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昆蟲記讀書筆記(通用16篇)

在這本《昆蟲記》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昆蟲的大千世界,更應該領略到的是法布爾“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大家又看昆蟲記嗎?會怎麼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我爲您準備的昆蟲記讀書筆記,歡迎參考,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昆蟲記讀書筆記(通用16篇)

昆蟲記讀書筆記 篇1

自從我讀過法布爾寫的《昆蟲記》後,就深深地被它們震驚了。裏面寫到的昆蟲的品種很多;會做“圓球”的蜣螂“音樂天才”蟬、兇殘的黃蜂、“亮晶晶”的螢火蟲等。

我最喜歡的就是甲蟲,當我讀到“但到了相當的高度,仍然難免後退。只要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不但球滾落下去,連自己也被拽下來……有時經過一二十次鍥而不捨的努力,才能獲得最後成功”的時候,我的心就像被刺了一下。一二十次,雖然不是大數目,但對於一隻揹着一個沉重的大圓球,經過險陡的斜坡,攀登簡直無法上去的地方的小小的甲蟲來說,卻是多麼大的挑戰啊!有時,甚至可能將性命都搭上去。

多麼值得我學習的小甲蟲呀!想起我以前玩電腦遊戲,總是選“簡單”這一級別,跟那隻小甲蟲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了。一隻小甲蟲,都知“勤奮+努力=成功”的道理。而我們呢?五年級的學生,當老師佈置幾道難題時,同學們剛開始是蠻起勁的,沒過幾分鐘,就沒耐心了。這些題雖然有點難度,但是也不是困難到極點。況且,也總有做出來的人,爲什麼別人能做出來,而我們卻做不出來呢?那是因爲我們太懶惰了,沒有上進心,只會向簡單的題目挑戰,不敢向困難的題目挑戰

寫到這裏,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如果只向容易攻克的題目,比自己弱小的人挑戰,那麼,也就是永遠的弱者。

昆蟲記讀書筆記 篇2

我以前總是害怕蟲子。但現在不一樣了,因爲看了這本《昆蟲記》,我不害怕了。這本書把我最討厭的蜣螂都描寫得很可愛、生動。

書上說蜣螂又叫聖甲蟲。在六七千年以前,每到春天灌溉的時候,埃及農民總能看到一種昆蟲,它們頂着類似圓球的東西向後推着走。當時的人認爲星球是圓球形,而這種昆蟲的動作又與星球的運轉相合,所以人們都以爲它們具有淵博的天文學知識,很神聖,“神聖的甲蟲”一名由此而來。

其實渺小的生命也是需要尊敬的,如果沒有這些渺小的生命那世界也沒有這麼美麗。

昆蟲記讀書筆記 篇3

讀了《昆蟲記》之後,我發現自己對身邊的細微之處也留意了起來。走路的時候會發現小蜜蜂們在花叢中的忙碌,路過草坪時,會發現隱藏其中的蚱蜢,從樹下走過,會停下來聽聽知了們的歌聲。楊柳天牛就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破了邊的“衣服”,小甲蟲更是辛勤,爲後代操碎了心……當我瞭解這些昆蟲的習性時,便帶着愛心去仔細觀察它們的生活了。

除了對生命更加的熱愛外,它還讓我懂得了“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精神。法布爾在《昆蟲記》中記錄的不僅是昆蟲的生活,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到社會人生,昆蟲的本能習性、繁殖、死亡、無不滲透着對社會的寫照,它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充滿對生命的關愛。

昆蟲記讀書筆記 篇4

近日,我讀完了一部名著《昆蟲記》,感觸很深。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覺十分有趣,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法布爾從小愛觀察各種昆蟲,經常是口袋裝滿昆蟲回來的,一些有趣的段落都是需要觀察,觀察使這篇文章變得更加生動,同時,讀着讀着我們知道的也多了,我知道蟬如何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如何去吃蚜蟲的分泌物的,獲得了不少知識。這樣一本好書不讀太可惜,我沒有後悔把這本書放進購物車。

我歎服法布爾探索大自然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作者獨具匠心和認真細微的觀察,它第一次讓我進入一個生動的動物世界,這本書深刻的讓我知道,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

