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科學管理原理》的讀書筆記

《科學管理原理》的讀書筆記1

《科學管理原理》是一本很經典的書。

《科學管理原理》的讀書筆記

從詞義上理解,管理通常被理解爲主持或負責某項工作。人們在日常生活上對管理的理解是這樣。平常人們也是在這個意義上去應用管理一詞的。但自從管理進入人類的觀念形態以來,幾乎每一個從人類的共同勞動中思考管理問題的人都會對管理現象做出一番描述和概括。並且頑固的維護這種描述和概括的正確性甚至唯一性。人類從來就不曾取得對於管理定義的一致解釋。

科學管理之“科學”。這裏所說的科學,不是我們所理解的一般意義上的自然科學。它是相對於“經驗”來說的。科學管理之前,工廠中工人的工藝、技能是透過前人繼承,自己探索、積累,或者說全憑工人的經驗得來的。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統一的標準,沒有規範的教與學。科學管理,則是透過對工人工作的每個動作的研究,找出最高效的方法,也即是所謂的科學的工作方法。

關於研究的對象。得說明一下,那個年代,世界是相對簡單的。服務業的概念可能還沒時興,因此科學管理主要說的是工業。那時工作內容也是以機械勞動爲主的,科學管理所要解決的問題,也無非是生產效率低的問題。

在科學管理之前,勞資雙方是對立的,甚至是敵對的。那時的管理體制,是試圖讓工人們發揮最大程度的積極性,作爲回報,則從他們的僱主那裏取得某些特殊的刺激。這種管理方式被稱爲“積極性加刺激性”的管理。

科學管理的提出,是爲了改變“積極性加刺激性”管理的現狀。科學管理的原則,又或者說是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四條:

第一,對工人操作的每個動作進行科學研究,替代老的單憑經驗的辦法。

第二,科學地挑選工人,並進行培訓和教育,使之成長;而在過去,則是由工人任意挑選自己的工作,並根據其各自的可能進行自我培訓。

第三,與工人們親密協作,以保證一切工作都按已發展起來的科學原則去辦。

第四,資方和工人們之間在工作和職責上幾乎是均分的,資方把自己比工人更勝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攬下來;而在過去,幾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職責都推到了工人們的身上。

這裏的第四點,我認爲是管理意義上的重大進步。資本擁有者——資方,開始重視管理,參與企業的運作。當然資方是不大可能去進行具體的操作性工作的,他們所進行的,就是我們所說的計劃、組織、領導、協調、控制等管理職能。再到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管理一步步地在實現其價值。

自從讀完《科學管理原理》一書,我已從真正意義上了解了什麼是管理,讓我感觸頗多,收益匪淺。

《科學管理原理》的讀書筆記2

在《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中,泰勒系統地提出了科學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內容以及科學管理的具體方法。在科學管理的基本思想方面,泰勒提出了專業分工、標準化、最優化、等一些管理思想。在科學管理的基本內容方面,泰勒對企業作業管理、組織管理等進行了全面闡述。其中包括對工人的挑選和培訓、標準作業條件、明確規定作業量、建立激勵性的差別工資報酬制度。在管理科學的方法方面,泰勒提出了定額管理、差別計件工資制、挑選併合理使用第一流工人以及如何進行標準管理的一系列具體的步驟與方法。

本書主要由科學管理的基礎和科學管理的原理這兩章組成:

第一章,作者主要講述了,僱主與僱員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可這種情況很難達到。他說財富最大化只能是生產率最大化的結果。其實這就講述了生產率的重要性。作者認爲,管理人員和工人親密無間的、個人之間的協作是現代科學或任務管理的精髓。也認爲勞動生產率的下的原因有三個:

1、謬論:在商業中,如果每個人或每臺機器的產出增加了,那麼最終將導致大量工人的失業。

2、不完善的管理制度“磨洋工”。

3、單憑經驗行事。

因此,針對這些問題有一個較爲科學的方法,那就是透過消除工人作業中不必要的動作並以快捷的操作代替緩慢而無效的操作,可節約大量作業時間,進而提高產量。

第二章,主要講述了,科學管理的原理四個基本組成要素:

第一,形成一門真正的科學。

第二,科學的選擇工人。

第三,管理者與工人之間親密有好的合作。

科學管理的提出,是爲了改變“積極性加刺激性”管理的現狀。科學管理的原則,又或者說是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四條:

第一,對工人操作的每個動作進行科學研究,替代老的單憑經驗的辦法。

第二,科學地挑選工人,並進行培訓和教育,使之成長;而在過去,則是由工人任意挑選自己的工作,並根據其各自的可能進行自我培訓。

第三,與工人們親密協作,以保證一切工作都按已發展起來的科學原則去辦。

第四,資方和工人們之間在工作和職責上幾乎是均分的,資方把自己比工人更勝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攬下來;而在過去,幾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職責都推到了工人們的身上。

