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關於小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範文(精選7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小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範文(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小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範文(精選7篇)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1

我一直認爲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後,我覺得教師更加應該多看書,接觸的資訊量才大,纔不會落後於這個時代。我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語文教師》。一本書刊或雜誌能夠成爲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我和《小學語文教師》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有人說:"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啓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小學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資訊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做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爲我們想到了。同時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爲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資訊,也開啟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於永正、李吉林、支玉恆、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小學語文教師》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衝鋒號。宣揚對學生做爲"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啓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爲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語文教師》爲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小學語文教師》也一定會給予我更大的幫助。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2

《教師主角與教師發展新探》是一本與未來教師探討關於教師職業的生命價值的著作。葉瀾教授把教師職業存在的狀態分爲三種,即以此謀生和養家餬口的生存狀態、體驗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狀態、服務社會和完善自我的發展狀態。“我是一個怎樣的教師?”多少次我想過這個問題,現實中“生存型”的教師確實不少,他們或將自我的職業視爲謀生的手段,或默默犧牲將吃苦視爲享受,可是,我也看到了更多“享受型”的教師——“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們無怨無悔地堅守着自我的信念,滿懷熱情地投入工作,把學生的成長當成自我最大的歡樂。他們默默地奉獻着,也享受着奉獻之後的歡樂。

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我是一位幸福教師,我也是一個把學生的成長當成自我最大的歡樂”的教師,在體驗人生和品位幸福的享受狀態下,服務着社會,完善着自我的發展狀態。回想自我歡樂地與學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我教育教學中的成功,讓我感受到了作爲教師的歡樂。誠然,工作中不會一帆風順,我們更應當調節好自我的情緒,進取地投入工作,這樣,我們才能享受工作給我們帶來的歡樂。

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發展型”教師是我們始終追求的一種境界和目標,教育發展的關鍵又在於教師素質和專業發展水平的提高;所以,教育者自覺完善自我的同時,才能更有利於學生的完善與發展。

首先:教師需樹立人本思想,讓學生獲得人格上的平等。

教師要熱愛本職工作,熱愛自我的學生,我們明白“親其師”方能“信其道”的道理,不要習慣以長者的姿態,居高臨下的教訓學生,作爲教師必須要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以人爲本的思想,使學生獲得人格上的平等。

其次:教師需有感情的教育教學,使教育教學充滿活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沒有感情的教育教學是蒼白無力的,學生不是冷冰冰的機器零件,而是成長中的活生生的人,他們的感情純真、熱烈而稚嫩脆弱,需要教師的愛護。教師僅有熱愛學生,才能關心和愛護他們,產生共同的思想感情,這樣,教師才能取信於學生,享有較高的威信,使學生樂意服從自我的指揮,理解自我的感情。用尊重、信任、體貼、關懷去充實,用愛的力量去教育學生才能成效卓著。

再次:教師要不斷地反思,努力成爲反思型教師。

但丁說過這樣一句話:人不能像走獸一樣活着,應當追求知識和美德,作爲“人”的教師,應懂得珍惜時光,不斷追求新知識、新理念,掌握更多的本領,以更好地教學和指導學生。僅有這樣,我們的教育事業纔會真正地、長久地興旺發達。因而在教師德性的養成中,強調的是反思和自我修養,在反思中,找到自我教學中的不足,課後進行補救。這更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幫忙自我更快地成長。

“追承生命的陽光,享受生活的歡樂”,讓我們以此言共勉,在教育事業中奉獻、求真和創新,真正使我們的職業生涯煥發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3

莎士比亞說:“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的確如此,如果沒有書,人類將在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裏止步;如果沒有書,人類將永遠在愚昧無知的落後世界中停留;如果沒有書,我們將無從談生活,無從談價值。

在我從事十多年的教師生涯中,對我教育教學有幫助的書籍有不少,《小學語文教師》是其中的一本。《小學語文教師》——一本專業引領的好刊,一本越辦越成熟的期刊。每期有主題,期期有核心,走進它,它總能給你一些啓迪;若能細細品味,更能給人補充血液。讀《小學語文教師》,就猶如與許多專家、優秀的同行娓娓談心。在無聲的環境中,我的思想在與他們碰撞,心靈在與他們交流,教學水平在交流中提高,工作熱情在交流中高漲。不管教哪個年級,《小學語文教師》都給我出謀獻策。《小學語文教師》讓我如獲至寶,捧着她就捨不得放下,細細品味,慢慢揣摩,其樂無窮。她是我教學生涯中的一盞導航明燈,總在我迷茫、困惑時指點迷津。

