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800字(通用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讀書筆記800字(通用1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

我是一個愛看書的人四大名著早已讀的滾瓜爛熟。可班裏突然涌起三國演義的高潮。我只好在涌進書海讀起來。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由於張角的“黃巾起義”而涌出了三位豪傑,也就是本書的三位主人公:劉備,關羽,張飛。同時還涌出了一代奸雄——曹操。於是劉關張三人和幸運兒孫權還有曹操可是了三國鼎立的形勢。

後來就講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劉備得諸葛亮如魚得水等多個劇情。這裏我最佩服的是趙雲。俗話說的好:“一呂二趙三典韋”。雖然趙雲沒有‘不孝子’呂布勇猛,可我佩服的還是趙雲,因爲趙雲有勇也有謀,可呂布爲了錢連自己的義父都敢殺。中國自古以來講求文武皆備,即所謂劍膽琴心。但真正的做大事者需要劍膽赤心。赤心,也叫赤子之心,既有善惡之別又能懲惡揚善,向劉備一樣。如果劉備沒有赤子之心那麼他們三人永遠成不了世界上的亮點。呂布可謂勇猛但是他缺少一顆赤子之心,乃成爲“三姓家奴”。所以真正的第一應該是趙雲!話說趙雲因爲夜晚被曹軍突襲而和大部隊走散,隻身一人穿行於曹軍之中猶如無人之境。終於尋得了劉備的兒子“阿斗”才殺回來,這纔有了劉備摔阿斗的典故。現在你們瞭解趙雲了吧!可事情恰恰與我預料的相反。不是我所希望的蜀國得到江山而是我所反對的魏國得到江山,也就是曹操一方。

再說曹操。曹操年輕時父親曾給他看過一掛。算卦的人說曹操在太平盛世裏是忠臣。可在亂世裏是個奸雄。可是偏偏實現了最不好的那一預言,曹操偏偏在亂世里長大。於是它成爲了一代奸雄。其實曹操也挺厲害的,沒有軍師也能成就天下大業。可曹操是是是刻刻爲自己着想,所以殘害了許多無辜。劉備是時時刻刻爲百姓着想,所以他得了許多民心。可曹操也挺注重有才之士。比如在官渡那一戰,許攸去投奔曹操,曹操聽了,來不及穿鞋就去見他,這纔有歷史上官渡這一篇。還有幸運兒孫權。孫權的江山完全是靠他爸爸孫堅打下來的。在江東有一個傳說,找文官就找張昭,找武官就找周瑜。其實孫權就是一普普通通的人物。他就會防守,不會攻擊。要不是他爸爸,他纔不會成爲吳國的帶領人呢!

這本書也只能介紹到這了,如果我們班又進行某一本書的高潮我很願意爲你講解哦!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每當想起那不朽的中國歷史,我不禁又走進了那充滿熱血的地方——《三國演義》,在這個學期我與學生共同閱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

這本書記載了東漢末年,由農民起義到羣雄割據的故事,在這個民不聊生,連年戰亂的時期沒有皇帝,沒有王者,更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個個秣馬厲兵,個個雄心勃勃,使我真實地感覺到了那段被封塵已久的歷史故事。

書中的這段話使我感觸深刻:“曹軍水寨裏的船隻立刻着火,般只都被鐵鏈鎖住,無法散開,火勢蔓延開來,水寨全部燒着,曹軍就如一堆螞蟻,四處逃竄,只見滿江的火,滿天的煙,上下通紅,照耀如同白晝。”這段話將曹軍比作螞蟻,在極大的火勢下四處逃竄,曹軍的混亂與狼狽盡收眼底,三路軍進攻曹軍水寨,汽勢浩大,更證明了曹軍不義之軍必敗的道理,“若天命在吾,吾爲周文王矣。”可見曹操之弊,也在那不得和人的環境下,然而終究是瑕不掩瑜,曹操總無愧於英雄之名,惟一可惜的是曹操生性多疑,以致剛性自用,不然赤壁之戰總該有另勝負之寫。

