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飛鳥集》有感15篇

讀後感2.89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飛鳥集》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飛鳥集》有感1

讀《飛鳥集》的第一個感覺就是清新。它既沒有過份的憂傷與彷徨,也沒有令人窒息的悲痛的劇情。它給人的感覺就像冬天裏的陽光,剛剛好。

我是看着《飛鳥集》長大的,《飛鳥集》裏的每一個字都見證着我的成長。第一次接觸它的時候。是在九歲那年,年幼的我,稚嫩的思想,興致勃勃的品嚐着“夏天裏漂泊的飛鳥,飛到我的窗前鳴囀歌唱,一會兒又飛走了。而秋天的黃葉無歌可唱,飄飄零零,嘆息一聲,落在窗前了。”然後幻想着美麗而聖潔的場面。第二次接觸它,是在我已經忘記它之後的第七個月。我無意間發現了“你的真相你見不到,你見到的是你的影子。”那時換了思想的我,更新了的思想,孜孜不倦的又一次拾起了它,抱着它穿越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第三次接觸他,是我發現了它身上原來還存在着另一種光芒。那種光芒,是新的思想,新的和諧,新的生命。

其實,在欣賞《飛鳥集》的同時,我也在讀泰戈爾他自己。他鐘情於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能嫺熟地壯寫幕雲旭日,芳草碧樹,繁星清泉。他對年輕一代表示了殷切的期望與真誠的關懷。總之,他的詩,可謂探索世界的總結。因爲他是不拒絕生命,而能說出生命之本身的唯一一人。

我對《飛鳥集》的感情,一向是“敬”而不“畏”。對《飛鳥集》的感覺,一直是和藹而溫暖的。現在,我的日記本上,時而也會出現像《飛鳥集》裏面那樣的小詩。如:“詩人的每一個步伐,都在解釋着詩的浪漫,每個女孩都幻想當明星,每個男孩都幻想當總統,那麼詩人幹嗎還要寫詩呢?是因爲他本身就是詩了…… ”

《飛鳥集》裏的語言,是世間最和諧,最美妙,最質樸的韻律。《飛鳥集》裏的每一句話,都是一件無瑕疵的藝術,都蘊涵着深刻的哲理。同時《飛鳥集》也向我展現了另一個泰戈爾,那個追求自由,嚮往單純的,也幻想浪漫的可愛詩人。

說我讀過《飄》,也許你會說我讀的東西有些太過於成人化了。這個我不否認,但我得出的也是一個靈魂給自己洗禮的過程。《飄》所講述的是一個以美國南北戰爭爲背景的愛情故事。它是著名的美國女作家格麗特米切爾筆下的一篇小說,一篇美國文壇一直有意貶低其的文學價值,認爲其只是一部大衆通俗小說的小說。但它歷經數十年而長銷不衰的事實,已經爲自己奪得了最完美的位置。

也許真的沒有多少人去欣賞那個魅力四射,傾倒衆生的受人仰慕的莊園嬌小姐郝思嘉。她顛覆了以往我們所看到的那種溫良賢淑,大度寬容,純潔善良,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自己真愛的女主角的形象。她的卑鄙,殘忍和陰險;她的驕傲,貪婪與虛榮讓我無休止的一次又一次想起她都覺得那本完美的書被她玷污了,變得混濁不清。

但我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思後,我發現我太幼稚了。我和那些美國文壇的一些人們一樣,只見得美麗虛幻的文字,卻見不得文字的另一個深沉,勇敢的靈魂。於是,我拿起《飄》又一次讀了起來。

我終於發現,其實我一直是同情赫思嘉的,只是看不慣陰險卑鄙的人的我無法去承認我早已察覺到這個靈魂一直在給自己沖刷着骯髒的心靈。對於她“不擇手段”式的“自私鑽營”,或許那些是她不得已而爲之的權宜之計,都是爲了生存。郝思嘉透過用斤斤計較的賺來的錢,透過各種“卑鄙手段”,換得了自己的新生,也換得了朋友家族的新生。

另一方面,郝思嘉對待媚蘭真的很好,是極盡關愛的。可能這其中是出於對衛希禮的愛而愛屋及烏,但到了後來則完全不是。這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卻達成了一生一世的友誼,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奇蹟。

赫思嘉是擁有幾個靈魂的人。她擁有對母親的熱愛與敬佩,擁有着對衛希禮的執着的愛。也擁有着和她一同奮鬥幾十年的玫蘭妮的靈魂。或許就因爲她揹負着太多的靈魂,所以她又是一個矛盾體。但誰有不是一個矛盾體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來,當她面對困難時,她選擇迎接:當她面對責任時,她選擇擔負:可當她面對愛的抉擇時,起初,她選擇矇蔽自己,當她終於認清,要面對時,卻爲時已晚。而她,在無能爲力時,就會告訴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會好了,她在整個故事中,都是一個充滿生氣,充滿鬥志的人。最欣賞的,就是她永遠充滿了希望,充滿了鬥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何嘗不是摸爬滾打一路前行呢?有時候驀然回首,那些人不就是正在燈火闌珊處嗎?

