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弗洛姆《愛的藝術》讀後感(精選10篇)

讀後感1.7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弗洛姆《愛的藝術》讀後感(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弗洛姆《愛的藝術》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愛的藝術》的一本書,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的第一章,講了愛是一門藝術嗎?我最喜歡上面的一句是:大多數人認爲愛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愛,而不是自己有沒有能力被人愛。我覺得這句話讓很多人都想明白了,因爲我覺得愛情就像一道盲點題,很多人都是那兩種中的第一種,他們都只想着別人會愛我,因此,那些人會在愛情這一方面失敗。

第二章講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其中,母愛是無私的,而父愛卻是有條件的,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他們都會有消極的一面。母愛消極的一面是因爲母愛是無條件的去溺愛孩子,讓孩子形成一種依賴感,而父愛消極的一面是因爲父愛必須靠努力才能贏得,在辜負父親期望的情況下,就會失去父愛。

比如說,很多家庭都是由爸爸來掌管孩子的學習,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急迫心態就會表現出來,使孩子會擁有強烈的榮譽感和勝負感,而媽媽卻讓孩子擁有愛心,這兩者結合,就能讓孩子去感悟這個美妙的世界,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總而言之,愛就是一門藝術,一門真正的藝術。

弗洛姆《愛的藝術》讀後感2

我讀了這本《愛的藝術》當然這本書也談及到了親情和友情方面的知識,自己在這兩方面還是看的很重的!只是因爲在之前不理解真正的感情。

讀完這本書之後,自己也懂得了不少!那麼感情到底是什麼呢?書中的幾個詞概括了其真正的含義。愛除了給予之外還有這些用心的要素瞭解,尊重,職責和關心。首先先談談了解和尊重吧,要想尊重一個人,首先要了解這個人。透過了解認識對方,認識對方纔能尊重對方。爲感情所持的職責感和關心程度如果不以瞭解爲基礎,那麼,一切都只會是盲目的。

然後再談談關心和職責吧,感情說到底就是對所愛對象的生命和成長的用心關心。如果缺乏這種用心的關心,那麼這種愛就稱不上真正的愛。關心也自然會牽動感情的另一個方面,即職責感。職責感完全是人的一種由心裏駕馭的自覺行爲,是“我“對另一個具有生命好處的客體表達出來或尚未表達出來的願望和反應。

所謂愛人的職責感,就是建立再對他人的負責就像對自己負責一樣的基礎上的。同時呢,尊重也是感情的第三個重要因素,如果感情沒有尊重,那麼所謂的職責感就很容易蛻化成對對方的支配,佔有甚至是奴役。尊重這個詞的實際好處就是指客觀地正視對方的全部,並容納對方獨有個性的存在。讓一個被我愛的人能以她自己的方成長或發展,而不是要求對方服務於我,我同樣就應感到和她很一致,而且樂意理解他(她)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爲我預先設計好了的模型,更不是爲了她當作我使用的工具。

所以只有在自由和給予屬於她自己空間的基礎上纔會有感情。感情是一種行爲,是人的能量的實踐,這種能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發揮,而且永遠不會是被外力強迫所導致的結果。那麼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用心感情呢?需要兩點重要的要素,第一:自覺擺脫自戀,第二:客觀性着眼於現實,不斷的培養自己的謙恭和理智。

愛一個人就意味着要獻出自己,而不是有條件地期盼得到對方的回報。感情是信念的一種行爲!如果“我“在愛,我便會處於對“我“所愛的人十分關心的狀態,而不僅僅僅要求每一天都和對方溺在一齊!如果你不認同完成一切事情都需要有必須的時間和過程,一開始就急於求成,你就毫無目的地給自己施加壓力,你就會因此一事無成,更不可能得到真正用心的感情!

