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浴血榮光》讀後感範文(精選9篇)

讀後感3.2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浴血榮光》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浴血榮光》讀後感範文(精選9篇)

《浴血榮光》讀後感 篇1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初讀杜甫詩句之時對背後的場景知之甚少,也瞭解甚少,因爲那是一個離我們很遠的時代,一個我們拼命伸手也觸摸不到的時代。但當我帶着對現在美好生活的珍惜,帶着對過往先烈的敬畏讀了《浴血榮光》這本書之後,歷史彷彿又在眼前重現……

那是一個缺食少衣的年代,那是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那是一個食不果腹的年代,那是一個極其艱苦的年代。再這樣的條件下,面對反動勢力的壓迫和侵略者的威脅,我們似乎無力反擊;但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創造出了無限的輝煌。當金戈鐵馬被霓虹大廈代替時,有多少人記得我們的先輩們是經歷了多少痛苦的抉擇、承受了多少失敗的打擊才探索出了適合我們的革命之路;當戰火硝煙被川流不息的車流代替時,又有多少人知道無數的英雄先烈是經過了多少犧牲灑了多少熱血才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先輩們用行動給了我們這句話最好的詮釋。他們在最好的年華里放棄了親人,放棄了愛人,選擇拿起武器,投身到戰火紛紛的前線上去,以一己之力實現保家衛國的承諾。羅曼·羅蘭說:“大部分人在二三十上就死去了,因爲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想,所愛所恨。”和他們相比,我們的戰士,我們最可愛的人,即使肩負重任,在炮火聲中艱難的前行,卻好過空度餘生。傑克·凱魯亞克也說:“我只喜歡一類人,他們生活狂放不羈,說起話來熱情洋溢,對生活十分苛刻,希望擁有一切,他們對平凡的事不屑一顧,但他們渴望燃燒,像神話中巨型的黃色羅馬蠟燭那樣燃燒,渴望爆炸,像行星抨擊那樣在爆炸聲中發出藍色的光,令人驚歎不已。”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將人生詮釋的絢爛無比。

我們的民族經歷了沉重的苦難,這些苦難教會了我我們什麼是堅持,什麼是堅韌,什麼是積累,什麼是奮進。生活在今天的我們,物質豐富,和平安定,無憂無慮,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也不該忘記爲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安穩而付出所有的人們。我們要在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的激勵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實現自己的堅守,完成自己的擔當。

《浴血榮光》讀後感 篇2

最早知道金一南教授,是因爲他所著的《苦難輝煌》。那的確是一本值得拍案叫好的好書,一反黨史書籍那種或者歌功頌德讓人膩歪,或者發人隱私吸引眼球,又或者堆砌史料使人沉悶的尋常模樣,不但文采飛揚、激情四射,而且寫出了新意、寫出了深度,一路讀來讓人心潮澎湃,又深受教益。他也因爲這本書的大獲成功,從一名軍事專家一躍成爲歷史暢銷書作家,贏得了很高的關注度。

手頭這本《浴血榮光》是他的新著。同樣有着自己非黨鮮明的特點——整書就是一個設問集——分十章,設計了93個很有代表性的歷史問題,用98篇的文字對這些問題一一作答(其中有5篇因爲篇幅較長而分成了上、下兩篇)。這些問題有的解開了我長久以來的一些疑問,比如孫中山是否將蔣介石選定爲接班人?鮑羅廷何以對中共施加如此之大的影響力等;有的則解開了人物最終結局的謎團,象紅軍第一叛將龔楚的命運,還有張國燾的最後歸宿等;有的則涉及到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問題,中間提到了對朱德的認識和非議,認爲對林彪是中國共產黨與中國革命的產物要一分爲二的看,對李立三則肯定了他在案源路工作大罷工、八一南昌起義等革命中的主導作用。

應該說,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資訊量也非常大,讀來也有所啓發。但與此同時,它也有自己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一方面,可讀性沒有《苦難輝煌》強,而且兩者內容重複較多,只是在嚼剩飯,不能不讓我懷疑他只是在借勢而爲;另一方面,內容太過簡單,對很多問題的解答失之簡單。比如“爲什麼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這一問題,已經涉及到中共政權的合法性問題,但作者把原因歸結爲中國共產黨用自己的行動解決了“救亡”這一百年曆史命題,只用了了數語,不但有勝王敗寇理論之嫌,還讓人感覺意猶未盡。還有,他認爲蔣介石的大不幸是與毛澤東同時代,毛、周、朱的結合是中國共產黨的萬幸等等,諸如此類,總感覺有些彆扭,不對味兒。正是存在這樣的瑕疵,我認爲這本書不算是非常成功。

