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1

我們讀愛情故事,念情詩,卻好奇那些奇怪的句子從何而來,不是你的眼睛如天上的銀河或者他們緊密的相擁直到永遠這樣的句子,而是她爲什麼要去開設那門彩繪瓷器的課程,她的課和她的愛情有半點關係麼?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

我一度也塗塗寫寫,同樣爲此困惑,寫作這件事,本質上不是一件太過麻煩的事情,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對於講述一個漫長的故事是如此沒有耐心。寫出來的東西總是關注在結果之上,主人公去了哪裏,做了什麼,怎樣了,然後結束,都不願意多一點心思停留在藍天白雲以及那張扶手磨出底漆顏色的民國太師椅上。巴黎評論有關作家訪談的集子,讀着便能體會那許多文壇巨擎在創作中的辛酸歷程,不是說他們在路上的時候,不是說他們在戰火紛飛中的時候,而是他們拖來一張凳子,擺開架勢卻在打字機上寸步難行的時候。我深知其中苦痛,腦海中隨時不時有關於離奇情節意圖變成完整的故事,但是每當自己意欲從腦海中將他們拽離至紙面上時,卻總是爲開頭的鋪墊所擊垮。描寫了天氣,描寫了城市,主人公姨夫隔壁鄰居的斑紋貓咪已經叼走了窗臺上的魚,但是主人公還沒有獻出那制勝的一吻,我如同一個急躁的讀着,急於知道故事的結局甚至等不及自己將它寫出來。

慢慢的我才意識到,自己總是在試圖編造一個別人的故事,寫作此時對我實則還只是一種故事的操練,然而當生活衍生到某個階段,便會突然意識到那些平靜綿長的犄角旮旯,藏着作家自己的故事,如同你頭髮蓬亂的那個早晨,你沒有說愛我或者恨我,這個沒有一封情書,沒有一個悲劇,亦沒有一場冒險的早晨,你那在頭頂一寸處招展糾結的亂髮,卻招引了我所有的氣息。它們各自爲伍的樣子,讓我想起前一個夜裏從你處聽來的話語,“忘了吹乾頭髮就進了被窩”,在睡眠與睡眠之間,你的句子和你的頭髮將時空的兩頭連結起來,構成了延續的故事的主體。這個故事向前回溯,穿過所有早晨與夜晚,勾起每一句道別,直到你最初出現時的樣子,靜靜的在那裏等待時間的開始。所以作家並非具有讓故事自由生長的力量,他們拿起筆的時候,故事就已經寫就了,順着記憶找到那些連結的節點,找到你一個朦朧的詞語;找到你不在的清晨,案頭的一盆仙人球,找到我們置身於其中的時刻,纔將其娓娓道來。我們讀愛情故事,在世間的那一千個愛情故事裏,元稹寫取次花叢懶回顧的時候,一定是從京城的煙花從中走過,手中細攆着108顆佛珠坐在堂前看着發青的石板地時發出的嘆息;馬爾克斯散步的時候,一定傾耳聽着有人談及某位故人與丈夫生活在另一篇屋檐下的飛短流長,直到一天其人守寡的音訊來臨而在臉上露出釋然而離奇神色。歸有光寫完一副書法擡頭從視窗望出去,雜草叢間依稀幾棵枇杷樹的婆娑搖曳必然會從清晰變得有些模糊。潘安轉過屏風之際,恍惚覺得案頭的硯臺上那攤墨跡彷彿是新近磨就,腦海裏想起兒時父親講述世間有一種比目魚,雙目在側相伴而生的故事,那時還只是有趣。一千個道聽途說的愛情故事裏,作家用的是別人的名字,創造一座虛構的城市,從沒有在一起的戀人相聚了,開場即死去的人們幸福的生活下去,故鄉的電影院永遠再買同一場電影的票,即使進口處的霓虹燈已經有一半亮不起來,但你並未洞悉其中奧妙,而是當主人公撫摸着女主的後腦勺感受到一小塊突起的骨頭硌手卻愛不釋手的觸感,坐在一米外就感受到前一天夜裏河邊秀髮裏青草的氣息從身後飄來,或者給一件掛在衣架上破舊的襯衫穿上外套,拂去灰塵,你捧着書卷突然跌入所有這些時刻,你才真正看到這個作家生命裏屬於自己的時刻,你突然理解,所言非欺也。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2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Jim郵給我的20歲生日禮物。Jim,就是跟你們提過的小明,哈工大的,做留白憶明信片時經“頭頭”介紹託他幫我P圖,正經見面則是大半年後一起去泰山了。

