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改寫作文

花木蘭改寫作文

花木蘭改寫作文1

“唉——”從花家院子裏傳出一陣陣嘆息聲,只見花木蘭坐在織布機上,呆若木雞,要問她是否在思念,在回憶,卻也不是。原來,昨夜見到軍帖,要徵兵打仗,裏面就有花木蘭父親的名字,可木蘭的父親生了病,身體虛弱,不能打仗,於是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

花木蘭改寫作文

她買了一匹駿馬,騎到黃河邊的軍營,到了軍營,爲了不被拆穿,她比其他人練得都要努力。後來,他們又去到了黑山頭抵禦匈奴,卻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到爹孃?

後來,因戰功顯赫,花木蘭被升爲將軍,統領十萬大軍,在長城某處守衛。之後,匈奴的大軍來攻打花木蘭守衛的地方,花木蘭讓士兵們在城牆上射箭與匈奴僵持。可是這麼耗下去也不是辦法,萬一來了更多軍隊,自然贏不了。爲了打敗匈奴,花木蘭夜以繼日地設計作戰計劃,終於,她想出一招妙計,她將士兵分成六隊,兩隊到匈奴大軍的左右兩側,兩隊到敵人的左後方和後右方,自己又率領一隊,剩下一隊留守在長城上。城門一開,五隊人馬一起殺向匈奴大隊。

花木蘭衝在最前,遇敵就殺,可匈奴將領也不弱,很快就冷靜了下來,重整軍隊,抵抗花木蘭軍隊的進攻,於是花木蘭的軍隊又撤了回去。爲了儘快打退敵人,她派小股軍隊切斷匈奴的糧草,又在冒着黑夜在敵人軍營裏澆上油並放火,終於,敵人被火攻打退了。

可花木蘭覺得敵人還會回來,於是花木蘭申請增加兩萬人馬、一萬張弓和一萬五千支箭,又派人增厚城牆,並派人在城門後放上沙包,搭上長槍,又讓城中婦女們一起爲軍中將士做飯織衣。果然,不出花木蘭所料,匈奴還不死心,帶了四十萬兵馬,準備一舉攻破城牆,直接殺到皇宮。而花木蘭先派人通知其他將軍支援,再製定作戰計劃,她打算派軍隊誘敵深入,另一支軍隊在敵人後方待命,軍隊假裝輸了撤回城門內,等敵人攻破城門,就用事先安排的長槍與敵人戰鬥,再假裝逃走,匈奴就會放鬆警惕,乘勝追擊。這時,匈奴一進城,就會被安排好好的軍隊襲擊,敵人必然後撤,她再率兵追擊,和敵人後方軍隊一起進攻,形成前後夾擊的陣勢,敵人自然措手不及,而支援部隊在此時應該會趕到,一起將匈奴消滅。

正是這一招妙計,讓匈奴人派軍隊去騷擾還在爲如何攻破被花木蘭加厚的城牆,結果不戰而勝,花木蘭的軍隊退回城裏,敵人納悶了:還沒打呢咋就撤了?要不派小股軍隊去追吧。於是派軍隊去探探情況,敵人軍隊一下子就破了城門,可剛進去就被刺死,匈奴的大部隊不知道情況,就進入城門,結果被刺死一些士兵,匈奴部隊剛以爲有埋伏想撤時,木蘭的軍隊卻先撤了,敵人想:原來也不過如此嘛!被我們打敗了那麼多次。於是敵人衝了進去,結果被真正埋伏的軍隊襲擊了,匈奴開始撤退,木蘭花一邊追擊一邊叫敵人後方軍隊攻擊。正在這時,支援的部隊到了,經過兩個時辰的圍剿,終於消滅了敵人。戰爭終於結束了。

皇上聽聞此事,大擺宴席,招待花木蘭,問她:“朕封你做尚書郎,你看如何?”木蘭回答:“多謝皇上的好意,但臣更願騎千里馬回故鄉。”皇上聽了,說:“既然你不願,朕也不強求,朕就賞你一匹千里馬,讓你回故鄉。”

