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每當我找到生命的意義,它就又變了》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每當我找到生命的意義,它就又變了》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每當我找到生命的意義,它就又變了》讀書筆記

最近,我正在讀一本書,這本書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李鵬程翻譯,作者是(美)丹尼爾·克萊恩,書名是:《每當我找到生命的意義,它就又變了》。

這本書用39個哲學金句嘮一嘮生命終極意義。

蘇格拉底說,人要過一種美好、公正的生活,而不是毫無約束地嬉鬧作樂。他的學生、享樂主義者亞里斯提卻認爲,“純粹的快樂纔是生活的唯一目的”。而在悲觀主義者叔本華眼裏,“不想太過悲慘的話,最保險的方法就是不要期望能很開心”。不過,羅素卻認爲叔本華本人其實是一個生活放蕩享樂的僞君子。在最燒腦的哲學生涯中,這些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頭腦是如何思考人生意義的呢?從伊壁鳩魯到尼采,從叔本華到薩特,關於“如何儘可能活出最棒的人生”,藏在39個哲學金句裏的生活智慧。

推介這本書,有時間不妨讀讀這本書。

我摘錄了作者的部分前言。

前言

不久之前,我在收拾一些書的時候,偶然翻出了一個封皮上寫着“金句”(Pithies)的破舊筆記本,裏面是些哲學家講過的名言短句,都是我匆匆忙忙記下來的,每頁一句,而且基本上每句下面都有一些字跡潦草難辨的評論。

我笑了起來。我都差點兒忘記還曾有過這麼一個小小的摘抄本了。開頭的記錄裏那些斑斑點點的污漬,無疑是鋼筆的墨漬和污點。高中畢業時,父母曾送給我一支鋼筆作爲畢業禮物,這些筆記就是五十多年前的我用那支筆寫給自己的。當時我應該已經十九、二十歲了,剛剛決定要到大學裏攻讀哲學專業。

做出這個決定——還有記這本筆記——的原因是,我希望從那些偉大的哲學家身上尋找到一些啓迪,讓我明白如何才能更好地去生活。因爲當時我對畢業之後想幹什麼完全沒有頭緒,只知道我不想當醫生、律師、商人。結果,這樣的排除法讓我成了同學中“雞立鶴羣”的少數派。所以我就想,學哲學吧,正好可以給我指點一下迷津。

本子翻過大概一半之後,批註從鋼筆換成了圓珠筆,下面的評論也減少爲三言兩語,全是“肯定還有更好的辦法”或者“救命啊!”這種。最後一則筆記,是神學家萊茵霍爾德·尼布爾的名言:“每次我剛找到生命的意義,他們就把意思改了。”這句話下面,我寫的是:“你怎麼現在才說!”當我最終合上“金句”,不再往裏邊記東西的時候,應該已經三十好幾了。

幾十年一晃而過,當我再翻看這個筆記本時,第一反應竟是對自己當年的.幼稚程度感到羞愧難當。我真以爲可以從哲學家身上學到如何過好我的人生?他們中的很多人可都生活在幾千年前啊。我當時到底是怎麼想的?

我做學生時,在那些哲學課本中讀到的人生建議少之又少,無章可循。當時首先要回答的,是類似“我們如何知道什麼是真實的”“倫理原則有理性根據嗎”以及“‘意義’的意義是什麼”這種問題。畢竟,我連“意義”有什麼意義都還沒搞清楚,就思考我或他人生命的意義,好像也沒有什麼意義。

這是真話。但與此同時,畢業季很快就會飛速到來,我也將要鄭重地開始進入成年生活,所以我十分迫切地想得到一些關於接下來該做什麼的建議。在隨後的幾年裏,我在幾個研究生院的哲學系進了又退,退了又進,而且爲了養活自己,還給電視遊戲節目編寫過智力問答和搞笑環節,給單口秀演員撰寫過喜劇段子,出版過懸疑小說。我還到過不少地方遊歷,而且通常都會拖着幾本哲學書去。我仍然在上下求索着,想知道如何才能活出最好的人生。

時不時地,我還真碰到了一些極具啓發性的建議,把它們抄在那個越來越破的筆記本里。直到某一刻,我突然醒悟過來,意識到自己心中所懷的使命感其實很幼稚後,便把“金句”和其他一些舊課本一同塞進了箱子裏。也差不多就是在那個時候,我聽到了約翰·列儂唱出的那句著名歌詞:“你左顧右盼做着各種打算,卻不知道生活已然過去大半。”

曾經,如何儘可能地活出最好的人生這個問題,是哲學的核心追問,一直縈繞在亞里斯提卜、伊壁鳩魯、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心頭最緊要的位置。在此後的世紀中,從人文主義者到自然神論者再到存在主義者,這個問題又是一大批哲學家眼中最根本的疑問。

真是可惜——我邊翻我的舊筆記本,邊這麼想着。嘲笑完自己的年少無知後,現在我意識到,原來那些如何生活的問題仍然在我的腦子裏活蹦亂跳着。當然,逝者如斯夫,我這有起有落的人生也就這個樣子了,因爲生活本就是如此,但我對有關生命的哲學觀點的渴求,卻絲毫沒有消減。事實上,當我站在耄耋之年的制高點回望這一生時,仍然會想要以最好的方式去安度自己的晚年。不過更讓人難以抗拒的是,我發現自己已經來到了那種想最後再好好端詳一下我的個人歷史的階段。我很好奇,若以那些經過深思熟慮的有關美好生活的想法來衡量,我這一生合格嗎?

因此,在“金句”中的最後一則筆記過去四十年後,我再次記錄下了自己對很久以前抄錄在筆記本里的那些哲學家名言的新思考,並開始收集、玩味一些新的語錄。說真的,沉浸其中讓我實在是樂此不疲。

所以在這裏,我把自己收集的那些討論如何生活的精練的哲學警句,以及針對它們逐一做出的個人評價,一併貢獻了出來。儘管我的這些評論本意是想拋磚引玉,但有時候也會離題萬里、恣意而爲地信馬由繮一下。而且,到現在我都沒能爲這些不相干的題外話找到什麼令人滿意的藉口。

喏,這就是我的“金句”了,舊的、新的都有,還附帶了我的那些沉思與見解,年輕時的、年長後的。它們提出的問題可能比提供的答案要多很多,不過,這些問題是多麼饒有趣味啊……

標籤:讀書筆記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