昆蟲記讀書筆記 篇5

這個國慶假期,我閱讀了法國自然學鉅作《昆蟲記》。我一拿到這本書,愛不釋手,馬上就津津有味地閱讀起來。

看了序,我知道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他家境貧寒,無法上學。但他勤奮自學,先後取得數學學士、物理學學士,自然科學博士學位。他花了34年觀察,寫出來長達250萬字的《昆蟲記》。這本書更被譽爲“昆蟲的史詩”。

看完了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描寫仔細,深入了昆蟲的生活。讀這本書,就像進入了昆蟲世界,妙趣橫生。連令人討厭的糞金龜,在這本書裏也變得有趣。比如:糞金龜挖了一塊糞團兒,接着立起鋸齒狀的前腿,用雙手使勁地壓糞球,只見它爬到糞球上面,扭動着身體,不停地往這個方向壓一壓,再往那一個方向打一打,整理糞球表面。這一段話寫得真引人入勝呀。

這本書裏的昆蟲真神奇,小朋友們,你們也趕快來和昆蟲做朋友吧!

昆蟲記讀書筆記 篇6

昆蟲記是一篇科普讀物,作者法布爾。這篇文章是他透過觀察和細心的構思寫出的科普鉅著。

我第一次讀昆蟲記,我就被那寫些精美的語句給吸引。這篇文章主要寫關於昆蟲的習性和飲食等。其實他寫的昆蟲都是我們平時看到的,但是他能把這些寫的很讓人感興趣。因爲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很少那樣細心的觀察那些蟲子,其實句子好也是在文章讓人感興趣的原因之一。他生動的寫了形形色色的昆蟲,他們的種族。大至像手掌大小的虎蜘蛛,小至像水滴大小的水蝽,無不一已詳細地向寫。

昆蟲記不僅是寫昆蟲,其中還隱含了人生的哲理。我覺得人要和昆蟲一樣,堅強的生存,艱苦的勞動。我覺得任何昆蟲有許多的相似點,他們有自己的目標,有感情,更能堅持不懈的奮鬥。說到這,我覺得生活中有人的'精神還不如那些渺小的昆蟲,一些人不願奮鬥,只是等待着機會的到來,到最後什麼都沒得到。

在讀昆蟲記時,我覺得那是的生物知識豐富多彩,但是看看現在的生物真是太少了。其罪魁禍首是人類。人們爲了自己的利益不斷做出破壞環境的事。我想如果人不斷的這樣,人們就會滅忙。其實到最後害得還是自己。我真誠的希望人們能和世界上的一切生物和諧共處。

《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不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一些蟲子發聲不是和人一樣,而是用身體的部位來發聲。這些一定讓人想不到。讀到關於這些,我覺得我懂得很少很少。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是人想不到的,我們唯一能夠做的是不斷的探索和觀察才能提高我們的知識。

昆蟲記讀書筆記 篇7

柔和的月光斜斜地灑在原野上,靜謐而又安詳,空氣中瀰漫着玫瑰花般的香味,甜蜜充滿愛意。靈敏的聽覺細心地將動物微妙的喘息捕捉,不覺更添幽靜。月光下,我輕輕釦響大自然久掩的門扉,進行一次難忘的探訪。

——題記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書店裏讀到了《昆蟲記》這本書,本是無意,卻竟成就了一番美麗的邂逅。《昆蟲記》一書一改以往科普書給我帶來的枯燥無味的印象,在說理講述的同時溶入了一般清新的文藝範兒,讓我讀後感覺一習古樸的風吹來,愛不釋手。

靜靜地,順着書往下讀,沿着法布爾的足跡探索動物的奧祕。一步步地,我陷入了他營造的氛圍中,好似置身於月光皎潔的夜晚……

昆蟲記讀書筆記 篇8

你見過多少昆蟲?你知道天牛幼蟲長什麼樣子?你看見過螳螂的巢穴嗎?諸如此類的問題的答案大都可以在這本書——《昆蟲記》裏得到。大家肯定都見過各種各樣的昆蟲,但是有沒有認真地去觀察研究過?發現其中玄之又玄的祕密呢?1879年法國科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透過專心觀察後寫了這本著名的《昆蟲記》。一不小心我翻開了這本書,然後一個不一樣的昆蟲世界呈現在我的眼前,讓我見識到觀察昆蟲是一件多麼有趣的事情!

