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小學《圍城》讀書筆記

小學《圍城》讀書筆記1

這是一本睿智的書,因爲他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對人性的洞察與調。人這種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人生處境實質上的尷尬與窘迫,人對此的渾然不知、洋洋自得,或者者雖有所知卻也無奈,偶爾也被它深深刺痛,作家於此有深刻的洞察,調即觸到痛處又有某中寬容理解,如果讀進去的話————-這太容易了,在哈哈大笑或含笑、訕笑之時,你會歎爲觀止,會驚異於作家何以竟能做到這一步。

小學《圍城》讀書筆記

小說中三閭大學的學生不好對付,方鴻漸省悟天下古往今來的這個瞧不起那個,“沒有學生要瞧不起想生時那樣利害”,“眼光準確的可怕”,讚美未必盡然,但毀罵“簡直至公至確,等於世界末日的‘最後審判’,毫無上訴重審的餘地”。

《圍城》給我們一個真正的聰明人是怎樣看人生,又怎樣用所有作家都必得使用的文字來表述自己的“觀”和“感”的。《圍城》的魅力是雙重的;一是生活本身被作家展現出來的,一是作家展現出自身的。

小說的魅力就在於這種既睿智超拔又親切入人性洞察,在於對此富有個性的智慧傳達。小說中的嘲弄與幽默,寫人的心態與外貌,語言簡潔明快,決不濫情。

圍在城中的人想突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大抵如此。說到幽默,自然是這部小說的顯着特色和最迷人之處。它來自洞見、智慧、學識、才華,以及一種觀賞的情趣,處處禁不住那自己洞若觀火的人性中的確存在的可笑之處開開玩笑。

小說前半部分的那些吃飯鬥嘴、爭風吃醋,調意味是最濃了;而當我們看到三閭大學,辛辣的諷刺味則突出些;小說後半,芳鴻漸回到上海,往日的朋友或冤家都以星散,他的才氣也就減了,更多的是謀生艱難。

讀了錢着,包括那些學術着作,尤其是讀了這本《圍城》,你會覺得自己周圍的一切,包括自身,包括自己原來頗爲熱衷的一些東西,都增添了不小的戲劇色彩。

小學《圍城》讀書筆記2

很早就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但是,很可惜,總是沒有機會拜讀這句話的出處——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前些日子,終於鼓足了勇氣,翻開了這本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讀此書之前,想着這40年代的作品,應該是爺爺奶奶的事了,也就是抱着瞭解名著的心態去欣賞下。總覺得大師的作品吧,肯定是生硬晦澀,至少是我輩不易讀懂的,要想讀懂,也要擺上好幾本字典在旁邊,纔能有讀下去的勇氣。可讀完此書感覺完全不同,它通俗,從身邊瑣事娓娓道來,談話、吃飯、交友、戀愛、工作、家庭,全是生活中種種細節,極其普通的瑣事。然而正是在這些瑣事中,在這些微不足道的

細節中,一個個活生生的生活場景,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呈現在讀者眼前,是那樣生動,鮮活和逼真。方鴻漸的虛僞,趙辛楣的坦白,褚慎明的愛面子,蘇文紈的媚俗,唐曉芙的純真,孫柔嘉的狡黠,躍然紙上,讓人又愛又恨。

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傷害了蘇唐兩人,而又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後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嚮往,之後又無奈於城中的瑣碎與無聊。而在三閭大學教學期間着實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裏面充斥着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裏回到父母身邊時,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於這

隻手,逆來順受地承受朋友的施捨,義無反顧地踏入愛情陷阱、事業低谷,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