題外話,我這個人有個毛病,許是從小受父親影響,對愛看書的男孩子都非常好奇,女孩子則敬而遠之......小明剛好在好奇之列,和他關係好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得益於大家都單身。也許是時間年齡問題,不得不說,相比高中,我更喜歡大學裏的自己,更真實,更自我,更自由,更自在,也更快樂......吶,扯了這麼多...

至少現在看來,這是我在大學裏爲數不多的友誼裏很珍貴的一份了。所以看到Jim在明信片裏寫,是他最喜歡的一本書,在我眼裏這是對友誼的最高認可,割雙眼皮前後兩三天,腫着眼睛,斷斷續續認認真真的讀了一遍。

與其說是讀後感,其實只是從和Jim的聊天記錄裏粘過來自己寫的一部分罷了。等着聊天記錄被刪不如投個稿一存。書封頁上寫着“令人心碎的作品”,以爲是徹頭徹尾的悲劇。看到最後,happyending,真好,要不眼淚該止不住了。

開始看以前,以爲寫的是年輕人間的情感糾葛,然後看着故事在跨世紀的畫卷上緩緩展開,才忽然真實的感覺到感情是一輩子的竟可以如此漫長的一件事。不覺得前半生沒在一起而遺憾,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能從書裏感受到男女主的成長,對愛情的理解逐漸變化,從依附於人,到逐漸能夠掌握自己的一生,對傳統觀念的掙脫。

女主跟隨父親重回這個城市,並開始打理家事在集市上穿梭,後來碰見男主的那段描寫印象很深,感覺是一個不諳世事充滿幻想的小姑娘變得現實投入生活的變化,所以當他再見到有些木訥甚至邋遢的男主時,一時幻滅,斷然拒絕。

貴族醫生一開始大概因爲合適而心動追求後來在船上將要彼此擁有時才產生了愛情,女主過上了令人羨慕和尊敬的生活,婚姻穩定和諧。這漫長的幾十年間,愛情一定是有過的,至少在蜜月旅行期間吧,但更多的大概是後來習慣彼此長久陪伴的親情,所以醫生去世以後,會感覺到空蕩,女主和丈夫已然是彼此的習慣,書裏好像並沒有描寫她精神的幸福,與丈夫本就不屬於一個階層,思想上的高度契可能比較難吧,何況醫生真的很在乎聲譽的一個人,他自己也曾說“婚姻該有的不是幸福,是穩定”。

只對書裏女主見到男主時有小鹿亂撞的情節有印象,哪怕到耄耋之年也會面紅耳赤,就像年少青澀年紀模糊的又真切的感情,也許那纔是愛情該有的模樣。

感覺男主的痛苦和想逃避痛苦的心態,使得他心裏有些扭曲,而由下半身支配的一段段風流韻事,讓我一度懷疑自己看的是《金瓶梅,對待其他人的感情,“只索取不願付出”,大概因爲對女主的感情傾其所有的付出,讀書筆記·之後再也不願重蹈覆轍,好在他有個睿智的母親,自己喜歡讀書又愛思考,處理不論感情還是生活都歷練得越來越穩重,越來越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明白自己到底爲什麼喜歡女主,並堅持下去,不像蓋茨比爲了年少時認定的上流社會並不不值得他愛的人枉送了性命。

“船”感覺有非同尋常戲劇性的意義,男女主都在船上失貞,最後又決定在船上共度一生。

書裏最讓我心痛的是男主的最後一個情人,14歲的女孩阿利美亞,對她來講像《洛麗塔》《這個殺手不太冷》裏那種忘年卻畸形的戀愛,愛的同樣是祖父輩的人,可對方卻不愛他,最後又因此斷送了前程和性命,成爲別人愛情的犧牲品,真的是可惜。

