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幼兒教師的個人讀書筆記範文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摘抄:愛彌兒】

幼兒教師的個人讀書筆記範文

在這爲數很少的知識中,凡是那些必須要具有十分成熟的理解力才能懂得的,凡是那些牽涉到一個孩子不可能理解的人的關係的,以及那些儘管本身是真實的,但將促使一個沒有經驗的人對其他的問題產生錯誤想法的,都要通通拋開,不能拿來教育孩子。這樣一來,你就把你要教的東西限制在一個同現時的事物有關的很小的範圍了;不過,這個範圍,以孩子的思想衡量起來,仍然是一個很廣闊的境界。

我們要把我們的感覺變成觀念,但是不要從感覺的對象一下就跳到思想的對象。

使你的學生去觀察自然的種種現象,不久以後就可使他變得非常好奇;不過,爲了培養他的好奇心,就不能那麼急急忙忙地去滿足他的好奇心。你提出一些他能理解的問題,讓他自己去解答。要做到:他所知道的東西,不是由於你的告訴而是由於他自己的理解。不要教他這樣那樣的學問,而要由他自己去發現那些學問。你一旦在他心中用權威代替了理智,他就不再運用他的理智了,他將爲別人的見解所左右。你爲了教這個孩子學地理,就給他弄來了許多地球儀、天象儀和地圖。多麼完備啊!爲什麼要用這些代表實物的東西呢?你開頭應當使他先看原物,以便使他至低限度能夠知道你給他講的是些什麼!

老師的心中熱情洋溢,他想把這種感受傳達給孩子,他以爲使孩子注意那些觸動他本人的情感的地方,就可以使孩子受到同樣的感動。這完全是愚蠢的想法!自然的景色的生命,是存在於人的心中的,要理解它,就需要對它有所感受。

有一本書在我看來對自然教育是論述得很精采的。我的愛彌兒最早讀的就是這本書;在很長的一個時期裏,他的圖書館裏就只有這樣一本書,而且它在其中始終佔居一個突出的地位。它就是我們學習的課本,我們關於自然科學的一切談話,都不過是對它的一個註釋罷了。它可以用來測驗我們的判斷力是不是有了進步;只要我們的趣味沒有遭到敗壞,則我們始終是喜歡讀它的。這本好書是什麼呢?是亞里士多德的名著?還是普林尼的`?還是畢豐的?不,是《魯濱遜漂流記》。

在每一種東西中,用途最廣和必不可少的技術毫無疑問是最值得尊重的;而一種技術,如果它最不需要其他技術的幫助,則我們對它的評價當然比那些依賴性最大的技術高得多,因爲它是最自由的,而且是最接近於獨立操作的。這纔是對技術和勞力的真正的評價尺度。

你想依賴現時的社會秩序,而不知道這個秩序是不可避免地要遭到革命的,而且,你也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預料或防止那將要影響你的孩子的革命。大人物要變成小人物,富人要變成窮人,貴族要變成平民;你以爲你能避免命運的打擊嗎?危機和革命的時代已經來臨。誰說得上你將來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呢?凡是人所製造的東西,人就能夠把它毀掉;只有大自然刻畫的特徵纔是不可磨滅的,然而大自然是從來不製造什麼國王、富翁和貴族的。這位大官,你當初只教育他追逐富貴,將來落到卑賤的地位時怎麼辦呢?這個只知道靠黃金生活的稅吏,將來窮困的時候怎麼辦呢?這個虛有其表的蠢人,無一技之長而全靠他人之力生活,到了一無所有的時候又怎麼辦呢?一個人要能夠在自己的地位發生變化的時候毅然拋棄那種地位,不顧命運的擺佈而立身做人,才說得上是幸福的!

這一根有半截是插在水中的棍子,其位置是固定地垂直放着的。由於它看起來好象是折斷了,所以爲了弄清楚它究竟是不是斷了的,我們要經過許多的步驟之後,才把它從水中拿出來看或者把我們的手放進水裏去摸!

(1)我們首先繞着棍子轉,我們發現那折斷的一段棍子也是同我們一樣地在移動,可見是我們的眼睛覺得它在動;視覺是不能移動物體的。

(2)我們從露在水外的那段棍子的未端筆直地往下看,棍子就不再是彎的,靠近我們眼睛的那一端恰恰遮擋着另外一端。難道是我們的眼睛又把棍子變直了嗎?

(3)我們攪動水面,我們看見棍子折成了幾段,成“之”字形搖動着,而且是跟着水的波紋一起動的。難道說我們把水一攪動就可以把這根棍子折斷、弄軟和融化掉嗎?

(4)我們把水放走,這時候我們看見棍子隨着水位的降落又慢慢地直起來了。這樣一來,豈不把這件事情和光線折射的道理解釋得很清楚了嗎?既然我們單單用視覺就能校正我們認爲是視覺造成的錯誤,那麼,我們說視覺欺騙我們就說得不對了。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摘抄:教育是沒有用的】

1.真正的教育絕不是講道理、傳授知識,更不僅僅是開發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傳遞給孩子,維護孩子的心力,讓他成爲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個能承擔後果、應對變故、改善自身和環境的人。

2.造成目前教育障礙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教育實踐在孩子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進行,而孩子的本性是不願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的。

3.有一個強烈的感覺:我們的老師和家長太累了,我們的教育承擔了不應由它來承擔的過多的社會壓力:升學、就業、致富、當官、成名成家,這些壓力透過考試、升學的途徑,全部加到了中小學生和家長、教師、校長的身上。

4.教育的很多問題,根源在於家長和老師放不下自己的權威、尊嚴,認爲自己時時處處表現得比孩子強,才能樹立權威。這既是個理念誤區,也是個巨大的心理障礙。教育者的目的是讓孩子成長,而不是顯示自己的聰明與才華。

5.社會流行一個觀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觀點誤導了很多人。其實終點成功纔是真正的成功。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起跑快一點還是慢一點,其實不重要。

6.我們要長期在中高考的體制下工作,因此,對基礎教育有意義的研究,都不能離開中高考存在的前提,生本教育十年實踐證明:“素質好,何愁考(中高考),爲了好,偏不考(過程中的統考)”。

7.教育者的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護甚至捍衛孩子的主動性。在孩子的成長面前,最好不要刻意地去做什麼,纔是教育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