除此之外,書中大量精妙的比喻也運用得非常巧妙,爲小說的幽默效果增色不少。例如:洞察人情世故的比喻,“我發現拍馬屁跟戀愛一樣,不允許有第三者冷眼旁觀。”由此觀之,“盜亦有道”,馬屁也不是什麼人都能拍得來的,自有操作規程。剖析人生弱點的比喻,“事實上,一個人的缺點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時候,尾巴是看不見的,直到他往樹上爬,把後部供大衆瞻仰,可是這紅臀長尾巴本來就有,並非地位爬高了的標識。”這個比喻毫不客氣,一針見血,使人不禁汗顏,自慚形穢,把它作爲“夾着尾巴做人”的註腳是最恰當不過的。描摹人物情態的比喻,“船又過了錫蘭和新加坡,不日到西貢,這是法國船一路走來第一個可誇傲的本土殖民地。船上的法國人像狗望見了家,氣勢頓長,舉動和聲音也高亢好些。”本體是法國人將到的西貢,喻體是狗望見了家,那氣勢、舉動和聲音何其相似。描寫人物複雜心情的比喻,“那時蘇小姐把自己的愛情看得太名貴了,不肯隨便施與。現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捨不得穿,鎖在箱裏,過一兩年忽然發現這衣服的樣子和花色都不時髦了,有些自悵自悔。”把蘇文紈表面自命清高,內心渴望愛情、渴望被人關注的心理描寫得入木三分。這些比喻簡直惟妙惟肖,其詼諧幽默的效果,真的讓人忍俊不禁,這些幽默的笑料背後隱藏着多麼深刻的諷刺意味!

當我讀完全文後,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感到意猶未盡,故事戛然而止了。是啊,一切就這樣都“結束”了嗎?對於主人公的故事,對於整個《圍城》,讓人去細細地思索、靜靜地品味、慢慢地鑑賞。全文最後一句話:“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這種時間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蒼涼與變遷嗎?

小學《圍城》讀書筆記3

《圍城》講述的是主人公方鴻漸遠飄歐美國家留學,但是卻學無所成,爲了回國後不丟面子,只好買了張XX來掩蓋自己,結果也因此陷入了一層層關於戀愛、婚姻和工作等方面的圍城中。方鴻漸在“城”外的時候,拼命地想進去,但是一旦進去後,不久就想出去,殊不知卻又進入到了另一座圍城中。

整篇小說充滿了諷刺的意味,一針見血地揭露出了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留學知識分子對生活無所追求,被當時社會風氣逐漸消磨菱角,最終被世人所遺忘的形象。留過學的他們雖然受到了西方先進文化的薰陶,但是他們缺乏了對生活的追求,缺乏了與當時社會抗爭的勇氣,陷入了精神的苦苦潭水中,無法自救。作者透過對方鴻漸這個沒落知識分子的人生經歷的描述,寫出了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的墮落,反映了上層知識分子缺乏勇氣的可悲、可氣,雖然接受了先進的思想,卻沒有辦法在當時被列強侵略的中國幹出一番大事出來。

讀完錢鍾書的《圍城》後,我聯想到了當今的中國留學的知識分子。當中國大批大批地向國外輸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時,這些人才常常沉浸在發達國家的懷抱中,在國外過着優越的生活,似乎已經忘記了他們共同的母親,而能學成歸來,爲祖國獻出自己的力量的人少之又少。他們想過着更好的生活,這並沒有錯,但是,現在的中國急切地需要他們的力量,中國的強大急需他們來建設。

方鴻漸是一名僞知識分子,僅僅有着個留學歸來的名稱,但是卻有不少的工作向他迎面而來,而沒有從深層次的考察過他的才能。這同樣也很能反映當今的中國。不少的人打着XX的旗子,堂而皇之地把簡歷遞給各大公司,甚至有的公司居然而錄用了。在學術上的投機取巧最終會讓這些僞知識分子付出沉重的代價。

在《圍城》一書中,我也看到了當時受殖民侵略的中國,飽受着中西文化的衝突。文中透過對保守迂腐方鴻漸的父親、在三閭大學外表正直但內心不懷好意的先生的描述,向我們批評了當時迂腐,不懂得學習西方優秀方面,不思進取的中國人。同時,文中也刻畫了不少虛榮、愛欺詐他人、軟弱的中國人,對當時活在中國的人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反映了人性的弱點。