花木蘭騎着馬和夥伴們回到了故鄉,木蘭的爹孃聽了這事,趕忙出城迎接,弟弟聽了,在廚房裏宰豬羊,姐姐聽了,趕忙化妝去迎接。木蘭見到父母,激動極了,和父母說了很多話。回到了房間,她穿上了舊時的衣裳,貼上了黃花,出門接待夥伴們,夥伴們見了,驚訝地說:“一起打仗十二年,卻未曾發現木蘭是女郎。”接着,大家一陣大笑。

花木蘭改寫作文2

戰爭之前我感謝生活,它給我平安;戰爭之中我感謝生活,它給我豪邁;戰爭之後我感謝生活,它給我團圓。——題記

盼望着,盼望着,我的家,我的親人,我的一切……

經過萬里征程,我回來了,城外的一對老婦人,映入我的眼簾,近了,近了,啊!我的爹孃,我回來了……

眼裏涌出喜悅的淚,心中流出無言的語,小草躲在大樹下一動不動,雲朵漸漸藏入天空的胸膛,木蘭我今天又回到了家鄉……投入父母的懷抱,講述我征戰沙場,度日如年的別愁。不經意間,來到了屋檐下。夢中的小院,負傷時給我堅強,征戰時給我信心,你是我離別後的思念……

來到我舊時的閨房,穿上我舊時的衣裳,再次坐在織布機前,推動着它,唧唧復唧唧……

聽着這久違的聲音,遙想當年,我在這裏嘆息。東奔西走,南來北往。付出,我不遺憾;悲傷,我不憂然;奔逐,我不辛酸。滾滾黃河,好似我的淚水,喧囂燕山,使我的心好煩。思念我的父母,思念我的小院,思念那唧唧……今日想起,何必嘆息,只不過是從頭再來罷。呵!那金戈鐵馬,撼天動地;那雄關漫道,氣貫長虹;那戰天鬥地,狂勁衝飛霄。而這織布機,纔是我的最愛!

別離之時,我流多少淚,何必?身披鐵甲,縱橫沙場,何必?辭官不就,迴歸故里,何必?只爲這全家的團聚,只爲這唧唧復唧唧……

巾幗何必讓鬚眉。——後記

花木蘭改寫作文3

花木蘭打完仗,騎着她的戰馬回到了故鄉,她順着記憶中的路線摸索回了家。好幾年不見了,不知大姐嫁人了沒,小弟考中科舉沒,她一邊想着,一邊馬不停蹄的趕着路,她多麼想念自己的父母,她多麼希望他們的身體還和以前一樣好。

到了家,她看見的還是十年以前的那副場景:大門正對的是那九畝田地;田地旁,還是那口老井,老井裏的水還是那麼多,沒有多一點,也沒有少一點。木蘭開啟了房門,坐了坐家裏的牀,換上了多年不穿的裙裝,便走到她躲着窗戶的梳妝檯前梳理自己的頭髮,她取出了在抽屜躺了多年的銅鏡,開始裝飾自己。

不一會,她聽見了門外的歡呼聲,急忙跑了下去,只見姐姐挽着她的丈夫,站在門口,還有自己朝思暮想的爹孃,而小弟一考完回來,見到的木蘭的馬,便開始磨刀,打算宰豬宰羊。然而同她一起回來的夥伴們,見到她這幅打扮,都吃驚的張大了嘴巴,在一起那麼多年,竟不知她是女人。

木蘭笑了,笑得很燦爛,她從來沒有這樣笑過,她輕輕的對自己說“我現在又是一個真正的女人了!”

花木蘭改寫作文4

一天,木蘭正在紡織,聽不見機杼聲,只聽見木蘭“唉……”的嘆息聲。

突然,一隻小兔子走過來,木蘭見了,說道:“真沒你那麼自在!”木蘭把兔子抱起來,放在懷裏,說:“小兔子,你知道嗎?昨天軍帖寫上着爸爸的名字,爸爸沒有大兒子,弟弟又沒又長大,唉……”

