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三國演義》後1000字感想

讀後感5.65K

讀《三國演義》後1000字感想1

近段時間來,有空閱讀了《三國演義》這一書,雖不能徹頭徹底的感受一番,可裏面波瀾壯闊的場面也確實讓我激動不已,掩卷而思,腦海裏不由得聯想翩翩。

讀《三國演義》後1000字感想

在這部歷史小說中,羅貫中用他獨特的構思爲我們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在衆多人物中,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在小說中,人物的性格似乎關係着成功,正因爲人物鮮明的個性,書中才有了那麼多的風流才俊。我懷着激動地心情翻閱着書中的一頁頁,曹操的詭計;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狹窄,是如此的讓我惋嘆,不同的性格特點,作者卻刻畫的如此淋漓盡致,細細品味,彷彿都讓我進了一種境界。

在小說中,我認爲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我認爲智永遠是勝過勇的。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想那司馬懿也非等閒之輩,可最終卻敗於諸葛亮手下,甚至諸葛亮死後也能讓司馬懿不得安寧,這就很能說明智慧的重要。

然而,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蟬,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讓天下取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例如;呂布如在白門樓能服從謀士的計策,又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假如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正如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其下”。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樣看來,單從國家就可以看出各集團間的實力。仔細品味,卻又可以發現一些倪端,因爲國家之間的較量最終往往又是人才的較量。三國裏,曹操的用兵甚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兩人都有致命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陰險,若說蜀國,必定是諸葛亮,他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嘆爲止觀,即使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庶等人物。但我認爲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都的國度,算得上有謀略的,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的刻苦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時年二十六歲。

這些人物就如冰心詩中所說的: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這些人物的事例告訴我們:如果要成功,就一定要有付出。

讀《三國演義》後1000字感想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風。一壺濁酒喜相縫。古今多少事,都附笑談中!”這是婦孺接知膾炙人口的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的開篇詞,每次聽到這開篇詞,我心中的一股波濤就在涌流。

暑假裏,我看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感慨不已,無論是“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還是“美人計”、“空城計”,都讓我拍案叫絕。

劉、關、張三個結義的兄弟,卻比親兄弟還親,都能爲相互捨生忘死。關羽被曹軍俘虜了,心裏卻還想着劉備及其家屬,與曹操約法三章。劉備除了關心自己的弟弟,也愛惜自己的部下。爲了趙雲,竟然忍心摔自己的兒子!還說:“爲這小兒,豈能令我損失一員大將!”就是這句話,把趙雲感動得熱淚盈眶。

“寧可我負天下,不可天下負我”的“三絕”中“奸絕 ”曹操。生性多疑,凡是做事,事先都要仔細想一會,再下決定,到了戰場上,還要根據身旁的事物揣度一番,然後確定該怎麼做。被稱爲“智絕”的諸葛亮正是算準了他這一點,才逼得曹操走上了華容道。不過,擁有“義絕”這個桂冠的關羽還是動了惻隱之心,想起了曹操以前對他的好,心一軟,放了曹操一馬。

“江東周郎”周瑜是孫權手下的大將,但他心胸狹窄。由於諸葛亮比他有智慧,就非常嫉妒諸葛亮,因而處處與諸葛亮爲難。“草租船借箭”這個故事就是由此而引發的。不過,聰明的諸葛亮還是憑自己過人的智慧輕鬆應付了過去。爲此,周瑜在臨死前還在感嘆:“既生瑜,何生亮?”我就不明白,他幹嗎要讓自己活得這麼壓抑?開心一點不更好嗎?

