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地球的紅飄帶》的讀書筆記

《地球的紅飄帶》是著名作家魏巍創作於1987年的一部長篇小說,描述中央紅軍長征的完整過程。

《地球的紅飄帶》的讀書筆記

  《地球的紅飄帶》的讀書筆記

如果有人問我,在無與倫比的長征路上,什麼最使我感動和流淚?我說:是那種寧可犧牲自我、也要保全集體的“無我”精神。曾經讀過這麼一個故事:紅十三師師長陳樹湘,在強渡湘江的戰役中,率部爲紅軍主力斷後,掩護主力部隊過江。當時他們只剩下四、五百人,等他們執行完任務撤退的時候,湘江已被敵人完全封鎖了。陳師長和他的戰士們餓着肚子,翻山越嶺,準備退回到湘西打游擊。撤退的時候,陳師長不幸腹中子彈,他命令其他戰士撤退,自己帶傷掩護,與敵人戰鬥,結果被越來越多的敵人所俘虜。當敵人發現俘虜了一位紅軍師長的時候,非常得意,擡着他去邀功。但敵人萬萬沒有想到,陳師長拒爲敵俘:他趁敵人不注意,把自己的腸子掏出來扯斷,最後壯烈犧牲。這個故事給我震撼,給我感動,讓我唏噓,讓我流淚!長征路上該有多少像英雄陳樹湘師長這樣的紅軍官兵,爲了大部隊的安全,爲了長征的最後勝利,而血灑疆場,倒在槍林彈雨中啊!

這種寧可犧牲自我、也要保全集體的“無我”精神,是紅軍戰士堅強意志的體現,是紅軍長征取得最後勝利的基礎和保證,是紅飄帶上最亮麗的鮮紅。一個軍隊,一個民族,只要擁有這樣一種精神,那它就無堅不摧了。

  《地球的紅飄帶》的讀書筆記二

幾架飛機已擦着地皮猛襲過來。“轟” 、“轟”幾聲巨響,浮橋兩側的江水裏,立刻騰起高高的水柱。橋上頓時人喊馬嘶,亂成一片。

敵人的轟炸不斷,弄得紅軍只能“捱打”。這使得紅軍很危險那!

彭德懷指揮隱伏在江岸上的輕機關槍向敵機猛烈的射擊,敵機被迫飛高了。渡江的紅軍更加沉着地向前行進。

老革命家的臨危不亂使得戰士信心百倍。

地球的紅飄帶—飛奪瀘定橋

其餘的人,有的抓着一邊的鐵索攀緣前進,有的伏下身子,騎着兩根光溜溜的鐵索,兩隻手抓着向前移動。敵人的子彈從對面噼啪掃過來,人們顯得顧不上它,因爲比子彈更攝人心魂得倒是下面震耳欲聾的激流。

這裏體現出紅軍過瀘定橋時的艱難。只要稍不留神,就會從上面掉入湍急的瀘定河中。

  《地球的紅飄帶》的讀書筆記三

讀完了魏巍的《地球的紅飄帶》,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那一幕幕血戰的場面不斷地在腦海中閃現,彷彿還能嗅到空氣中迷漫着的.血腥和硝煙味。還有那覆蓋着皚皚白雪的巍峨的大雪山,一望無際滿目蒼涼的茫茫大草原,如一幅幅畫卷在眼前晃動。

這部書生動真實地再現了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徵的全過程。1933年9月,由於黨內“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使紅軍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1934年夏季,中央蘇區由原來的縱橫千里,縮小到300餘里,敵人重兵壓境,形勢日趨危急,紅軍被迫戰略大轉移,至此踏上了艱苦卓絕的長征之路。在毛澤東等同志的領導和指揮下,英勇的紅軍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經歷了湘江血戰、四渡赤水、搶渡烏江、飛奪瀘定橋,擊退上百萬窮兇極惡的追兵阻敵,征服了空氣稀薄寒冷刺骨的冰山雪嶺,穿越了渺無人煙的沼澤草地,輾轉10餘省,長驅25000裏,終於取得了長征的勝利。