過了幾天,木蘭實在沒辦法,只好代父從軍,但這個祕密卻沒有告訴她的父母。她自己把她那長長的美麗的頭髮“卡嚓”一剪,“哎呀”木蘭大叫一聲,哦,原來剪到手指了。於是木蘭穿上男孩子的衣服,大家就會看見一個粗魯的大男人。她走出去門口,剛好木蘭的媽媽回來了。看見一個很帥的大男人在自己面前(很帥的男人其實是木蘭),竟然一見鍾情纏着不放。

終於,木蘭說出了自己的身份,另媽媽感到不好意思,一把年紀了,還學人家逗男人,真不害臊。

花木蘭改寫作文5

秋天夜裏,格外寧靜,星星一閃一爍的,皎潔的月光照在寂靜的大地上。

木蘭坐在窗前,秋風吹過她兩鬢的頭髮,兩片紅落下,飄在她的頭髮上,落在她的肩上。一陣、一陣的嘆息聲從木蘭嘴裏傳出。其中,還夾雜着幾聲機杼的聲音。把這個夜裏被渲染的更寂靜。父母走進來,木蘭仍在嘆息,對着窗外呆呆的想着、思念着什麼。母親問:“兒,你在想些什麼,你在思念着什麼?” “木蘭我也沒想什麼,沒思念什麼。只是,我很憂傷,想着昨日的那一幕:在城牆下看見徵兵文書,得知匈奴大犯邊疆,可汗要大量徵募兵士。徵兵文書很多卷,我仔仔細細看了看,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年邁,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我也沒有什麼兄弟。木蘭我願意替父親從軍,去保衛國家。”木蘭地說。父母對視一下,說:“你是女子,怎麼可以去參軍呢?那可是欺君之罪呀!”“女子又怎樣,女子就能被不起嗎?我不想失去父親,我要待父從軍!”木蘭斬盡截鐵地說。

跑到各個市集去買了一些必要的裝備。第二天,清晨木蘭盤起自己的長髮,換上男裝,帶上父親那擦拭發亮的寶劍,留下一封書。快馬加鞭地朝黃河趕去,那風霜吹着她的臉龐,露出毅然的面孔。早晨出發,晚上住在黃河邊。聽不見父親、母親是如何含着淚,呼喚自己的。只能聽到那黃河波濤洶涌的聲音。幾天後的早晨,木蘭離開了黃河邊,晚上又留住在黑山頭。聽不見父親、母親是如何含着淚,呼喚自己的。只能聽到那燕山腳下的胡人兵馬的嘶鳴聲。

木蘭發誓:爲了父母,爲了國家的和平,我要全力以赴,戰勝敵人!

經過幾十天的長途跋涉,木蘭奔赴戰場,想飛一樣地跨越關塞山嶺。北方吹來了寒氣,傳來了到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照在每爲戰士的鎧甲上。生活的艱苦,木蘭沒有害怕,沒有退縮。

“殺--”戰場上炮火連天,飛沙走石,兵馬的嘶鳴聲,戰士們的喊殺聲,混成一片。最前方依稀看見一位身着盔甲、英姿颯爽的將軍。是木蘭,正用勁揮舞着馬鞭,手中拿着那把父親的寶劍,殺出一條勝利的路。血流成河,戰士們和敵人的屍體橫七豎八的佈滿戰場。花木蘭真正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心有餘悸的。

十年的拼殺,十年的搏鬥,木蘭率領着全軍,勝利歸來朝見可汗,可汗給人的感覺是威嚴、肅穆的。她現在可不再是什麼無名小卒,她已經是鼎鼎大名的花將軍。記下來很多軍功,賞賜了很多財物。爲木蘭舉行了慶功宴,在宴上可汗問:“你說,你想要什麼?只要是朕有的,統統都給你。賜你做尚書郎,行嗎?”花木蘭笑了笑,說道:“謝皇上恩典,下官沒有什麼所求,不在乎什麼官職,只因爲離家鄉多年,讓父母親掛念,自由不能服侍兩老,感到十分不孝,所以想借千里馬,送兒回故鄉。”