故事結局讓我想起了,《何以笙簫默》男女主輾轉7年,一個不娶一個不嫁,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當然言情劇更不切實際更唯美一些,書讓我的愛情觀跟着搖擺,女主和醫生讓我覺得似乎合適真的很不錯,就像長大以後相親結婚,畢竟好多人都是如此,婚姻穩定,“前半生擇其所愛,後半生愛其所擇”,以前我一直這樣想的,忠誠是必須也是基礎...男主和醫生的風流在我的道德觀裏是不可原諒的,渣男標籤,但瞭解其一生經歷之後,似乎又可以理解,給我有一種出軌也應該被原諒的錯覺,大概是那句“如果你瞭解過去的我,請原諒現在的我”,所以以後看人還是不要太輕易就認定他是什麼樣的人比較好。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3

因爲我太懶了,開博這麼久了纔有一兩篇文章,所以我就把一篇假期作業--讀書報告,放上來。由於字數要求20xx以上,我拼接了一些從網上下的資料。不過那些個人評論是我寫的,相信讀者可以看得出來。

最近,有位朋友向我推薦了一本書。說是他不久前纔看完的,很有感觸。他想和我探討一番,於是讓我也閱讀一下。這是由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編著的。

提到馬爾克斯,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他那獲得諾貝爾大獎的。而這部作品正是作者在獲獎後,經過嘔心瀝血的兩年創作,誕生的又一佳作!

《霍亂時期的愛情》講述的是小說寫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愛的故事。他們在二十歲的時候沒能結婚,因爲他們太年輕了;經過各種人生曲折之後,到了八十歲,他們還是沒能結婚,因爲他們太老了。故事其中又穿插了不同類型的愛情,而透過各種愛情, 甚至,“連霍亂本身也是一種愛情病”,小說表現的是哥倫比亞的歷史,是哥倫比亞人自己破壞哥倫比亞的歷史。

有評論說,這是“我們時代的愛情大全”,“一部愛情專著,一部涉及當時政治觀點,穿插着愛情,霍亂和戰爭的故事”。

於是我懷着強烈的好奇心,隨着作者的筆觸,進入到故事中。在經過五天細細品味後,我完成了對這本書的閱讀,可這書裏的故事卻帶給我無限的感觸和遐想……

書中的阿里薩,是個爲愛癡狂的男人。他在一次與費爾米納的意外邂逅後,愛上了她。在那棵開篇被意味幽怨與隱痛氣味的苦扁桃樹下,阿里薩終於把長達七十張紙的情書交給了費米爾納。費米爾納也接受了他熱烈而矜持的愛情,在那減去一半的情書中激切尋找那份想望的熱烈。白山茶花是他們的定情花,純潔美麗充滿青春氣息,之後阿里薩等待費米爾納回信時患上了類似霍亂的相思。阿里薩讀費米爾納第一封信是邊吃玫瑰花邊讀完的。他母親擔心他吃了太多玫瑰花後會拉痢疾,減弱抵抗力患上真正的霍亂。阿里薩寄費米爾納頭髮,費米爾納寄他成爲標本的葉子,蝴蝶。阿里薩寫着自焚發燒的情詩,而費米爾納寫着清淡平常的家務。愛情爆發的不可收拾。

曾經也爲愛瘋狂,這是霍亂時期愛情最閃亮見證。費米爾納離開那座埋葬她愛情的城市之前,給阿里薩信中夾着自己剪掉的頭髮。旅途之中他們的愛情仍在狂熱繼續,實在太藐視當時爆發的一種病症:霍亂了。相思病態類似霍亂,可能是馬爾克斯故設的意外。也給讀者造成不經意的意外,霍亂之所以用於這場愛情的恍惚意義。

在閱讀過程中,我一直在揣測:費米爾納與阿里薩是真的相愛嗎?特別是在費米爾納旅行後,與他第一次相見後說“不必了,忘掉吧”。這就是兩年相愛的結果嗎?一句話把阿里薩打入了地獄。

