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勵志書籍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2.52W

讀了勵志書籍,各位有怎樣的感想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勵志書籍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勵志書籍讀後感範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對於至今纔讀《平凡的世界》十分汗顏,這又一次強烈昭示了原先書讀得少得可憐,缺課太多。慶幸的是,我終於接觸到了它,不僅僅是接觸,而是被強烈吸引、深深震撼,特別是在逐漸走向成熟、懂得思考的三十六歲,讀這樣一部關於人性、人生、生活、情感的宏篇巨着,感到恰逢其時。

《平凡的世界》,從一開篇便被吸引住了,平生還從未有一本書能如此強烈地吸引着我。那如潺潺流水般樸實無華的文字,沁人心脾,其間流露出的情真意切的感悟,充滿哲理的思考給我深刻的啓迪,引發強烈的共鳴。無論在哪裏,無論當時當地是如何的喧鬧與嘈雜,只要目光接觸那些文字,情緒情感就會被拉入小說中的那時那境,體會感悟着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爲他們或憂傷或歡欣,或感動淚流或輕聲嘆息或幸福微笑。

讀《平凡的世界》,一是作者文筆自然平實,讓人讀起來非常非常地舒服,不似現在的某些文章故作深沉,表面文辭飛揚,實則提煉不出精髓要義。二是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描寫細緻入微,而且景物描寫與人物心情、世事變遷相呼應,可謂一大特色。《平凡的世界》十個春秋冬夏,季節流轉,世事變遷,也映襯着人物命運的起起伏伏。三是作者總能在敘述故事情節和描寫人物內心活動時,自然而然地推出自己對人生觀、世界觀以及人性、情感的歸納總結,恰到好處,發人深省。四是作者在全書的描寫中始終能反映出一種強烈的昂揚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可以說,《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人生奮鬥的勵志書。當然這部書包含的思想遠不僅僅是這一點,但於我而言這一點是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它洋溢着的那種生生不息、執着進取的精神!除了《平凡的世界》,另一本讓我感覺同樣充滿這種力量的是錢文忠的《玄奘西遊記》。

讀罷《平凡的世界》,又看《早晨從中午開始》。一種強烈而深刻的感受,路遙真正是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全部熱情和激情在寫作。他是理想的踐行者,用近乎殘酷的方式、非凡的毅力,身體力行了他關於人生的宣言:“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活得更爲充實。”路遙用六年的青春、汗水,用生命打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平凡的世界》,它決不會因時光流逝而失去光彩,因爲它所凝練的思想、流露的真情、反映的生活、都具有永恆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一遍又一遍地從中汲取精神的養料,給人生以多方位的思考和詮釋,給情感以至純至真的體驗,給懶惰以無可爭辯的痛擊,給執着進取以最有效的鼓勵。明天,將開始我第二遍《平凡的世界》的閱讀。

老人與海讀後感2

《老人與海》是一本勵志書籍,讀完它感觸萬千,書中人物栩栩如生,讓我感受到了每一個細節與情節,彷彿身臨其境。

《老人與海》的作者是海明威,海明威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繪畫,長大以後長期擔任駐歐記者,晚年患各種疾病,精神十分憂鬱,於1961年在愛達華以槍自殺。他在1952年發表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不僅讓他獲得了享譽世界的文壇巨匠的聲譽,更使他一舉奪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老人與海》原於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老人獨自在海上打魚,他釣到了一條大魚,把魚頭和上半身綁在小船邊上。但是他遇上了鯊魚,老人使出渾身解數和鯊魚搏鬥,鯊魚把能吃到的肉都吃了,結果這條大魚只剩下不到一半,卻還有800磅左右。

在海明威的筆下塑造了桑提阿果谷爺爺這樣一位普通而又勇敢的勞動者的形象。

《老人與海》中的老人不僅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而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鬥爭,他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這種永不言敗的硬骨頭精神貫穿在我的心中!始終給我在生活和學習中以無窮的力量,讓我能克服一切困難,好好學習,做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在路上讀後感3

看《在路上》,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你會有一種永遠不願意丟下這本書的感覺,看了前一段,你會忍不住想要看下一段,而且是那麼迫不及待。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個章節,薩爾和迪安會到那個地方,你也永遠猜不到下一站,他們會遇上什麼樣的事情。你只是在不安中期待,期待接下來的故事,會怎樣上演。

這種感覺就好比四、六級考試中做英語閱讀理解題目,儘管有些單詞你不認識,但是你依舊會根據自己的猜測想要讀下去,然後你就會有個大概的瞭解。同樣,在凱魯亞克的筆下,有時候我們只能夠了解大概,但是你會遏制不住內心的渴望,然後一口氣讀完。那種速度與激情會灌滿你的整個頭腦,讓你有一種想要立刻上路的衝動。

