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尋找魚王》的讀後感

讀後感1.33W

尋找魚王的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尋找魚王》這本書,從書名上理解,我以爲主人公最終尋到了一條大魚,但細細讀下來,書中蘊含了更深的含義。讓我深受啓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張煒,是中國當代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他涉足兒童文學已有好幾年。他的這本小說新作又是爲兒童寫的。我以爲,這是一部真正的兒童文學作品,而且,是兒童文學中難得的佳品。這本書寫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因爲它的大部分都寫了作者童年的觀察和感悟,甚至直接就是親身經歷。

《尋找魚王》的讀後感

在乾旱缺水的大山深處,“魚”成爲了一種稀有而奢侈的食物,捉魚和吃魚則同時象徵着不同尋常的本事和身份。正是懷着這一與“魚”有關的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嚮往,小說的少年主人公“我”立志“要當一個捉大魚的人”,並由此踏上了“尋找魚王”的路途。這志向中既包含了少年時代渾無邊際的遠大雄心,又帶着貧瘠時代真實的生活慾望:“等我逮到第一條大魚時,立馬拿回家!”它同時還延續着父親年輕時的同一個生活夢想。父子倆歷盡艱辛找到了心目中隱居的“魚王”,“我”也終於得以拜在他的門下。

師傅說:“長輩人牽手走三裏,自己走七裏。一輩子十里。”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也就是說:師傅指導你正確的修行方法,而用功還是要靠自己。

然而,在與“魚王”師傅共處的山居歲月裏,“我”逐漸認識了一個有別於山鄉傳說和想象的真實的“魚王”世界,它無關於各種玄奇的幻想,而是同樣爲普通人的煩擾和悲喜所左右。在“青堂瓦舍”的光鮮面目之下,是兩代“魚王”世家之間的恩怨情仇,是人如何在慾念的驅使下一步步走向命運的深淵。“魚王”師傅的故事模糊了“我”一度堅定的生活方向,也增添了少年的迷茫和躊躇:爲什麼有了捉魚的大本事,卻反倒“不想逮那麼多魚”?爲什麼捉魚時“出手只能一次,不成就走人”?爲什麼“有些本事不光不能留,還得小心再小心”?顯然,這是一些需要時間來慢慢琢磨和體味的人生命題。

其實,根本沒有魚王,  魚王的名號本身是一個充滿傳奇感的符號。閱讀作家從記憶深處流溢出來的童年和魚的想象,對我們這些遠離這樣生活的兒童也是一種別樣的“出門”與成長。

尋找魚王的讀後感2

《尋找魚王》還原了許多妙趣橫生的民俗場景,比如以前過年借魚的>故事、木魚的故事,那曾經是一代人的共同記憶,而對現在的孩子而言卻相當陌生。

一天一個魚王教他的兒子捕魚,魚王很奇怪,他的'捕魚技術很好,爲什麼他的兒子卻都不好,因此他非常懊惱。一個過路人說你一直手把手的教,不讓他們走彎路,那他們缺少實踐、沒有教訓,積累不了經驗當然技術不好。

由此可見,沒有教訓的人與沒有經驗的人一樣是不會成功的。所以我們要吸取平時在學習中的錯誤,積累經驗,在學習中取得進步。

假期路上讀完。八歲的少年出門求藝,正如十八歲的'我們'出門遠行。他尋找會捉大魚的'旱手',我們尋找能上天攬月的立命和安身——在廣義的層面上,我們都在尋找一個返歸內心的自我,並在找的路上不斷質疑,否定,反思,再出發。由此,這個事關成長的少年故事,與其說是找魚,不如說是找'漁',在個體與世界的雙重鏡像裏建構起山水間的波瀾不驚。

您童年時關於魚的記憶是什麼?

這部書寫了我的童年,也寫了許多人的童年。特別是大山裏老漁人的故事,我想是儘可能地還原了他們的生活、他們的苦樂實情。

我生活在海邊,少年時代關於魚的記憶,有一部分與書中寫的完全不同。但是後來我到大山裏生活了一段時間,這纔有了書中所寫的那些經歷。現在的孩子則不同,他們在現代物質流通的便利中生活,早就習慣了看超市中的魚、冰箱裏的魚。他們大概很難想象在交通隔絕的大山深處,常年不聞魚腥的山民會怎樣渴望一條魚。魚對於深山裏的人,有時真的會成爲很神祕的一種嚮往。

作品中的每個人物都有獨特的哲學意味,'旱手魚王'老頭兒一生隱姓埋名、寡居深山,'水手魚王'老婆婆隱居在水邊,守護水根……您最喜歡哪個人物?這裏麪包含着您對生命哲學怎樣的理解?

講述者只想好好說出自己的故事,說出儘可能完整的故事,而不會過多地考慮什麼'哲學'之類。這個故事只要真正完整,沒有遺漏,應該有的一切元素,特別是思想元素,也就包蘊其中了。不同的讀者有着不同的悟性,當然他們的理解力會相差很大的。我不會忽略書中的每一個人物,他們有的善良有的兇狠,但像魚一樣,都是大自然的孕育之物,想拒絕其中的某一個也不行。他們和我們一塊兒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也就不得不與之相處了。書中的那些可愛的人,可愛的動物,我們可以引爲朋友或知己,但有一些則要遠遠地躲開。

尋找魚王的讀後感3

《尋找魚王》是作家張煒還原的一段失傳已久的民間故事。這本書中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的作者是張煒,他1956年出生于山東龍口,原籍棲霞縣。主要作品有:《古船》,《九月寓言》,《外省書》,《遠河遠山》,《柏慧》等。曾獲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特別獎、出版人年度作家獎、茅盾文學獎等。