文章把圍城比喻成了人們因追求而陷入的窘境。總是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對他們較好的生活不感到滿足,不斷地追求他們想得到的東西,但是當他們得到之後,又對此感到厭惡。這兩者不斷地交織、轉換,在無形之中形成了一層層的圍城,讓那些不滿足於追求的人最終走向了精神的末路,不能戰勝人性的弱點,飽受着精神上的摧殘。

讀完《圍城》一書後,我獲益良多。

小學《圍城》讀書筆記4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其實,"圍城"所講述的正是主人公方鴻漸(即作者本人)身陷“圍城”的情況。楊絳在寫“錢鍾書與《圍城》”時,曾提到了“方鴻漸結婚後處境如身陷圍城”。

的確,方鴻漸在訂婚前,甚至是婚前,和孫柔嘉的關係還算比較好(不能說是十分親密——也許柔嘉說的沒錯,鴻漸根本就沒真正愛過她)。但婚後二人動不動就吵嘴,甚至大打出手,柔嘉也開始吃了她以前說過不會吃的“陳醋”(即蘇文紈與唐曉芙)。而且,用人李媽,柔嘉的Auntie,鴻漸家的兩個弟媳和一些其他的人也唯恐天下不亂,幫他們添油加醋。但在最後的爭吵後,二人都以深刻反省,他們雖不可能永遠不吵嘴,但我衷心希望他們能夠有所收斂,使身陷得狀況好轉一些。

但我認爲,主人公身陷圍城的狀態並不光單是這一點就造就了的,也不光單是這一點就造就得了的。

例如,在衆人初到三閭大學時,才知道自己受到了校長高鬆年的“欺騙”,也許這個騙局不是高鬆年刻意設下的,但這也是身不由己。但,鴻漸認爲,這是。而且,孫柔嘉也受到了那些“狗男生”的欺負。

於是,我運用我超常的聯想能力後,便想到了我自己。我小學時,我因學習成績頗受大家的好評。但,升入初中後,這一切只是“父母在誇孩子的假博士學位”罷了。

於是,我整天擔驚受怕,怕被別人恥笑。但,我的老師,家長對待我就像當時蘇文紈對方鴻漸一樣。不過,我的心裏想着玩就像方鴻漸在想唐曉芙。

我於是暗下決心:無論做每件事,都要像鴻漸最初對待唐曉芙一樣對待它們。不知我是否做到了,也不知我是否能做到,但,然我立下了決心,就盡最大力來將它實現吧。

我也知道,任何一件事中,都有一個"孫柔嘉",不管“她”是好是壞,我們都要接受“她”。千萬不要與“她”合不來,過不去,否則,下場是會很慘的。

另外,我身邊還有一點像小說裏面的,就是緋聞鬧得很厲害。這一點是我要“批鬥”的。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發展與落後、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爲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麼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醜也會被同化爲真善美。也許世界永遠不會變得如此美好,但允許我心中永遠存在這種美好的理想。

小學《圍城》讀書筆記5

《圍城》這部長篇小說,已經聽人提起很多次了。人們往往提起的便是“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這句出自才女蘇文紈的話了。生活就是一個圍城,婚姻、事業、家庭都是這個圍城的一部分。

主人公方鴻漸是個被動的、無能的、意志不堅定的、經不住誘惑的人,更是一個失敗的人,他的失敗是因爲他面對現代社會殘酷的生存競爭和嚴重的精神危機而缺乏與之對抗所應有的理性、信仰、熱情和力量,也因爲他還不算是個卑鄙的人,還有點自知之明,有時候還想保持一點做人的尊嚴。這不上不下的位置是尷尬的。