在三國衆多的人物中,我最佩服的是諸葛亮,諸葛亮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啊!而且他足智多謀還爲劉備出謀劃策。劉備有了他,定荊州,收兩川,平南蠻開三國之功業。什麼赤壁之戰啊,草船借箭啊,還有空城計!各種各樣的戰役,差不多都是百戰百勝的。在空城計中他只用了400個小兵就把15萬個敵人嚇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最後跑逃。在赤壁之戰中,利用風力,把曹操幾十萬大軍都烤沒了,還在華容道,捉放曹操算準曹操要走的線路,一一派人埋伏,使曹操狼狽不堪。但是我認爲,諸葛亮真正的“智慧”在於他的神機妙算:在草船借箭中在有霧的情況下使十幾條草船輕而易舉地向曹操“借”借來了十萬多支箭。總而言之,我認爲諸葛亮的確使一代奇才,不愧稱爲“臥龍”。

三國裏的人物個個性格豐富,各有各的傳奇,充滿了趣味。整本書細細品味,真是妙趣橫生,令人回味無窮。

讀《三國演義》後1000字感想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題記

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王朝更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國演義》描寫的時期就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四分五裂、羣雄逐鹿的年代,在這動盪時期,涌現出一位位英雄人物,流傳着一個個流芳千古的傳奇故事。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徹底動搖東漢政府統治,後董卓專權,飛揚跋扈,致使漢室凋零,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忠臣被逐於廟堂之高,壯士慘死於鋒刃之端,賢良空老於林泉之下,何其怪哉!”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吧。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早已悄然過去,透過這本書,讓我們又回到過去,眼前飛揚着一個個鮮活的面容,重溫那金戈鐵馬的歷史畫卷,體驗那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時刻。

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先滅董卓後滅呂布,大破李傕和郭汜,又在官渡之戰以少勝多,大破袁紹,而後平馬超、滅張魯,遠征烏桓,統一北方。“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暴露出他的狹隘;官渡之戰以少勝多突顯出他的智謀。可是,赤壁一戰,二十萬大軍頃刻化爲烏有,損失慘重,奠定三國鼎立。他生性多疑,神醫華佗爲他治病,他竟然懷疑華佗要謀害他,遂殺死了這位神醫。這就是亂世奸雄——曹操。

他,被劉備不辭辛勞、思賢若渴的精神所感動,爲劉備制定建國策略;爲聯合孫吳共同抵抗曹操,他舌戰江東羣儒;三氣周瑜,智取荊襄九郡,又進軍益州,使劉備三分天下有其一。也曾七擒孟獲,安定後方;六出祁山,誓復漢室,多次擊退曹軍,因積勞成疾,壯志未酬,病死軍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印證了他的一生。連魏國司馬懿也讚歎他是“天下奇才”。這便是臥龍先生——諸葛亮。

他,勇猛剛毅,義重如山。“桃園三結義”,“身在曹營心在漢”,畢生追隨劉備,爲劉備鞍前馬後。他武藝高強,頗有謀略:溫酒斬華雄,殺顏良、誅文丑,爲曹操解白馬之圍;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可謂所向披靡,英勇無敵。然在無數次勝利面前,他漸漸滋生驕傲情緒,最後敗走麥城,兵敗被殺。這便是三國名將——關羽。

此外,這本書還塑造了衆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喝斷長阪水倒流”的張翼德,“寶刀不老”、“百步穿楊”的黃漢升,驍勇善戰的趙子龍等等。

《三國演義》開創我國曆史小說的先河,其中名篇數不勝數,“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等故事早已爛熟於心,耳熟能詳。“赤壁之戰”透露出的智謀更令人驚歎不已:孔明江東辯羣儒,七星壇上借東風,再加上黃蓋的苦肉計、龐統的連環計,才使得那曹操上當,纔會取得如此大的勝利。正因爲這些精彩的故事情節,《三國演義》才成爲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部分,才真正讓我們感受到我國文化的璀璨。

經典《三國演義》,大哉《三國演義》!