最後,不能不對《苦難輝煌》與《浴血榮光》作一對比。對後者來說,正如副標題“大視角解讀中共第一代領袖人物的命運沉浮”所言,相對於前者那種全方位描述、全景式呈現的宏大敘事方式,這本新書則帶領我們走進歷史細部,將鎂光燈對準了中共第一代領袖人物個人,重點關注他們在重大歷史關頭的抉擇與最後的命運。形象點兒的說,如果把《苦難輝煌》比作是《資治通鑑》那樣的編年史,那麼《浴血榮光》就是《史記》中的列傳。從內容上看,後者是對前者的說明和補充;從語言風格上看,它敘事更爲平實,淺顯直白,更爲好讀,但又少了《苦難輝煌》的激情和激盪。

相對於《苦難輝煌》的巨大成功,金一南教授在這本書並沒有能夠有所超越。而對於書中所提的一些歷史問題的回答,更多的也是講其然而未講其所以然,並不令人心悅誠服。所以,這本書的內容對於其主題而言,只能算是一個未盡然的回答吧。

《浴血榮光》讀後感 篇3

很好看的黨史《浴血榮光》。

小學歷史,學到現代史部分基本上就是黨的歷史,那些枯燥的教科書,板起臉來講述的內容,真的讓人味同嚼蠟,很多年以後也陸續看了很多描寫那個年月的書,比如《地球的紅飄帶》就感覺更加真實更有親和力。

其實我們看歷史更希望看到的是歷史的細節,看到歷史的真實,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教科書式的羅列和總結。這本《浴血榮光》就很好看,雖然很厚,但是章節多,文字量並不是特別大,所以一天多也就看完了,雖然裏面寫的故事有的狠沉重,但是讀着並不是很累,作者使用的就是我們生活中的語言,而且站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去審視快要一百年前的那段歷史,很多地方的描寫讓你感覺很實在,很客觀。對那些變節的叛徒並不是一味的否定,對早期共產國際對中國的影響也是客觀的分析。

正如作者所說早期共產黨的領導者們像割韭菜一樣,一撥一撥地犧牲、叛變,真的在世界上找不到一個政黨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這種情況,那麼爲什麼呢,就是因爲中國革命太艱苦,太慘烈,太血腥。作者列舉了俄國革命中,列寧斯大林等等那些領導人,都被沙皇流放過,有的甚至被流放過很多次,可是對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來說,被捕就意味着犧牲,甚至你變節都會被殺掉。在這樣嚴酷的白色恐怖中,犧牲和叛變還有脫黨就變得很平常。而且當年真的沒有多少人看好這個黨,甚至連召開“一大”的時候,陳獨秀和李大釗都因爲一些事情沒有出席,就是因爲在那個年月每天都有各種政黨團體成立,每天也都有各種政黨團體消亡,可以說就是早期的共產黨人,也絕對沒有想到這個黨僅僅在二十多年以後就能夠取得中國的政權。

歷史就是這樣充滿了偶然,正是用這些偶然來證明了歷史的必然。在書中甚至每一個教科書中的反面人物都變得鮮活起來,都有自己在歷史上的功與過。在紅軍長征的時候,白崇禧讓開防線,其實就是怕紅軍進入自己的地盤,才讓紅軍逃出一條生路。

紅軍的成功並不僅僅是毛澤東指揮的高明,也有一個非常客觀的條件,那就是而蔣介石也沒想要真的一下把紅軍消滅掉,他的如意算盤就是,紅軍離開了根據地,就成了流寇,流寇肯定會滅亡,所以就想要藉助紅軍來消滅地方政權,跟在紅軍後面,紅軍跑到哪裏中央軍也就進入哪裏,也就解除了當地的軍閥勢力,於是紅軍就在蔣介石和軍閥們的縫隙中跑掉了。而且紅軍長征的過程中目標一直在變化,碰了釘子就只能換一個方向,就這樣走啊走,知道發現了陝北還有一塊蘇區,才最終來到了延安。中國革命就是這樣命懸一線的一路走來,最後卻真的獲得了成功,有必然,但是這些必然是靠着無數偶然來實現的,這就是歷史。

