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數學老師個人優秀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老師個人優秀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老師個人優秀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數學老師個人優秀的讀書筆記1

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一本書名叫《你能成爲最好的數學老師》。去年的時候我們數學組同仁介紹過這本書,這是一個非常有誘惑力且好記的書名,所以我當下記住並抽空也去拜讀了下。

這本書的作者是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任勇,他結合自己多年來給教師培訓的鮮活案例以及曾潛心研究過的名師特徵,用八個篇章,即名師篇、教學篇、課程篇、育人篇、學習篇、教研篇、藝術篇、發展篇,爲我們娓娓道來“成爲最優秀的數學教師”的祕籍。書中的案例、技巧和方法,都來源於他數年的課堂實踐和理論研究,既令人倍感親切又無比實用。

看完這本書,我不禁自問:成爲最好的數學老師,我能嗎?我還欠缺了什麼?

在書中,任勇分享了他的“育己”之道:天天學習,天天進步;終身學習,終身受益;自主學習,自我發展。不難看出,他的育己之道離不開“學習”二字。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那這一桶水從哪裏來?如何保證教師的“一桶水”是有價值的,是新鮮的,很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學習。透過閱讀各類書籍、參加各類課程培訓、聆聽專家講座等等,汲取最新的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優化自己的教學模式。

當然,在學習的同時,我覺得還應不斷的結合實際,進行自我反思,把自己作爲研究對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反省自己的教育觀、教育行爲及教育效果,以便及時做調整、改進和提升,最後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比如,在所有學科的教學中複習環節都佔了很大的比重。從教以來,我一般都會有一個口頭作業——整理筆記並複習。但往往也僅僅只是侷限於形式,僅有個別一兩個自覺的孩子會完成,大部分學生是置若罔聞。反思歷來的每次的試卷分析,我總會寫上一句——學生基礎知識薄弱,需要夯實雙基。

可如何落實行動中呢?我覺得這需要日積月累,化爲每堂課的努力。所以,在這學期新接手了預初班級後,爲了強調複習的重要性,爲了培養他們複習的好習慣,我儘量每節課課前會抽幾分鐘讓學生複述上節課的知識點,答上來的同學給予肯定,答不上來的同學也絕不放過,課後必須讓課代表盯着再去複習,每天放學前作統計,當天不過關的我第二天面盯。很多事情只有老師先重視了,學生也纔會重視起來。

那天看到四班曾同學在她的作文中寫道:“我最喜歡上邱老師的數學課。邱老師每節課的兩分鐘都會讓我們讀書上的一些概念,多讀我們就能牢記這些概念,課堂上她也會抽背,就是不想我們在班級裏渾水摸魚。這樣,我們考試基礎概念就不會錯了。”能得到學生的肯定,心裏倍覺暖暖的。

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教學永遠都是不完美的藝術,但追求有魅力的教學,是所有老師的共同願望。”我也希望在不斷提升自己專業化發展的同時,做一個有個人魅力的老師。

成爲最好的數學教師,不僅需要專家的肯定,也離不開學生的認可。在剛剛結束的六年級視導反饋會上,學生訪談環節中,被學生這樣評價到:“喜歡上邱老師的數學課,因爲......”大家的認可能將化爲繼續前進的動力。

每位教師都期望成爲優秀教師,任勇老師的《你能成爲最好的數學教師》,就爲我們展現了一條走向優秀的道路。儘管這條路艱辛而遙遠,但我始終相信,只要一路堅持不懈,平凡的教師也能一點點地走向優秀,教育之路也能越走越寬。

數學老師個人優秀的讀書筆記2

《你能成爲最好的數學老師》這本書的作者是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任勇,他結合自己多年來給教師培訓的鮮活案例以及曾潛心研究過的名師特徵,用八個篇章,即名師篇、教學篇、課程篇、育人篇、學習篇、教研篇、藝術篇、發展篇,細化走向優秀之道,爲我們娓娓道來“成爲最優秀的數學教師”的祕籍。書中的案例、技巧和方法,都來源於他數年的課堂實踐和理論研究,既令人倍感親切又無比實用。

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教學永遠都是不完美的藝術,但追求有魅力的教學,是所有老師的共同願望。教學之道施展的主陣地是課堂,唯有聚焦課堂、激活課堂,才能迴歸教育本身。

教師要走向優秀,教學是最重要的基本功。立足於備課,決戰與課堂,習慣於反思,是有智慧的教師的基本教學行爲。

蘇聯教育家加裏寧曾說:“教師應該首先精通他所教的學科,不懂得這一門學科或對這一門學科知道得不是很好,那麼他在教學上就不會有成績。”所以作爲教師首先要精通所教的學科,瞭解本學科的前沿動態。在書中,任勇分享了他的“育己”之道:天天學習,天天進步;終身學習,終身受益;自主學習,自我發展。

