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讀書筆記範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讀書筆記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讀書筆記範文

《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讀書筆記1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這樣說道:“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開啟陳大偉教授撰寫的(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一書,心情豁然暢快。因爲幾年來一直分管教學科研工作,爲了提高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所以也一直翻閱相關的教育科研方面書籍,但終因這些書籍的理論術語過陌生,對我而言過於蒼白,讀起來總感覺索然無味而最後棄之。而陳大偉教授的(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以對話的形式,用直白的語言向我們一線教師清新自然地述說着教育科研的幸福感,我想每一位閱讀者肯定十分欣喜地接受書中的觀點。

書中圍繞“教育科研和教師成長”分別從五個話題進行闡述: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煉發現研究問題的慧眼,規劃研究行動,腳踏實地地研究,成爲優秀的研究型教師。

其中的話題二——修煉發現研究問題的慧眼,的確是我們一線教師最爲迫切需要的。透過平時的教學研究發現,我們的一線教師教育教學困惑很多,到真的要去找尋進行研究時,卻總是找不到一個有價值的教學問題。我們的很多教研組活動要提高教研活動的真正有效性,關鍵是要從平時的教育教學問題出發,在實踐中解決問題,這纔是真正的教學研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爲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字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着科學的真正進步。”的確問題是研究的起點,但很多教師在實踐中卻很難發現自己的問題。爲此,我在寒假的作業佈置中就談到了——我的教育教學困惑,要求老師們積極撰寫。一個寒假過去了,參與的老師並不是很多,可見大家還是缺少了一雙發現問題的慧眼。

如何尋找問題所在,讓問題真正成爲我們教學時的朋友?我們不妨可以從這些方面去探究。

一是在實踐活動中發現研究問題。

比如說,課堂上孩子的傾聽情況,尤其是當同伴發表見解時,傾聽的效果就更不佳了。這是何爲?如何提高?這些都值得我們進一步去研究。又如,語文課上很多時候教師“以讀帶悟”,而靜默時間很少,難道只有出聲的閱讀纔是讀?思考之餘,如何有效促進以讀帶悟等問題也誕生了。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困難,思考困難形成的原因,探尋問題解決的途徑,這就是研究。

二是從學習思考中發現研究問題。

學校校本研訓過程中經常安排聽課活動,但很多時候我們的聽課教師總是帶着本子來聽課,聽完後又合上本子回去了,聽課的效果甚校其實,無論是什麼性質的聽課,只要有所準備,有所思考,我們都會受到啓示,無論是精彩的,還是糟糕的。這學期我們的聽課還是執行上學期的,希望我們都能夠從有效的觀課議課中點亮教師課堂的智慧。

三是從熱點難點中發現研究問題。

在學校裏,上級和學校不時就有新的任務和要求,一線教師往往窮於應付。整天處於應付中,根本沒有時間研究自己的問題。如果你也遇到這樣的情形,我覺得我們何不把學校的這些任務和要求變成自己的研究問題去做呢?我想這樣去思考,去研究,我們的行動後產生的效益是最大的,也不會感到那麼痛苦,而是付出之後的幸福感。

四是在縱深漫溯中理解研究問題。

記得曾經在實驗小學借班上課時,我爲了和四年級的學生套近乎,見面時稱“小朋友”,但當時有一位男孩卻站起來說:“老師,我們是四年級的學生了,請不要叫我們小朋友。”當時我一陣驚愕。閱讀本書後,我忽然發現,原來“同學們”和“孩子們”這兩個稱呼的背後竟然也有很深的內涵。“孩子們”背後是愛,是無私的愛,而“同學們”背後是尊重,是共同學習和發展的夥伴。愛,是沒有錯的',但愛的前提是尊重,只有把孩子們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夥伴,這樣的學習對於學生來說纔是幸福的,快樂的。

《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讀書筆記2

“愛自己,栽培自己,做一個幸福的科研型教師”,這應該是我們每一個教育人的目標。

本着這個目標,利用閒暇時間,我閱讀了陳大偉教授撰寫的《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一書。

看到中小學教師被無效教育科研困擾的現狀,陳教授把有關“如何提高教育科研實效性”的問題彙集起來研究,用對話的文體來呈現,用討論的方式來表達,力求讓教師在教育科研中理解幸福、追求幸福、創造幸福、感受和體驗幸福。

全書分爲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教育研究,我心有主”。

從中,我明白了對我們中小學教師來講,採用過程範式更爲實際,也更有價值。教育科研不只是解決“是什麼”的認識問題,而且是解決“分析目的和手段”的“怎麼做”的實踐問題。教育科研促進了教師對知識的新的認識,突破了教師教學的方式和手段,產生或獲得了新的實踐效果,而且更新了自己,超越了自己。

第二部分是“修煉發現研究問題的慧眼”。

作爲教師我們首先要在實踐活動中發現研究問題,除了從實踐困難中發現研究問題,還可以從實踐的困惑中發現研究問題,或者從實踐的經驗中發現研究問題。其次我們要從學習思考中發現研究問題,不要拘泥自己的學科教學,要跳出自己的小圈子,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認識教育,這樣更容易發現一些新的問題,得到一種新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第三要從熱點難點中發現研究問題。現在上級和學校不時會有新的任務和要求,如果老師整天處於應付中,那麼就沒有時間研究自己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陳教授也給我們出了個好主意,他告訴我們可以把上級和學校的要求變成自己的研究問題,這樣研究的成果更容易得到認可,而且也讓工作更有成效。第四要在縱深漫溯中理解研究問題。對我們的專業生活來說,向縱深漫溯,對教育基本概念進行一些思考和研究,可以爲我們的工作尋根,從而使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做到心中有數。