其實《飛鳥集》和《飄》很像。它們雖然不是一個人寫的,不是在同一個背景下寫的,表達的思想也有很大的差別。但我認爲,《飛鳥集》中的一個靈魂和《飄》中的另一個靈魂是相互補充的,是和諧的。她們所帶給我的美好是共生共存的。因爲,在她們靈魂的互相洗禮下,我的靈魂也在不斷的接受一次次新的洗禮。

直到今日,《飛鳥集》和《飄》依舊不斷地給我充斥着新的思想和啓迪。就像不斷前行的“流行”一樣,它們也一直讓我朝着新的文學思想看齊。同樣,它們所留給我的最質樸的靈魂,也讓我在不斷前行的旅途中會戀戀不捨的不忍拋下。其實,文學和時尚就是一對反義詞。時尚就是此岸,文學就是彼岸;時尚就像小溪流水般的嘩嘩向前流,文學則如大海一般靜靜地沉澱;時尚也許可以流傳的很廣,但文學可以流傳的更遠;時尚也許可以在瞬間讓你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文學卻可以在你合書閉目後悠然心動!

讀《飛鳥集》有感2

泰戈爾的《飛鳥集》只是一本由一行行簡潔的文字寫成的詩集,可是這字裏行間卻流露着對自由的渴望,道出了人生的真理。

“‘可能’問‘不可能’”:“你住在那裏?”它回答道:“在那無能者的夢境裏。”有很多人,都因爲少年成長時代不好好用功,不學無術,將來什麼事也幹不成。那些膽小懦弱不思上進的人,對待困難和挑戰的態度和其他人是截然不同的:我們在生活中、學習上遇到困難,總是會想盡一切辦法解決;而那些不求進取的人,只能看着“可能”從身邊溜走,“不可能”在向他們招手。所以,我們一定要堅信,世上沒 有什麼不可能的事,關鍵在於,你要敢於嘗試、敢於面對,這些都能把“不可能”轉化爲“可能”。 其實,上帝不會特別憐愛某個人,所以,萬事還是要靠自己解決,養成臨危不懼、冷靜理智和堅持不懈的好品質。

“海里的游魚是靜默的,陸上的走獸是喧鬧的,空中的飛鳥是鳴囀的。但大海的靜默,陸地的喧鬧,天空的音樂,人都兼而有之。”我想泰戈爾希望人類能好好珍惜我們的母親——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或許,他看到大自然給人類那麼多,人們卻不懂得珍惜,依然亂砍濫伐,動用核武器戰爭而感到痛心吧。人類比動物多的就是生存的能力與更深一層的思想,地球纔將興隆地球的重任交給人類,沒想到他爲之嘆息。

讀了泰戈爾的《飛鳥集》,我如同進入了一個美麗的世界。在這裏,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真實。那犀利的言語和不切實際的事早就化爲泥土裏的枯枝敗葉。在這《飛鳥集》中,雖然只是一些平淡無奇的語句,卻都是泰戈爾內心深處的吶喊!

泰戈爾老爺爺。他用複雜而又平凡的詩歌來引導我們進入永不衰敗的哲學天堂,他用美麗的像雲、星星與晚霞的詩歌來點綴哲學的天空,爲它添上了不可言喻的清爽,使它擁有了非一般的神韻!

讀《飛鳥集》有感3

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窗前唱歌,有飛去了。秋天的黃葉,他們沒有什麼可唱,只嘆息一聲,飛落在那裏。

這是《飛鳥集》的第一首詩。讀完整部詩集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給詩集起名爲《飛鳥集》可能是因爲第一首是描寫夏日的飛鳥。《飛鳥集》雖然語句簡短、形式短小,但在字裏行間卻蘊藏着泰戈爾獨特的對世界的觀點。《飛鳥集》中作者筆下的鳥兒、雲兒、瀑布、太陽、海水、天空、光、月兒綠樹等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去描寫,這樣好象使它們有了思想,更能讓讀者體會到泰戈爾對世界的觀點!

讀《飛鳥集》有感4

那是一種獨特的清新秀麗,別與不同於其他的文學作品,簡短的幾行字中,卻是永恆而沉默,寧靜而美好,彷彿是一道神聖的上帝之光,指引着通往天堂的路……——題記

微微有些泛黃的紙頁,想隨手翻兩頁卻馬上被這精妙的是哲理牽引住了思緒,這也許就是飛鳥集的魔力吧。

愛,似乎是這《飛鳥集》中不可磨滅的代名詞,泰戈爾最終選擇了愛。

愛自己,泰戈爾的愛來源於生活,而我們的生活,來源於愛。“如果你因爲失去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失去羣星了。”每一件事情都是一把雙刃劍,簡單的舉個例子吧,有一個假期,爸爸媽媽答應好帶我出去玩,可是突然間學校有一個競賽活動,我沒有辦法出去玩了,可我卻意外地在這次競賽中獲了獎,是其他選手們夢寐以求的,我想這件事同時也讓我知道任何現在看來是煩惱的事,都看淡一些,踏實認真的做好每一件應該做的事,美好的東西和獲得東西是那樣多,失去的和他們比起來是那樣微不足道。愛自己,就是一切愛的前提。