讀着讀着,讓我瞭解到“素讀”。原來素讀是一種讀書方法,不追求理解的深刻,只是朗朗誦讀,直到將所讀內容爛熟於心,脫口而出。素讀的特點是:一是所讀書籍必須是經典文集,是足具“種子能量”的文字;二是對誦讀的內容不求深刻理解,但求熟讀成誦;三是不急功近利,但求儲備充裕。素讀形式力求活潑:

1、詩詞或以韻文爲主的誦讀內容,可採用集體分組巡迴接力的形式;

2、短語式的三字或四字甚至五字詩還可以藉助節奏和和聲來增添吟誦的樂趣;

3、根據詩的內容,吟誦中增加幾句唱曲,以助吟誦興致。經典誦讀化整爲零,各個擊破,日吟月誦,寒暑不變,必有所獲。

讀着讀着,我瞭解了“揉讀”:即揉着讀,讀着揉,讀揉着。用眼、用口、用心去揉搓課文中的經典語言,在揉搓語言中解其要義,得其聲韻,悟其神魂,獲其語感。揉可揉文字靈魂的詞語,可以揉體現文字主旨的語句,當然還要揉涉及文字核心的精彩語段。揉讀的方式也可以變化多樣:引讀、復沓讀、補文讀。揉讀需要翻來覆去,但不是單調重複,需要前句後連,而非面面俱到;需要讀通讀透,而非求深求異。

我不會忘記是《小學語文教師》讓我感受到讀專業書的樂趣和好處,不會忘記是她把我領進了語文教學的另一個天地。這確實是一本對我專業成長有益的書。今後,我依然會與好書爲友!因爲讀一本好書就象嚴冬裏遇到了炭火,它會以無私的自信,給你燃起澎湃與激情。

讀一本好書就像酷熱的夏天遇到了濃蔭,在你孤芳自賞時,給你浮躁的心靈泛起輕爽的涼風。讀一本好書,就像迷途的航船遇到了航標燈,讓你高揚理想的風帆,駛向人生的旅程!與好書爲友,以好書爲鑑,未來的日子裏,我會在書香的陪伴下繼續闊步前行。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4

一口氣讀罷竇桂梅老師的《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覺得就像在品味滋補的心靈雞湯,不是在看書,而是竇老師就在我身邊,就在某一個講學的臺上,站在那兒,正慷慨激情地對着臺下的聽衆們滔滔不絕,連水也顧不上喝一口,語言仍然是那樣充滿激情、嚴謹、智慧而不失幽默。

最讓我感動的是竇老師對待生活和教育事業的那顆心,不能用“執着”二字形容,用她自己的話說是一種“熱愛”。是的,因爲“熱愛”而願意放棄許多,因爲“熱愛”而願意爲他付出。

從竇老師在上《曼谷的小象》一課前和學生的互動中可看出,她是熱愛她的事業、熱愛她的學生的,精心的設計的談話不僅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爲整節課師生關係的和諧打下伏筆,而且也爲理解文中阿玲的“笑眯眯”、“擺擺手”、“搖搖頭”及其襯托出她的助人爲樂、不圖回報的品質作了很好的鋪墊,難怪教學的最後學生分不清她是老師還是文中的阿玲了。

再如竇老師的《秋天的回憶》,我曾看過這篇教案,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理解“心苦”和“好好活”。可看了這本書後,我才知道竇老師爲這次開場白的設計曾經九易其稿,每一次的修改都充滿着艱辛,每一次的修改都走進了教材,終於竇老師才滿意了,纔有我們看到的第10次精彩中的精彩。

是什麼讓竇老師能夠如此執着地去不斷地修改教案,這源於她對教育、對學生的熱愛。是什麼讓這位大家心目中的大師痛定思痛,連一個開場白也要修改9次?是“大師“的稱號嗎?不是,我想應該是“熱愛”吧,如果心中沒有“熱愛”,能修煉到如此境界嗎?