《浴血榮光》讀後感 篇4

《浴血榮光》這本書,由於工作比較忙,我是用了兩個月纔看完的。相比較《苦難輝煌》要具有概括性、直接性和局部性。但一樣的是讀起來都比較有意思,都會讓人感覺到熱血澎湃。我們之所以會感到熱血澎湃是因爲我們內心有一顆種子,怎樣的種子?爲有志青年的種子。歷史會檢驗每一個人,有的人是巍峨的泰山,有的人卻是泰山腳下的一抔黃土。我和那個時代的青年有很大差距,我們現在的青年也和那個時代的青年有很大差距。那麼,差距究竟在哪裏呢?

我雖是黨員,但我大可不必在自己的讀書筆記裏故作煽情地歌頌黨。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近代史,尤其是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給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啓示。我們有時候會想,我一腔熱血爲何沒有平臺?我思想純粹爲何不被重用?我素質優越爲何不受提攜?我們之所以這麼想,除了人之常情以外,我認爲我們還缺少一種堅定。朱老總當年想入黨,被陳獨秀推到門外。他又顛顛簸簸去了歐洲找人入,最後終於在周恩來和另一位黨員的推薦下入了黨。南昌起義的時候,朱老總也只是負責一些邊邊角角的繁瑣工作。直到三河壩分兵後,主力部隊被全部殲滅,朱德指揮的負責殿後的部隊也是不斷有幹部和戰士逃跑。最終帶着28000人部隊所剩下的800人殺出一條血路上了井岡山。

在天心圩的軍人大會上,朱德首先站出來,朱老總的信仰像火焰一樣點燃了剩下的幹部、戰士的信心,堅定了剩下的幹部、戰士的信仰。這800人由喪魂落魄者眼中的殘兵敗將變成了一堆可以燎原的火種。要知道這800人裏面有陳毅、林彪、粟裕等以後解放軍的進階將領。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這是怎樣的對民族的一種大義?我們現在的青年是否能夠理解?這就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所缺乏的,更是現在青年思想裏所缺乏的。就我個人而言,有時也會覺得不得志,但每個階段的成長卻是清晰可見的。我理當清楚成長才是最可貴的。就像毛主席當年在遭遇了大革命失敗後也曾迷茫,感嘆到“心境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當時的主席並不明白“槍桿子裏面出政權”。1919年之前的主席還比較傾向於無政府主義,而不是馬克思的無產階級專政。

1919年之後受到五四運動的影響,主席在長沙創辦《湘江評論》,第一期的創刊宣言是由他自己親自撰寫,宣言裏倡導的是呼聲革命、麪包革命、無血革命,不主張起大擾亂,行那沒效果的炸彈革命、有血革命。如此我們看主席的思想經歷了多麼大的一個變化,那麼這種變化是從何而來呢?就是對手教的,是實踐教的。這就是成長!我有時候過於高估自己的能力,有時候也過於低估了組織的能力。現在對很多人來說,組織不過就是一個“組織”。我們很多時候對組織沒有什麼信任和信念可言。當然時代不一樣,但我覺得我們應該去了解一下那個時代,共產黨人對於組織的依賴和感情。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那個時代的青年絕不缺少義無反顧地追求心中的理想,爲了這樣一個理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人,這是他們給我們今天留下的最珍貴的精神財富。

可惜,現在的青年沒幾個人可以理解。共產黨人在最爲困難的時刻,在被追殺、被通緝、被“圍剿”環境中鍛造出來的堅定性,是那些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人能吃多少碗乾飯的人永遠感悟不出來的。金教授說,懷抱着理想主義去做事業,多數時候會頭破血流,但是如果能夠成功必定是個偉大的成功。任何偉大的事業,其中必然包含有理想,如果事業是一個偉大的事業,沒有理想是不可能的。這種理想使人超越現實,使人超越物質,使人能夠穿越時空。這是那一代共產黨人表現出來的最珍貴的東西。

歷史是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滾滾而去。歷史沖刷着每一個人,給予每一個人的機會極其有限。能夠在關鍵時刻作出(或者支援領導者作出)關鍵判斷、採取關鍵行動的那種發自內心召喚的歷史自覺,不但是偉人之所以成爲偉人的必備條件,更爲見風使舵者、見利忘義者、投機取巧者所永遠無法獲得。歷史檢驗着每一個人,如陳獨秀、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一輩子爲了心中的夢想,一輩子這個夢想沒有毀滅,哪怕與現實不符了,但還是忠於自己。