愛,愛別人。《飛鳥集》裏也有許多無私奉獻的愛,大樹把斧柄換給了樵夫,黑夜綻放了花讓白天領受謝意,太陽爲雲朵披上了絢麗的衣服,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愛,這份愛是那麼真實而無私。“黑夜悄悄地綻放花朵,卻讓白天領受謝意。“這句話讓我想到的也許並不是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而是雷鋒叔叔,做好事不留名,卻熱衷於爲人民服務這種高尚的品格。也正是所謂心中有他人。愛別人,也是一種高尚而偉大的愛。

愛,愛生活。也許在很多很多時候,我們真的很主觀的把世界看錯了,卻反說它欺騙了我們,也“不要因爲你自己沒有胃口而去責備你的食物。”記得小時候有一天,我下樓梯時不小心崴了腳,一直很難受,從此以後我上樓就故意的跺樓梯,媽媽說我是瘸子摔跤怪路不平。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優秀的人是不需要抱怨的。”當我們少一份抱怨,生活就會很美好;學會寬容,世界也會因爲你而海闊天空。愛生活,便無需刻意追求,真善美就在我們身邊。

也許當那隻夏天的飛鳥飛在世界之巔時,也正如泰戈爾那最後的詩句:“我相信你的愛。”而我想說,讓我們一起用一顆充滿愛的心去對待這個世界,那這愛便會永久流傳,用我們的愛,留下我們成長的記憶。

讀《飛鳥集》有感5

飛鳥集這本書是由一首首耐人尋味的短詩組成的。這些詩句中蘊含着人生的哲理,十分有研究價值。這本書中有許多的動、植物以及自然景物來反映社會和人生的態度。畫的品質令我欣賞,那就是——頑強、謙虛。

英國人說“堅強者能在命運之風暴中奮鬥。”印度的泰戈爾說:“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暴風雨,但你是誰呢?那樣沉默着?”“我不過是一朵花。”我認爲這句話的意思是;面對狂風暴雨,剛勁的樹葉選擇用聲音回答,而堅韌、頑強的花朵卻用無聲的盛開來回應。這讓我想起了拳王阿里。

阿里從小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一切。從小就有堅定的信念要成爲世界拳擊冠軍,他成功了。他因爲是黑人,小的時候家裏窮,所以經常被欺負,他在打架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技巧和耐打的能力。他在一間健身房裏練習拳擊。他在體育館裏買氣球,在他買氣球時有人偷了他的車,告訴警察如果找到偷他的車的人就拿鞭子抽他。就這樣他結識了他的啓蒙教練。這一年他12歲。他的拳擊技巧日益提升,緊跟着便小有名聲。他一如既往地沉默,在努力擊敗了許多的對手中有人對他很不屑,他置之不理。18歲那年他三戰全勝。阿里這朵花在終於在沉默中綻放。蕭蕭的樹葉是那些對阿里不屑的人,暴風雨是命運的阻擾,那朵沉默的花無疑是拳王阿里。拳王這個稱號他當之無愧!他的人生無比燦爛。

上面將頑強,這回我來講謙虛。“上帝會厭惡那些大帝國,卻絕不會厭惡那些小小的花朵。這句話的意思是上帝厭惡那些高傲自大,不謙虛的人。那些謙虛的人上帝是喜歡的。

我爸爸就是一個謙虛的人。有一次我在家裏找東西,以爲要找的東西是很久以前的了,所以被壓箱底了。這時發現了三張獎狀,我把它們開啟看了看,都是我爸爸的。我爸爸是一所學校國際部的老師,看了這些獎狀我很困惑,心想;得獎狀的事情怎麼沒聽他說過呢?去問問,我找到了正在客廳裏吃點心的爸爸,我問他獎狀是怎麼回事時,爸爸放下手中的點心,漫不經心地說;“噢,都是幾年前的事了。都忘記了,我對榮譽這些事根本沒放在心上。”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一個人把自己的榮譽壓在箱底,這是一種謙虛,也是一種平凡,而有人就把自己的榮譽炫耀來炫耀去的,驕傲自大,換來了往往是別人的不屑。那個大帝國說的是那個同學,而那個小小的花朵就是我爸爸,那樣平凡,那樣謙虛。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使死如秋葉之靜美。” 這是泰戈爾筆下詩句。這句話是說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所以活着時要努力奮鬥,讓人生絢爛無比。死去時不要張揚,靜靜的離開就好了。也不要畏懼死亡。而這句詩在我看來和他的人生一樣。在生時得到了無數的讚揚,很高的威望。得到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諾貝爾文學獎以及無數的功勳,給人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1941年8月7日,正午鐘聲響過十分鐘以後,泰戈爾在喬拉香科一間古老的房子裏停止了呼吸。在這漫長的8八十年零三個月之前,泰戈爾就誕生在這裏,逝世時,他已經不能講話,他非常安靜地閉上自己的雙眼,淚水不斷從他的眼角流了出來,用生命和心靈創作詩歌的詩人,此刻又有誰能明白他眼淚的含義呢?詩中的夏花如泰戈爾的生命長度與寬度,秋葉如泰戈爾去世時的形態。

沒錯,你只要足夠頑強,你也是史無前例的,這句話送給拳王阿里;謙虛是一種境界,送給我的爸爸,而“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這句詩送給泰戈爾,這位用生命和心靈創作詩歌的人。頑強會讓你一生絢爛,而謙虛卻讓你的靈魂昇華直到你去世之時。

最終你便做到了“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種境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花的品質是:頑強+謙虛=“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花的頑強令我讚歎,花的謙虛令我敬佩,花的境界令我震撼!