旅歐的方鴻漸,在1937年,這個對於中國人有着特別意義的一年,成着一艘法國遊輪,在返回祖國的路上。1937年,是一個多事之秋,七七事變爆發。但在這部小說中並沒有非常突出的感覺,像是隻作爲一個背景,因爲當抗戰烽煙燃燒起來的時候,他們大都置身於這場偉大斗爭的風暴之外,在上海的十里洋場裏沉醉,或是在湖南的一個偏遠鄉鎮圍。他們生活、戀愛、就職,彷彿這場戰爭與他們並沒有什麼關係。雖然也確實是這樣。

當然一開始我注意到的並不是這個特殊的年份,可能是因爲我是個學生,在一開始我就對這張爲了給周經理一個交代,方鴻漸那張在那個愛爾蘭人手上花了40美金買的克萊登大學的博士文憑有着別樣的感觸。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個學生爲了應付老師與家長,叫個槍手幫自己把作業寫完一樣。在努力已經來不及的時候,這真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方鴻漸本是不願當這樣一個自欺欺人的騙子。但他又安慰自己“撒謊欺騙有時並非不道德。柏拉圖《理想國》裏就說兵士對敵人,醫生對病人,官吏對民衆都應哄騙。聖如孔子,還假裝生病,孟子甚至對齊宣王也撒謊裝病。父親和丈人希望自己是個博士,做兒子女婿的人好意思教他們失望麼?買張文憑去哄他們,好比前清時代花錢捐個官,或英國殖民地商人向帝國府庫報效幾萬鎊換個爵士頭銜,光耀門楣,也是孝子賢婿應有的承歡養志。”生活中有許多這樣自欺欺人的人,爲了金錢與名利,他們可以不擇手段,爲了自己安逸慵懶的生活,他們可以欺騙自己欺騙別人。

作業是令有些學生頭疼的東西,他們不願意去學習而更喜歡將學習的時間用來娛樂,但是卻要對付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師。於是他們可以對父母說作業已經完成了,然後回學校扯着同桌的作業開始奮筆疾書。這也是現代社會尋常的一種態度。

對於愛情,我並沒有太多的感觸。從方鴻漸的情感路程來看,他算是一個有豔福的一個人。在回祖國的船上,他先與鮑小姐公然在船上的甲板上調情,表演親密舉動,毫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後來鮑小姐在香港立馬就拋棄方鴻漸投入了未婚夫李醫生的懷抱。是的她是一個有未婚夫的女人。走了一個鮑小姐,又來了一個蘇小姐。蘇小姐和鮑小姐則是完全不同的性格。大家閨秀無疑就是蘇小姐。她是一個真正的女博士,學識淵博,因爲這份讀書人的氣節,使她的性格呈現孤高冷傲的特徵。她和普通女子一樣渴望愛情,但是又帶有現代知識女性的清高。正是因爲這樣,她與方鴻漸這樣一個懦弱的人永遠沒有結果。但是在與蘇小姐的交往中,方鴻漸認識了唐曉芙。作爲一個女人,唐曉芙可以說是最成功的。雖然她沒有和方鴻漸在一起,可是方鴻漸的最愛卻是給了她。她是是純潔而可愛的,是虛無縹緲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就像一個幻象。在去三閭大學就職的路上,方鴻漸認識了孫柔嘉。她是一個很要強的人,她沒有鮑小姐的魅、蘇小姐的才華、唐小姐的氣質,可是她卻成功地把方鴻漸帶入婚姻的圍城。那麼普通的女子,不被同行看好的人,靠手段騙得婚姻。

《圍城》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題和象徵是多層次的。他被很多人譽爲現代的《儒林外史》,是因爲錢鍾書在這部小說中淋漓盡致地諷刺了知識分子。這種諷刺基於時代的和人性的的原因,也基於錢鍾書個體的原因。

小學《圍城》讀書筆記6

從《圍城》發表以來,就有好多人對方鴻漸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報道說,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學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