在這本奇特的書裏,我認識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昆蟲,也瞭解了許多熟知的昆蟲背後的故事。

書中有許多故事,這些故事讓我認識到昆蟲們也是豐富情感的動物。西緒福斯蟲爸爸深沉的父愛給了我深刻的印象。它不像大部分昆蟲那樣,孩子們出生後就溜之大吉,讓孩子們自謀生路。它就完全不同,它爲了自己的孩子們不畏困難,在撫養孩子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前進!我稱讚你是偉大的父親——西緒福斯蟲爸爸!

有老實、可憐的蟬。它每次辛辛苦苦地在樹上鑽出一口“井”,接着自己來不及喝上幾口就有胡鋒、大胡蜂、蒼蠅、金龜子等其它昆蟲過來搶喝。這些不過了了,更過分的是螞蟻,直接把它趕走。就算撒螞蟻們一泡尿,它們依舊開開心心喝着。書中這樣寫道:“它們正笑着作樂,舔着沾滿蜜漿的嘴脣。”可憐的蟬啊!

還有機警冷靜的螳螂,身體結構錯綜複雜的蝗蟲,能製作堪稱建築傑作的胡蜂窩的胡蜂們,相當於進階淨化器的綠蠅們,具有犧牲精神的可愛的豌豆象蟲,奇特的天牛幼蟲,食肉的螢火蟲……各種各樣“有個性有堅持有能力”的昆蟲們。

走進經典著作《昆蟲記》,遇見一個獨一無二,與衆不同的昆蟲世界。讓我知道細心觀察,才能揭開謎底,探查到一個一個不同的世界。謝謝你——《昆蟲記》!

昆蟲記讀書筆記 篇9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耗費畢生心血完成的一部昆蟲學的鉅著。

他懷着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餘年深入到昆蟲世界中,用畢生的精力對昆蟲的種類、習性乃至覓食、婚俗保護自己、養育後代等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運用散文的手筆,真實、細微、詳實的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特性。

漂亮的螢火蟲,強霸的紅螞蟻,會唱歌的蟋蟀……許許多多的昆蟲在面前一個個的展現,表現着他們自己獨特的風采。

這麼多精彩的故事裏,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糞金龜和公共衛生》。文中的糞金龜是一個不被重視的小昆蟲。有時候我們對它們忘我的工作只是輕蔑的一瞥,有時候還用俗語給它們加上種種難聽的名字。正如文中所說:做好事的,背罵名,受歧視。它們勤勞、熱情的工作,擔負着不可思議的工作量,給我們帶來潔淨衛生的環境,也給土地帶來了養料。它們爲我們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可要求我們的卻只有一點點的寬容。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人擔當了這樣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就是當我們還在睡夢中時,早早地就開始爲大家清掃環境的清潔工人。他們不怕髒,不怕累。過年過節時,大街小巷照樣有他們忙碌的身影。

而看看我們又是如何對待他們的呢?有人看到他們打掃噁心的垃圾時,嫌棄他們,碰到了繞道走,這些清潔工人似乎成爲了最不受歡迎的人。但是,仔細地想一想,這些垃圾不都是我們廢棄的嗎?而他們早起晚歸,不叫苦不叫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揮灑着他們的汗水,還給我們一個清潔衛生的環境,他們的工作難道不能稱之爲高尚嗎?