蜀國謀賴孔明,勇讓關張,卻以劉備爲王,何也?沒錯!這正是穩中求勝的情懷大志,歷千百年來,有多少英雄衝鋒在前,心中永懷正義之情,愛國之心,在三國這個亂世中,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曹操告訴我們做人必有心計,劉備說過想成功就一定要有執着的信念和一顆慈愛的心,諸葛亮扇動羽扇,告訴我們只有時刻謹慎,細心纔有幹成大事,關羽滿臉懊悔道,心高氣傲,這樣得不到好的結局……每個人都有一個英雄,但刀光劍影之下,鼓角爭鳴之中,總躲不過一個滿頭華髮,黃塵裹身,英雄,英雄之說本戲言耳。

以史爲鑑,以史爲例,從這本三國史冊中,我真正認識到了自己,足享用一生,其實《三國演義》本身就是一個真理,讀歷史,讓人明智;讀國學,讓人明禮;從這些經典中,我們就可以與英雄對話,與歷史交談,讀三國,讓我走進了那充滿熱血的地方,走進了人生的戰場。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

真好!暑假裏,我有大把時間來讀好書了。

首先讀《三國演義》。書中描寫了一些氣勢磅礴的戰爭場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真是令我回味無窮,愛不釋手。最是刻入腦海的人物當屬關羽關雲長了,他是一位純爺們,成了我的偶像。

我崇拜他威武強壯的形象。關羽,身長九尺,鬢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手持青龍偃月刀,足跨赤兔千里馬。好一個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美髯公”!

現在社會,年輕一代人的審美觀有些特別,總推崇面若桃花,眼似葡萄,身如拂柳的“仙氣”形象,男生也要施粉繡眉,看起來很娘,缺少男子漢應有的陽剛之氣。瞭解了關羽後,我端正了我的審美觀,覺得男生就應該有純爺們的範。身爲男生,就應該鍛鍊好強壯的身體,能吃苦耐勞,不撒嬌取寵,有擔當。

我崇拜他武藝高強。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大敵當前無所畏懼。嘖嘖,不愧號稱“武聖”啊!

正所謂“沒有精鋼鑽,不攬瓷器活”,關羽之所以如此從容有信心戰勝強敵,都是因爲他平日裏苦心練習武藝,善於學習兵法。我們小學生現在正處在學習階段,吃夠學習的苦才能獲得智慧和技能,將來纔有機會嶄露頭角,兼濟天下。

我最崇拜的是他多麼地忠義。當他被曹操所俘獲,勉強答應留下,心裏想的卻是大哥,當有了大哥的消息,曹操怎麼也留不住他。他過五關,斬六將,追隨劉備而去。

生而爲人,忠字當頭。我們要有忠於國家,忠於家庭的信念。想到這,我不免想起國士鍾南山,二十年前非典肆虐他六十多歲一馬當先,救人民於死神之手;如今新冠猖獗他八十多歲,毅然逆行以身築起抵擋在死神與人民之間的高牆。還有疫情中、洪水中奮不顧身爲了別人拼命的人,他們都是忠義當先的可敬可愛之人。

我還崇拜他有着鋼鐵的意志。當他中了箭毒時,請華佗刮骨療傷。他不綁手,不矇眼,華佗用刀割開皮肉,將骨上箭毒颳去。血呼呼往下流,而他卻仍與馬良談笑風生的下棋。這是怎樣的鐵打的身軀鋼鐵的意志呀!真爺們!

關羽,就是這樣一個武藝高強、義薄雲天、有萬夫不當之勇、頂天立地的純爺們。他是我的偶像!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4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品好。他不僅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忠”字的真實代表。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性情中人。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記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在現代,全球所有華人多把關羽當做忠義的守護神。

性格關係着成功與否。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爲都不如孔明。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從這些人物和國家當中,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忠義,更需要誠實守信!如果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最爲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你還有真心的朋友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大家不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人吧!因此,讓我們一起開啟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勇敢的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

同學們,書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是人類無聲的老師,它即可以逗我們開心,也可以教會我們知識。那麼你們讀過什麼書嗎?是否讀過文學經典呢?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說一下我讀過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太原清源人。這本文學經典主要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個戰爭故事。