書中講述了在一座神祕的山村裏,每家每戶都流傳着'魚王'的傳說。一個八歲的孩子因'魚王'是捕魚的曠世高手,也想學會捕魚技藝,所以在父親的陪伴下苦苦尋找'魚王'學藝。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從深山小屋裏找到了魚王——兩位飽經滄桑的老人。男孩在經歷了愛與人生的洗禮後,終於成長爲新的魚王傳人的事。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是'我'。他沒有因爲沒人見過魚王,而放棄自己學捕魚的夢想;尋找魚王的路上遇到了許多困難,他都勇敢克服。主人公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品質,值得我學習。

這本書裏我最喜愛的一個片段是老人在冬天鑿冰捕魚。這個片段用了許多動作細寫,如,找、鑿、等待、敲打、刮、潑、蹲、擒、伸、擋等,都讓我感受到了老人技藝高超,動作靈活,速度敏捷。讓我明白了,捕魚這門技藝需要熟能生巧,做事要有耐心。讀完這本書,我腦海裏不禁還會浮現出作者在捕魚時一幕幕生動有趣的片段,使我明白了要接近大自然,保護大自然。一個個故事讓我懂得了要做一個堅持不懈,不怕困難,做事有耐心的小學生。正像書中寫的句子:長輩人牽手走三裏,自己走七裏。一輩子有十里。

尋找魚王的讀後感4

暑假的時候老師給我們推薦了許多適合我們閱讀的國內外好書,我拿到書單後很興奮,放假第二天就央求着媽媽帶我去買書。來到書的海洋,我真的是流連忘返。好多書我都想買回家看,可是經過再三考慮我買了《父愛的世界》 、《尋找魚王》 、《龍三太子流浪記》 、《麋鹿》這四本書 。其中我最愛看得就是《尋找魚王》 。

這本書講述的是:在一個乾旱缺水的國度,魚是一種稀有奢侈的食物,捉魚和吃魚則同時象徵着人們不同尋常的本事和身份,在那裏人們生活艱辛,有誰能吃上一塊豆腐都很了不起了,更別說吃魚吃肉的了。正是由於這個國度缺水少魚,好多人都想去捕魚。而小說裏的捕魚人分爲旱手和水手兩種。旱手,顧名思義,指不會游泳的人,因此他們只能在水淺的地方找魚。而水手就可以在任何有水的地方找魚、捕魚。小說的少年小主人從小就立下大志要當一位捕魚的'武林高手',他想當一名出色的水手。偶然間他聽說只要找到魚王,當了魚王的徒弟,就能成爲出色的水手。他的父親告訴他尋找魚王比登天還難,能吃穿不愁就行了,就不要冒這個險了。可小主人不信邪,他一定要實現自己當水手的夢想,因此他踏上了尋找魚王的艱辛之路。

果然像他父親所說,事情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但踏破千山萬水,經過困難險阻,少年終於找到了魚王。魚王不止一個,他們一個是旱手,一個是水手,並且水手魚王是個女魚王。在和魚王相處的日子裏發生了許多趣事,也有許多的恩怨情仇,值得開心的是少年終於拜了女魚王爲師。從魚王師傅那裏小主人公不僅學到了捕魚的本領,成爲了出色的水手,還領悟到學成一門生存的手藝的重要性。

想想我們的生活和小說的主人公真的千差萬別,我們有着優越的生活條件,生活在這幸福的時代,而我們卻缺少了小主人公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我們總是很輕易就說放棄了,面對挫折,我們應該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當一個優秀的'水手',而不是永遠停滯不前做一個'旱鴨子'。

尋找魚王的讀後感5

暑假裏,我讀了張煒所寫的《尋找魚王》這本書,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有的善良,有的兇狠,但像魚一樣,都是大自然的孕育之物。從這本書中我懂得了許多道理,讀後,我受益匪淺。推薦同學們有時間也來讀一讀。

《尋找魚王》主要講述了一個山裏少年爲捕魚拜師學藝的故事,山中缺水,山裏人視魚爲珍寶,自然掌握捕魚絕技的人便成了寶中之寶,作者沿着這條脈絡,透過主人公的眼向讀者展示了“旱手”、“水手”兩位捕魚能手的人生際遇,闡述了人與自然應有的和諧關係。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我們應該合理利用。一定要保護環境,珍惜自然資源。因爲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人類對自然的索取和自然資源的利用不應該是無度的,就如書中“旱手”“水手”兩個魚王共同的觀點,不用各種捕魚設備,只逮大魚,一擊不中不再出擊,不爲了名譽和利益渴澤而漁、趕盡殺絕,給水中的魚兒留下生長的空間,這樣才能長久地吃到魚。由書中內容,我不由的想到了我們周圍的環境,學生在校園裏隨手丟垃圾,不愛護衛生,導致垃圾遍地;村裏的小河也是臭氣熏天,沒有了以往的潔淨與清澈;天空中,沒有了藍天白雲,沒有了可以大口呼吸的清新空氣。。。。。。我們在向大自然無限攫取各種資源的同時,大自然也給了我們慘痛的教訓和警示。 所以,從現在起,我們要保護環境,珍惜自然資源,讓地球更好地造福於人類。

從這本書中我還懂得了:追求自己的真理,不斷努力,不要放棄,總有一天會成功的。同學們,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吧,相信你也會成功的。

標籤:讀後感 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