很多年以後,在費爾米納新婚的那天晚上,年輕的阿里薩躺在“那艘不該載他的被忘卻的輪船的甲板上”,發高燒,說胡話,那時他想起他的初戀情人,流了眼淚,也許是因爲思念,或許是因爲痛苦,也或許是兩者交集,絕望充滿着他的內心,複雜的心情隨着前去馬格達萊納河流域的船隻漸行漸遠……當阿里薩把提琴放進盒子,頭也不回地沿着死一般寂靜的街道回去的時候,已經覺得他不是次日清晨要出走,而是覺得彷彿在許多年前他就帶着決不回頭的決心出走了,於是他又似乎“有勇氣忘掉過去,並且繼續生存了”。我原以爲他可以忘了她,可對費爾米納的愛是那麼深刻而強烈,他做不到。於是他開始了等待,漫長的等待。

他等待着烏爾比諾--費爾米納的丈夫,離開人世的那一天。在五十一年九個月零的等待後,他終於有機會向她再次表明自己的心跡,但又遭到了拒絕。阿里薩又耐心地用兩年時間與費爾米納通信,最後和她登上了“新忠誠號”輪船,開始了等待以久的旅行。

我實在佩服阿里薩那磐石般堅定的耐心,他也等來了他要的結果:小說結尾,阿里薩和費爾米納逆流而上,在船上升起了霍亂標誌的黃色旗幟,再沒有什麼人可以來打擾他們。船長詢問這樣漫無目的的航行還要繼續多久?這個愚蠢的傢伙在費爾米納的睫毛上看到初霜的閃光,在阿里薩的臉上看到勇敢無畏的愛,然後,阿里薩公佈了他在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個日日夜夜之前就已經準備好了的答案:“永生永世!”這實在是難令人不動容。

可我總覺得,費爾米納答應了阿里薩,是因爲老年後的孤獨與寂寞。甚至她和烏爾比諾之間也沒有愛情,他倆的結合是各取所需——他要她的美貌與傲氣;她要他的尊貴與顯赫。在之後的生活中,他們更多的是依賴。當發現丈夫有外遇時,她的憤怒曾使我以爲是出於愛。可後來發現,那是因爲她的自尊遭到踐踏。或許他們之間是有愛情的,只是他們沒發現,我也沒發現罷了……

馬爾克斯在阿里薩與費爾米納這條主線外,又安排了其他的故事,但都沒逃脫“愛”這個主旋律。在五十年的時間跨度中,馬爾克斯展示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所有的愛情方式:幸福的愛情,貧窮的愛情,高尚的愛情,庸俗的愛情,粗暴的愛情,柏拉圖式的愛情,放蕩的愛情,羞怯的愛情……而隨着書中人物的遭遇,你也會跟着他們或喜,或悲,或無奈。

我不禁讚歎馬爾克斯那神奇的手筆,用細膩的情感描寫出那麼生動的人物與情感。還有他透過人物,隱祕地表達了自己堪比箴言的看法:

“我對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沒能爲愛而死。”

“軟弱者永遠愛情的王國,愛情的王國是無情和吝嗇的,女人們只肯委身於那些敢做敢爲的男子漢,正是這樣的男子漢能使她們得到她們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們能正視生活。

“她從來沒有想到,好奇也是潛在的愛情的變種。”

“一個人最初和父親相象之日,也就是他開始衰老之時。”

“社會生活的癥結在於學會控制膽怯,夫妻生活的癥結在於學會控制反感。”

“找出兒童和成年人之間的差別,對她來說殊非易事,但分析來分析去,她還是更喜歡兒童,因爲兒童的觀念更真實。”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4

如果現實之中,都能追隨自己的靈魂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或許也就起碼能知道,像她筆下的荒漠甘泉,延綿黃沙卻爛漫着生命之花。希望你能幸福,遇見荷西,該是生命中多好的一件事吧。作者:林珊茜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5