所以科學管理理論很明顯地是一個綜合概念。它不僅僅是一種思想,一種觀念,也是一種具體的操作規程,是對具體操作的指導。它們是:首先,以工作的每個元素的科學劃分方法代替陳舊的經驗管理工作法;其次,員工選拔、培訓和開發的科學方法代替先前實行的那種自己選擇工作和想怎樣就怎樣的訓練做法;再次,與工人經常溝通以保證其所做的全部工作與科學管理原理相一致;最後,管理者與工人應有基本平等的工作和責任範圍。管理者將擔負起其恰當的責任,而過去,幾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責任都壓在了工人身上。

從本書中可以瞭解到,泰勒的一系列工時研究所用的時間並非一兩個月,而是幾年甚至十幾年。這也啓示我們,做研究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不應急功近利。這樣,經過縱向與橫向的比較、綜合的比較後,我們得出的結論纔會更具有說服力。泰勒認爲必須採用科學管理來代替傳統的經驗法則。科學管理是建立在勞資雙方利益一致的基礎之上的。他要求企業的每一個成員充分發揮最高的效率,爭取最高的產量,實現最大的利益。這既闡明瞭科學管理的真正內涵,又綜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

泰勒的管理理論看似簡單,其實內涵極爲豐富,需要我們不斷研讀,也需要我們不斷地實踐,才能實現組織管理的目標——“使僱主的財富最大化,同時也使每一位僱員的財富最大化”。管理,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科學。人們總是在尋找各種辦法以希望找到最優的管理體系,殊不知這些僅僅是爲管理理論的昇華奠定基石。我也只能在工作中慢慢摸索,希望能對管理之道有所提高。從而可知《科學管理原理》是一本很經典的書。從詞義上理解,管理通常被理解爲主持或負責某項工作。人們在日常生活上對管理的理解是這樣。平常人們也是在這個意義上去應用管理一詞的。但自從管理進入人類的觀念形態以來,幾乎每一個從人類的共同勞動中思考管理問題的人都會對管理現象做出一番描述和概括。並且頑固的維護這種描述和概括的正確性甚至唯一性。人類從來就不曾取得對於管理定義的一致解釋。但泰勒提出的管理問題依然存在,他總結的管理經驗依然有益,他研究的管理邏輯依然普遍,他創造的管理方法依然有效。

讀完《科學管理原理》讓我明白從每個工人的每項操作中,都可以歸納出科學規律來。懂得了科學管理就是要預先制度任務計劃並實施這些計劃。感悟到了泰勒所講的同樣的原理,也能以同樣的效力運用到所有社會活動中,這些活動包括家庭管理、農場管理、大小商人的商業管理、教堂管理、慈善機構管理、大學管理以及政府各部門的管理,等等。在實際生活中也體會到用科學管理的方法做事所帶來得快捷與效率,更節約了時間。讀了這本書以後,我在做某些事的時候就會去想,有沒有更爲科學的方法讓事情做得更好一些。因爲我個人認爲科學的管理方法比一般的管理方法的實用性更強。以前對管理的認識面很窄,認爲管理只存在企業、組織等人數聚集的多的地方。從來沒想過在個人生活中也是如此的重要,更不曾想到以科學的方法來管理是一種更完善的管理制度。讀了這本書讓我對管理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也讓我的知識面變得更加的寬廣了,真的是受益匪淺。

《科學管理原理》的讀書筆記3

《科學管理原理》的作者泰勒的管理理論看似簡單,其實內涵豐富,並非能被一個時代完全吸收。只有親自翻閱大師的著作,才能領會管理的'真諦;也只有實踐大理由的理論,才能實現管理的目標——“使僱主的財富最大化,同時也使每一位僱員的財富最大化。”本文原本是作爲向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提交的報告。這裏所選擇的實例能夠引起工業和製造業的工程師、管理者和這些企業所有人的極大興趣。希望讀者明白,同樣的原理能以同樣的效力運用到所有社會活動中,這些活動包括家庭管理、農場管理、大小商人的商業管理、教堂管理、慈善機構管理、大學管理以及政府各部門的管理,等等。

科學管理原理讀後感,來自當當網上書店的網友:如果說彼得德魯克把管理的定義真正的確定,並且把她全球化說來的話,第一個真正認真研究勞動,真正把管理當成一種科學的人,不用質疑是弗裏德里克·泰勒。科學管理原理其實包含的思想在現在看來,對於一些人來說,可能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在19世紀的時候就能夠提出這樣的觀點,不得不佩服泰勒的能力以及頭腦。在此要談一談泰勒的……

科學管理原理讀後感,來自淘寶網的網友:讀品《科學管理原理》懷念泰勒先生並紀念本書出版100週年泰勒先生的《科學管理原理》從最初出版的那一刻起距今已經整整的過去了一個世紀。然而,一個世紀之後是否還有必要重新品讀這樣一部著作?有必要介紹給其他的朋友去閱讀這樣一本這樣老的書籍?是否是在浪費時間?我要說的是在今天這依然是一本……

《科學管理原理》的讀書筆記4

最近認真看了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總覺得要寫寫自己的感想,哪怕只是個人小小看法。其實靜不下來讀書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更多的時候我是在想辦法讓自己靜下心來。以前有所接觸泰勒制,所以還不至於十分陌生。