讀《三國演義》後1000字感想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備以匡扶天下爲己任,和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討伐黃巾賊,在廣宗大破賊首張角,但是卻沒有得到什麼獎賞,他們不以爲意。徐州陶謙有難,劉備立即去救援,不過因此捲入了徐州紛爭。掏謙三讓徐州,他都沒有接受,我看到了他的睿智,畢竟徐州是一個四戰之地:也看到了他的仁義,不願意徐州百姓飽受戰爭之苦。後來呂布被曹操打敗,沒有安身之地,他好心好意讓呂布駐紮在小沛,但是呢呂布卻恩將仇報奪取了徐州,後來在白門樓,也“報復”了一次呂布,然後呂布就死掉了。

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確實是看的人酣暢淋漓,一個來說就是“爽”,問天下誰是英雄,唯使君與我我耳!我看到了曹操的雄心壯志,也看到了劉備的隱忍,確實都是英雄。劉備之後殺了車胄,又奪回了徐州,不過被曹操打敗,兄弟三人都被打散了,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爲了報答曹操,斬顏良誅文丑,一聽到大哥劉備在河北袁紹那裏,有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前往大哥劉備那裏,這份情義着實讓人佩服。兄弟三人聚在一起之後又去了荊州劉表那裏,劉表讓他駐紮在新野。終於劉備開始翻身了,徐庶的投靠讓劉備有了自己的第一個比較高端的智謀型人才,雖然之後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但是徐庶推薦了臥龍——諸葛亮,關於諸葛亮,這個人確實神機妙算,隆中對策讓人佩服,在一屋之內算進天下大勢。

自從有了諸葛亮,劉備確實如魚得水,特別是赤壁之戰,曹操在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幼麟周瑜的聯合算計之下,失敗了,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勢。劉備征討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桂陽,零陵,武陵之後,勢力逐漸壯大。後來圖謀西川,張鬆獻上地形圖,曹操和孫權都嫌棄他醜,只有劉備不嫌棄,這也是劉備的優點之一,不以貌取人,後來的龐統的投效也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所以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過龐統在落鳳坡被張任射成了刺蝟,劉備不得不調任留守荊州的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來幫助他攻打西川,讓關羽留守荊州。後來關羽大意失荊州,兵敗被殺。

劉備和張飛想爲關羽報仇,就準備伐吳,可惜在出發之前,張飛要求部下範疆、張達三天之內準備三千白旗白甲,不然就嚴懲。他倆自知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就趁着張飛喝醉了把他殺掉了。劉備大怒,發七十萬大軍攻打吳國,可是在夷陵被陸遜火燒七百里連營,之後白帝城託孤,慘淡收場。

劉備是三國演義裏我最佩服的一個人,他在落魄時懂的如何自處,面對強敵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審時度勢。他還是漢末軍閥裏面最愛護民衆的一個,得民心者的天下另外,他知道該什麼時候出手,在得到諸葛亮之後,如魚得水,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建立了蜀漢,令人佩服。

讀《三國演義》後1000字感想5

在這個暑假裏,我讀了《三國演義》,三顧李宅。其中“三顧茅廬”講的是劉備未得能人輔佐,心實不安。忽陸續與倆高人——水鏡先生司馬德操、孔明密友之一徐元直。經過這倆人推薦,叫劉備去襄陽城外二十里隆中臥龍岡去請臥龍先生——諸葛亮出山相助。劉備聽了非常高興,與關、張二弟去隆中拜訪。但前兩次未如願。第三次去,孔明恰好在。劉備言請出山之意。諸葛亮言:“我久樂耕鋤,懶於應世,不能奉命”。但見劉備如此誠懇,答應了他出山相助。

當我讀到這回時,我就想起一件事:

那是20xx年的“五一”長假,我正在家做作業,突然有一道題把我難住了,我左思右想,沒想出來,我本想給同學打電話,可沒電話號碼。咋辦呢?突然,我想起李洛鑫同學,我曾經去過他家。於是拿起書,朝李洛鑫的家走去。

到了他家門口,輕叩鐵門,李洛鑫的媽媽來開門。我說:“阿姨,我是李洛鑫的同學,特來請教他一道題。”阿姨說:“小朋友,李洛鑫今早和他表弟出去玩了,。”我問:“何處去了?”阿姨說:“蹤跡不定,不知去向。”我又問:“他好久回來?”阿姨說:“不知。或3個小時,或5個小時。”我聽惆悵不已地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9點鐘,我又冒着大雨來到了他家門口,我輕叩鐵門,又是李洛鑫的媽媽開的門。我問:“阿姨,李洛鑫在家麼?”阿姨說:“他昨天晚上7點鐘纔回家;今早又被他舅舅叫去陪他下棋去了。”我聽了,垂頭喪氣地回了家,一整天悶悶不樂。