在任勇看來,教育科研使他由一名普通的師專生成爲一名特級教師。教育科研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深奧難懂。我們完全可以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從教學的細節做起。研究對象可以是我們的學生、班級乃至所教的年級、所在的學校;研究的內容,可以是一次備課、一次講課、一次作業批改、一道題、一次測驗。教師的工作具有典型的實踐性,爲了提升實踐和超越經驗,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進行教學反思

同時,作爲教師要時時反思自己,把自己作爲研究對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反省自己的教育觀、教育行爲及教育效果,以便調整、改進和提升。教師反思的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二者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樑。應當指出的是,反思並非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一般意義上的思考和回顧,而是根據反思對象的不同,採取相應的反思方法和策略,達到反思的目的。

教師的反思能力是其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更是名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想要實現自我專業發展,就必須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尤其是教學反思能力,教學反思是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個過程,更是名師成長的重要歷程。

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爲名師。教學反思,是教學實踐中一個過程的結束,同時又是新的教學實踐的開始。只要我們對教學活動堅持不懈地進行反思,一定能不斷提高對教學的認識,發展教學實踐智慧,在“反思—實踐—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

在教學中,我也經常反思自己:

第一,教育教學觀念的反思。本節課中我用了哪些新的教育觀念和理念,我現在需要什麼樣的教育觀念;哪些是適合我的需要;我以往的言論和行爲體現了什麼樣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價值;我應該怎麼做才能符合新理念的要求?。

第二,教師角色地位的反思。在本節課中,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只是充當了傳道、授業、解惑者,還是承擔起了知識的教授者、管理者、學生髮展的促進者的角色;我在言行上是否體現出與學生的平等、合作與分享;我設計了什麼樣的教育教學活動讓學生進行主動探究,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現成的結論。

第三,教育教學知識內容方面的反思。我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是否是準確無誤的;我向學生介紹的知識是否符合學生的需要;我是否使學生了解了知識的重點;我在課堂上是否非常熟練地把握知識的關聯點;我的知識儲備能否滿足學生旺盛的求知等等。

第四,教育教學活動組織與開展過程的反思。我習慣使用的教育教學手段是什麼,這些方式方法的效果如何;我在某一個環節中採用的方式方法的依據是什麼;在遇到偶發事件時,我的處理方法是什麼,效果如何,依據是什麼;對整個教育教學過程整體感覺如何,同事、專家、學生等有何評價;自己最得意的環節是什麼;我感到學生最感興趣、受益最大的是什麼;我準備如何改進等。

數學老師個人優秀的讀書筆記3

注重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情感態度的培養

學習了著名數學教育專家李光樹老師的《小學數學教學論》第一章《小學數學的教學思想》,我頗有感悟,現淺談一下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既需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和培養,又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應該說,情感態度的培養比知識能力的培養更重要。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培養孩子積極思考的態度,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從這幾句淺顯的話語中悟出了許多深刻的道理。

現代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爆炸的年代,社會對孩子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作爲新一代的教師,我們不僅要培養出成績優異的孩子,而且要培養出具有自信心的良好心態的孩子。因爲實踐證明,良好的心態是成功的第一保障,現代兒童的心理問題已經給我們的教育提出了許多嚴峻的課題。因此,我認爲數學課堂上也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

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爲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重點培養,主要是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學習數學的興趣。仔細思考了一下這三個方面應該是互相聯繫、辨證統一的。有了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自信心就慢慢培養了起來,有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就有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如何培養孩子這些方面的情感態度。

首先,在課堂上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上,教師不能以傳統填鴨式的方式教學,要讓學生透過操作、實驗、交流、討論等活動,自己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自己總結出結論,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這樣慢慢的培養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

其次,要多給孩子鼓勵,多給孩子信心,任何孩子在成長中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在數學學習中也難免如此。這時,老師不要一味地批評,因爲過度地批評會讓孩子失去信心,會讓孩子缺乏思考的勇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只學會接受,沒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更談不上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了。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多以鼓勵爲主,多給孩子一些信心,相信你的學生是最棒的。

最後,我認爲除了在思想、情感上多以積極的心態培養孩子外,還應該給孩子們創設學習數學的良好氛圍,讓孩子們在一個喜歡數學的環境中學習,受到薰染,培養孩子的興趣。

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步階梯,作爲一個教師,有義務也有責任爲這一步階梯奠基,要讓學校成爲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搖籃,不要讓孩子的自信心被扼殺在了搖籃裏。