讀《飛鳥集》有感6

“夏天的飛鳥,來到我的窗前,歌唱,又飛走了。秋天的黃葉,他們沒有什麼曲子可唱,一聲嘆息,飄落在地上。”小巧秀氣的封面上掠過展翅高飛的羣雁,這就是泰戈爾的經典詩集——《飛鳥集》。

不同於那些陽光中帶着憂傷和彷徨的青春故事,也有別於華麗中透着滄桑的古老愛情,泰戈爾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清新。讀這些小詩時,就像在暴雨後初夏的早晨,推開窗戶,看到一個淡泊清亮的景色:陽光撒落在掛着水珠的樹葉上,那水珠顯得格外明亮,這明亮把樹葉襯托成一種透明的色彩;平坦的草地像是吸足了油彩,讓人暢想:跳躍着的小松鼠是否也會染上這明亮的色塊?天邊有幾朵白雲在徜徉,似乎在回味昨夜的狂歡;一切都是那樣的清新、亮麗……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詩是:“如果你因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會錯過羣星了”如果人因爲某一次的失去而感到心灰意冷,那麼他只會失去更多。萬物都不可強求,失去能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對待失去,我們需要做的是收拾心情,爲下一次的機會努力。泰戈爾這句話用象徵的比喻手法,將太陽和羣星象徵人生中的各種機遇,比喻極爲生動形象。三百餘首清麗的小詩,取材不外乎小草、流螢、落葉、飛鳥、山水、溪流……然而,泰戈爾將自然界中的一切擬人化,賦予他們靈性。

讀泰戈爾的《飛鳥集》,讓我感受最多的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愛的思索。合上書卷、閉上雙眼,細心咀嚼其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畫面,愛頓時降臨於我的心頭。

讀《飛鳥集》有感7

讀着這本書,忽然有一種衝動,想找個陽光明媚的上午,約幾個幼時玩伴去草地上放風箏,在和煦的暖風裏奔跑,將全部身心交付給自然的愜意。

喜歡在清爽的早晨,或晴朗的午後捧它來讀,淺淺地低吟着,思緒像被一點點洗淨了,眼前的風景也漸如雨後一般光鮮明麗。開啟窗子,彷彿看到世界在向我招手致意。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受——儘管涉世未深的我,還無法完全理解詩篇中的世界。

整本詩集是所謂“零碎的思想”之集合,大多是由自然景物引發的聯想與思考。

句子很短,清新明淨,讀着讀着好像嗅到了雨後青草的氣息。細細咀嚼回味,其中的韻味卻很厚實,更依稀透着幾分“禪味”,安撫着你的心——也許這就是爲什麼,在心煩意亂之時,它能使你很快鎮定下來。

曾讀過不少雙語書,卻很少去看它英語的一半——我總自嘲爲太懶。這本書是個例外,看過譯文後,我破天荒地通讀了英文原版,從此愈發愛不釋手。

我也曾不太理解,爲什麼有的讀者,尤其中學生們會抱怨“看不下去”泰戈爾的詩?是琢磨不透這位東方智者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深刻的哲理”?其實,我們不必費力挖掘,試着換一個角度,簡單地去欣賞那雋永的小詩,任思緒隨意馳騁,反而會在浮想聯翩中,咀嚼出別樣的滋味。

泰戈爾的世界是感性而純粹的,他的智慧正在於簡單而詩意地看待人生,他想要教給世人的,是用愛來欣賞世界。我們的世界本就如此簡單,不需要用複雜的心理去面對一切,更不應忘了最初的自我。

與其徒勞地咬文嚼字,倒不如換一種心情,學着泰戈爾,用一雙博愛的眼睛去看看自然,看看我們一直以來忽略的東西。追隨着日月與星辰、溪流與海洋,與雲間的飛鳥同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況且,上帝不正是透過自然,向人類傳授智慧的嗎?

寄寓在我們靈魂深處的泰戈爾,他的作品與我們對應的是內心,是我們任何一個人,一個正在讀他的人,任何一個有愛的精靈;你就是自己,就是一直在尋找又一直失落過的自己;你就是永恆,是生生不息的河流。泰戈爾用內在的深刻的情緒,用音樂一般的詞句,把永恆的美好寫出來給我們看。

我相信你的愛。泰戈爾常說的話,相信——入世的勇氣和愛,透過愛泰戈爾愛生活,透過詩歌我們開啟一扇與世界對話的門;如啓明星帶引我們走向黎明,讓泰戈爾永遠陪伴我們走下去,只要內心有溫柔堅定的愛,生命會擁有晶瑩的質地和厚重的力量。