希望那些人以後再碰到他們時,收回那鄙視的目光,真誠地投去一個感謝的眼神,感激他們不顧自己的髒和累,讓我們遠離髒亂和污濁。

在法布爾的書中,昆蟲們扮演主角,演繹着大自然的經典故事。翻開這本昆蟲的書籍,享受這份讀書的樂趣,用心品味書中的精華,漸漸對他所研究的昆蟲有了一個更深層的認識。它們的一舉一動都被賦予人的思想情感;他們與人有着屢屢共同之處,讓你不得不爲之驚奇、喜悅。

昆蟲記讀書筆記 篇10

《昆蟲記》是法布爾懷着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餘年深入到昆蟲世界中,用畢生的精力對昆蟲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寫成的,是法布爾嘔心瀝血之作。

《昆蟲記》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不僅生動活波向世人展現了昆蟲的生活和習性,還反省了社會狀況,人們的習性法布爾一個有一個關於昆蟲的生動故事展現了出來。用大量的擬人、比喻等修辭,巧妙地將昆蟲的生活與人類的社會聯繫在一起,把人類的社會知識和道德理念運用到了昆蟲世界中,賦予了昆蟲生命。

法布爾爲了完成這本書,不畏困難,向前人的理論挑戰,不清楚的東西一定要弄明白,不迷信,相信科學。那種追求真理而百折不撓的精神令人讚歎,向世人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爲科學做出了卓越貢獻。

《昆蟲記》向我們展現了法布爾那種對真理探求的勇氣和毅力,令人折服。做人就要像法布爾一樣要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即使條件艱難,也要爲了理想而奮鬥!

昆蟲記讀書筆記 篇11

合上最後一頁,作者觀察昆蟲的情景仍在我的腦海不斷飛揚,終於下落,激起感觸的水花。

《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以他獨特的眼光看待生活中人們已司空見慣、熟視無睹的小生命。讀完此書,最使我感動與啓發的就是作者對生命的熱愛與歌頌,對科學的執着與努力。

比如,在他的荒石園裏,被人們嫌棄和唾罵的昆蟲的鳴叫,在他看來就如同音樂一般美妙,他用心體會其中的韻律與節拍,就像沉醉於音樂家的演唱會一般。他在書中寫道:“這些昆蟲全都是我的夥伴,我的親愛的小動物們,我從前和現在所熟識的朋友們,它們全都住在這裏,它們每天打措,建築窩巢,以及養活它們的家族,荒石園是我鍾情的寶地。”可見,荒石園就是他的港灣,昆蟲就是他的伴侶,是他感情的寄託與生命的庇護。

又比如,作者在觀察蛛絲,居然能夠看出細細的蛛絲是“由幾根更細的線纏合而成的,好像大將軍劍柄上的鏈條一般。更使人驚異的是,這種線還是空心的,空的地方藏着極爲濃厚的黏液。”他的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着實讓我驚訝,再如,作者爲了研究蜜蜂的記憶力,而嘗試給它做標記,“在這個過程中,我的手不可避免地被刺了好幾口,但我一直堅持着,有時候竟然忘記了自己的痛,只是緊緊地按住那蜜蜂,把工作做完,結果有二十多隻受傷了。”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作者對動物的好奇與探索已近入魔,竟“忘記了自己的痛”,這是對昆蟲癡迷到何種程度的人才能做到的啊!

讀到此處,我不禁深感慚愧。小時候,自己曾天真的用石頭砸過馬蜂窩,用腳踩過成羣結夥的螞蟻,也惹下了不少的麻煩。今天看到此處,纔對這些小動物有了深入的瞭解,它們和人類一樣有自己的家園,有着自己生存的權利。沒有他們,我們人類也不可能繁衍至今,不可能看到這樣美麗的世界,是這些昆蟲,讓我們的生活如此美,讓我們的心靈如此的陶醉與充實,它們也是上帝的寵兒,也應該和我們一樣享有生的權利,我們沒有權利去歧視它們,更沒有權利去殘害它們!

讓我們攜起手來,珍愛生命,創造一個更加和諧溫暖的世界!