木蘭衣錦還鄉的消息傳到了她所在村莊,整個村子就沸騰了。村民們臉上都流露出從未有過的喜慶,木蘭的家人更是喜上眉梢。終於盼到了這一天,木蘭的雙親互相挽扶着去城外迎接閨女的到來,村民也簇擁着去迎接遠到而來的隊伍,凜冽的寒風呼嘯着,而兩位老人和村民們的心卻比什麼時候都燙。聽!一陣馬啼聲由遠及近地傳來。頓時,道路飛揚起漫天塵埃。突然,這片迷茫中飛出一匹矯健的烈馬,花木蘭從馬背上一躍而下,撲進母親的懷抱裏。動情地呼喚着:“娘,蘭兒回來了,您的蘭兒回來了!”母親伸出顫抖的手撫摸着愛女的面頰,沒有以前的稚嫩,是這十年的風霜,改變了木蘭。片言未吐,卻已泣不成聲。父親也不禁老淚縱橫。在場的人,無一不被這一場景所感動。小小村莊到處彩燈高懸,爆竹聲聲。

木蘭的姐姐妝扮一新地迎出來,望着眼前的這位威武的將軍,真是又驚又喜。“小妹!”“姐姐!”久別的姐妹緊緊地抱在一起。木蘭不時聽到了霍霍的磨刀聲,來到後院。闊別10餘載,往日的小淘氣已長成一個英俊強壯的大小夥子。爲了給姐姐洗塵,他正在殺豬宰羊。堂屋而砂時傳來大夥開懷暢飲的笑談聲。

木蘭卻來到了她少女時代的閨房。屋裏的擺設一切如往昔,角落裏那臺織布機彷彿在述說以往的故事。木蘭脫下戰袍,換上了美麗的紅裝,滿懷柔情地端坐在鏡前,在額頭上貼花黃,細心地梳理着兩鬢的烏黑頭髮。木蘭輕移蓮步,嬌羞地來到堂屋。一剎那,戰友們都被這位嫵媚的佳人驚呆了。一位夥伴驚喜地對問:“沒想到木蘭還有一位如此美麗的妹妹呀!”木蘭爽朗地笑了,對衆人道:“你們好好看看,她就是木蘭呀!”“什麼?”大夥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與他們同甘共苦十餘年的花木蘭竟是一個妙齡女子呀!

此後,木蘭的名字流芳百世,千古讚揚木蘭真乃一個巾幗不讓鬚眉的蓋世奇女子也!

花木蘭改寫作文6

花木蘭替父從軍凱旋歸來回到家鄉,恢復了女兒裝,令同來的戰友大爲吃驚。花木蘭在戰場上是驍勇善戰的男兒,在家裏卻是貌美如花的姑娘。消息傳出,很多富家公子闊少紛紛上門求親,可她一個也沒看上。

話說有這麼一位姓魏的公子哥兒,仗着自己是丞相的兒子,家中雖已有妻室,卻仍然在外胡作非爲,調戲良家婦女,老百姓避而遠之。有一次,花木蘭和自己的婢女上街去買東西,半道上碰到了這位魏公子。眼前的這位天仙似的女子,讓魏公子眼睛都看直了,木蘭討厭地白了魏公子一眼,拂袖而去。魏公子回到家,便向自己的爹爹說起在街上看到的一位美女,說自己要娶她爲妾。丞相一向嬌貫兒子,也不問是誰家的女子,便應允了。

第二天,魏公子在街上又遇到了木蘭。這時他還沒打聽這位美女是誰,以爲是一個小戶人家的女子,便上前調戲。木蘭也不示弱,對魏公子說:“這位公子,你有本事就和我賽詩、猜謎語,如果你贏了,就依你說的辦。”公子心想:一個女子,能有什麼才學,當場就答應了。公子說:“如果我贏了,你就嫁給我。”木蘭身邊的婢女將小姐拉到一邊,勸說小姐別惹這個魏丞相的兒子。木蘭對這個惡少的行爲早有耳聞,早就想尋個機會懲治一下這個惡少,更堅定了比賽的決心。比賽規則是:一個出上句,另一個接下句,回答不上者爲輸。先是魏公子出上句,木蘭接下句,魏公子說:“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木蘭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第二局開始了,該木蘭出上句了,木蘭說:“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一下魏公子可接不下去了,便放棄第二局。第三局是猜謎語。木蘭出謎語,魏公子猜,木蘭出:“什麼越洗越髒?”魏公子犯難了,是什麼呢?等他恍然大悟的時候,木蘭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魏公子被羞得奪路而逃。