其實,在我看來第一次開場白就已經很不錯了,可竇老師卻認爲它會使“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顯得弱化了,經過竇老師的點撥,回過頭想確實感覺有種“誘敵深入”,“請君入甕”的感覺,再想想自己的教學,這種錯誤不是經常犯嗎?精心設計的許多環節就是“誘餌”,目的就是爲了把學生誘惑進設計好的圈套,讓聽衆覺得好象很完美,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課堂的主角——學生。看來要上好一節課確實不容易,必須細緻安排和周密考慮,必須更多的是要考慮學生,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學生的學法,正如竇老師所說“學生是教學的全部意義”。如果所設計的教學環節只是爲了教師操作方便或看起來不錯而忽視學生,那這樣的設計不管你付出多少心血也是失敗的。

都說竇桂梅只有一個,是學不來的。但我們可以從她身上學到一些對待學習,對待生活,對待事業的態度以及理念,我們也應該學會“痛而後快地成長”。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5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科課堂的主人。學生是班級的主人,他們也應該是班級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級時,他們在班級管理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就像學科教學一樣,班主任不應該成爲管理的主力,而應該是班級管理的引導者,監督者。從班級管理的實踐來看,一個幾十人的小學班級,僅靠一個或幾個教師管理是不行的,關鍵是要教育和指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使每個學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對象,又是實施管理的主體,達到“管是爲了不管”的目的。

這學期,我就是把班級的工作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從培養學生管自己能力開始的。《班主任大全》一書中就指出: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對成人的依賴性很強。由於家長的溺愛,這些“小太陽”們在家庭中失去了培養獨立性的機會,他們更多的依賴成人的幫助和照料。對於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主要從三個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利用晨會、班會、隊會等,向學生正面宣傳“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讓學生從認識上加深對獨立性的理解。第二方面,在班級中安排“人人崗位責任制”,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崗位,對自己的崗位負責。第三方面,聯繫學生的家長,取得家長的配合,培養學生在家的自我管理。

其次就是培養一支班幹部隊伍。利用管理班級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級小幹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認真選拔小幹部,同時要精心培養小幹部。

第一,幫助小幹部樹立威信。

對於學生自己選出來的班幹部,要尊重他們的權利。每天的值日先由衛生委員負責評比,然後,由我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供他們參考。

第二,鼓勵小幹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

第三,嚴格要求小幹部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範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

第四,培養幹部團結協作的精神。

要能夠透過幹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級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以即“以面帶面”。同時也要注意及時召開班幹部會議,針對他們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教給他們工作方法,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指出他們的優缺點和今後努力工作的方向。

同時,還要求他們注意班幹部成員之間的合作,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盡力在同學之間樹立他們的威信,創造機會,鍛鍊和培養他們的能力。

這樣培養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於人人都能管人,而在於人人都能管自己,培養學生對自己、班級、家庭的責任意識。

確實,《班主任大全》一書,在班級管理這個方面給了我很大的啓發,讓我對班級管理有了新的認識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6

在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期《小學語文教師》這本雜誌,同時我也認識了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看了他講課的教學案例讓我頗受啓發,不用多媒體,就能把每一堂課演繹的非常精彩,樸實的身影、簡潔而又富有幽默詼諧的語言深深吸引着學生,讓學生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見賈志敏老師的文學功底之深厚,在課堂上及時對學生提出鼓勵與評價恰到好處,對學生所犯得錯誤,用適當的語言指出,學生欣然接受,每節課教給學生的不僅是語言文字,還有引起學生怎樣做人的一些思考。

看到《小學語文教師》賈志敏老師的文章《用一生的時間備課》時,幾乎是驚訝了,用妙語連珠、字字珠璣來形容賈老師的文章,我看也不爲過。我遵照古訓:不動筆墨不讀書,看到一些好的詞語,隨手畫一畫,圈一圈,權當積累。

“教書育人,教師首先要熱愛學生,其次要讀書,愛生是立業之本,讀書是立身之本。人要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氣。”賈志敏老師還說:“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繼而我想教課,既要生動——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熱愛文字;更要嚴謹——教給學生準確無誤的知識;藝術需要豐富多彩,熠熠生輝;科學則需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苟。