當我讀完這本《愛的藝術》之後,它讓我真正懂得了什麼叫作感情,感情需要彼此的信任,彼此的尊重,彼此的關心,彼此的包容,並且給彼此自己的自由空間而並不是整天溺在一齊,無所事事,整天喜怒無常,頹廢至極。而是彼此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奮鬥目標,有爲彼此未來的打算所以“我相信感情並不是無聊的,感情能夠是用心向上的,能夠是彼此間的精神支柱。

“所以我祝福天下所有有情人終成眷屬,祝福你們永遠幸福,快樂每一天。至於我自己呢?一切的一切等我自己真正成熟了之後再說吧。那麼何謂思想成熟的人?是指能夠創造性地發揮自己潛力的人。思想成熟的人只想擁有他自己的勞動果實,在理性推導下,他放下了先前那種無所不能的目標幻想,並能以一種謙恭的態度應對現實。

弗洛姆《愛的藝術》讀後感3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羣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爲;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俗地說,愛是給予而不是理解。愛確實是內心強大的表現。當然,大多數時候,我們會說,感情是弱者的感情,但是,過於脆弱的相互依靠的感情可能也無法真正健康而長久。我贊成說,一個懂得並且能夠享受孤獨的人獨處,而不求助於各種他者的支援,纔有着真正的去愛人的力量。真正的愛裏,就應能夠同時成就自己和他人。無論是一味索取的愛,還是按照自己的臆想一味給予並且認爲對方需要的愛,都是不健康的。

弗洛姆也超多探討了現代社會是否有利於愛的培養的問題,他認爲,西方社會導致了愛的潰散;其主要論據在於,現代社會的組織方式帶來了現代人與自身、與其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被異化了。我贊同,在工業大革命之後,“物”在人類生活中享有了從未有過的地位,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崇拜;但是我不敢肯定,在現代社會之前,愛是普遍的,而現代社會的到來,帶來了愛的潰散。可能確實現代對於人之間關係的抨擊很多,從文學到哲學的各個方面,但是更加可能是由於人的信仰變化——從崇拜愛與美到崇拜物而貶低人而造成的。我們甚至不能說,是資本主義社會之前,還是在資本主義社會時期,我們對自己的心靈更加敏感或者麻木。所謂協作精神和相互體諒對於相處的作用,我想不只是現代會這麼要求——人和人是不同的,相處之間摩擦就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同理心和讓步就是必要的潤滑劑,而非某個社會形態強加在於人身上的,只但是大衆媒體會不會這樣坦誠。

讓步假設說,現代社會確實存在愛的潰散,這也不能用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方式、美德標準帶來了這樣的狀況來概括。如果愛——博愛、母愛、性愛,能夠給人帶來愉悅,那麼人就不會輕易放手它們,不會因爲社會崇尚協作精神,就貿然提議說,我們放下相互之間的愛,用協作好處上的共生來替代吧。人應對魚和熊掌的第一反應,不會是,兩者我該放下哪一個,而首先會是,我能不能同時佔用兩者。另外,如果我們談論這個話題的起意在於學會愛,獲得幸福感,那麼籠統而輕巧地把職責推於社會形態是一種既不負職責又無濟於事的行爲,我們大能夠把時間花在一部電影一桶爆米花,而不是嚴肅的思考上。

但是,我們確實注意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組織形式,或者說工業化的進程,確實改變了人的很多習慣、特徵;這樣特徵和習慣的改變可能最終改變了社會裏愛的現狀。

確實,現代社會裏更多幸福感來源於消費,或者說,人的幸福感向來部分來自於消費,而在工業化之前,消費部分佔有份額受到了消費品總量的限制,無法大幅擴張;而工業化帶來了這樣的可能性,於是人自然地轉向這部分更加容易增長的幸福來源,從而構成了大衆逐利的場面;而這樣的狀況有可能造成了大家對於精神層面替代性的忽視。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也許國際貿易裏“福利惡化型”增長的狀況會出現。