讀《飛鳥集》有感8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飛鳥集》。作者是享譽世界的印度詩人、小說家、思想家泰戈爾。

《飛鳥集》是一本短詩集,裏面的短詩優美、自然、親切又富含哲理。裏面還用了許多擬人化的寫法,使詩句變得更加生動。

就像冰心曾說:“泰戈爾!謝謝你以快美的詩情,救治我天賦的悲感;謝謝你以卓越的哲理,慰藉我心靈的寂寞。”

讀《飛鳥集》有感9

當飛鳥停在視窗,當黃葉飄落土中,你是否熟視無睹?這些都是愛。

當太陽披上霞雲,當晚霞籠罩夕陽,你是否怦然心動?這些都是美。

讀着泰戈爾的《飛鳥集》,我看到詩人那一雙細微入扣的眼睛,總能在一切平凡的事物中找尋到愛與美。他帶着一顆跳躍的心行走着,懷着一股洋溢的情看世界。

泰戈爾喜歡比較“真實”與“不真實”。他把“真實”比作一個丈夫,把“不真實”比作一位妻子。他們互相懷疑,妄自悱惻,卻從未相離。是啊,對立的兩個極端又爲何不能共處呢?世界本就需要這種無窮無盡的對立才能存在得更加長久。設想,如果萬物都是一樣的,鳥兒失去靈動,樹木失去生機,人類失去智慧,獅虎失去兇猛,那麼它們還會有存在的意義嗎?在“真實”中才能看到“不真實”,唯有比較,才謂人生。

泰戈爾喜歡寂靜。在原文中“silence”與“silent”這兩個詞出現得最爲頻繁。他不愛喧囂吵鬧的生活,更爲追求平淡無奇的人生。他總能在寂靜的思考中找尋生命的真諦。

泰戈爾喜歡清淡平素的愛。這愛銘在心底,無法抹去。文中多次提到“你”。是誰?是上帝吧,令他如此執着,帶着虔誠不懈追求;是妻子吧,令他願意付出一生而無怨無悔;是大自然吧,令他總徜徉於欣賞之中,也從不厭倦,依舊堅定。他相信飛鳥會讀懂自己的愛,就像我對泰戈爾的愛一樣。

我喜歡這種美麗、這種愛戀。就這樣試着在古蹟中尋找。也許,我們中國與印度文化殊途,但內在卻是一樣的。檀木莊重,教我體悟愛的嚴肅;紅木大氣,教我體悟愛的磊落;黃花梨堅硬,教我體悟愛的堅定。在雕樑畫棟之間,工匠對它們傾注的感情,濃重而熱烈。

在這隻清麗的飛鳥上,我相信了:愛,是大自然最美、最珍貴的禮物!

讀《飛鳥集》有感10

“我相信你的愛,就讓這作爲我最後的話吧!”

這是泰戈爾的一句詩。常常的,泰戈爾的詩讓我感動。他有一個水晶般的心,那是兒童纔有的純淨的心,那是慈父纔有的寬厚的心,那是戀人才有的熱烈的心,那是英雄才有的堅毅的心。他的文字是那麼清新動人,好像雨後路邊的槐花,清甜溫馨。

您的陽光對着我的心頭的冬天微笑,從來不懷疑它的春天的花朵。———泰戈爾《飛鳥集》

鳥兒願爲一朵雲。雲兒願爲一隻鳥。———泰戈爾《飛鳥集》

我的晝間之花,落下它那被遺忘的花瓣。在黃昏中,這花成熟爲一顆記憶的金果。———泰戈爾《飛鳥集》

小花問道:“我要怎樣地對你唱,怎樣地崇拜你呢?太陽呀?”太陽答道:“只要用你的純潔的素樸的沉默。”———泰戈爾《飛鳥集》

這寡獨的黃昏,幕着霧與雨,我在我的心的孤寂裏,感覺到它的嘆息。——泰戈爾《飛鳥集》

多麼美!我愛他的文字,更愛他的文意。他思索愛,母親之愛,情人之愛,自然之愛。“世界對着它的愛人,把它浩翰的面具揭下了。它變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恆的接吻。 ”

即使是世界,在愛的面前也願謙卑,願投入那無涯無際的熱吻中去。在泰戈爾的詩歌裏,愛彷彿是一片海洋,在其中,就想把自己湮沒,在愛的柔波里徜徉。在泰戈爾的詩歌裏,愛彷彿是黃昏的餘暉,金黃,溫暖,柔和,就那麼輕輕柔柔地瀉下來,把整個世界環抱。

泰戈爾毫不吝嗇地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辭來讚美愛情的美好與偉大。在泰戈爾眼中,世界需要愛,人生更需要愛。他的詩就是愛,他的愛就是詩。他細膩而溫婉,含蓄而熱烈。真摯地,不斷摩挲我的心,在我的耳邊呢吶。他讓天空和大海對話,讓鳥兒和雲對話,讓花兒和太陽對話……總之,在泰戈爾的詩裏,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萬物都有它們自己的生長與思考;而他只是爲它們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這,便也是《飛鳥集》名字的由來:“思想掠過我的心頭,彷彿羣羣野鴨飛過天空,我聽到了它們振翅高飛的聲音。”