第三部分是“規劃研究行動”。

就研究課題的選題來說,我們要從“價值、新意、可行性”三方面考慮。研究思路,我們可以將他人的經驗運用於實踐,進行具體化的思考,也可以在經驗概括中抽象出來的東西進行實踐。

第四部分是“腳踏實地做研究”。

這部分的闡述讓我明白了“行動研究”不分離,它是最適合我們一線教師參與和實踐的教育科研方式。我們做研究,要善於反思,善於總結,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進行。

第五部分是“成爲優秀的研究性教師”。

要成爲優秀的研究性教師,我們就要做到務實求真,尊重他人,不畏艱難。

書雖然讀完了,留給我的思考卻沒有停止,我將以此爲指導開展我的課題研究,做一個幸福的科研型教師。

《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讀書筆記3

爲了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的能力、研究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近我讀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陳大偉教授撰寫的《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一書,希望自己在有了一定的教學經驗之後,結合教學實際,提高自己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書“以人爲本”,以教師爲朋友,採用對話的方式,講述了“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煉發現研究問題的慧眼”“規劃研究行動”“腳踏實地做研究”“成爲優秀的研究型教師”五個話題的內容,聯繫教師的教學實際,詮釋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爲什麼”、“是什麼”和“怎麼辦”等一系列基本問題,鞭辟入裏,通俗易懂。

不僅提供了教育科研的具體方法,使每個教師都有能力去做教育科研,更重要的是,它激勵教師在煩瑣的事務性工作中擺脫平庸,過上幸福的教育生活。書中對何爲“有效的教育科研”娓娓道來,以有效爲底色,與日常職業生命有機結合,向我們介紹了一條適合於一線教師的快樂科研、幸福科研、有效科研的道路,讓作爲研究者的教師逐漸體悟着“幸福科研路”的教育生活。

結合研讀內容,我不斷反思發現自己的教學中有價值的問題,擬定研究的小課題,希望自己在腳踏實地中有所發現,在這本書的理論指導下,希望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多一些理性思考。“愛自己,栽培自己,做一個幸福的科研型教師。”

《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讀書筆記4

轉眼間又到月底了。

這個月最重要的是把陳大偉老師的《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讀完了,斷斷續續,總算看完了。

談起讀這本書的初衷,主要是由於自己對教育科研的癡迷,感覺自身理論功底太薄,於是就搜尋相關書籍,加上先前零星地對陳老師的文章的拜讀,深深的對陳大偉老師的思想所吸引,就有了深入讀這本書的衝動和慾望!

網上購書,方便及時。拿到書本,封面上的一句話吸引了我:愛自己,栽培自己,做一個幸福的科研型教師。是啊,從教二十餘年,怎麼就沒有感覺的做教師的幸福呢?問題在哪裏?陳老師的經歷給了我最好的詮釋,他從一般中學教師,到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長、校長、教授;從中學到中專,再到大學,一步一個腳印,堅實而有力,快樂而充實,一路前行,一路思考,有過迷茫,有過徘徊,披荊斬棘,走出了自己的一片藍天。

這本書採用《論語》對話式的結構,讀之不在浮躁和厭倦,似陳老師就在眼前,兩位對話老師睿智的見解和提問及迷茫,似乎與自己有關,不敢有半點馬虎。就如陳老師在自序中所言,大多一線中小學教師做教育科研"乘興而來,敗興而歸",自己亦有同感。陳老師以人的幸福生活爲依歸,致力與從人本的角度思考教育科研的立場,打破了單純理論的單調與乏味,開啓了工作、學習、生活一體化的自我專業成長的新思想。

佛語云:"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窺道在天在屎溺",文化無處不在,關鍵要培育自己的"道法自然"的意識,有了這樣的意識,何時不學習?何處不成長?

這本書共分五個話題:

之一:教育研究,我心有主。陳老師用《中庸》裏的一句話開始:"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從哲學層面上思考和研究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意義,是整個討論的靈魂和核心。

之二:修煉發現研究問題的慧眼。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研究、實施行動、反思總結是如何做研究的一般方法。問題是我們的朋友,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發現問題的過程就是我們認真實踐過程、思考的過程。

之三:規劃研究行動。良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端。思考研究價值所在,意義如何,怎樣界定範圍與對象,研究思路是否清晰可行,具體研究內容能否操控等等。也就是說,做一項研究應該問一下自己:爲什麼要做?要做什麼?怎樣去做?結果會怎樣?這是我們必須首先要弄清楚和思考的。

之四:腳踏實地做研究。"行生於言",再好的計劃,沒有行動都是一句空話。計劃很重要,行動更重要。具體如何做,不同的研究需要採用不同的方法。

之五:成爲優秀的研究型教師。"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做教育科研就要做到實事求是、尊重他人、維護兒童權益。同時,充滿人文關懷、理想主義,擁有懷疑精神、不畏艱難,採取合適、有效的方法,如此,我們才能實現快樂、幸福的專業成長,才能感受到從事教育職業的美妙所在!

書是讀完了,讀了之後,又記住了什麼呢?又何必去記住一些什麼呢?我想,讀書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不能刻意去追尋什麼,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思想,反思自己的行爲,指導自己的行動,感覺不到苦,體會不到累,在無言中度日,在不知覺中成長,這也許就是我讀書的目的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