同時,現代社會從根本上改變了人的習性。弗洛姆在“愛的實踐”裏所提到了幾種愛的基本要求:“自律”、“專注”、“耐心”、“極大的熱情”。但是現代社會的物質消費約束集確實不利於這些美德的培養,這些美德在社會中的地位也遠不如一兩千年前。我們能夠說,人性的的進化是緩慢的,遠遠慢於意識形態的演化,更加慢於生產力的提升,尤其是在生產力經歷了指數甚至更快的增長之後。不可能指望植根於人性的意識形態迅速地能夠適應生產力的提升,而同時持續了當初的種種堅韌不摧(或者至少在沒有外界衝擊狀況下,表面的堅韌不摧)。因此,愛成爲一種需要學習、時時注意的潛力,培養這樣潛力之始,就是從努力靠近弗洛姆所提出的幾項要求開始。

弗洛姆《愛的藝術》讀後感4

《愛的藝術》是德裔美籍社會心理學家艾裏希·弗洛姆創作的心理學著作。它的主要內容是該篇作者透過簡潔的語言解釋了愛這個深奧的話題,愛是人格整體的展現,要發展愛的能力,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人格,並朝着有益的目標邁進。

當我開啟這本書時,我很認可前言中的一句話“我們不能因爲愛並不容易,就不去認識它的種種困難,以及實現愛的條件”。本書共分爲四章,第一章愛是一門藝術嗎?我的回答是“是”,但這門藝術深刻而又艱難,儘管大多數人都認可這個答案,卻又無能爲力,僅有極小部分的人去研究這門藝術。

第二章愛情的理論中對愛情的闡述,使我感到陌生而又複雜,略感熟悉的也只有母愛、父愛、博愛、以及自愛。第三章中的理論,透過時間的積累證明它的不可實現性。在文章的最後愛的實踐中告訴我們,不管是木工、醫學、還是愛的藝術,都需要一定的訓練,專一,耐心以及全力以赴。通讀全章,不得不驚歎於它的深刻,對於我一個門外漢來講,實在是晦澀難懂。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認爲自己讀不下去,只是對於這一本經典的心理學著作,我覺得我以後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領悟和消化它。

弗洛姆的文章中說,關心、責任心、尊重和認識是相互依賴的,如果沒有尊重和認識,那麼關心責任心就會變成對他人的一種控制。而作爲醫護工作者的我們,對於身邊的人和事,何嘗離得開這四項呢?來自不同城市的我們一同匯聚在這裏工作,從陌生到熟悉,我們彼此相識相知,在對方的身上認識彼此的獨特個性,促使對方努力成長,而不是一味地模仿他們,這是尊重。身着白衣踏進院門,需要我們時刻踏實嚴謹,精益求精。不僅是對工作的.認真,也是對患者的一份關心和一份責任心。

講到這裏,不禁讓我想起前段時間在我院發生的一件趣事。上班期間,一位阿姨拉着工作者一起跳舞,問及緣由,是大夫精湛的技藝,極致的護理,讓阿姨可以活動自如,恢復正常生活。看着她開心的臉龐,讓我們對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相信在未來的道路上,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更強!

最後讓我引用彭沙爾的一句話來結束今天的演講“爲了愛我們才存在,有愛慰籍的人,無懼於任何事情,任何人”。

弗洛姆《愛的藝術》讀後感5

最近幾天看《愛的藝術》這本書,感受頗多。書中,作者弗洛姆的主要觀點是愛是一門藝術,需要人們有這方面的知識並付出努力,同時,愛的是給予而不是得到。

當今社會所有人都在渴望愛,許多小說、歌曲都在稱頌愛,但爲什麼這個世界有這麼多爲愛煩惱的人。《愛的藝術》中,弗洛姆就說其實絕多數人沒有具備愛的能力,又或者說其實多數人談的是愛的感覺,談的是被愛,透過看這本書知道愛其實是一種能力,可以學習,從哪裏學起,主要有三個重要元素,說起來簡單,但想做好並不容易。

首先,第一個需要學習的能力是給予,你要主動的給予,給予很容易嗎?其實不是,很多人會說,哦!我很大方,很慷慨。因爲很多人的給予都帶有被動,都是因爲某個因素促使他在付出,他的付出其實是有一個更大的目標,希望是要有回報的,這本書裏講的付出是不再需求回報,沒有被動、沒有社會壓力或者其他什麼方面的壓力促使他主動給予,主動給予是想要分享,我們可以檢查下自己的給予是主動給予,還是被動給予。如果你不能去有主動給予,而是被動給予,說明你的愛的能力是有限的。