冰心、席慕容等作家受到泰戈爾的影響,寫出泰戈爾般細膩柔糯如水的文字,潤澤了無數讀者的心。我愛着這樣的文字,愛着這樣的文字裏清新溫暖的心靈。而我也堅信,唯有這樣的心靈,才能真正聽見人生的詩韻,也唯有這樣的心靈,不至於抱怨,不至於浪擲青春。

讀《飛鳥集》有感11

今年暑假,我有幸得到了一本令人感觸極深、過目難忘、戀戀不捨、依依不捨、愛不釋手、淚流滿面、睡覺也抱着、做夢也夢到的書,那就是大名鼎鼎、鼎鼎有名、舉世無雙、名聲在外、人人皆知、享譽中外、中外聞名的偉大作家泰戈爾寫的《飛鳥集》。今天,我閱讀了這本泰戈爾的詩集《飛鳥集》。剛讀上,就喜歡上了這本書,還上了隱。從今往後,我對泰戈爾佩服地五體投地。

這本書由325篇短小精悍的小詩組成。這些形式自由、語言精湛、短小精悍、氣質悠揚、出類拔萃、令人深思、筆法清雋、樸素無華的小詩中,似乎帶着一點點童趣,一點滄桑、一點憂鬱、一點悲傷、一點心痛……細細品味,彷彿又蘊含着一點兒哲理……總之,一個字:好!兩個字:很好!三個字:特別好!四個字:特別的好!說它有童趣,是因爲《飛鳥集》中的詩,寫的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死物”,並賦予它們“生命力”和“說話的權力”。例如:他在第36篇中寫道,“瀑布歌唱道:‘我得到自由時便有歌聲了。’”這句話就是作者賦予了瀑布“唱歌的權力”;又如他在第86篇中寫道:“‘你離我有話中,作者賦予了它們“說話的權力“。

說它有哲理,是因爲泰戈爾從那些似乎平常的事情中,卻能看出許多錯綜複雜的做人道理。例如:他在第16篇中的詩句:“我今晨坐在窗前,時間如一個過路人似的,停留了一會兒,向我點點頭又走過去了。”如果你仔細讀的話,那麼你就會發現這句話中的哲理並不難找:時間就象一個頑皮的孩童,稍不留神,他就會從你眼皮底下溜過,因此,時間是寶貴的.,一寸光陰一寸金也是這個道理。著名戲劇作家莎士比亞有過一句名言:“在時間的大鐘上,只有兩個字——現在!”意思是:鐘上的時間都是現在的,眼前的,而不是剛纔的或是明天的。時間過得很快,在不停向前走。剛剛還是現在的,一轉眼已經變成過去了。我們不斷看到的都是“現在”,但它們立刻就變成了“過去”,不斷地“現在”,不斷地“過去”,快得不得了!所以我們現在要抓緊時間,抓住每一個“現在”,好好地努力地讀書,從“現在”的這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開始努力!

雖然,我現在只看懂了全書的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二沒看懂,泰戈爾的詩對我來說還是比較深奧、難懂、神祕、怪異、奇特、恐怖的,不過,他的那些帶有靈性的語言卻有着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韻味兒,這就使他的詩給人帶來一種美感,也是他的書令我愛不釋手的原因所在。

讀《飛鳥集》有感12

走進泰戈爾的文字,唱一首生命的讚歌。 ——題記

讀泰戈爾的短詩,好像正坐在溪邊的石頭上,伸出雙腳在水裏嬉鬧着,感受汩汩小細流從腳邊流淌過的歡愉和靜謐。剎那間,生命就彷彿這條小溪,在不知不覺中,奔騰不息,匯成了一首動聽樂曲,譜出一個個美妙的音符,飄向遠方,從輕聲到唱響生命的讚歌……

落葉悲歌

“夏日漂泊的鳥,飛到我窗前唱歌,又飛走了。秋天的黃葉,它無歌可唱,抖動着墜落,觸地一聲嘆息。”

讀這首詩的時候,想起了秋天。雖然很喜歡落葉,從嫩綠到青綠再到深綠又到枯黃,直至乾澀無力墜地死亡,極其悽美,極其無奈。但看多了,也習慣了,已致於每每看見落葉,總是無動於衷,彷彿在看生命中的匆匆過客,來不及挽留,來不及悲傷。

於是,便又重新回憶起落葉,它曾裝扮過大樹,它曾哺育過花朵,它曾呵護過果實,它曾點染過綠意,它曾帶來過陰涼……葉的一生,短暫地停留在了一處,也許它嚮往和飛鳥一樣,能自由翱翔,能放聲歌唱。葉認命了,可它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因爲奉獻,因爲無私,它短暫而又瞬間的生命有了意義。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枯黃老去的葉要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伴隨着迎面的秋風,它掙脫了枝頭,抖動着,幽幽地,飄向了地面,在觸地的一剎那,它輕輕地,嘆了一口氣,唱完這首歌。然後,腐入泥土。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雖然下一生,它註定還是葉,還要奉獻。它的歌,也註定要留到生命的末了。