第三天早上9點半,我又到了他家門口,輕叩鐵門,還是李洛鑫的媽媽開的門,我問:“阿姨,李洛鑫在家麼?”阿姨輕聲地說:“噓。他在書房做作業。進來坐吧!”我說:“謝謝!我就在外面等。”過了十幾分鍾,阿姨說:“我去叫他。”我說:“不可打擾,等他做完再說。”又過去了20分鐘,李洛鑫喊道:“媽媽,我的作業做完了!”阿姨說:“哦,外面有同學找你。”他立馬跑了出來,說:“‘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悅乎?’請進。”我進了他的臥室。李洛鑫問:“你來我家有什麼事?”我說:“只因前日有一道題做不來,,想來問你,沒想到你兩次都不在,今幸見到,望李兄賜教。”李洛鑫笑着說:“但恨我智識淺薄,恐不能解答。”我說:“別這樣,我相信你的本事。”他說:“不行,不行!”最後經過我再三請求,終於答應爲我講題。

掩卷而思,真是無巧不成書,劉備“三顧茅廬”幸得天下,我“三顧李宅”幸解疑難。劉備幸哉,吾亦幸哉!看來要想求得別人的幫助,你必須誠懇地鍥而不捨地去請求他(她),不然你就天下難得,疑問難解。

讀《三國演義》後1000字感想6

四大名著是中國乃至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貴文化遺產,在整個華人世界中有着深遠的影響。四部著作歷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場景,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藝術水平,細緻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思想都爲歷代讀者所稱道。他也影響到我周圍的人。毛爺爺曾說過:“生子當如仲謀,交友如魯達,信心如唐僧,讀書就讀四大名著。”研讀中國四大名著,是瀏覽中國古典文學的智能之海,也是閱歷中國傳統人文、社會、倫理、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的知識之庫。所以我周遭所有的人都叫讀一讀中國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但我總是覺得跟我的取向不同,沒那興趣,可是這個寒假老師去佈置了這樣的一個任務——讀《三國演義》。

今天,持有一顆逼於無奈的心情拜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真是不讀不知道,一讀丟不掉。今天我也終於知道四大名著爲什們被大家及所有的世人廣爲流傳,家喻戶曉了,因爲故事裏講到的的能人賢士、文武之士、英雄之士、愛國之士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三國演義》故事開始於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結束於王浚平吳,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之間的軍事、政治鬥爭。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文字淺顯、人物形象刻畫深刻、情節曲折、結構宏大。使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驚心動魄。但是我唯獨對諸葛亮這位大智大賢的化身,敬佩有加。他精通三韜六略,胸中常戰將,腹內隱雄兵,神機妙算,真是不愧對世人對他的種種美名雅稱,但是他沒有統一中華復興蜀漢。這也許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憾事吧!

今天我也終於知道爲什們大叫都叫我看這本著作了,它裏面不僅包含了那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同時也蘊藏了一一個鮮活的道理。我從中深刻體會到:“人生中不管是做事還是做人都不能因小失大,釀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後果。書中劉備就因東吳殺了關羽和張飛一賭氣便率領七十五萬蜀軍進攻東吳,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且燒得片甲不留。那一仗,就牽連到蜀國後來的命運。七十五萬大軍,就爲了一口沒爭得的氣而全的命喪黃泉,可惜呀!本來,蜀國糧食充足,兵多將廣,武有五虎,文有臥龍鳳雛,但自從那場仗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做人就因該能屈能伸,劉備就是爲了自己的二弟三弟的死而賠上了更多兄弟命。這實在是不值啊!能屈能伸,還得謹慎;否則,你也會失誤的很多很多的。