但正因爲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着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方鴻漸是有點虛榮的,有點玩世不恭的,但是,他又並不像辛楣一樣有真才實學,也不像韓學愈等人一樣完全昧着良心。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城”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XX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爲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如果方鴻漸玩世能夠徹底點那也好,可是他沒有像韓學愈一樣將他的XX發揚光大。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說了謊話,還要講良心。”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蘇文紈在歸國的輪船上就表現出對方的愛慕了。可是方並沒有表達什麼。到後來鴻漸的博士學位鬧笑話之時,本來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蘇文紈一點就會破。蘇博士不點破,這擺明白了,是因爲愛。

小學《圍城》讀書筆記7

終於將圍城的故事讀完了。我很少會完完整整地將一本書讀完,但《圍城》確是個例外,感懷與自己成長路上“圍城”的困惑,想從中獲得解答一樣,我希望自己快快讀完它;而這部妙語連珠的書也使得讀者讀之並不乏味。

我羨慕錢鍾書的“癡人癡福”,還有就是他的好記性和從小養成的讀書的好習慣,以及他對生活的樂觀豁達,自己找樂子。

學者之爲學者並非偶然。

對《圍城》這本書,我也在邊讀邊尋找這些虛構人物身上的真實人物的影子。那些人物是那麼貼切和生動,栩栩如生,讓我覺得似乎某個角色就是我的某個身邊的熟人。其實我想凡人總是可以從這些小人物的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圍城中的比喻運用得讓我歎服,甚至可以有讓人回味的餘地,它不是某幾句話寫得精恰,而是整段話,或者就是你一口氣讀完的這本書。

我覺得趙辛楣這個人物最討我的好,我很喜歡這個人物——知世事卻不世故,精明、智慧又不算計,處世靈活卻夠不上圓滑(當然僅僅是我自己個人的觀點)。而《圍城》電視劇中他的扮演者是英達。所以就更平添了我對這個人物的幾分關切和喜愛。

書中的對話也比較精彩,至少我認爲對我是有教育意義的。

與錢鍾書相比,不少人會有相形見拙的感覺。大師畢竟是大師。

小學《圍城》讀書筆記8

一本書,描寫了很多愛情的伎倆,讀出的是婚姻的瑣碎無奈;一部電影,展現了一段不尋常的婚姻,看到的是愛情的彌足珍貴。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愛,因此不是所有的牽手都叫XX情。不論是開始的蘇小姐,之後的唐小姐,還是後來的孫小姐,方鴻漸似乎都愛過,不知他的愛是一種應情應景之感,還是一種人類的本能體現,總之,他的愛,愛的突如其來,愛的輕而易舉。他似乎深諳愛情之道,熟知女人之心,總能討得女人的傾慕,可他真的有愛,真的愛過嗎?愛情偶爾需要技巧,但永遠不需要伎倆。不喜歡主角方鴻漸,可這本書的確很好,尤其是文中的一些比喻,犀利至極,一針見血。“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去。”只這一句,婚姻中的瑣碎與無奈,原形畢露。我想,城外的人讀《圍城》,定會灰心絕望;圍城裏的人讀《圍城》,又豈止一聲嘆息。

他和她曾在夜晚的星空下仰望,他爲她在天幕中用星星描繪出各種各樣的圖案,他拘謹的看着她,她幸福的笑,數學家的浪漫,竟也這樣無人能敵。他換上了精神分裂症,一病就是幾十年,她獨自承擔着所有的苦難,落寞的青春,美好的年華,她傾其所有。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他的病情慢慢好轉,他的天才理論得到廣泛認可。“我今晚在這是因爲你,你就是我存在的原因,你是我的全部。”他深情的望着坐在臺下的妻子艾麗西亞,然後吻了吻她送的手帕,步履蹣跚的走下諾貝爾的領獎臺,此刻,他不是那個瘋癲怪異的天才數學家,她也不是那個飽經婚姻磨難的女人,他是她的丈夫,她是他的妻子,僅此而已。他爲她披上外衣,看了看他幻想中的三個人,然後兩人相互攙扶着走出諾貝爾領獎大廳,蒼白的頭髮,蹣跚的背影,令人動容。是愛情,遊離了幻境,揮之不去卻寧靜安詳;是愛情,穿越了婚姻,歷經磨難卻矢志不渝;是愛情,模糊了時間,青絲白髮卻歷久彌新。