只是一聲嘆息,一首悲傷的歌,落葉卻唱得無怨又無悔。

蜜蜂高歌

“蜜蜂吸了花蜜,飛離時嗡了它的謝意;豔麗的蝴蝶,卻以爲花兒還欠了它一份情意。”

不喜歡蜜蜂的哼聲,“嗡嗡”的聲音,使人煩躁又惱怒,相比更愛蝴蝶的美麗,展翅的風韻。沒想到,泰戈爾卻爲這討厭的聲音,做了別樣的解釋。

其實也對,換一種角度想,蜜蜂的“嗡嗡”,是對花朵的謝意,它懂得感恩,而蝴蝶卻不知好歹,自命清高,總以爲別人欠了它什麼似的。於是,趴在窗臺,看見飛來飛去的蜜蜂“嗡嗡”叫個不停,也不由隨着它的節奏,高歌起來,一起用歌聲表達我們的感恩之情。

來吧,像蜜蜂一樣高歌一曲,爲生命中那些幫助過你的人表達感恩,表示感謝吧!

遊子離歌

“在天空,我有滿天星斗,哦,我惦記的卻是,家中未點亮的小油燈。”

泰戈爾的這首短詩,與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

仰望夜空,繁星滿天,離鄉的遊子難免會想起故鄉,想起小時候坐在爸爸媽媽懷裏聽故事,數星星。也許故鄉的親人,也正透過同一片天,在思念着你。

在遊子眼裏,再璀璨的繁星也及不上家中那盞搖曳着橙紅色光芒的小油燈吧。滿天燦爛的星斗,誠實美麗,但千萬遊子夢寐思念的,是家中牀鋪邊的小油燈。今夜,何人點亮?何人吹熄?

流星劃過夜空,彷彿一顆最美的音符飛過,千千萬萬的遊子在此刻,一同唱響了一首最動聽的離歌,飽含深情,飽含思念,飽含熱忱。

今夜,乾脆由我們的離歌,點亮生命中那盞獨屬故鄉的小油燈吧。

美麗頌歌

“摘下的花瓣,拼不出花兒的美麗。”

人人都追求美麗,人人都讚美美麗,可美麗到底是什麼呢?

美麗,誰都喜愛,誰都想擁有。可是,美麗只存在於原地原樣和原時,美麗只存在於真實和自然。花朵的美,是真實不做作,它的綻放,是發自生命內心的美麗。而那些爲追求所謂的美麗的人,無情地扯下花瓣,拼湊花朵的美麗。可他們拼出的,不過是一副沒有肉體的骨架罷了,沒有了生命,沒有了活力,沒有了希望。

同樣,一個人的美,在於發自內心的美好,而不是那些表面的、虛僞的,真實、自然、不做作,就是美麗。美麗,是渾然天成的,打造的美麗總嫌虛假。

生如夏花之絢爛,何不一同採擷,共聞芬芳?正如涉水,才能體會水的溫柔,水的細膩,以及小溪流奔向前方的執着。

讀《飛鳥集》有感13

窗外的雨淅淅瀝瀝的下着,厭倦了各種文學作品華麗辭藻的我,企圖在這陰雨纏綿的天氣中尋得一絲久違的清新。拿出許久未讀的《飛鳥集》,坐在飄窗上,耳聞窗外淅瀝的雨聲,目觀書中淡雅的文字,我彷彿感受到一陣來自遙遠天際徐徐吹來的清風,嗅到了來自叢林深處清幽的花香。

讀着泰戈爾簡單樸素的文字,我彷彿得到了一種脫胎換骨的釋放,我彷彿要與自然融爲一體,我,在這繁雜的喧鬧中,獲得了一份難得的清淨。在泰戈爾的文字中,我能領悟到用愛與美交織出的自然,能觸到清新亮麗的夢境。

我們在這塵世中生活着,忙碌着;青春韶華在我們手中揮霍着,消逝着,總有一天,我們會因 走到旅途的盡頭而與世長辭,沒有人會記得你的存在,而你也無法帶走你在這世間的所有。“愛就是充實的生命,一如盛滿了酒的酒杯”,當你在即將走到生命的盡 頭時,你會發現,在這塵世的角落中隱藏着許許多多的愛與美,而在這時,你纔會幡然醒悟,不管是富有還是貧窮,亦或是長相的醜陋或美麗,只要心中能儲存着一 顆愛心,靈魂中殘留着微不可計的質樸之心,你便能感受到幸福其實一直縈繞在你左右。

在這塵世間,功名利祿已經成爲了每個人成功的“標配”,而質樸變成了貧窮的衍生品,有多 少人能夠經受得住錢財與權勢的誘惑。“太陽披上樸素的光之衣,雲朵卻披上了絢麗的衣服“,放眼世間,有多少人能夠像太陽一般樸素,卻又有多少人如同雲朵一 般愛慕虛榮呢?美麗的花朵、參天的大樹都紮根於土壤,人們讚美花的美麗,就連落花都能夠成爲詩人讚頌的對象,但,那佈滿世界的土壤,詩人與文學家們爲何視 而不見呢?“泥土飽受侮辱,卻以花朵回報”,泥土的樸素成就了花朵的美麗,泥土的奉獻與愛成就了春日中繁花似錦的美景。這,大抵就是世間最無私的愛了吧。