可以說,中國英雄們的長征,是中國人民的史詩,也是世界人類的史詩。這部史詩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人用自己的腳步和鮮血鐫刻在我們這個星球上的。它象一支鮮豔奪目的紅飄帶掛在這個星球上,給人類,給後世留下永遠的紀念。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紅軍戰士那種勇氣、毅力和捨己爲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長征的精神永垂不朽,因爲,它是許許多多個紅軍戰士用自己的生命鑄就而成的。讀完《地球的紅飄帶》,我們更加地瞭解歷史,對長征也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正是這種革命必勝的精神,使英勇的紅軍打敗了數倍甚至數十倍於己的強敵,戰勝了人間罕見的艱險,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如今,我們深處和平年代,我們是無法再親自經歷一次那樣的長征了,但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要像歌中唱的那樣:“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我們要用“長征精神”不斷地激勵我們奮進。

當前,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們普遍缺乏艱苦奮鬥的精神,這樣的一代,更應該讓他們多讀一讀《地球的紅飄帶》這部書,好讓他們也知道我們的中國共產黨、中國紅軍曾經有過這麼一段艱苦奮鬥史。讀完這部書,你會獲益匪淺。人生的道路上總不會是一直向前的平坦之路,前進中難免會遇到坎坷,也許前面是荊棘叢生,溝壑縱橫,此時你只要想一想《地球的紅飄帶》,想一想長征中的紅軍戰士,你就會發現,你所經歷的艱難困苦簡直不值一提,你就會鼓起勇氣,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峯迴路轉,山重水複之後必然是柳暗花明。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人始終保持着青春的朝氣,他們從不埋怨生活的坎坷,從不哀嘆個人的不幸。在前進的道路上,遇有困難就攻克它,碰到挫折就戰勝它,小有成功則加倍努力,大有作爲則更其發奮。他們時時渴望爲社會作出貢獻,願意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求得自身的完美髮展。他們總是那麼頑強,那麼堅韌,那麼自強不息,認定了正確的方向,就執拗地,百折不撓地勇往直前,不到生命的盡頭,決不停止辛勤的耕耘。他們以自己堅強無畏、埋頭苦幹的具體行動,回答了命運的挑戰,爲我們展示了一幅幅不倦開拓的畫卷。請看:

病退在家的女青年曹南薇,身處惡劣的環境,刻苦自學高能物理,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論文,被中國科學院吸收爲研究生;生產組青年許立達,不忘時代的重任,透過自學掌握了多種外語,編寫出不同種類的科技辭典,成爲科技戰線上的新秀;小木匠鄭偉安,以初中文化水平,靠自學讀完了大學數學系全部專業課程,在一年半中完成四篇科學論文,一舉推翻了國外《隨機過程統計》中的兩條德都定理;羊肉館烤燒餅的青年周祖德,曾在農村插隊11年,以百折不回的毅力自學英語,掌握一萬二千多個英語單詞,被南京大學破格錄用爲外文資料翻譯;初中生費夢寒,在有關單位幫助下,研製成功電子調式分析儀,改變了傳統的耳朵、腦子記憶調式特性,成爲音樂家們的福音;青年獸醫李貴興,身在山區,立足本職,猛攻中獸醫,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編著成近二十萬字的《中獸醫方劑選解》,爲祖國獸醫工作作出重大貢獻;……

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他們是我們祖國的驕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象徵和縮影。他們的成功證明了一條真理:春筍出土,紅杏出牆,是任何力量壓抑不住的,艱苦奮鬥,堅韌不拔,必然能對社會作出貢獻。他們所據有的不正是一種“長征精神”嗎?

今天,中華民族這艘歷史悠久的古老航船,已經衝破長期束縛我們思想和眼界的堅冰,開始駛向世界現代化發展的海洋。閘門已經開啟,航道已經疏通,目標已經明確,精神已經解放。洶涌澎湃的民主和改革的潮流是不可抗拒的。任重道遠,時不我待,我們已經沒有時間坐在沉寂的海岸上,繼續計算身上的傷口。歷史已經把開拓時代進程的偉大使命交付於我們。努力吧,親愛的朋友,不要再遲疑不決了。

爲了祖國,爲了子孫後代的富強,也爲了我們自己的幸福,讓我們繼續發揚“長征精神”,唱起艱苦奮鬥之歌,讓人生永遠煥發出青春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