第二個能力是關懷。書中說到真正的關懷是本身要有勞動力在裏面的,平時當我們說,我們好愛自己的家人,卻從來沒見過你關懷、照顧過你的家人。說自己好愛自己的學生,也從來沒見過你關心過你的學生,那隻能說明你愛的是家人、學生給你來的感覺,所以,真正的愛中,你要有勞動性的關懷。

最後一個需要學習並具備的能力是尊重,真正的愛中必然有尊敬,我們大部分人都覺得尊敬只是想由上到下。這本書就說尊敬其實在拉丁文中得意思是如實的注視對方,你是如何的,我就要如何的對待你,很多的父母以爲他們愛孩子,其實他們只是希望他的孩子變成一個他渴望形成的樣子,並沒有如實的尊重。只有尊重,你纔會獲得真正的對方。

《愛的藝術》是心理學家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出版至今已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全世界暢銷不衰,被譽爲當代愛的藝術理論專著最著名的作品。這是是一本可以輕鬆閱讀但又能引起思考的“小書”,很慶幸遇見它,弗洛姆的文筆很流暢,思維很連貫,不是那種嚴肅的說教,也不是牧師般的引導,他不是要教會我們什麼,他只是在講述,就好像一個老者在講自己人生中關於愛的那一章節,每個聽衆各取所需即可。

弗洛姆《愛的藝術》讀後感6

愛,總是一種容易令人動容的情感。我們嚮往愛,追求愛,呵護愛,也曾經或將要在愛的道路上經歷許多不盡爲人知的苦楚與困惑,究其原因很可能是我們還沒有真正瞭解愛,或者說沒有體會到愛是一種藝術。

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姆在他的著作《愛的藝術》中就肯定了愛是一門藝術,向我們娓娓闡述了愛的理論,並引導我們進入愛的實踐。我想,當我們透徹瞭解了愛,我們的思想會到達一個新境界,靈魂也會得到昇華,因爲愛的過程是一個全面的、淨化人心的過程。

提到愛,我們最先想到的便是愛情。古今中外,多少人沉浸在纏綿的愛情中,或離或聚,或悲或喜。作爲渺小的個體,我們大多數人無法不被這些情感所困擾,每個人對待愛情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到了一定年紀,我們會渴望愛情,憧憬愛情,愛的種子在心中的萌芽是那樣的自然,不需要理由。這就是大自然的規律,是人類生存的規律。或許像弗洛姆認爲的,人內心存在一種孤獨感,它使得我們尋求與外界的聯繫,選擇羣居甚至縱慾的方式解決由孤獨感引發的恐懼。

真正的愛情,可以幫助人從精神上削弱孤獨感,愛情的磨合是絕佳的擺脫孤獨恐懼的方法,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愛的藝術是一種平等與和諧的藝術,我們懂平等,也懂和諧,但是我們還做不到。在有的人心中,愛情是兩個靈魂的邂逅,充滿浪漫氣息,但這遠遠不夠。兩個靈魂兩顆心,相遇相知相戀,愛意令兩個人融爲一體卻又保持着各自的個性,他們撫慰了彼此的心靈,他們用個人的生命完成對另一個人的生命的承諾,他們的愛會給這個世界帶來美好,這是我心目中的愛情。

愛並不只侷限於愛情,還包括博愛、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自愛乃至上帝之愛。我特別爲書中所講的“博愛”而感動。“對所有的人都有一種愛意的責任感”,即使無法每個人都做到這樣,但只要有一個人做到了,他便會引導更多人擁有博愛之心。世間萬物,會因爲有這樣的博愛而充滿生氣與希望。我想,博愛不是氾濫的愛,它也是建立在道德基礎與社會法則之上的,或許,博愛也可以說成是公正、責任、善意的結合體吧。