我最喜歡的兩個故事是:曹操煮酒論英雄、劉玄德三顧茅廬。曹操煮酒論英雄主要講的是:曹操邀請劉玄德討論合作之事。他說:“劉兄,你我大軍都是最強大的勇軍,如果我們倆對抗,一定會打成平局的,不如,我們兩軍合作,一定能把吳國打得落花流水,我們再一統天下,如何?”劉玄德說:“曹兄,你見笑了,我軍怎能和你軍相對比較呢?”曹操又說“既然劉兄這樣說的話,那把你的軍隊加入到我的軍隊來,訓練成勇猛的大軍,一起對抗外敵。”劉玄德此時正要用手去拿一顆花生吃,天上又響起了大雷。嚇得他把花生都掉到地上了。曹操見劉玄德如此膽小,心想他辦不出什麼大事,在以後的戰爭中就處處看小劉玄德。其實劉玄德那天是故意把花生掉在地上,讓曹操誤認自己是膽小之人。目的是爲了讓曹軍對他放鬆警惕,使劉軍更容易攻城罷了。透過這個小故事,我明白了,凡事不要只看別人的表面來評價別人,要深入瞭解才行。

劉玄德三顧茅廬這個故事說的是:劉玄德軍隊已經處於弱勢了,主要原因是因爲他的身邊沒有一個得力的軍師,於是司光徽向劉玄德推薦了孔明。可是要請孔明出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劉、關、張三人就約好一起去請孔明。第一次,天氣下着大雨,孔明故意說不在,第二次,太陽很大,可孔明還是故意說不在,第三次,關、張已經非常不耐煩了,可是劉玄德還在等。孔明被劉玄德的精神所打動。終於答應出山幫助劉玄德。從此輔助劉玄德打了很多勝仗。從這個小故事我明白了:只要我們堅持了,並努力了,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一個讓人值得觀看的文學經典,裏面有上千個小故事,每個故事都包含有一個道理。這麼有用的書,你們也快去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6

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並從中知道了許多英雄人物,但是我最敬佩的人卻不是這些英雄人物,而是美麗的的貂蟬。

許多讀過《三國演義》的人一定對裏面的《美人計》耳熟能詳,司徒王允想用計殺害董卓,歌妓貂蟬表示願意配合司徒王允的美人計,所以司徒王允將貂蟬許配給呂布,又將她送給董卓,使他們父子反目成仇,再設計使呂布殺了董卓。這位女子是熱愛國家,她願意配合司徒王允的美人計,用自己的淚水使呂布對董卓懷恨在心,在然他們互相殘殺,雖然不像其他大英雄一樣,舉起雙刀斬董卓下馬,但她依舊爲民除害了。這時我想起了蘇步青故事,蘇步青家境清貧,但他父母還是供他讀書,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們班來了一位教數學的楊老師。課上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爲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爲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讀書,不僅爲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衆;讀書,不僅是爲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爲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在那裏如飢似渴地學習着。信念着驅使蘇步青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日本一個大學準備聘蘇步青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爲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雖然他們愛國的方式不同,但是他們的心卻是向着祖國。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

世界著名家莎士比亞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的確,看書能帶給我們許多好處。它能讓我們開拓視野,讓我們豐富感情,讓我們增長知識等等。在我看過的書中,《三國演義》印象最深,它裏面的《火燒連營》更是讓我深有感觸,得到人生的啓示。

《火燒連營》主要講了在三國時期,蜀國的皇帝劉備因爲東吳殺死了自己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心生悲憤,於是就一賭氣率領七十五萬大軍進攻東吳。但由於紮營不當和氣候問題,被東吳的軍師陸遜用攻,導致蜀國的軍隊火燒連營,幾乎全軍覆沒。

讀了《火燒連營》,我深有感觸,不禁爲劉備感到惋惜。七十五萬大軍,爲了一口沒爭到的氣而命喪黃泉,多悲慘啊!本來,蜀國糧食充足、兵多將廣、實力強大,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猛將,完全有能力統一天下。但由於劉皇叔的衝動,讓怒氣衝昏了頭,不聽手下的勸告,氣沖沖地去攻打東吳,結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賠了上去。征戰沙場多年的劉皇叔居然被一介書生打敗,而且輸得那麼慘,這對劉皇叔來說是多大的恥辱啊!自從那一仗後,蜀國便因小失大,不但沒能報到仇,而且開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一國,多可惜啊!劉皇叔的衝動導致了他的蜀國敗北!

讀了《火燒連營》,我又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有過因小失大的事情嗎?