泰勒的科學管理主張用科學的方法代替原來經驗的方法,對工人進行科學選擇和教育培訓,要求管理者和工人緊密合作,主要目的在於追求勞動生產率的最大化,實質即追求財富(利潤)的最大化。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其思想非常具有進步意義,對於管理學科的發展更是有跨越式的進步。在他那個時代,美國工業化發展迅速,勞資關係緊張,他的思想其實很難得到人們的理解和支援的。

而我之所以要講到泰勒,是因爲一篇文章中提到深圳富士康員工的十二連跳引發的對企業員工的關注。富士康的管理中有泰勒制的影子,實行標準化管理,以效率最大化爲最高目標,以“經濟人”假設爲理論基礎進行統一管理,認爲人是受經濟利益驅動的,不關心人的社會需求、情感需求。中國正在飛速工業化發展的進程中,難免會出現歐美工業化時代曾出現的諸多問題,會有一些重蹈覆轍,但是,在現在這個重視人權的時代,在這個提倡以人爲本的社會,完全按照“經濟人”假設進行企業管理,是不可能長久的。今天的我們,應該在學習和借鑑歷史的基礎上,更加註重企業工人(員工)的各種需求,全面看到企業經營者、員工和全體消費者各方的利益,追求多方共贏纔是最佳的!

《科學管理原理》的讀書筆記5

《科學管理原理》出版於1911年,標誌着一個管理新時代的到來。至今,這本書仍然帶給管理人無窮的啓示,是不可不讀的管理經典。我花了一些時間大致讀了泰勒大師的《科學管理原理》這本書,以我的觀點來說,從內容上來講這不是一本書,而是泰勒大師的一篇科學管理智慧結晶的論文

泰勒對科學管理作了如下定義:“諸種要素——不是個別要素的結合,構成了科學管理,它可以概括成如下:科學,而不是單憑經驗的方法;協調,而不是分歧;合作,而不是個人主義;最大的產出,而不是有限制的產出;實現每個人的勞動生產率最大化,富裕最大化,而不是貧困。”這個定義,既闡明瞭科學管理的真正內涵,又綜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

在這篇論文的結論裏敘述科學管理是過去就存在的各種要素的“集合”,即把原來的知識收集起來,加以分析、組合並歸類成規律和規則,從而形成的一門科學。“它將爲全世界帶來最大的收益。”

泰勒的管理理論看似簡單,其實內涵極爲豐富,需要我們不斷研讀,也需要我們不斷地實踐,才能實現組織管理的目標——“使僱主的財富最大化,同時也使每一位僱員的財富最大化”。

《科學管理原理》的讀書筆記6

最近看了一本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這本書,大學三年一直都是學的管理類的知識,直到看了這本書後發現自己學的知識遠遠不夠,也因此在本書中得到了很多的啓示,我覺得這是學管理人士不得不讀的一本好書,有“科學管理之父”稱號的泰勒就是一顆閃亮的星星,照耀和影響着後人。

泰勒,他是一個影響了流水線生產方式的人,一個被社會主義偉大導師列寧推崇備至的人,一個影響了人類工業化進程的人。一個由於視力被迫輟學的人,一個被工人稱爲野獸般殘忍的人,一個被現代學者不斷批判的人。同時,也是在管理髮展史中最重要、最富有爭議的人。

在《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中,泰勒系統地提出了科學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內容以及科學管理的具體方法。在科學管理的基本思想方面,泰勒提出了專業分工、標準化、最優化、等一些管理思想。在科學管理的基本內容方面,泰勒對企業作業管理、組織管理等進行了全面闡述。其中包括對工人的挑選和培訓、標準作業條件、明確規定作業量、建立激勵性的差別工資報酬制度。在管理科學的方法方面,泰勒提出了定額管理、差別計件工資制、挑選併合理使用第一流工人以及如何進行標準管理的一系列具體的步驟與方法。泰勒在本書中立足於美國當時資源浪費嚴重,勞動生產率低下的事實,着眼於企業的基層管理,提出了科學管理原理。他認爲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勞資雙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而實現這一目的的方式只能是高的勞動生產率。即每個工人都下定決心每天努力作出儘可能多的工作。然而,事實上絕大多數工人卻有意識地反其道而行之。泰勒認爲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工人中普遍流行着一種謬見,認爲如果他們全速工作,就會使大量工人失業,從而造成對整個行業的巨大傷害。二是,目前通行的的管理體制缺陷甚多,以致“怠工”和“磨洋工”成了工人爲保護自身最大利益而必須採取的一種防衛手段。三是,憑效率低下的經驗法則行事,這是各行各業中普遍存在的情況,由於這種做法,浪費了工人的很大一部分努力。

因此,泰勒認爲必須採用科學管理來代替傳統的經驗法則。科學管理是建立在勞資雙方利益一致的基礎之上的。他要求企業的每一個成員充分發揮最高的效率,爭取最高的產量,實現最大的利益。這既闡明瞭科學管理的真正內涵,又綜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

看了泰勒的書,我覺得對我以後從事工作都有很大的影響,一個好的企業一定是有一位好的管理者,而且我覺得不僅僅是團隊的管理,還應從自我管理開始,這樣才能一步步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