昆蟲記讀書筆記 篇12

對於昆蟲,我從來都沒有留意過,直到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使我感觸很深。

《昆蟲記》裏有一個五顏六色的昆蟲世界,裏面的昆蟲都傳達出法布爾對它們的喜愛之情,比如:螢火蟲—麻醉師,綠蟈蟈—漂亮的海盜等各種有趣、新鮮的名字。這本書就像一根繩子,牢牢地把我拴着。看似美麗的螢火蟲竟然以蝸牛爲食,有的甲蟲食物單一,只吃枯露菌,如果我沒有看過這本書,我是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的。“螢火蟲的一舉一動都非常漂亮、溫柔,它爲路人照亮,在黑暗的世界裏給人們帶來光明”。

一段段文字都譜寫着一個個幽默風趣的小生靈,讓我知道也明白了昆蟲的進食、繁衍、生死等知識。

《昆蟲記》更向我展示了一位勇於探索、敢於實踐的法布爾。雖然他在小的時候帶昆蟲回家,並放在口袋裏,被父母發現遭了一頓痛罵,但他仍然沒有放棄對昆蟲的熱愛和對科學界的嚮往,這種精神使他成爲了一名優秀、偉大的科學家。我相信,如果換作是我,我沒有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我要向法布爾學習。

以前,我根本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種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比人還聰明,例如赤條峯給卵留食物,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讓食物保鮮,怎麼樣,這些昆蟲夠聰明吧!

《昆蟲記》真是一本有趣的書,它告訴人們,昆蟲世界既奇妙又複雜,不仔細地觀察你是永遠也不會發現它們的奇妙之處的。

昆蟲記讀書筆記 篇13

讀完《昆蟲記》這本書,我感到十分震撼,因爲我沒想到,原來昆蟲的世界有那麼多有趣的事情發生。

《昆蟲記》這一部不朽的著作是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用盡畢生心血所完成的。這本書的內容不用說,看到了書名就可以知道這主要是在講昆蟲。這本書中,讓我留下最深的印象的一篇文章是“螳螂打獵”這一節。在南方有一些無知識的農夫把與蟬一樣的動物——螳螂稱爲祈禱的螳螂,這是一個極大的錯誤。如果只從外表上來評論一個人,那他並不可怕,反之他看上去卻相當的美麗,螳螂他擁有纖細的手,優雅的姿態,淡綠的膚色,輕薄如紗的長翼等等這些能讓一個小動物從兇狠變的溫柔。

《昆蟲記》中對昆蟲的細節描寫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布爾超人的觀察力,如蟬和螞蟻乞討糧食時的狼狽形相:“螞蟻站在門檻上,身邊擺放着大袋大袋的麥粒,正調過臉去背對前來乞討的蟬。那蟬則伸着爪子,唔,對不起,是伸着手。頭戴十八世紀寬大撐邊女帽,胳膊下夾着吉他琴,裙襬被凜冽寒風吹得貼在腿肚子上,這就是蟬的形象。”這段乞討的描寫真是惟妙惟肖。知了的繁殖能力很強,一次能產300—400個卵。聽上去很多,但最後能倖存下來,變成若蟲(從卵裏孵化出來、鑽入土中的知了幼蟲稱爲若蟲)的爲數不多,在這爲數不多的若蟲裏,經過4年的途中生活,再變成真正的知了的那就是鳳毛麟角了。導致這一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一種小蒼蠅在知了產完卵後便把自己的卵也產在知了產卵的地方。蒼蠅的卵雖然比知了的卵小,但是蠅卵孵化地早,蠅蛆一出生就把知了的卵吃掉一大半。可憐的知了到最後也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我還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爲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看!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爲"講昆蟲故事,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爾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盡在於探索昆蟲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着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爲熱愛真理所以撰寫了《昆蟲記》。讀過《昆蟲記》作者的生平和《昆蟲記》,我感受很深,《昆蟲記》不僅僅充滿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爲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昆蟲記讀書筆記 篇14

今天,我讀了法布爾所寫的一—《昆蟲記》。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用畢生的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完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他也因此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多個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就是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着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爲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

讀過《昆蟲記》和法布爾的生平,我感受很深,《昆蟲記》不僅僅充滿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再艱苦,也要爲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昆蟲記讀書筆記 篇15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作家法布爾先生寫的一部關於研究昆蟲的科學著作。法布爾先生還因此榮獲“科學詩人”等桂冠。

這本書介紹了各種昆蟲奇特的生活方式和捕獵的方法。捕食的螳螂,田野地頭的蟋蟀,聖甲蟲,小蜜蜂……那可算得上是書中的主人公了!