記得小時候,我有一個好朋友,名叫李力。有一天,下課後,我和李力各自拿出了自己製作的小木船來玩。在玩的時候,李力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飛了出去,裂開兩半。我頓時火冒三丈,不聽李力的解釋,一把奪過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變成兩半。李力看後,憤怒地對我說:“我以後沒你這個朋友!”說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氣衝衝地走了。打那以後,我們便沒有再說過話了。

現在回想起來,我十分後悔,後悔自己當初衝動用事,因小失大;後悔自己因爲一個小木船而失去了一個好朋友;後悔自己因爲一次吵鬧而失去了一段珍貴的友誼。

讀了《火燒連營》,我懂得了一個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因小失大,衝動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則,你將失去更多更多。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8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爲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爲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爲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爲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9

今天媽媽給我看了一本書,《三國演義》,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講的是東吳、魏國、蜀國大戰,都想讓自己的國家戰勝其他國家,當上霸王。後來魏國取得勝利。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英雄,如:曹操、諸葛亮、周瑜等人,他們有的狡猾,有的聰明,還有勇猛善戰,各有各的特點。

三國裏,我最敬佩的是劉備的性格,堅韌不拔。羨慕他有一個這麼好的軍師諸葛亮,足智多謀、才華橫溢,一位忠心耿耿的智者。趙雲、關羽、張飛三人都英勇善戰,武藝高超。還有王允收養的歌妓貂蟬,知恩圖報,又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恰恰表現出他的小肚雞腸……

《三國演義》中,哪位英雄不是胸懷大志?哪位英雄不是志向遠大?只可惜歲月不留情,無人可笑到最後。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大部分英雄都是忠心耿耿,這點是我們要學習的,一位英雄,一個傳奇。身已逝,忠未逝,魂未逝,傳奇未逝!英魂一縷,情義一分,雄心一顆。一統天下,誰都想戰,關鍵在於勇猛。多少英雄豪傑,芳名傳一世又一世。亂世來臨,趙雲、關羽、張飛等人,開始一場又一場血腥的戰爭,白骨遍地,屍橫遍野。很恐怖,雖以報仇或攻城成功,但死傷無數。他們勇敢,善戰,但不免會發生殘酷的事件。

亂世的人們很苦,大將士兵壓力很大,皇帝軍事壓力更大。一行清淚,訴不出他們的苦衷;一曲古樂,釋不出他們的壓力。從一無所有到榮華富貴,從邋里邋遢到英姿煥發。劉關張三兄弟是最讓人難忘的。敗走麥城,心不甘;身首異處,恨無奈;兄弟相死,淚滿行,有情有義,生死之交,永不分。

三國中,每個戰士都是一位英雄豪傑。志向遠大,雄心之魂,驚心動魄。怎料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壯志未滿,卻英年早逝。大夢方醒,百年長,不過眨眼一瞬間,羅貫中從以情爲墨,以義爲紙,拿起“志向遠大”這支筆寫出了《三國演義》,英魂不散,人生百嘆,這是一種不滅的英魂。猶如一首歌曲所唱:

“愛無痕,情無邊。歡笑淚眼共牀眠。人已去,情卻在。一寸離腸千萬結,時已逝,間無隙。一縷英魂到永久。”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0

放下沉甸甸的《三國演義》,那淋漓盡致的情節、拍案叫絕地計謀,還是餘音繞樑,豐富的句子、富有表達性的好詞佳句,都深深在我腦子裏紮了根。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但是在這些人物中最喜歡的還是諸葛亮。被稱爲是儒家倫理型的理想人物,他的“才”。“學”。“識”都注入了“仁政”的道德內容,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於劉備,盡忠於蜀漢,最後中獻身於統一的大業中。“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隨着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再說關羽,他也是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啊。

還有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爲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總而言之,《三國演義》可以說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小說。作者在用筆上不僅有實寫、虛寫、詳寫、略寫、插敘、倒敘,而且採用了沿線索來記敘的文學手法。它的社會影響,遠遠超過了它的文學價值。它留給我們青少年,乃至於整個中華民族的意義是深遠的。

學習三國演義,我們就應該學習古代人的長處,借鑑他們的做法,更好的完善自己,做一個對現代社會有用的人。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1

一本本好書猶如一顆顆璀璨的鑽石,而這些鑽石中最耀眼的那顆就是《三國演義》。我讀了之後,深有啓發。

偉大,渺小

《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鬥爭。手捧書卷,裏面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力大無比的張飛,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風流倜儻的孫權……這些英雄豪傑在這動盪的年代會闖出一個怎樣的天地呢?當我看到最後,三國一統,我不禁潸然淚下。那首開篇詞又一次迴盪在耳畔“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是啊,多少英雄,隨歷史長波的推移,也只能在人們的談笑中隱沒。