“值得我們這樣的笑。放下了包袱,破碎了夢想,就是那種笑。笑我們曾經認真過的所有事兒。前頭沒有值得期盼的好事,身後也沒有留下值得自豪的以往,就是無價值的流年,也所剩不多,明明破罐子,也破摔不起,摔了連破的都沒了,那種笑。”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也許好多事情,只有過去了,才能瞭解它的價值。芳華,也許就是用來懷念的罷。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6

作者:徐茂賓。西屬撒哈拉變得不寧靜,摩洛哥、西班牙……糾纏不清。慘死在睽睽衆目下的沙伊達,裹挾着當地流氓和愚民的冷漠,針扎着三毛的心。每一天都不太平,摩洛哥還沒有到達,時局已經亂成一團。三毛儘自己最大力氣也沒能救得性命,只能由着一閃而過的預言主宰着友人的命運。這種無奈,最能折磨人心,一刀一剮痛也喊不出。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7

費爾米納在愛情的燃燒與旅行中生活的磨礪成長了起來,成熟讓她獲得了更多她嚮往的自由,她的身上也散發出更多成熟的魅力。但是這份成熟也讓愛情的衝動與幻想與她漸行漸遠,一瞬間的成長,一剎那的頓悟,如夢初醒,寥寥數語,結束了在阿里薩心中矢志不渝的永恆的愛情。看到這裏,我有些恍惚,我知道這份愛情被賦予了太多幻想,這讓這份愛情搖搖欲墜,但我總覺得,結束是不是來得太突然了些?難道說,愛與不愛有的時候僅僅是在一念之間?作者:Strickland先生根本就不是在找月亮,他更像是一個被夢脅迫的人。

毛姆太過用力(也有可能刻意爲之)地去描繪這個人的生活,他的確成功的把Strickland先生描繪成一個神的生活,可是哪有人真正把月亮和六便士一刀兩斷。

讀到目前爲止我依然對此有距離感,大概這樣的人只能在小說裏見到吧。作者:詹虹雨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8

我不喜歡醫生,因爲他有過出軌,在我的意識裏,出軌,哪怕只一次,也是不可原諒的。

我也不喜歡弗洛倫蒂諾,因爲他的愛近乎病態,一邊標榜爲她保留童真51年,一邊用本子記錄了622個與他有較長“戀情”的各種女人,我不懂愛情,卻也覺得這不是愛。與其說他愛她,不如說他愛那種以爲自己愛她的感覺,人是有受虐傾向的。

我最不喜歡的是費爾米娜,她既不愛自己的丈夫也不愛弗洛倫蒂諾,她只是在各個時段需要符合當時期待的男人而已。

雖然書中主角沒有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甚至可以說都挺糟糕的,但是這恰恰是真實的人。標榜忠貞卻控制不住自己身體的男人們,在追求者們選擇最適當的去結婚而不算真愛的女人們,在漫長婚姻中彼此忍受的夫妻們……

在我看來,這本書寫到極致的並不是愛情,而是衰老和死亡“衰老往往是從一次摔倒開始的”,還有婚姻的真相“夫妻生活的的關鍵在於學會控制厭惡”。

在二十幾歲的年紀讀懂這些好絕望啊。有多麼期待和一個人彼此深愛一生不厭棄,就有多麼明白這種期待的無望。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9

閱讀《霍亂時期的愛情》,第一次沒有因爲西方文學中常見的長篇累牘的鋪陳覺得煩——這話其實不對,人家馬爾克斯先生壓根就沒有把太多的筆墨花費在鋪陳上,小說一開始,直接就進入了敘述狀態:來自安的列斯羣島的流亡者、兒童攝影師赫雷米亞·德聖阿莫爾在六十歲生日到來之前服毒自殺,作爲他交情最深的朋友,胡維納爾·烏爾比諾醫生進入死者房間聞到的是一種苦杏仁的氣味,這讓他想起愛情受阻後的命運。根據朋友的遺囑,醫生見到了懷着仰慕和謙卑的溫柔陪伴了他一生女人——作爲醫生他最好的朋友,胡維納爾·烏爾比諾醫生竟然不知道這位攝影師有這樣一個女人,女人平靜地跟自己的愛人下完最後半盤棋,然後留下他一個人靜靜地迎接死亡。這是小說中出現的第一份傳奇愛情。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攪亂了醫生的弟子莊嚴豪華的從業二十五週年紀念午宴,緊接着,一隻飛出籠子的鸚鵡不僅把醫生裝飾華麗而舒適無比的家弄得亂七八糟,而且要了醫生的命。在醫生的葬禮結束以後,他的醫生費爾明娜·達薩送走最後一位客人,正準備用最後一絲力氣關上大門時,看見了身穿喪服站在空蕩蕩的客廳中央的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後者顫抖而又莊重地將帽子放到胸口的位置,讓許久以來支撐他活下來的相思之苦一股腦兒迸發出來:

“費爾明娜,”他對她說,“這個機會我已經等了半個多世紀,就是爲了能再一次向您重申我對您永恆的忠誠和不渝的愛情。”

沉浸在對亡夫的思念中的費爾明娜,其實同樣無法忘記那段長久而受阻的愛情。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弗洛倫蒂諾·阿里薩沉迷在對費爾明娜的愛情之中,爲了逃避這份愛情帶來的痛苦,他一次一次地尋找着“黑夜裏的小鳥”,並把跟這些女人的交往記錄下來,“只因爲缺少那一個女人,他便希望同時和所有的女人在一起”,儘管所有的女人加起來也代替不了費爾明娜。你很難想象,爲了心中的愛情,弗洛倫蒂諾願意付出任何代價——金錢或者人情,又或者這位店主一生最想得到的東西——只求他把那麼鏡子賣給自己,其目的就是因爲鏡子裏的那片天地,他愛戀的形象曾在那裏佔據了兩個小時之久。不僅如此,爲了配得上他的花冠女神,弗洛倫蒂諾費盡心機當上了內河航運公司的老闆,並且精心打造了一座愛的宮殿,在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的漫長等待之後,在自己已經八十歲高齡的時候,終於收穫了守候一生的愛情。在小說的結尾,“新忠誠號”在返航後調轉船頭,重新駛向黃金港,再次踏上他們的愛情之旅,一直走,一直走,走到一生一世。

“世界上沒有比愛更艱難的事情了。” (《霍亂時期的愛情》,第225頁)。既然如此,作家就要小心翼翼、並充滿激情地對“愛”加以思考。這種思考主要還是落實在費爾明娜、阿里薩、烏爾比諾三個人物身上。小說中的費爾明娜容貌美麗、自負而又自尊,被稱爲“戴王冠的仙女”。費爾明娜無疑是幸運的,因爲阿里薩和烏爾比諾兩個男人都追求、崇拜她。幸運的費爾明娜是小說中舉足輕重的人物。阿里薩和烏爾比諾都是在第一次見面時就愛上了她。對阿里薩來說,“那偶然的一瞥,引起了一場愛情大災難,持續了半個世紀尚未結束。”在阿里薩狂熱的激情席捲之下,費爾明娜也狂熱起來。但由於她父親的阻撓,二人的感情受到了重創。不過,兩人沒能結合的根源並不在此:它或許緣自費爾明娜熱情冷卻之後的一種遠距離靜觀、或許緣自生命之本能、或許緣自人性的弱點、或許緣自世俗的誘惑……總之,作家沒有對愛情河流中的礁石視而不見。費爾明娜只以一句“不必了,忘了吧”就輕易地將阿里薩送入到愛情漩渦裏達五十年之久。馬爾克斯的這一筆處理,出人意料而又相當真實,乾脆利落而又餘味悠長。

事實上,不僅是費爾明娜,也不僅是馬爾克斯,在《飄》中,瑪格麗特·米切爾藉助於斯佳麗表達了同樣的認識:經過了戰爭的洗禮和生活的艱辛,她才發現,她一直深深地愛着的阿希禮其實並不是生活中的阿希禮本人,只不過是她自己披在阿希禮身上的一件美麗的外衣。而費爾明娜之所以在一趟旅行之後告訴弗洛倫蒂諾·阿里薩“不必了,忘了吧”,正是因爲她在某一個瞬間發現,她愛上的不過是一個幻影;五十年以後,她依然認爲,“二十歲時的火熱躁動是某種高貴而美麗的東西,但絕不是愛情”。既然如此,有什麼理由責怪費爾明娜呢?因爲愛,所以愛;反之,因爲不愛,所以不愛。愛情就是這麼簡單。