如今,《在路上》已經出版五十多年了,如果凱魯亞克仍舊在世的話,他也已經快九十歲了。但是,他的這本巨着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儘管有人說,它是美國五十年代“垮掉的一代”的《聖經》,凱魯亞克本人也被稱爲“垮掉的一代”的靈魂人物。對於我們這些不是“垮掉的一代”的年輕人來說,《在路上》好比一部喚醒內心野性的書,讓我們知道,原來我們渴望的自由在他們看來是那麼輕而易得,他們是那麼不屑。而我們的精神信仰,遠遠無法達到他們的高度,或許我們最多隻能夠成爲一個“揹包客”,藉着“旅遊”的名號行走在路上。

毫無疑問,《在路上》實際上的主人公不是薩爾?帕拉迪斯,而是那個在他人眼中有些神經質的迪安?莫里亞蒂。迪安是一個人人都不敢相信,但是人人都羨慕的人物,但是與其說所有人羨慕他這個人,倒不如說羨慕他的那種生活方式,永遠沒有煩惱,永遠不知道前方是什麼,永遠都靠着內心的那股衝動,永遠生活在一種隨興所至的環境中。這個人物有點像《春風化雨》裏的基廷老師,永遠遵從內心的`選擇,抓住今天,及時行樂。而他不斷追求那種在路上的感覺,其實是因爲現實生活的空虛,他想要去追尋自己的信仰,哪裏有他想要的生活,他就去哪裏。這樣的人是沒有牽掛的,也是沒有煩惱的,就算有煩惱,對於他來說,也根本不算什麼。

如果沒有迪安,或許薩爾根本就不知道何爲生活,在這個世上,最可怕的不是自己的人生一片蒼白,而是你的人生道路在既定的軌道里行走,你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好比迪安在夜半的街頭喊出的那句質問和困惑:“人類啊,你的道路是什麼樣的呢?無外乎是聖童的道路,瘋子的道路,虛無漂渺的道路,閒扯淡的道路,隨你怎麼樣的道路。”而無論是什麼樣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都是自己認定的。迪安也許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會讓自己的生活陷入一種蒼白之中,更不會讓自己的人生陷入生活的囚牢裏。這樣的人,無論是在五十年代的美國,還是在當代的社會,也許都不會得到很多人的承認,卻無法不引來一片驚羨。

很喜歡小說的結尾,我甚至看了好幾遍。“於是,在美國太陽下了山,我坐在河邊破舊的碼頭上,望着新澤西上空的長天,心裏琢磨着那片一直綿延到西海岸的廣袤的原始土地,那條沒完沒了的路,一切懷有夢想的人們,我知道這時候的衣荷華州允許孩子哭喊的地方,一定有孩子在哭喊,我知道今夜可以看見許多星星,你知不知道熊星座就是上帝?今夜金星一定低垂,在祝福大地的黑夜完全降臨之前,把它的閃閃光點灑落在草原上,使所有河流變得暗淡,籠罩了山峯,掩蓋了海岸,除了衰老以外,誰都不知道誰的遭遇,這時候我想起了迪安?莫里亞蒂,我甚至想起了我們永遠沒有找到的老迪安?莫里亞蒂,我真想迪安?莫里亞蒂。”正如徐星說的,這是一種無可匹敵的結尾。恰好我在看完之後,天空已經接近黃昏,金星馬上就要升起,只是我依舊沒有找尋到自己的路,那條沒完沒了的路。

前兩天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大一的小朋友寫的,她說自己在高考結束之後踏上了去西藏的道路,那個時候她身上帶的一本書,是在旅途中遇到的一位朋友送給她的,凱魯亞克的《在路上》。看完她的文字之後,我突然有一種莫名的羨慕,羨慕這個女孩曾經去過西藏,羨慕她再去西藏的火車上拿着凱魯亞克的《在路上》。儘管那次去寧海,我的身邊也一直帶着這本書,但我卻沒有那種流浪的感覺。

我記得自己曾經這樣跟別人說過,也許以後我就會成爲一個流浪的人,走過大街小巷,用自己的眼睛把一切記錄。也許我不會有迪安的瘋狂,但是我卻想擁有那樣一種感覺。曾經的許多次,我也想要嘗試,自己一個人踏上未知的旅途,就望着天空的星辰,只要它們仍舊閃耀在夜空,我就不會害怕。人生匆匆,我只是覺得如果不趁着年輕的時候多出去看看,以後也許都不會再有這種經歷了。正如《在路上》裏邊所說的,我還年輕,我渴望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