圍城,圍的不是人,是現實的瑣碎和人的心,若人心無羈,想必婚姻也會無絆吧。白雲遠去,時光流逝,此生若能得一如艾麗西亞般的女子相伴,癲狂了也值。

小學《圍城》讀書筆記9

人生快事,莫如讀書。書是我們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牀。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裏,我回味無窮。想起《圍城》中的精彩語句,彷彿一隻餓狼在瘋狂地捕獵。

《圍城》一書是錢鍾書“錙銖積累”而寫成的,小說沒有明確的故事線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瑣碎的見識和經歷”拼湊”成的瑣碎的情節。作者運用了比喻手法,使文章變得生動有趣,語句十分幽默,使人忍不住要莞爾一笑。而且這本書具有諷刺的味道,與《儒林外史》十分相似。錢鍾書先生只用瑣碎的情節寫成一本如此受人喜愛的小說,真是高呀!

“夜彷彿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陽晚霞隱褪後的夜色也帶着酡紅。”這一句話用了比喻和擬人,“擁抱”,“陶醉”,給人以美的感受,把夜寫得如此富有生命。“這一張文憑,彷彿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恥。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呵,真幽默。一張文憑,就想到亞當夏娃,可見錢鍾書先生還想得真遙遠。“誰知道從冷盤到咖啡,沒有一樣東西可口:上來的湯是涼的,冰淇淋倒是熱的;魚像海軍陸戰隊,已登陸了好幾天;肉像潛水艇士兵,會長時期伏在水裏;除醋以外,麪包、牛油、紅酒,無一不酸。”這可真是本末顛倒呀!湯是涼的,冰淇淋倒是熱的,用幽默的語言批評這間西館的飯菜倒盡胃口,錢鍾書先生知識確實淵博,想象力也十分豐富。方鴻漸要去縣省立中學演講,可卻找不到稿子。慌忙中,只好三七二一地亂說一套:“海通幾百年來,只有兩件西洋東西在整個中國社會裏長存不滅。一件是XX,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收的西洋文明。”“這春所鼓動得人心像嬰孩出齒時的牙齦肉,受到一種生機透芽的痛癢。”許多如此精湛、幽默的句子,都需要我們去好好品味,去感受作者那“一針見血”的寫法。

當然,無論書本如何妙趣橫生,都會有一致命的缺點。然而《圍牆》中的缺點不容易找到,需要用心感受,仔細地尋找缺點。我覺得《圍牆》中的一部分內容太過於瑣碎,絮絮叨叨,就像春雨一樣連連綿綿地下個不停。不過,這確實是一本佳作,是作者獨具匠心的作品。

要用內心去感受故事的情節,把自己的身心融進故事裏,隨着心情一起一伏,才能體會到故事的精湛。要用知識去品讀句子,品讀其中的幽默和諷刺。

《圍城》是一部使人忍俊不禁的小說,用內心,身心去品讀吧,你會受益匪淺的!

小學《圍城》讀書筆記10

曾經在學生時代就一直想借這本書,多番尋找,卻一直苦於找不到。現在,終於在越秀圖書館如願了。當時找到這本書,心中甚是歡喜,“有種夢裏尋她千百度,猛然回首,那人卻在叢中笑的感覺。”彷彿在他鄉遇到了古人。可高興歸高興,也有些聞名不如見面的感覺,她沒有想象中的大氣,也沒有想象中華麗的包裝,甚至是被安置在一個小角落裏,像是受氣的小媳婦那樣不被欣賞。

在書未借回之前,就被那麼一句“圍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圍城外的人想衝進去”所吸引,也正是受這句話的影響,我誤以爲她通篇講的都是圍城內外的事(當然,現在細想起來也差不多,只是作者更着重筆墨於婚前而已)。

