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讀後感1.29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呼蘭河傳的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1

我們那些所謂的不合時宜的社會共同價值取向,不僅逼死某些人,也逼得某些人開始報復社會,開始進行反社會性的殺人。比如說廈門的陳水總,他就是一個長期遭受冷漠、蔑視和無助的人,最終導致他心裏失衡,縱火而直接導致了47人的慘烈死亡。

這何嘗不是在告訴我們,我們一些固有的價值觀念有時候不僅會逼死人,也會害死一些無辜的生命。社會是一個整體,任何一次歧視和對別人的心裏壓迫都可能帶來悲劇,有可能產生蝴蝶效應一般波及自身。

而我們作爲一個新時代的社會基體,我們更應該學會去平等地對待他人,不歧視,不壓迫。作爲新生的社會基體,也許我們的改變,會帶來一代甚至數代的思想觀念的更新改變,我們有義務讓我們的思想跟上我們的社會,讓我們的社會更平和,踏向更高的文明進程。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2

讀完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我明白了蕭紅童年在呼蘭河留下的故事

作者蕭紅細膩地寫下了呼蘭河是一個並不熱鬧的一個小村莊,敘述地寫出了她的家和那美麗而沉寂的大公園。祖父,二伯……在蕭紅的筆下讓我明白了那個小村莊的民俗風情和那些小團圓媳婦被婆婆折磨得病怏怏的。

作者蕭紅告訴大家,她的童年既快樂又寂寞。在蕭紅家的大花園裏,她的快樂童年回憶全部都裝在這個大花園裏了。她和祖父一齊在這個大花園裏笑聲總是在盪漾。她和祖父的故事很多,比如,祖父鏟地,但蕭紅不會,拿不動那鋤頭杆,於是祖父便把鋤頭杆拔下來,讓蕭紅單拿個“頭”來鏟。因爲不知那個是苗那個是草,所以用鋤頭亂勾一陣,把菲菜當野草割掉了。還有蕭紅看見祖父在澆菜,蕭紅搶過來澆,但她並不是往菜上澆,而是往天空澆,還說:“下雨咯!!”

呼蘭河裏還有很多搞笑和令人發笑的故事。個性是呼蘭河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發生的事情:娘娘廟大會那一天,女子和婦女參加的最多。如果是還沒有生小孩的婦女去的話,只要在子孫娘娘的雕像背後釘一個鈕釦,給她在腳上綁一條帶子,耳朵上掛一隻耳環,給她戴一副眼鏡,把她旁邊的泥娃娃給偷着抱走一個。據說這樣做,來年都會生兒子的。還有賣帶子的也個性多,婦人們都爭着去買,她們相信,買了帶子,就會把兒子給帶來了。若是未出嫁的女兒,也誤買了這東西,那就會變成大家的笑料。

呼蘭河雖然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都是故事。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3

《呼蘭河傳》描寫的是舊時代的呼蘭河城。呼蘭河城是作者蕭紅小時候生活的地方。蕭紅寫的非常生動,我彷彿看到了呼蘭河城一片熱鬧的景象。那裏車水馬龍,花草茂盛,那裏有小河慢慢的流淌。但是,在一條小路的旁邊卻有一個好大的泥坑,那裏每年都會淹死牲畜和小孩,人們卻想不出辦法,有人說要種樹,有人說要拆牆,雖然把坑填平很簡單,卻沒有一個人想起,我感覺那裏的人很愚笨。

書裏的語言非常的奇怪,好像很不通順,上句不搭下句,但是又非常的好懂。書裏的故事非常好玩,有跳大神、扭秧歌、看河燈,各式各樣,五花八門,這裏的民俗很豐盛,讓我見識了很多。這裏的人們生活很貧苦、艱難,沒有一點兒絢麗的色彩。他們還很封建迷信,活着就是活着,死了也就死了,他們感覺死了到了陰間要比活着還要好。那裏的人都非常的奇怪,人死了後他們也要觀看一番,就好像是沒見過死人似的`,哪怕每年都有人被嚇死。

《呼蘭河傳》讓我瞭解了舊時代的人們的生活,極其平淡無味,封建無知,我們不能像他們那樣,一定要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不做那些愚昧無知的人。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4

我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它講了小城呼蘭河—蕭紅童年的事。

從書中可以看出,呼蘭河是多麼的冷:過了一夜,就凍得門都打不開了。而且生活多麼的單調:種菜﹑背詩,有時去看跳大神﹑去參加娘娘廟大會……

但蕭紅卻寫得惟妙惟肖,如“在這大泥坑上翻車的事不知有多少,一年除了被冬天凍住的季節之外,其餘的時間,這大泥坑子像它被賦給了生命了似的,它是活的。水漲了,水落了,過些日子大了,過些日子有小了。大家都對它起着無限的關切。”這段話中,蕭紅並沒有抒情,但大泥坑子的形象卻有血有肉,深入人心。