我要努力讓自己的每節課既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又要注重情感態度的培養。

數學老師個人優秀的讀書筆記4

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繫,以致於使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祕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爲此,我們必須摒棄過去“斬頭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㈠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透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爲什麼會產生。

如:在教學“釐米”的認識時,一位教師讓學生選擇工具量一量課桌的長度,結果學生中有的說六支鉛筆長,有的說五把尺長,有的說有八支鋼筆長,也有的說七個信封長……這時,教師再讓學生討論交流:爲什麼同樣的桌子量得的結果卻各不相同?你又有什麼想法?這樣同學們就會深深地感悟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須性。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㈡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衆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爲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爲主動,變怕學爲樂學。

㈢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從哪裏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例如:學習了“求平均數”這一知識後,便可讓學生圍繞“在唱歌等評比活動中,各個評委給同一參賽者打的分不一樣,怎樣確定其最後得分?”等實際問題思考並展開討論;使學生透過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體味到數學的巨大魅力。

數學老師個人優秀的讀書筆記5

最近讀《數學思維與小學數學》,感觸頗深。書中講到:小學數學,特別是低年級數學教學的一個特殊之處:我們應以數學爲素材,也即透過具體數學知識的教學幫助學生學會抽象、類比等一般的思維方法,同時又應當幫助學生超越一般思維走向數學思維,也即初步的領悟到數學思維的特殊性,從而就能在“學會數學的思維”這一方向上邁出堅實的第一步。

只有透過深入的揭示隱藏在數學知識內容背後的思維方法,我們才能真正的做到將數學課“講活”、“講懂”、“講深”。這就是指,教師應透過自己的教學活動向學生展現“活生生的”數學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數學知識;教師並應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有關的教學內容,而不是囫圇吞棗,死記硬背;教師在教學中又不僅使學生掌握具體的數學知識,而且也應幫助學生深入領會並逐漸掌握內在的思維方法。

小學生學習數學,是在基本知識的掌握過程中,不斷形成數學能力、數學素養,獲取多角度思考和看待問題的方法,從而“數學的”思考和解決問題。基本知識的掌握是途徑,多角度的思維方式的獲取纔是最終目的。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學生學習數學是一種活動,一種經歷,一個過程,活動和過程是不能告訴的,只能參與和體驗。

因此,教師要改變以書本知識、教學爲中心,以教師傳遞、學生接受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使學生在操作體驗中獲得對知識的真實感受,這是學生形成正確認識,並轉化爲能力的原動力。正如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牆上醒目的格言:“做過的,浹髓淪肌。”

平日的教學中,面對教師的提問,若是簡單的問題,迴應的學生比較多,一旦遇上思考性強、有深度的問題就只有個別同學試探性地舉起自己的手,多數同學選擇沉默,更有甚者,有時教室裏鴉雀無聲,真的,學生連大氣都不敢出.........這是我教四年級上課提問時的情景,每到這時,我的心就開始顫動,課間時還滿臉興奮的孩子怎麼到課堂提問時就這幅摸樣,我開始尋找答案,原因是他們缺乏思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的思考能力幾乎喪失了。

學生的思考來源於何處?答案是老師的啓迪和培養。我們做教師的往往都把主要力量用到讓學生掌握現成的東西,死記硬背,久而久之,學生從不用思考,慢慢發展到不會思考,最後遇到問題也就不願意思考了,這就會發生以上的情景。

我們教師在課堂上應做兩件事:一,要教給學生一定範圍的知識,二要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而我們不少教師往往忽視了第二點,認爲學生掌握了知識自然就聰明,其實不然,一個好奇的愛專研的和勤奮的學生纔是真正意義上的聰明學生。那麼這種聰明在於教師的啓迪和培養。現在的課堂重視小組合作學習,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其實這些做法都是在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今年我帶四年級數學,除了每週一節的數學思維訓練課外,平時的教學中鼓勵和適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併爲他們的探究活動創設廣闊的思維背景,力求做到:“學生能夠獨立思考的,教師絕不提示;學生能夠獨立操作的,教師絕不示範;學生能夠獨立解決的,教師絕不替代。”這樣做我覺得對啓發他們的思考有一點作用,有時候我也會泄氣,因爲學生的答案往往和題目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在努力的堅持着.......在我們忙着應付各種考試的時候,請留一點時間讓孩子思考。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參與者,是學生數學智慧的啓迪者。智慧的教師眼中,不能只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某個知識,而更應該關注整個教學過程對學生成長的意義以及對學生人生的影響。做一名智慧型教師,着眼於未來,啓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智慧,讓學生學會學習,促進終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