讀《三國演義》後1000字感想7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每將這本般的表演、大氣橫掃的《三國演義》捧在手中、心中便不由得生起志氣!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天下三分局面。各國你徵我伐、用盡千軍良策,爲的是統一天下。現有亂世之奸雄曹操立於大北、後起漢室子孫劉備建於西南,又有孫權堅守於東南。魏、蜀、吳三大國互相對峙抗衡、立足於天下。可嘆的是相爭了六十餘年的三國、最後卻並非其一取下江山,而是內政變故、慢慢衰弱、讓後起之秀晉軍得意輕鬆吞併天下。而我只能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句來安慰自己罷了。《三國演義》此書也確實不枉讀矣,每個章節每個段落處處扣人心絃,讓我不禁也隨故事情節喜怒哀樂!讀起這60餘萬字一點兒也不覺得吃力,反倒是俞讀俞有興致!最重要的是透過品這部《三國演義》,重中以史爲鑑悟出了不少的道理,其中有三個人給我感觸最深。

曹操雖是一代奸雄,一心橫掃天下,他的“寧我負天下人,勿天下人負我”更是耐人尋味,但我們不能只看他的一面。曹操還有“豪傑”的一面,他廣交仁人志士、賢人才子;他的思想樂觀、豪放,絕不會像劉備那樣,“敗一事、哭數日”。曹操滿心腹的墨水,滿頭腦的智慧,比起其他兩國的君主一點也不覺得遜色!可惜啊!他就敗給他唯一的缺點“自傲”,多疑則不算了。赤壁一戰、敗走華容一事失敗的背後完全源於他的自傲、不聽勸告。曹操便爲此一生吃了不少的苦頭。以此爲例,每每想起曹操自傲,便會對自己以前的行爲感到懊悔不已!從中才真真體會到驕兵必敗之理。

關羽乃是人們心中的大將軍。勇敢、冷靜都凝聚於他的身中,發揮得淋漓盡致,然而最終是“義”使得他得以揚名天下、名垂青史。他多次爲報恩於曹操而將原本萬劫不復的曹操放走,古今有多少人能做到“人義”大於“國利”的做法?曹操設進階待遇想要收關羽到帳下。關羽“人在曹營心在漢”,堅決不歸屬曹操,這回是“國利”大於“私利”了、忠於蜀漢,一心愛國,絕不做賣國求榮之事!關羽之舉可稱之爲“義神”也!。我想,現在我們雖處太平盛世,卻怎麼也不能忘“忠義”二字。忠於國家,義於手足。

最後一人相信你們也猜到是誰了。不錯,正是孔明,凡讀三國者必然不會少了品他,孔明有“臥龍”之稱。應居於山中潛心攻讀百科,致使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後因劉備一個歷史決定性的動作“三顧茅廬”被請出山、當劉備的軍師。若無諸葛亮,劉備能立足於巴蜀簡直就是一紙空文;相反,諸葛亮滿身智慧也只能埋沒,一輩子碌碌無爲。真可謂是隆中對。諸葛亮智勇雙全,來回於沙場指揮戰鬥也毫不畏懼,他的智慧無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發揮地淋漓盡致,以至於其他兩國的軍師也對他生畏!就算死後,也機關算盡,好不罷休,他死後司馬懿來犯,而蜀軍照諸葛亮的吩咐,將他常出兵座的椅子搬出來,司馬懿看見了,只管嚇得率軍回撤。可見一個人的智慧是多麼的重要!我們平時多學點、學好點,先在想起來,覺得那真是沒什麼好抱怨的,知識和智慧纔是一個人最重要的“飾品”。

厚厚一本《三國演義》就這樣讀完了,讀的不僅僅是歷史,還有智慧。以史爲鑑啊!

