騎一段路再說!”小鬼倔強地說:“你要我同你的馬比賽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說着把腰一挺,做出個準備跑的姿勢。

“那,我們就一塊兒走吧。”“不。你先走,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陳賡同志無可奈何,從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遞給小鬼,說:“你把它吃了。”小鬼把身上的乾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說:“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還多呢。”陳賡同志終於被這個小鬼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他騎在馬上,心情老平靜不下來,從剛纔遇見的小鬼,想起一連串的孩子。從上海、廣州直到香港的碼頭上,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一個個浮現在他眼前。“不對,我受騙了!”陳賡同志突然喊了一聲,立刻調轉馬頭,狠踢了幾下馬肚子,向來的路奔跑起來。等他找到那個小鬼,小鬼已經倒在草地上了。陳賡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馬背,他的手觸到了小鬼的乾糧袋,袋子硬邦邦的,裝的什麼東西呢?他掏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上面還有幾個牙印。陳賡同志全明白了。就在這個時候,小鬼停止了呼吸。陳賡同志一把摟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嘴巴:“陳賡啊,你怎麼對得起這個小兄弟啊!”第三個:紅軍長征途中,前有堵截,後有追兵,而且還要經常與空中偵察、轟炸的敵機進行鬥爭。儘管當時紅軍的防空武器極其簡陋,但仍發揚以劣勝優、敢打敢拼的精神,積極地進行防空行動,並在長征途中擊落6架敵機。第四個:紅軍長征路上,發生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我讀過一個故事叫《一袋乾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乾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爲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乾糧掉入河中被水沖走了。爲了讓大家有足夠的乾糧吃,她堅持沒告訴戰友們,裝成沒事發生一樣,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讓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體不行了,在護士長髮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乾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自願地分一點乾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讓我們看到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大人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可她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沉默,自己吃苦。

此刻,她腦海裏想的只有戰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輕鬆地自己上路,可她沒這麼做,她細心照料每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隊伍的優良品質了。長征故事1。長征途中,有位女戰士叫小董,才13歲。爬雪山是每人發一個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沒帶辣椒。小董剛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發抖。隊員一直喊:“同志們千萬別坐下,坐下就起不來啦。到了山腰,小董實在又冷又累,但還是堅持着,終於到了山頂,小董看隊員們都滾了下去,一滾就是幾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滾,100多丈。終於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戰地女傑:賀子珍的身體裏嵌入17塊彈片在悲壯的二萬五千里長徵中,活躍着一羣特殊身影,她們中有中央領導同志的夫人、有女幹部,也有普通女兵。飢餓、疾病、血戰、死亡,沒有什麼能阻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這一羣可親可敬的巾幗英雄在瀰漫的硝煙中一路穿行。作者常敬竹說,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儲存穿行在北京城區的大街小巷,苦苦尋找當年參加過長征的女紅軍。那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耗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他們依舊樂此不疲,因爲每一個採訪對象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驚喜,一種久違的精神在召喚着他們、激勵着他們、感動着他們。

儘管,當年風華正茂、叱吒風雲的紅軍女戰士大多已經告別人世,而女紅軍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麗故事依然那樣蕩氣迴腸、動人心魄。1935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女紅軍們剛拖着疲倦的身體趕到貴州盤縣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羣敵機嗡嗡地叫着突然從山後飛過來,其中一架快速俯衝下來,一陣激烈的機槍 子彈迎頭掃射,三枚炸彈投向休息營地。戰士們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溝裏、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勢把一些人遮蔽起來,但要命的是一些紅軍傷員躺在擔架上根本動不了。賀子珍本來是隱蔽在路邊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顧個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擔架,這時,一枚炸彈投了下來,在她身邊頓時騰起一股煙塵……敵機飛走了,槍聲、爆炸聲停止了,硝煙和塵土漸漸消散開去。賀子珍的身體裏嵌滿了彈片,鮮血把軍衣浸染得殷紅。一場緊張的搶救開始了。警衛員騎馬去總衛生部請來李芝醫生,爲賀子珍救治。李芝先爲賀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針,然後做了全身檢查,發現在她的頭部、上身、四肢共有17塊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彈片,在沒有實施任何麻醉的情況下,手術開始了。賀子珍疼得渾身大汗淋漓,眼裏噙滿淚花,卻堅持一聲不吭。身體淺層的彈片終於被一塊塊取出,而深入體內的彈片卻難以取出,成爲戰爭留給她的一份永久紀念。

長征猶如一座豐碑,光輝地立在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史冊中,成爲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奮圖強,堅忍不拔,積極向上,戰勝任何困難的精神力量。歷史事實已經證明,長征鍛鍊了中國共產黨,使黨由幼稚走向成熟。正是憑着長征精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才戰勝了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創造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人間奇蹟,使中國革命轉危爲安,最終取得長征的勝利,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長征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懈奮鬥。歷史也將證明,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的歷史條件下,長征精神還將繼續激勵中國青年堅定地跟黨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撫今追昔,共和國和滄桑鉅變令人感慨萬千;繼往開來,全面的小康社會的美好前景呼喚着我們奮然前行。傳承長征精神,就是要樹立忠於人民、忠於事業的理想主義精神,青年富有理想,而真正遠大的理想,必須與祖國的命運和人民的意願緊密結合。當代青年應該具有的遠大理想,就是把我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只有在爲遠大理想的頑強奮鬥中,青年的人生抱負才能真正實現,青年的人生道路纔會煥發光彩。傳承長征精神,就是要堅持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的精神,長征給人們一種深刻的啓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支軍隊,只要有艱苦奮鬥的'精神,就能夠成就事業,創造輝煌。我們要徹底改變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貧窮落後的面貌,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進行艱苦的努力。艱苦能磨鍊人,創業能造就人。青年要時刻銘記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發揚甘於奉獻和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自覺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艱苦的環境中去,經歷風雨,經受鍛鍊,努力爲祖國和人民建功立業。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走進21世紀的中國青年,一定能夠接過前輩長征的火炬,讓偉大的長征精神代代相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譜寫出更加壯美的青春之歌.

cctv開學第一課2016觀後感3:

長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過生離死別的悲壯故事,讓老紅軍們刻骨銘心的,是一段段血與火、生與死的真實經歷,是從生死考驗中錘鍊出的頑強意志,是激勵着廣大紅軍指戰員艱苦征戰的強大動力,是中國共產黨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全面展示。

長征精神是中國的,都不約而同地把他們的焦點對準了紅軍的精神,那種英勇頑強、一往無前的精神。正如索爾茲伯裏所說:“長征將成爲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其可貴就在於,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澱中轉化爲對現實的啓示,體現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

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於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着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爲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涵。

偉大的長征精神,概括起來就是胸懷目標、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顧全大局、緊密團結的革命風格,心繫羣衆、患難與共的高尚情懷。

今天,當年的戰爭硝煙已經散去,但和平發展的天空並非晴空萬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新的長征與當年紅軍長征一樣將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將面臨着嚴峻的困難和考驗。正因如此,新世紀新階段更需要我們高擎起長征精神的火炬,讓曾經推動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光榮傳統在新的長征中煥發出時代光芒,照耀着我們像當年的長征紅軍那樣去不斷開創出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