愛的這門藝術,需要人們看清自己,也要看透愛。弗洛姆用了兩句簡單的話來表明不同程度的愛,讓我印象深刻:童稚的愛是“因爲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成熟的愛是“因爲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細細體會,給我很大感觸。經歷了年少無知,看多了世間冷暖,當我們成長到一定階段,我們懂得了愛的付出而不考慮自私的擁有,收穫愛反而會變得次要,重要的是我們透過愛的給予締造了愛的昇華,展現了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活力。

讀一本好書,給自己思考感悟的時間,讓自己得到心靈的成長。哪怕現實太現實,也要努力學習愛的藝術,實現生命的價值。

弗洛姆《愛的藝術》讀後感7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是亙古不變的師德規範要求中,道理很簡單,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什麼是師愛,師愛究竟如何構建,是我們平時很少深入思考的問題。關於師愛,學者們有許多論述。

最近我讀了弗洛姆《愛的藝術》一書,得到不少新的啓示。他是這樣將不同的愛加以區別並分析愛的歷程的:首先,他談到母愛,認爲母愛是一種無條件的、對無依無靠者的愛。孩子獲得母愛不需要其他條件,只要是她的孩子。母愛無私而偉大,人們稱母愛是自然、是土壤、是海洋、是安寧、是無憂無慮。但母愛的無條件也有消極意義,孩子可能因此無所作爲,從而推動自己的主體性。其次,他分析了父愛,認爲這是一種有條件的愛。父親講,我愛你是因爲你盡了義務。

父愛與母愛不同,母愛是存在的愛,父愛是應得的愛,代表理性的愛。這就迫使孩子爲了獲得它而更加努力,這就有利於主體的發展。再次,他分析了愛的第三發展階段——自愛。經過母愛、父愛之後,人成熟起來,使自己既成爲自己的母親又成爲自己的父親,揚棄了父愛和母愛,把二者辯證地統一起來,既具母愛施愛的本性,又具父愛獲愛的能力,有了自我尊重、熱愛和對人尊重和理解,形成自己的良心。

弗洛姆把愛的發展歷程表述爲:接受母愛——尋找父愛——表現自愛的過程。他認爲,作爲教師,這三種愛是凝聚在自己整體人格中的,並指出:會愛孩子的老師要根據不同情況把它零售給孩子,在零售中體現出教育目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藝術。那麼,教師的愛是一種怎樣的愛呢?首先,教師要像母愛那樣無條件,對任何一個學生,不管其長相、個性、家庭背景、學習成績、行爲表現如何,都給予愛護。教師愛學生應是無條件的給予,認識到“我愛學生無條件,只因爲他是我的學生”。

這種師愛會使學生感到母性的溫暖,他失敗時可從母親懷抱中得到支撐,焦慮時可得到勇氣,成功時可獲得鼓勵。學生在“母愛”中不必膽戰心驚,而可以毫無顧忌地表現自我,從而爲班級創設家園的氣氛。其次,教師在廣博母愛的基礎上又扮演着父愛的角色。

它與母愛互補互存,對學生有嚴格的規範要求,爲學生履行規範創造條件,使其在“討好”中形成尋求愛的能力,在一種積極的心態中發展主體性。在學生形成自愛的階段中,外在規範內化爲他的道德良心,自愛的學生從教師那裏繼承師愛的兩種牲:學會愛人和贏得別人的愛。高明的教師既能無微不至地關愛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又能讓愛的種子在他的心中發芽生長。這就是成功的教育,這說明教師已具備了成熟地師愛。

這種成熟的愛最核心的部分是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尊重的內涵十分豐富,它不僅指不體罰、不訓斥學生,更意味着尊重每個學生的發展權利、發展潛能、發展機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尊重是現代師愛的靈魂,是學校德育的核心,是最有力量的教育智慧。尊重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在師生交流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的最自然、最直接的人格精神的培育,就是讓學生在受人的尊重中學習尊重,在被人愛中學會愛別人。