這些偉大的英雄,也在歷史的長河中漸行漸遠,那麼渺小的我們呢?老師和同學都說我是一個自戀的男孩,每次取得一點點成績,就會沾沾自喜,像個驕傲的大公雞。我卻不以爲然。和這些英雄相比我簡直是微不足道,弱如蟻芥,我還有什麼資格驕傲呢?伏下頭啦,虛心學習,效仿英雄,成爲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戰亂,和平

三國時期,羣鹿爭雄,豪傑並起。這些豪傑富戶過着奢侈豪華、揮霍無度的生活。“董氏宗族,不問長幼,皆封列侯。”這就是統治階級生活的寫照。而我們的百姓呢?背井離鄉,流離失所。“建安元年,是歲又大荒,洛陽居民,僅有數百家,無可爲食,百姓盡出城去剝樹皮,掘草根食之。”這就是百姓生活的寫照。也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

伴着第一縷晨光,我們坐在教室裏早讀;不管是驕陽似火還是寒風凜冽,我們不受暴曬又不受凍餒。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的時代,百姓安居樂業,衣食無憂,我們能夠享受教育,學得知識。我們應該珍惜這樣一個時代,努力學習,讓我們的國家蒸蒸日上,讓這個安寧的時代不斷繼續。

一本《三國演義》包羅萬象,帶給我們的啓迪也是無窮無盡,每讀一遍都獲益匪淺。

讀書使人豐富、讀書使人睿智、讀書使人博學,我們在品讀一本本好書的同時,要多多汲取其中的營養,不斷提高和昇華自己。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2

《三國演義》,一首用血肉之軀、靈魂之石譜寫的歷史悲曲。在刀光劍影、斷壁殘牆、千軍萬馬之下,那種忠信仁義、生死不渝的英雄氣概,又豈是卿卿我我、紙醉金迷所能比擬的?從古到今,又有多少英雄豪傑在那“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風雲亂世中逐鹿羣雄,東征西討,最終卻被歷史所淘汰? 但,在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誰?纔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在少年便被評價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的曹操,對人才求賢若渴,而許攸就是一個實例。當初,袁紹驕傲自大,不採納許攸意見並羞辱他。後來,許攸投奔曹操。沒想到曹操竟連鞋也顧不得穿,光着腳就跑出去迎接,見到許攸倒頭便拜。作爲一位高高在上的領導級人物,面對賢才,能屈能伸,不恥下跪,這是一種何等難能可貴的高尚情操啊!真不愧爲“大丈夫”!他,擁有遠見卓識,憑藉天子這個有利籌碼,“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兵荒馬亂中佔有一席之地;在官渡之戰中,憑藉他的文韜武略,以少勝多,一統北方!但卻又因他的多疑、剛愎自用,而令多數的戰爭以敗局收場,令他的有才之士負屈含冤。神醫華佗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裏曹操因疑慮華佗借治病之名殺害他,卻使一代神醫華佗冤死獄中。

難道,這就是英雄的所作所爲嗎?那麼,劉備是英雄嗎?也許有人會舉手投足地贊成。或許也是,劉備着以仁義當先,以仁政治國,三顧茅廬邀諸葛,真可謂集德仁義於一身的聖主。在青梅煮酒論英雄中,曹操的談吐看似隨意而閒適,卻處處咄咄逼人、暗藏殺機。劉備心知自己羽翼未豐,仍需藉助他人一臂之力,因而在談吐中不斷後退,在危急時刻急中生智,巧渡難關。但他鮮爲人知的一面又有多少人質疑過?我認爲,在某些時候,劉備畢竟也是“官”場之人,心思緊密。但他的用人之心,竟比墨還黑呀!其黑在利用人近乎殘忍卑鄙。白帝城託孤時他對孔明說:“若嗣子可輔,輔之,若其不才,君請自取。”這一招可真歹毒。一招欲擒故縱,便讓一個抵三個臭皮匠的孔明死心塌地服從,抽泣着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想必善用心計的劉備一定是貽笑九泉了吧!若這不算,那麼呂布之死又怎麼解釋呢?作爲歷史上禮賢下士的楷模,做出如此作爲又何以成英雄呢?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3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說,以描寫戰爭爲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大致分爲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