我們出生於這個繁雜的塵世,我們同時又成就了這個繁雜的世界,我們原本的質樸可能也早已 順着排入江河中的污水蒸發於這個世界了,或許早已隨着飛禽走獸的哀嚎消隕於這個世間了,爲什麼我們不能對這世間的其他生物殘存下一點愛心呢?博愛世間萬 物,對時間的萬物保留着一顆敬畏之心,當你在午夜夢迴時便能得到一絲心裏的安慰;當你在抱怨社會時,你就能很快地找到一絲內心的慰藉。或許你還無法做到渤 海大衆,那就請你愛上自己身邊的人與花草吧。正如泰戈爾在詩中所寫的“我相信你的愛,就讓這作爲我最後的話吧”,當你學會了愛時,你便觸到了世界上幸福的 最頂峯。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是飛鳥集中及其有名的一句話,當你在領悟到質樸 與愛的重要意義後,你的人生也就有了價值,或許質樸與愛在這個塵世間已經消散,但,請你相信,質樸與愛一直縈繞在你的身邊,一直隱藏在塵世的角落中,只要 你能在面對着繁雜的社會時保持一顆純真的心,,你就一定可以找到消散於世間的美,讓着美麗永駐於你的心間,是你的靈魂散發着馥郁的花香。

讀《飛鳥集》有感14

本人佩服泰戈爾,因爲他的詩,亦因他的事。

我是男子,認爲寫些花花草草只是女人的事,我,就算是要玩浪漫,只需女人彈唱,男人練拳就可以了,運氣好選個月圓之夜,女人屬陰,更添風姿,男人屬陽,遇陰更剛。這一浪漫雖好,卻不需要男子壓抑本性裝得病怏怏低頭吟唱。再好不過。

可是,讀了他的詩,“歷”了他的事,我才知道,思考並無男女之別,女子可以多愁善感,男人亦能大聲抒意,就如那白晝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能在泰戈爾的筆下合二爲一。一柔一剛,一陰一陽,本就是自然,若是缺一,反倒麻煩了。

於是,讀《飛鳥集》變成了件引以爲豪的事,讀泰戈爾也成了此生慶幸的事。

讀《飛鳥集》有感15

那天,豔陽高照。我們幾個好朋友約好去遊樂園玩。

遊樂園裏遊人如織,每個遊樂項目前都是一串長龍。但是這並不能消滅掉我們的興致。我們積極地尋找着每一個排隊較少的項目。

終於,我們發現了一個隊伍至少比旁邊遊樂設施少一半的項目——鬼屋。

鬼屋我從沒想過要去,因爲它對於我這樣膽小的人來說太恐怖。但是這次,我鼓起了勇氣排進了隊伍。隊伍緩慢移動,逐漸了門口。不出意料,我打起了退堂鼓,手心開始不住地冒汗。最終,還是沒有這個勇氣進鬼屋。

我獨自一人在鬼屋門口等着同伴。不久,他們出來了,津津有味地討論着鬼屋裏的恐怖元素。而我,半句話都插不上。

“唉,我怎麼這麼膽小呢。明明鼓起了勇氣卻又在最後一秒又消失殆盡。”我只能在心底裏埋怨自己。“我多想像他們一樣,有一顆膽大的心。連鬼屋都敢闖。”明明是陽光和煦的日子,我的心裏卻充斥着繁雜的雨聲。

翌日,陽光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淅淅瀝瀝的雨聲。就像我此刻的心情。我望着細密的雨滴噼裏啪啦地全部打在窗玻璃上。聲音是那麼響亮,響亮得似乎可以把玻璃擊穿。但最終還是無力地從窗玻璃上滑落下來。唉,我要是是一個膽大的人該多好。勇氣至少不會像雨滴一樣來勢洶洶,最終全部滑落。

心裏的雨就這麼下着,直到有一天,因爲一句話,撥雲見日。

這天,朋友忽然誇起我來:“哇,這麼長的課文你背得這麼快,好厲害啊。你簡直就要變成我偶像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這算什麼。其實別的人在其他方面比我厲害得多呢。比如你膽子比我大,什麼都敢做……”我還沒說完她的優點,她就打斷了我:“有優點就好了啊,我說你幹嘛老盯着自己的短處啊。”

我低頭看着桌上纔看完的《飛鳥集》,我忽然想起泰戈爾在裏面寫着:“鳥兒願爲一朵雲,雲兒願爲一隻鳥。”

鳥兒羨慕雲兒無憂無慮,不用整天爲了生活而忙忙碌碌;雲兒羨慕鳥兒隨心所欲,不會整天被風帶離想去的地方。他們就像我。總是死死盯着別人的長處,卻忘了自己的優勢;總是想成爲自己所羨慕的樣子,卻忘了自己也是被人所羨慕的偶像。

當初看到這句話不明所以,現在豁然開朗。

這個世界,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重量,不需要刻意模仿。永遠別忘了自己也是別人的偶像。

我望着桌上的《飛鳥集》,笑得釋然。

標籤:有感 飛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