弗洛姆《愛的藝術》讀後感8

在讀過弗洛姆的《愛的藝術》一書後,感覺這本書的內容比較理論,不太容易理解,但是對其中個別問題還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自我感覺,弗洛姆在整本書中先是糾正了人們對"愛"這個概念的錯誤認知,然後向讀者講述了他認爲的愛的理論以及對象種類,最後他又提到了愛的實踐問題,提醒了讀者在鍛鍊愛的能力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一些事情。

弗洛伊德介紹了很多很多關於愛的理論,其中他說學習去愛主要有三個方面:給予,關心,尊重。其中我對"給予"的想法比較多,沒錯每當我們提及愛這個詞語的時候想到最多的愛的方式就是給予,但是我們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給予的真正含義呢?就像書中所說,許多人理解的"給予"就是奉獻自己,奉獻自己的時間,精力,金錢等等。但是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有一些人的心理還沒有準備好無條件的給予,所以其實他們的給予還是建立在他們對"得"的期望上的。

這樣一旦如果他的給予沒有得到回報,他就會認爲自己被別人欺騙了,漸漸地奉獻,付出,愛也就與他漸行漸遠了。而另一些人則更會有一種更加病態的想法,他們自認爲給予就是一種犧牲,而他們也會偏激的認爲,給予後失去的"痛苦",纔是最終追求的美德,所以他們便熱衷於給予,熱衷於犧牲。而還有一些正常的人,他們給予之後不求回報,超越自己心裏"得"的期望。而且他們也不是那種偏激的犧牲。但是即便如此,他們也可能會陷入一種誤區,那就是真的自己不求回報的付出就一定是已經做到自己的最好了麼?其實給予的意義不僅僅是你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奉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與精力,更重要的是你要給予出一種正能量,"正能量"這個詞的包含很廣。

就拿本書中的母愛部分來說,母愛表現於兩部分,一是母親賦予了孩子生命,並且維護孩子,保護孩子的安全。二是要向孩子傳遞正能量,讓孩子熱愛生活,正如書中所寫,上帝所許之地裏流淌着乳汁和蜂蜜,"乳汁"代表着對生命的關心,而"蜂蜜"則代表着對生活的愛,所以我們給予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是那種熱情與希望。想到這裏,想到了我們現在的情況,作爲一名中隊骨幹,我想我們所能夠奉獻給中隊的也不應該僅僅是我們的時間與精力,不能夠認爲我僅僅是很準時,按照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已經可以了,而應該給整個中隊的戰友們傳遞一種正能量,傳遞一種積極向上,傳遞一種豪情壯志,傳遞一種精氣神。

要想讓戰友們積極向上,奮發進取,首先我們自己就不可以消極懈怠,現在是這樣,以後我們進入崗位,參加工作,又何嘗不是呢?試想一個生活極度疲憊滿腹牢騷的人,怎麼會領匯出一個有活力的集體?其實這和如何去愛是一樣的,首先從自我做起,自己對別人有價值並且有意義的"給予"是去愛的第一步,一個有創造性人格的人認爲"給予"是自己生命力的一種表現,而正是他們這種生命力與活力的給予纔會正確的去愛。

書中關於愛的理論介紹了很多很多,可能我理解到的知識其中冰山一角,但是無論是哪一種愛,正確的"給予"永遠是第一步的。

弗洛姆《愛的藝術》讀後感9

讀完了《愛的藝術》這本書我個人想領悟到我個人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個人們的自我個人價值並不依附於任何人對我個人們的評價。讓我個人知道了,愛是一門藝術,它需要知識和努力。

愛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核心,但是,愛是什麼?我個人們真的理解愛,甚至真的在愛嗎?這本書的閱讀,不但有助於我個人們理解博愛、自愛、父母之愛、性愛、上帝之愛等等,更能幫我個人們理解自己的生活。理解自我個人,洞悉幸福完整背後的祕密。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在於其無償的給予性,無條件性,不論你身處何地,不論你是好是壞,只要你是母親的孩子,你便會得到母愛。這種愛不僅不需要用努力去得到,而且也根本無法用努力去得到,無法創造,也無法控制。在母愛中我個人們是處於被愛的地位的,我個人們必須學會如何把被愛轉變爲去愛,轉變爲創造愛。我個人們要學會愛也需要學會給予,給予比得到更能使自己得到滿足,更能使自己歡愉,愛要比被愛更重要,當人們明白這些時,愛才能變成成熟的愛,“我個人被愛是因爲我個人愛”。

