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精選

《培根隨筆》這本書語言簡潔,而且很富有哲理,令我受益匪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精選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一:

《培根隨筆》爲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爲《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爲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爲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爲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纔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二:

在我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習慣一直陪伴着我們。習慣是什麼呢?習慣就是在長時期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爲、傾向或社會風尚。比如平時我們按時起牀、睡覺,按時上學、放學,按時吃飯等,這些我們自以爲習以爲常的事情就是習慣。

養成良好的習慣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我們熟練的掌握各種知識,讓我們學習進步的更快;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讓我們體力充沛、身體健康;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使我們精力旺盛,讓我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讓我們少生病、少打針、少吃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現在許多青少年迷戀上網,整日整夜泡在網吧裏,他們沒有良好的上網習慣,上網沒有節制。腦子得不到休息,眼睛也得不到休息。有些人玩遊戲時,精神總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如果長時間得不到休息,很有可能導致猝死。

養成良好的習慣需要長期的堅持和監督。在家裏,父母教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學校裏,老師教我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是教育。老師在學校裏教給我們知識的同時,也在幫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教育就是一種早年開始的習慣,書中提到"幼年時代學語言、舌頭學習表達方式和發音時更柔順,學習各種技巧動作時,關節更靈活",突出強調了早期養成習慣的重要性。我們還處於青少年時期,我們應改正自身存在的一些壞習慣,養成一些好習慣,這將爲我們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三:

前幾天翻開了很久沒看的培根隨筆集,記得我曾經以培根所寫的|《論讀書》寫過一篇口頭作文參加過比賽,那次比賽對於我來說使一次新的挑戰,記得,那位老師和我說了題目後,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培根的那篇文章,

論讀書中講到讀書之用有三:一是:心曠神怡、二是:增趣添雅、而三是:長才益智。這三點我深有體會,但卻不覺得如此,我深感的是,我從來不會如此認爲,但是這確實真正的原理,愛學、想學那就一定會覺得所講的沒錯。

我這次,我所看到的這篇就是人人都有的——憤怒。培根的筆者翻譯得很好,人之所以會有怒是因爲人很脆弱,經不起波折,但是易發怒者,脾氣就必定會很暴躁,但是大部分人卻無法剋制發怒的傾向,所以培根就說“憤怒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因發怒而犯罪。”

看完這篇文章,我發現自己也如此,易發怒,但卻從未反省。也學這就是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