我最感興趣的那便是《螳螂捕食》了。中國有句古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告訴了我們不要爲了利益而忘了危險。但是法布爾先生筆下對螳螂的描寫惟妙惟肖、生動有趣,而且詳細地描寫了螳螂捕食的畫面。作者稱螳螂是“昆蟲界和平居民的老虎”,“埋伏着捉捕新鮮肉食的妖魔”——螳螂的“捕捉器”便是置人死地的工具,這足以使人擔驚受怕。螳螂的大腿很長,就像扁平的紡錘,內側有齒刺,那就是一把雙排平行刃口的鋼鋸了!捕獵物時,高舉着雙鉤猛一壓下來,爪子一抓,雙鋸合攏,夾緊,無力還手的蝗蟲終究還是被震懾住乖乖就擒了。

看了《昆蟲記》,我才發現,原來昆蟲的世界如此豐富多彩呢!我覺得昆蟲和人類挺像。儘管他們不會用言語表達什麼,但昆蟲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種行爲也都蘊含着深刻的道理。之前無知幼稚的我只是爲了一時的快樂,將昆蟲們弄傷,不在意他們的感受,昆蟲們也是無力抵抗,讓我也深感它們的渺小。但是,看了這本書後,我對此行爲感到無比的愧疚。他們的渺小應該換來無限的敬重、愛護纔是。我們應該獻出自己的一點愛心,“敬重渺小”“愛護渺小”是人類共同的責任。我們和昆蟲們一樣,都是生物鏈上不可失去的重要部分,昆蟲們的生命自然需要得到敬重了!

法布爾先生的堅持不懈也令人歎爲觀止,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凜冽,他都堅持花大量時間來觀察昆蟲,並且用心記錄着,這必然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啊!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謝謝法布爾先生,是他讓我們明白了昆蟲的世界充滿了魅力。

昆蟲記讀書筆記 篇16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耗盡畢生心血寫成的一部昆蟲學鉅作。書中詳細介紹了各種昆蟲的習性、食性、身體構造、婚俗等,將紛繁複雜的昆蟲世界展現在大家面前。值得一提的是,法布爾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昆蟲學家,他更是一個妙筆生花的作家。書中,作者用生動的文學語言詮釋了複雜的科學。

在介紹金步甲的婚俗有一段非常傳神的描寫:表皮終於先讓了步,接着創口擴展開來,繼而內臟被摘除,被步甲大姐吞進肚裏。再看胖主婦,腦袋鑽進伴侶的腹腔,正仔細清理硬殼底下的軟組織。只見雄蟲的肢爪一陣抖動,宣告此生走到了盡頭,宰屍婦並不動情。它用肢爪繼續搜尋,一直深入到腹腔中可以探進頭嘴的狹窄地方。死者身上所剩的,只有抱合成小船殼狀的鞘翅,以及尚未脫落的前半個身子。掏空後的殘骸就被無情的拋棄了。

這段話形象的描寫了雌歩甲殘忍的殺害雄步甲的場面。作者將金步甲的動作擬人化,讓讀者彷彿親眼看到當時的場景。更有趣的是,作者不斷變換對雌金步甲的稱呼,先是“步甲大姐”,然後是“胖主婦”,還有“宰屍婦”等,真正將昆蟲看做自己的朋友,這樣也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性。的確,法布爾一生與昆蟲爲友,懷着偉大的信仰和對生命的尊重漫步在奇妙的昆蟲王國。荒石園中有一段自述:是啊,當一個人整天爲一日三餐發愁的時候,卻有幻想在曠野裏爲自己找個實驗室,那就簡直不可思議。我以不折不撓的的勇氣跟窮困潦倒的生活整整鬥爭了40年,結果,這朝思暮想的實驗室終於如願以償。他是我孜孜不倦頑強奮鬥的結果。

是的,如果沒有法布爾當初的堅持,這部鉅著如今就不會展現在世人面前。《昆蟲記》以其獨特的視角,巧妙的構思,讓我在昆蟲的樂園裏遨遊,它使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