弗洛姆指出:“關心、責任心、尊重和認識是相互依賴的。在成熟的人身上可以看到這些態度的集中表現。成熟的人就是指能夠創造性地發揮自己力量的人。成熟的人只想擁有他自己的勞動果實,放棄了獲取全力和全知的自戀幻想,並有一種謙恭的態度。這一態度的基礎是他內心的力量,單單這股力量就能使他進行真正的、創造性的勞動。”如果沒有尊重和認識,那麼關心和責任心就會變成對愛人的一種控制。

在愛情裏,尊重和認識非常重要。首先認識自我個人,自己本身要達到自力更生、獨立自主,而不依附或依賴他人;其次,要客觀地正視對方,認識他的獨特個性,並努力使對方成長,而不是要求他成爲我個人希望的樣子,這纔是真正的尊重。

弗洛姆《愛的藝術》讀後感10

《愛的藝術》一書,說的不僅僅是愛情,還有世間所有的大愛和小愛。

首先,說說愛情吧。“成熟的愛情,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獨立性的條件下,即保持自己個性的條件下與他人合二爲一。”事實上,我不覺得自己有資格有能力去談論愛情,爲什麼?因爲我的不成熟,因爲我的恐懼和逃避,至今我好像從來沒有進入過戀愛的狀態,切身體會到什麼是愛情。

這本書裏介紹了幾種經常出現的非理性的愛情形式:偶像化的愛情,傾向於把自己所愛的人“神化”,失去對自己力量的覺悟,在被愛者身上失去自己。沒有人符合崇拜者的心願,不可避免地就會出現失望;多愁善感的愛情,這種愛情的本質就是它只能存在於想象之中,而不是存在於同另一個人實實在在的結合之中,如果愛情成爲兩個真是的人之間的一種現實關係,就會僵化了;投射做法,迴避自己的問題,從而把注意力放到“所愛者”的錯誤和缺點上,對自己的問題和弱點不聞不問,永遠在考慮如何指責對方或教育對方。

上述幾種形式,我看到了自己思想中與之相同的地方。值得檢討的是,我總是活在幻想中,把一個真實的人現實狀態忽略到,只看到了我想象中他的圖像,沒有客觀認識一個人和了解他的真正本質;同時,我還把愛情理想化,把它看做是避風港,以爲愛情意味着沒有衝突和爭吵,所以面對不完美的對象,不完美的關係,我忽略了不完美的自己,一味追求不存在的完美。

另外,此書也讓我對真正意義的母愛增加了一點認識,母愛是無條件的,對自己孩子的生活和需求做出毫無保留的肯定,關心他並對其成長負有責任,維護和發展弱小生命;使孩子熱愛生活,要讓他感到“活着是那麼好”,最後一點,也是我認爲最難以做到的一點,母愛還包括對孩子的放手,忍受同孩子的分離,以及在分離後繼續愛孩子。

正如老師育兒課上所說,雖然很多人都當了父母,但是我們都沒有學習過如何去做一位愛而得法的父母,我們憑着一腔熱情,對孩子傾注所愛,做出一些爲他好的行爲,但是後來卻發現孩子沒有成爲我們心目中的那個樣子,他們甚至拒絕我們對他們的好,想着早點飛離我們的身邊。因此,爲了孩子,爲了自己,爲了家庭,我們都應該不斷地學習和修行。

《愛的藝術》裏面提及的一些方法,不僅適用於愛情,還適用於親子、友情和博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愛的要素,關心、責任心、尊重和了解。實事求是地正視對方和認識他獨有的個性,努力使對方能成長和發展自己,接受他本來的面目,不想去控制和利用他。還有,愛是一種積極的情緒,首先是給而不是得,把自己內心有生命力的東西給予別人,豐富了他人,提高自己和對方的生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