賈志敏老師在談到“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時,引用了球王貝利的事:當球王貝利踢進第1000個球時,記者問貝利:“你踢進的1000個球中,哪一個最爲精彩?”貝利說:“下一個。”引申至課堂,對於那些優秀的教師來說,精彩的課永遠是“下一課”。學無止境,教無止境,備課要不斷修改,教學得經常調整,一成不變是我想是行不通的。賈志敏老師於是說,備課筆記是教師寫下的對教材的理解,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對教學過程的安排。這是預設的,是教師在上課前的“一廂情願”。而課堂教學會由於教學對象、時代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往往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可謂瞬息萬變,這便要求我們要不斷進行修改,適時調整自己的備課。從賈志敏老師的話語中我想作爲語文教師要備好課,就應該博聞強記,通古曉今,需有“知學”。

當一個語文老師不算太難,而要成爲一個稱職的、優秀的,乃至像於漪那樣的出類拔萃的語文老師,實在不易。不管怎樣,我會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慢慢接近教學的真諦。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7

今年寒假讀了一本好書——管建剛着的《不做教書匠》,頗有些感悟,不吐不快。

在讀完《不做教書匠》之後,驀然發現自己原來是個徹徹底底的教書匠,讓煩惱和急躁佔去太多。同時,也讓我感到熱血澎湃,有一種蠢蠢欲動的感覺。書中說到“教師職業相對穩定,前面沒什麼大誘惑,也沒有什麼大障礙,這種狀況,對人生來說,實在不是件幸運的事。

從精神世界的角度,初看這本書有奴性化的傾向,也一度讓我放下書本,爲管先生不值。可不值之餘,在反思其”所謂“敗筆的過程中,結合社會因素,也慢慢體會管先生的良苦用心和一片赤忱。細細研讀,換一種心情,所看到的字裏行間莫不透出作者對教育事業的熱誠和對從事這項光輝事業的驕傲,所看到更多得是作者對年輕的同行的諄諄教導,其關愛之心躍然紙上。慢慢評來,這不過是淺層次的作者和讀者的心靈碰撞。碰撞之餘如果讀者不僅能領悟到管先生對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的那份堅毅、那份執着、那份胸懷、那份以身相許、至死不悔真情,還能在這份真情的感召下,重組和優化自己的精神世界,纔是深層次交流後的收穫。

人生真正的幸福在於內心時常盪漾起一股輕柔充盈的暖流。有了這股暖流,不管是陽光燦爛或是物慾橫流的地方,我們始終能漾起微笑;有了這股暖流,走在任何一個物慾橫流的地方,我們都能不卑不亢,保持內心的祥和與平靜;有了這股暖流,我們邊能抵擋一切寒冷與飢餓,風再大、浪再猛,我們腰不彎,步不亂,目光穿越喧囂與浮躁,清澈依舊。人生真正的幸福不在於你擁有什麼樣的物,而在於你擁有什麼樣的人。一個人擁有再多的物,無非是爲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從而產生一種所謂的滿足與暢快。但是,擁有衆多的物並不意味着能擁有衆多真心愛戴你、尊敬你的人。我喜歡這句話,是因爲我有時也會像書中所寫的那樣,很多時候,盤旋在我腦海中的是工資、成績等,忙於應付,苦於無趣,讀到這裏,我才知道其實我已經獲得了很多比物更能讓我受人尊敬的東西了。

”當你投入地工作的時候,你就會感受這份工作的意義和樂趣,正像你投入地戀愛時,會覺得戀人是那麼可愛,連那些缺點,也一併爲你所疼,爲你所愛。“從今以後,每當學生調皮時,退步時,違紀時,我都要告訴自己:對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責備,多一分寬容,少一分苛求。用師愛爲他們引路,用師愛在他們的心裏譜寫一曲最美的歌。師愛像春雨,滋潤了孩子的心田;師愛像陽光,溫暖了孩子的心房。我們用心去愛學生,收穫的不僅僅是講臺上那一束束美麗的花,耳旁那一聲聲清脆的”老師,您好“……更多的,是一種爲人師的幸福、自豪。

最後,我想用管老師在《不做教書匠》裏的一段話結束。”我們要使教育人生充滿快樂,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樂起來;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樂起來,你就一定要投入與付出。“所謂”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向着我們心中理想的目標進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