在廣闊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近五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不以敵我敘述方式對待各方的歷史描述,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匯融於字裏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中主要人物被稱爲“三絕”的分別是:“奸絕”——曹操,“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

《三國演義》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物名稱、地理名稱、主要事件與《三國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國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礎上,才進行再發揮,這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套路。歷史演義小說大多是虛實相間,主實重虛;古今兼顧,批古判今;一段故事,敘說兩朝的情,一個人物,兼具兩朝的性。

《三國演義》一方面反映了真實的三國曆史,照顧到讀者希望瞭解真實歷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國人物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誇張、美化、醜化等等,給予讀者一些的啓發,照顧到讀者希望增長見識,領導者希望鞏固統治的需要。它不但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三國曆史的真實面貌,還反映了許多明朝社會內容。

由於《三國演義》在民間的流傳範圍、影響程度,都可謂是中國古代歷史小說中獨一無二的,這就造成了普通民衆,甚至一部分專家學者對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也就是小說所描述的歷史時期的概況、事件、人物缺乏正確的常識,從某種程度上說,小說《三國演義》的內容在國人心目中已經佔據了真實歷史的地位,這種現象在近來的電影、文學作品中都有所反應。民間也一直對這類現象有不少爭論。

非凡的敘事才能,全景式的戰爭描寫,特徵化性格的藝術典型,淺近的文言,構成了《三國演義》的主要特色。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4

我到現在讀過很多本好書,有《論語》《三字經》還有《海底兩萬裏》和《八十天環遊地球》可是這些都不是我最喜歡的,我最喜歡的還是在中國暢銷了幾百年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要提起《三國演義》這學名著就不得不提起寫他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了,羅貫中生於元末,猝於明初,據說在朝廷更替的變動中,它曾參加了張士誠的起義活動,在寫《三國演義》一書時,他一方面剔除了司馬仲相陰斷獄,劉備太行山落草之類荒誕的情結,添加了一些正史和詩詞書表以加強歷史性,另一方面又對藝術進行了大量加工,使得文字流利,形象生動,故事情節上豐富多彩。

他作爲一個傑出的小說家與戲劇家,羅貫中除了《三國演義》外,還着有歷史演義《隋唐兩朝職傳》《殘唐五代演義傳》及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等傑出的文學作品。

《三國演義》的故事精彩紛呈,分一百二十回,優秀的片段很多,有連環計,一部分取於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風波亭”和第九回“除暴兇呂布助司徒,犯長安李催聽賈詡”中選的,故事爲董卓進京後廢殺少帝,縱兵殺掠姦淫,無惡不作,越騎校尉伍孚與驍騎校尉曹操刺殺董卓不成,一死一逃;渤海太守袁紹聯絡17路諸侯討伐失敗,董卓更加驕橫殘暴寫起。

司徒王允表面趨奉董卓,回到府中憂心如焚,仰天垂淚。府中歌妓貂嬋大義獻身,與王允共定“連環計”:先將貂嬋許嫁呂布,後獻與董卓;貂嬋從中取便,離間董卓呂布父子反目。王允又多方結好友呂布,曉而大義,終於使呂布殺死了董卓,爲朝廷出掉了大惡。

這一段故事情節波瀾起伏,人物性格鮮明,董卓的驕橫跋扈,王允的深謀不漏,呂布的反覆無常,均令人過目不忘,貂嬋雖然是虛構的人物,但是仍然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很能顯出作者的途述故事的能力和塑造人物的功力。

我覺得《三國演義》真如它的開篇詞說的一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濤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椎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5

小的時候,我看的三國是連環畫版的,那個時候的我只對裏面的圖畫最感興趣,文字大多我只能靠媽媽的解釋才勉勉強強理解意思。

不過當時的我還是知道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我還認識了聰明絕頂的諸葛亮,那個時候的我對諸葛亮崇拜極了,直到現在也是如此。

《三國演義》真是一本不同時期讀,有不同感受的著作。

到了年紀大了一些的時候,我開始看我可以接受的《三國演義》了,此時此刻,它已經變成了一本歷史小說,裏面故事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了,而且還讓我的知識範圍不斷擴大,視野得到了擴充。

裏面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擡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小學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

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爲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爲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爲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

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爲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隨着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