魏公子回去以後,左思右想,想出了一條毒計,既然明的不行,那就來暗的。便想派幾個手下打聽木蘭的住處,乘木蘭不備,將她捉來與自己成婚。魏公子的幾個手下侍機捉拿木蘭,可跟蹤了幾次都跟掉了。有一天,他們跟着木蘭來到一個衚衕,見四下沒人,便就仗着人多勢衆,齊擁而上,卻被機警的木蘭三拳兩腳給放倒在地上,一個個如喪家犬一樣灰溜溜地爬走了。不知什麼時候,周圍已站滿了觀衆,看着平日裏總是趾高氣揚是、狗仗人勢的魏家奴才被木蘭教訓了一回,大家都覺得出了一口怨氣。這時,隨着一聲“打得好”,從人羣中走出一個氣宇軒昂的年輕人,那讚歎的目光令木蘭第一次有了羞澀之感。一旁的丫環嗔怪道:“這位公子,沒看過我家小姐嗎?”而公子身邊的隨從說:“大膽,不可對我家主人這樣說話,你可知道他是當今”話沒說完,就被年輕人阻止了。一會兒,傳來邊關告急的通牒,這個年輕人好像接到命令一樣,帶着他的人馬趕往邊關。

再說魏公子的人被木蘭揍了一頓後,俗話說:“打狗也得看主人”。魏公子覺得顏面盡失,慫恿父親私自動用權力查封了木蘭的家。

這名噪一時的花府被查封一事成了街頭巷尾議論的話題,民怨沸騰。地方官員沒有辦法,只有呈上奏摺,懇請皇上處理此事。皇上驚聞天子腳下竟有這等目無王法,肆意妄爲之人,龍顏大怒,於是下令召見魏丞相和木蘭。朝堂之上,皇上痛斥魏丞相管教不嚴,縱子犯法,有負皇上重託,遂削去官職,遣送原籍,其子發配邊疆。而對木蘭則是大加讚賞,稱她爲當朝的奇女子,並賜百畝良田,綾羅綢緞,供其享用。

木蘭正欲推辭時,忽然殿外傳來捷報,邊關守軍已擊退來犯之敵軍,邊關戰事平息。隨後一隊人馬進入大殿參見皇上,爲首之人正是那日木蘭在衚衕口痛打魏公子爪牙時,那位叫“打得好”的公子,只聽見他口稱皇上爲“父皇”,木蘭此時才明白,原來那位氣度不凡的公子是太子,心裏不覺顫動了一下。心裏正覺害羞之時,忽聽得太子懇請父皇答應一件事,以前皇上幾次提出爲太子找尋一位品貌才學俱佳的女子作太子妃時,都被太子以年紀尚小爲由拒絕了,這次希望父皇能允許自己做主,納一位太子妃,皇上這時倒覺得奇怪了,有什麼樣的女子能讓自己的兒子爲之動容,當下便恩准了,並詢問:“是哪家的女孩?”太子便把目光投向了木蘭,木蘭羞得不知如何是好,沒想到太子也會對自己有意,只是自己一時之間還沒

有思想準備。聽了太子的話,朝庭上像炸開了鍋,文武百官議論紛紛:要與太子成親,必須得門當戶對,可木蘭的地位就差得太遠了。看着文武百官持反對意見,皇上倒是爲難了,該怎麼辦呢?歷朝歷代都沿襲着門第觀念,這是得遵循;可木蘭是個難得的才女,太子是個能統領三軍的良將,二人能結成連理,實乃人間美談。思慮再三,親子觀念佔了上風,不管各級官員如何反對,最後皇上一捶定音,應允了太子的要求,並且擇定吉日早日完婚。 太子和木蘭結婚那天,舉國上下,鞭炮齊放,百鳥齊鳴,呈現出一派喜慶的節日氣氛。 婚後,木蘭和太子琴瑟和鳴,生活幸福,生育了一羣兒女,其閒適安逸的美好愉快在人間傳爲佳話。

標籤:花木蘭 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