讀《三國演義》後1000字感想8

因爲羅老先生在寫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時候偏向於蜀國,導致在很多觀衆眼裏蜀國的將臣更令人感動。其實各爲其主,魏國和吳國也有很多忠肝義膽之人啊,典型的就是吳國的周瑜黃蓋。但總體來說,還是蜀國的忠誠之人多些。

諸葛亮人稱千古一相,助劉備打下蜀漢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然而劉備託孤之後,因念統一大業太重,也可以說是做事心切,過於強調伐魏,忽視了人才的培養,乃至他和姜維死後,蜀國竟無一人能擔當對抗魏國之任,實在令人惋惜啊。不過話又說回來,攤上劉禪這樣的昏君,十個諸葛亮在世也保不了蜀國江山穩固。

羅老先生跟吳國魏國的人有仇麼,在三國演義裏面,周瑜是一個心胸狹窄之人,最終因此喪命。可是記在周瑜並非如此,爲何要如此詆譭周瑜呢?草船借箭明明是魯肅之策,爲何說是孔明之功?再比如曹操在這裏面是個奸詐多疑之人,然後史書上的記載也並非如此。哎,畢竟是小說,大家看看就好。

最後說一個94年央視版《三國演義》比之高希希導演的《三國》哪個更好的爭論問題。我發現無論是在哪個視頻網站,或者是關於《三國演義》的社區論壇,這個話題被爭論的很多,但是基本上同認同了央視版更好,主要有以下幾點理由:

1、從文學的角度上來說,老版採用原汁原味的文言文,更貼近當時的社會環境,新三國滿口白話文聽得是一點時代韻味都沒有。當然新三國在這方面有自己的優勢,至少可以讓很多語文水平欠佳的觀衆看得懂。比如我小時候看三國演義是看不懂的,就喜歡看裏面的戰鬥場面而已。

2、《三國演義》的主題是戰爭,兒女私情部分很少講述,然而在新三國,愛情主題似乎成爲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請問是看三國演義,還是看三角戀。

3、老版《三國演義》在角色的挑選以及演員的演技都比新三國要好,儘管新三國中服飾更加豔麗,打鬥場面被處理的更加“現代化”,然而演員的演技卻是不能超越的。縱觀老版《三國演義》中的幾個主角,鮑國安,唐國強、孫彥軍、陸樹銘、李靖飛等人演技超羣,特別是曹操的扮演者鮑國安、諸葛亮的扮演者唐國強將自己的角色扮演得神似,如見本人。

4、從觀衆的感受上看老版《三國演義》也可以說更好,我本人在20xx年的時候看過新三國,這部95集的新三國,我最終以快進方式堅持到了39集變放棄了,老版《三國演義》是84集,沒有一次快進一集一集看完了。觀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好的作品永遠是好作品。

5、當然公平點說,老版《三國演義》也佔了點時間上的便宜,大凡新出來的經典都是翻拍者無法超越的,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什麼《紅樓夢》、《西遊記》等等,翻拍者無一能超越央視經典。

好了,就寫到這裏吧。各位看官,請輕拍。

讀《三國演義》後1000字感想9

正所謂“不以成敗論英雄”,三國演義爲我們很好地解釋了這個觀點。大漢皇親劉備劉玄德,佔據四川漢中之地,稱國號“蜀”,後卻被司馬懿滅國。他想重振大漢的願望沒有實現,很明顯,他失敗了。但人們卻稱他爲英雄。關羽敗走麥城,他也失敗了,卻被稱作武聖,也是個英雄。甚至是陰險狡詐的曹阿瞞,後世的人也評價道:“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那麼,三國以何論英雄?爲何董卓不是曹操是?爲何張角不是劉備是?又何謂之英雄?