《浴血榮光》讀後感 篇5

和平的年代裏,我們的確生活的狠安逸。忙忙碌碌的工作,瀟瀟灑灑的生活。在一切看似周而復始的循環之下,其實我們或許更應該回過頭來看一看那段曾經的歷史。在那裏,中國的土地上活躍着一批又一批的爲着信仰而鬥爭着的人們。爲了他們那不圖回報,只爲一片信念的執着,他們是那麼奮不顧身地拋頭顱,灑熱血。是啊!那就是一個熱血澎湃、狂飆突進的時代。

《浴血榮光》一部透過大視角解讀中共第一代領袖人物的命運沉浮錄無疑可以讓我們讀到很多當年的歷史痕跡。與其它是在講述歷史,倒不如更可以歸納爲是透過歷史的史實剖析着那時候的中共領導人物。不可否認的是,不管這些人物現今如何,但是他們當年的某些行爲決斷卻是絕對地對中國的政局產生着重要的影響。

手捧着這本沉甸甸的書本,我讀到的是很多很多的東西。書中並不是就歷史而講述歷史的泛泛而談。相反地,書中客觀,生動,真實,深切地一一分析着那段歲月痕跡的同時,也在分析着那些中共第一代領袖人物的思想,觀念,行爲,動機和抉擇。儘管他們最初都是站在了中國共產黨的行列之內;儘管他們曾經的豐功偉績讓人難以忘懷,但是歷史巨輪的前行過程中,註定着這些完全不同的人們因爲各自不同的信仰而做出截然不同的行動來。書中便是一一結合着歷史,分析着這些人物的行爲動機。在這本書中,我們看到的不是有所掩飾或者浮誇的事實。相反地,客觀,是在,真切地反應過去是本書一大宗旨所在。也正是因爲如此,我看到了更多過去書作中被批上反面人物外衣的那些歷史人物真實的一面。

因爲曾經他們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員;因爲他們曾經也在革命的行列中做出某些的功績。只不過,隨着權利,利益,誘惑等等其他因素的干擾而讓他們不知不覺中失去了曾經的信仰,墜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與此做出反面對比例子的人物在此書中也有筆墨的涉及和勾勒。所以說,這本書是更加全面,生動地刻畫着不同信仰的那羣曾經的領袖們的命運沉浮。當然,歷史的前行不會因爲任何因素的干擾而停止前行。相反地,堅定的信仰讓越來越多的成長中的人們在浴血奮鬥。爲了自己曾經的理想,爲了自己曾經的信念,他們如此義無反顧地推動着整個中國紅色政權的成長與壯大。

本書還有一個非常值得一提的特色便是歷史和史實結合的過程中,同時還穿插入了諸多珍貴的歷史照片。讓一切的一切內容更加地真實和形象直觀地出現在讀者的眼前。

在如此氣勢磅礴的大作中,我們感嘆着那些風雲人物們曾經的叱吒風雲;我們更感慨於浴血榮光的信仰力量。儘管命運有浮沉,但是歷史終究還是讓一個偉大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成功地領導着中國向世界強國進軍。毫無疑問,這是大勢所趨;毫無疑問,這是人民的選擇;毫無疑問,這是浴血榮光的成果;毫無疑問,這是值得今日的世人值得珍藏的歷史。

《浴血榮光》讀後感 篇6

最近一段時間拜讀了金一南教授的《浴血榮光》,透過認真學習,我不僅僅對我黨的奮鬥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更加被無數革命先烈爲了勞苦大衆謀福祉、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氣概所折服。

本書講述了一個最初只有13人的黨經過28年的艱苦奮鬥奪取了全國政權的光輝歷程,這是以一支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爲取勝道路的隊伍,他們中的很多人,本爲赤腳農民,如果沒有這場革命,一輩子也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

這場革命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也改變了整個中國的進程。在這場決定自己命運,進而決定國家民族命運的生死搏鬥中,他們浴血奮戰、前赴後繼,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在中國政治舞臺上上演了一出威武雄壯的話劇。

一般讀歷史都會覺得枯燥乏味,但金一南先生寫了一本好讀的歷史,生動的解讀中共第一代領袖人物的命運沉浮。自己在輕鬆細緻瞭解歷史知識的同時,生活中也增添一點反向的思考。