想說的很多,但好像又什麼都說不出,除了感動,爲了一場曠世絕戀。也許,我更希望這樣的情節不僅僅屬於小說。

抄錄幾段話,作爲這篇筆記的結束:

有兩部書寫完後使人像整個兒被掏空了一般:一是《百年孤獨》,一是《霍亂時期的愛情》。——加西亞·馬爾克斯

在我小說的許多地方,都有對愛情的恐懼。我有這樣一種印象:愛情小說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伴隨着恐懼,有些恐懼的時刻不僅在戀愛關係中表現出來,而且在性關係中也是如此。——加西亞·馬爾克斯

如若沒有在這條河上的航行,就沒有愛情可言:這樣航行的最好產物就是那些把我們破損不堪的靈魂歸還給我們的作品,而這其中不可置疑地包括這部炫目且令人心碎的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托馬斯·品欽

這部多姿多彩、時間跨度爲五十年的悲歡離合的鉅著,展示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所有愛情的方式、表現、手段、痛苦、愉快、折磨和幸福。它堪稱是一部充滿啼哭、嘆息、渴望、挫折、不幸、歡樂和極度興奮的愛情大全。——安東尼奧·卡瓦耶羅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書筆記10

我在星空下牽起你的手,在海邊和你翩翩起舞。但是多年之後回憶起這些瞬間,我卻無法說清,讓我念念不忘的,究竟是你手心的溫度還是燦爛的繁星,是你翻飛的裙襬還是低沉的潮聲。我不知道我愛的是你,還是和你在一起的感覺。

阿里薩無法說出,他懷念的是諾麗埃加還是在諾麗埃加的家裏時,午後陽光中的點點塵埃。至此,我終於可以說出,即便此時阿里薩已經快三十歲了,他依然是個少年。

因爲,年少時的愛情是盲目而且沒有道理的。很多時候男生說話時有點磁性的嗓音,女孩頭髮上洗髮水的香氣,都可以成爲喜歡一個人的理由。你和TA在一起很舒服,彷彿TA這裏就是能讓你的心靈停靠的溫暖的港灣,TA能理解你,你們志同道合。但是很多時候,這樣的人,也許是上天派來的朋友,卻被年輕的人們誤認爲是愛情。諾麗埃加是能讓阿里薩短暫忘記費爾明娜的衆多女人之一,阿里薩和她的感情,同樣是熱烈而瘋狂的。只是有時候阿里薩會質疑愛的源頭在哪裏,是諾麗埃加本人,還只是和她在一起那種安靜的感覺,還是她能夠理解他的想法的溫柔。

愛一個人和喜歡在一起的感覺,是不同的。如果因爲和一個人舒服而認爲這是愛情的話,那麼當這種舒適不復存在,這個人也會隨着變得面目可憎。甚至人們會質疑,自己究竟爲什麼會愛上她。而真正的愛情,即便是帶來了痛苦,也讓人甘之如飴。而阿里薩對費爾明娜的感情,已經在長長的歲月中,纏繞在他每一個細胞裏。即便這思念讓他痛苦,讓他懷疑,讓他自卑,即便看到費爾明娜變成了富太太,看到了費爾明娜逐漸發福的腰身,他仍不改初衷。

我不同意諾麗埃加的認爲,兩種愛是可以分離的說法。如果他愛的只是繁星,那麼誰都可以讓他在星空下牽起手來;如果他愛的只是大海,那麼他不會對每一個在海邊陪他跳舞的人刻骨銘心。而他愛的人,即便烏雲密佈,即便海潮洶涌,他也願意勇敢牽起她的手。愛情讓人有了軟肋和鎧甲,即便卸下了鎧甲卻讓人刺中了軟肋,當事者也只會無奈地笑一笑。

有的人說不上哪裏好,但就是誰都替代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