作者小時候是多麼的天真:因爲祖父烤過“掉井豬”和“掉井鴨”,作者叫牧童把家禽往井裏趕。

那“野臺子戲”也很有趣:臺上的戲子扯着嗓門喊,臺下街坊鄰里拉家常,如果一人嫌太吵說出來,立刻就還嘴說“這又不是你家的戲臺!”如果還還嘴就打起來了。因爲有習俗的約束(娶親不能告訴女方),姑娘們都帶上最漂亮的首飾。

一到了晚上,親戚纔可以送禮物。更有趣的是,問“看戲”的人演的什麼戲,卻一問三不知。

跳大神是最古老的習俗了:“大神”(和祭祀差不多)先“請神”,如果不“上身”(或“二仙”(他助手)對錯了),就燒香點酒,再鬧要上紅布,再鬧就殺雞(再鬧就不行了)。之後跳完後跳神者就拿了酒,染了布,煮了雞。

從中我體會到了小城呼蘭河那濃郁的習俗。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5

在這個暑假,我閱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是蕭紅走到人生盡頭時創作的長篇小說。當時,蕭紅雖然還不到30歲,但是身體十分虛弱,戰爭的摧殘和感情的衝擊令她長期身心疲倦,患有多種疾病。與此同時,她的文學水平、創作觀念和技巧已經到達了頂峯。全書共分爲七個章節,裏面的資料無關此刻,也不關未來,只是蕭紅對自我童年時代的一個回憶。她既沒有美化它,也沒有醜化它,而是以一個現代主義作家的態度描繪了一個長長的舊夢。呼蘭河小城裏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醜惡的一面。其中的民俗描述,使我領略到了呼蘭河小城的風土人情。

當我讀到小團圓媳婦不幸去世時,我的心和蕭紅一樣憤憤不平。她才只有12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年齡,而她卻早被賣給了老胡家做童養媳,沒有媽媽疼,這已經夠可憐了。可她就算再拼命的幹活,還是會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遭受到一個說是爲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的“教誨”。《呼蘭河傳》裏既沒有批判,也沒有譴責,反而流露出一絲幽默和頑皮。

《呼蘭河傳》還是一部東北民間文化的說明書。蕭紅爲人們毫不知曉的故鄉作傳,爲一羣卑微的凡夫俗子作傳,這體現了蕭紅獨特的寫作視角。《呼蘭河傳》用孩童講述的方式,看似鬆散跳躍,但並沒有脫離整體的結構。也正是因爲借用了孩子的口吻,小說顯得純淨樸素。蕭紅用她動人的筆調,描述着她童年的趣事。期望大家也去看一下吧!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6

童年,是幸福的,快樂的,是美好的,人們常說童年是人生長河裏的最美得一朵浪花,是最令人難忘的日子,我想在蕭紅眼裏也應該是這樣吧!

《呼蘭河傳》就是講的作家蕭紅把自己記憶中的童年生活符號像一串紅辣椒一的把它掛在我們的眼前,抒發了她溫暖的回憶,來慰籍着自己孤獨的心靈。

她寫的她的家庭,爸爸和媽媽對她很兇,很冷淡,祖母也對她不好,但祖父對她很好,她喜歡和祖父一起一整天都呆在小院子裏,和祖父、昆蟲一起來玩,祖父還經常教她念詩,學知識,在祖父的院子裏是快樂的,自由的,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祖父也是由着她的。在祖父院子裏的這段時光也許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了吧!

還有團圓媳婦,她的命就太苦了,她十二歲被送進了名聲挺好的老胡家,但就是這,一個十二歲的小姑娘嫁進去,天天做這個,做那個,天天拉車,還得受婆婆嚴刑打罵,天天身上有傷有痕,一開始還挺樂觀,後來生了病,治不了,最終年紀輕輕的死了,後來人丁興旺的老胡家被人慢慢忘掉了。

在她筆下一個個她童年故事令人心痛,從小沒有父母愛,雖然有祖父愛,但祖父死後,也就沒有人愛了,一直孤獨寂寞。看看我們現在的美好時光,有家人疼,有家人愛,還可以學習,和蕭紅比,我們太幸福了,但有時還不珍惜。懂不懂和父母吵架,不認真學習,太不應該啊!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要珍惜我們眼前的幸福生活。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7

《呼蘭河傳》這本書給我展示出一抹悽迷的氣質,一種卓異的風格。優雅而任性,傷感而婉諷,令人迷惑。這本書寄託了無鄉的女子渴望回家的傾訴,包含了一個思想深邃的作家對國民新的反思與批判。

我感受到作者對故土的思念,對自己的故鄉有着無比熱愛,懷念之情,刺激我對呼蘭河,對後花園的想象。故鄉雖然在萬里關山之外,精神卻在那裏流連不已。

《呼蘭河傳》敘述了那份生與死的虛無:生,老,病,死。這種淡淡的憂傷與淡淡的虛無,自然而然奠定了整部小說的情緒基調。那份生命的虛無,自此飄飄渺渺,揮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