書中寫到中共第一代領袖人物的命運沉浮,自然離不開這些領袖人物和歷史事件。由中共“一大”13位代表折射黨的命運艱難開始,直到勝利。這是一個漫長又艱辛的過程,令人欽佩的是:磨難中增長起來的都是智慧,哪怕是用槍桿子制裁,那也是反擊的智慧,就是這智慧帶領着中國走向了勝利。

陳獨秀、李立三試圖改變中國命運,走一條自己的獨特道路,想使中國共產黨獨立於共產國際,但是二人最終都失敗了,陳獨秀不願意俯首聽命,這位理想主義者,個性極強又喜怒形於色,豪氣的行動派,屬於行俠仗義的那類人。最終還是因經濟受制於人,服從接受了共產國際的決定,沒能使他走向獨立自主的道路。

李立三同樣有大幹一番的想法,也想獨立自主。他的暴烈脾氣盡人皆知,他和毛澤東都是口若懸河的人,都具有極強的感染力,但“立三路線”還是失敗了!這位極富悲劇色彩的人物,對黨還是忠誠的,爲歷史不怕犧牲自己,用坦蕩的'胸襟自我批評。用他最喜歡于謙的那句說他的命運,就是: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失敗的原因是:他和陳獨秀都脫離了革命的實際。而毛澤東這一點最爲擅長,緊密結合中國革命實際。

毛澤東開創了獨立中國革命的道路,不但獨立於敵人,也獨立於友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1927年大革命失敗,到八七會議後提出“槍桿子裏面出政權”,從秋收起義,到井岡山斗爭,最終取得勝利。毛澤東由一個長期受排擠打擊的人最終成爲了領導革命取得勝利的最重要的人物。正如斯大林所說“勝利者是不受指責的。,這是一般公理”。

書中詳細講述了毛澤東利用白色政權之間的矛盾,周旋其中。在失去根據地後的萬里長征下,仍舊堅持着。

期間講白崇禧與蔣介石的矛盾、鬥爭與分裂。又在蔣介石那學會了槍桿子裏出政權的道理。蔣介石、孫中山、鮑羅廷、周恩來、朱德、博古、張國燾、林彪、王開湘等等人物的人物命運沉浮在歷史中都那麼鮮活,成與敗都是那樣個性鮮明。

那是一個年輕突飛猛進的時代,中國共產黨激情澎湃地浴血奮戰、國民黨、共產國際也都在拼命奮鬥。在書中可以看出這些年輕幹大事的人物的命運沉浮,也是丟掉性命的時代,足見血腥與殘酷,也足見浴血奮戰的領袖們的榮光。

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在安逸生活中我們不該忘卻,是革命先烈的艱苦卓絕,不怕犧牲的精神纔有了國家獨立、自由與富強。就讓那些可鄙的人物,靜靜地躺在歷史中,永遠地逝去。讓那些浴血榮光的領袖們在人們心中永存。

《浴血榮光》讀後感 篇7

讀《浴血榮光》心中始終有一種莫名的激情澎湃和亢奮。說實話我對紅色歷史讀本的閱讀非常匱乏,是受到潛意識中一種憤青或叛逆情緒的影響吧,總之,我對那些類似與官方的政治上的革命簡史有點干係的文字,都有一種莫名的排斥。

不過,在讀過了《浴血榮光》之後,我的這個看法徹底改變了。這是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少將金一南先生繼《苦難輝煌》、《走向輝煌》之後又一鴻篇鉅製。這樣一部以黨史和革命史爲主題的作品在這個喧囂浮華、光怪陸離的時代背景下推出,顯然是不合時宜的,但是事實是他的作品竟然能夠成爲暢銷書,而之所以能夠使這樣一部貌似枯燥刻板而索然無味的作品成爲暢銷書的主要原因,應該是金一南先生具備了讓那些早已湮滅在歷史深處的人和事重新恢復生機的能力吧。