一借回來,我如飢似渴、廢寢忘食地捧讀。確實,是本很好的小說,我很喜歡。儘管跟想象中的不一樣,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她的喜愛。

《圍城》的主人公是方鴻漸,一名留洋回來的學生,因在國外並沒有好好讀書,故最後爲應付親戚,買了一個假的博士文憑。這成了他一直以來覺得羞愧的事,他甚至不願跟任何人談起。這說明他是個很誠實的人,最起碼,有自己做人的標準,不像同在三閭大學教書的韓學愈,他不僅不以此爲恥,不遮遮掩掩,反而拿假的當真的,在那大吹大擂。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謊話說多了,說到最後自己都信以爲真了”

方鴻漸也愛過,他曾經那麼的愛着唐曉芙,他對她,是一見鍾情,也曾費盡心思的去追求。但同時,他對蘇文紈卻又保持曖昧,雖然不是他主動的,但他知道蘇文紈的情誼依舊沒有拒絕,或者說,他想拒絕,但每次都沒有。也許,有個人愛着的感覺也不錯。

他對唐曉芙喜歡的程度,我是在他們分手後纔看出來的,(其實我也沒覺得他們有正式在一起過。)他的撕心裂肺,他的痛不欲生,他的徹夜難眠讓我知道,原來他是如此的愛。可就算是如此的愛,在唐曉芙把他的信件都退還給他時,他也把她的信件退還回去了,沒做任何的挽留……難道只因爲他覺得她分手的決心很堅定?這讓我想到了我的一個朋友,似乎也是這樣,男生因爲覺得女生分手的決心很強烈,故不做任何挽留的就離開了,殊不知,女生只是一時不高興發發脾氣而已。

分手過後離開,我一直以爲作者後面還會安排他們重逢,然後誤會消除,喜結良緣……結果一直的看下去,卻再也看不到唐曉芙這個人物了,作者甚至吝嗇筆墨,不願讓她出來與方鴻漸偶遇一番,這成了我一直的遺憾。

相反,儘管孫柔嘉一再的出現,我也只以爲是她的單相思而已。我看不出方鴻漸對她的心動,他們的結婚,着實讓我嚇了一跳。難道真的是“開玩笑開的心裏種了根”?這都可以誘發愛情?不討厭就可以結婚了?到方鴻漸說結婚,我還以爲他是開玩笑的,甚至到他們定了婚,我還覺得後來會分開的,想不到這不是開玩笑,最後和他走入圍城的真的是孫柔嘉!

一直以來,我都不覺得他喜歡孫柔嘉,但是看他們婚後的那一段甜蜜時光,讓人突然困惑,難道最開始他愛戀的那人不叫唐曉芙?他們的親密,他們的情話,和正常人無異。但我可以感覺到,唐曉芙依然埋藏在他心中最深最寶貴的那一部分。

就是這樣,才讓我覺得害怕。一直以來都對朋友的那句“男生對初戀都是永遠沒辦法忘記的,過了初戀後,他們都不會那麼用心的愛了”心存疑惑。有那麼點相信,卻又不敢相信。看着方鴻漸的感情糾葛,真讓我出一身冷汗,因爲知道他的歷史,知道他心裏面的那個並不是孫柔嘉,才更讓我害怕,男生,都可以僞裝的這麼好麼?

那孫柔嘉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運?是應該爲嫁到了她想嫁的那個人而高興還是該傷心她不是他的最愛?

對於他們婚後的生活,我只是站在旁觀的角度,遠遠的看着,因爲我一直覺得我不會這麼勢力,這麼小心眼,就算是婚後,也不會容許自己變成這樣一個討厭的人,可是也怕,也許有天自己變成了自己所厭惡的那種人還自我陶醉呢……

夜了,要睡了,《圍城》我會再讀一遍的,第二次,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麼?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