在本書中,我沒有看到所謂的政治需要下的所謂歷史,反而字裏行間都是穿插於歷史之中的真實的人物和這些被完全葆有了真實性情的革命者們共同撰寫的革命史,透過對一個又一個人的解讀,完成對整個中國革命發展歷程的一次完整撫摸,想來真是一件欣喜滿懷的事。其實這樣關於歷史讀本的閱讀是之前的我們所最爲缺乏的,因爲從小到大,學歷史和讀歷史總是以事件爲線索,而構築這歷史的人物都是配角,被長長久久地隱匿在歷史之中,但是在本書中,人物成爲了讀者關注的主角,而且還原了他們在各個時期的各個歷史事件中曾經的輝煌以及黯淡,還原了一個活色生香的人,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點,非常可貴的是客觀地評價和真實地再現是本書吸引閱讀者的一個所在。它不會因爲其權威、身份的關係趨炎附勢地完全美化一個人,更不會因爲曾經的錯誤而人云亦云地完全醜化一個人,這是很多相同的歷史不同的讀本都無法比擬的。

歷史終究是相同的,只是各種讀本書寫的角度和態度各有不同而已。

《浴血榮光》讀後感 篇8

有機會要看看《苦難輝煌》。

挺有意思的一本書,將我們在學生時代枯燥灌輸的黨史再次呈現,豐富地補充說明,介紹、剖析、再評價每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細節、重要人物、重大事件,解釋了一直存在的疑惑。

這本書寫作上也比較有亮點,語言通俗,深入淺出,值得正在學習革命史的學生們閱讀,豐富知識,形象記憶。我在想,如果自己當學生那會兒有本這樣的書作爲參考書目之一,背中國近現代革命史一定會興致勃勃,不覺得乏味。唉,生不逢時。

有些章節的內容很有意思,比如“一大”代表的命運、李立三、白崇禧爲紅軍閃開一條路、蔣介石並不是孫中山指定的接班人、鮑羅廷、南昌起義與井岡山會師的艱辛、黨史上若干的叛徒、張國燾與毛澤東、戰爭中犧牲的非凡將領、牛蘭夫婦和李德、三個9月9日等。

作爲一箇中國人,無論是否是黨員,都應該好好了解自己祖國的苦難歷程,翻看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袖人物如何度過那一段艱辛而輝煌的革命歲月。

《浴血榮光》讀後感 篇9

尚未開始閱讀,拿到書粗淺的翻了一下,然後就看到了這本書的用心程度遠不如《苦難輝煌》,且不說內容,但從排版來看,書比苦難輝煌薄些許,中間印刷的字型也是大了很多,看了一下出版資訊,27w多字,然後我就閒極無聊的找出苦難輝煌,翻了一下將近53w字,高下立判,還有一本未查封的心勝,不多說了,質量下降很嚴重.

大概是一週的時間將浴血榮光看完了,初期看的時候感覺就是在苦難輝煌的基礎上扒下來的東西,看到後來不知道是因爲當時看苦難輝煌時一些內容遺漏了,還是新增加的東西,誰的最後對紅軍前期的一些名將進行了記敘,如伍中豪,王爾琢還有一個誰現在不翻書真的記不起來了,貌似還有左權,如果這些人能夠活到建國後,即使不是十大元帥也至少是個大將,革命就是這樣,前仆後繼的人們完成了土地革命,完成了抗日戰爭,完成了解放戰爭,終於新中國建立起來了,這些人有的被銘記,有的遺忘在歷史的角落裏,這裏還是感謝金一南將軍從歷史的角落裏翻出來這些先烈,讓我們瞭解,讓我們追憶。

隨着年齡的增長,思維的廣度沒有多少擴展,但是深度有了較大的加深,2014年福建給我帶來的是一種觸動,讓我去不斷的追憶那一段歷史,生命不易,爲真理先出生命,這是一種怎麼樣的氣概,到底現在,社會的墮落,對於革命意志的不相信,對於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追尋,一點點的消磨着先輩留下的輝煌。

私以爲自己對於紅軍時期的點點滴滴還是知道一點點的,最近看的書,聽說的事才發現自己知道的很少,國民大革命失敗後,艱難的探索大家都是知道的,桂系白崇禧、廣東陳濟棠、東北張學良、西北閻錫山、還有何鍵、劉湘、顧祝同、何應欽、陳繼承黨國的將領,貌合神離。即使一二九事變的二十九軍也是參見過圍剿紅軍的部隊。歷史不是公正的,也是最公正的,折戟沉沙,翻開的都是爲個人,爲國家的奮鬥史。

老一輩的革命人的胸懷是我們無法比擬的,老一輩的光榮也是無法超越的。那個年代都是年輕有爲,都是了不起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