三國裏雖沒有明說英雄的標準,但其實可以看出每個人的不同,以及認爲他們是英雄的原因。

大概是以他們自身在當時做的事判定的吧。董卓謀權時,忤逆天子,妄圖吞併大漢,是人們眼中真真切切的反賊。而曹操呢?手拿七星劍刺董,加入十八路諸侯討董卓。這是什麼?這是愛國啊,雖然後面顯出他也是有稱帝之心的,但是在他和董卓之間,這就足以顯出曹操是英雄而董卓不是了。

也可能是由他們在百姓心中認定的品性而定的。張角的黃巾起義,說來可惜,本來是要推翻漢朝的愚昧統治,無奈時間不對,人民早已是被國家思想控制了,於是國家就以叛軍處理了。而劉備,三結義,徵義軍到處救人,深得民心。他想匡扶漢室,而且又是仁德帝王,雖然說是失敗了,但他的仁義打動人心,也被稱作英雄了。

所以說,三國裏判定一個人是不是英雄:第一,他做的事情是否在當時符合民心;第二,他爲人是否得民心;第三,是否有一個反派襯托他。三點全具備的,纔會在後人流傳中被稱作英雄,其餘的除了當作反派,也就是個路人罷了。

古代評英雄完全看民衆的心理想法,那麼在如今的現世裏呢?

其實也是差不多的。一個人 只要爲人民做出了貢獻,一般情況下都是會被稱作英雄的,但那些去做一些壞事,動一下壞心思,故意讓別人把自己當作英雄的心理問題者也是存在的。

真正的英雄是不會爲了當英雄而當英雄,不會爲了做好事而做好事。他們在那時的想法只是自己的本能而已。真的對人民好的人才是英雄,爲了區區一個虛銜而做好事的人,那不叫英雄,相反,一經發現,之後只能留一個罪人的千古罵名了。

我們也應該去做一個英雄。不必像那些犧牲自我,光榮負傷的英雄。只要能在心裏埋下一顆英雄的心,對惡勢力敢於說不,對弱勢力伸出援手,或者說可以去撿起一個地上的垃圾放進它真正的歸宿地,再或者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你就是一個英雄了。就算你不做這些事情,只要不去做出對人民有害的事,安分地過完一生,你也是個英雄啊!

英雄不難,以成敗論英雄,顯然不對。以人心善惡論英雄,是現在的標準吧!

讀《三國演義》後1000字感想1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雨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每當我聽到這首歌,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最近我看的一本書,名叫《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被譽爲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這不僅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寶,也爲我們提供了了解傳統歷史寶貴的資料,是中國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之作。龍吟虎嘯的三國傳奇,無疑是千年傳奇,百世經典。數百年以來,一直深受我國乃至全世界各國的人民羣衆所喜愛。說起其中的故事和人物,無不令人口齒生香。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各方豪強擴充武力,搶奪地盤,造成了民不聊生,生靈塗炭的慘烈社會局面。亂世梟雄,誰忠誰奸,孰成孰敗。蜀有:劉備、諸葛亮。魏有:曹操、司馬懿。吳有:孫權、周瑜。他們爲了爭奪天下,統一天下,用盡心機,機關算盡。

在這書中,我佩服劉備的善於用人,我佩服關羽的忠心耿耿、義字當頭,我還佩服張飛的威猛雄壯,我更佩服趙雲的渾身是膽和周瑜的巧設計謀。曹操的詭計多端、疑心重重讓我不得不感嘆萬千。但我最崇拜的還是諸葛亮。他未出茅廬已知天下大勢,既出茅廬天下震驚。他料事如神,神機妙算。借東風、空城計至今爲人津津樂道。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等等都讓我讚歎不已。

在諸葛亮衆多計謀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草船借箭”。周瑜想方設法要置諸葛亮於死地,就逼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不然就要殺掉諸葛亮。但是諸葛亮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巧妙化解了周瑜的刁難。他只用了二十艘船、三十名士兵、一千多個草把,趁着漫天大霧,慢慢靠近曹操的水寨。諸葛亮叫船上軍士一齊擂鼓吶喊,曹操怕中埋伏,不敢出兵,只是命令一萬多名弓弩一起向江中放箭。太陽出來了,二十隻戰船兩側的草把上都插滿了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草船借箭”。還有“空城計”也是我喜歡的一計。由於馬謖不聽勸告,自作主張,導致街亭失陷,蜀軍失去了重要的戰略要地,不得不全軍撤退。諸葛亮在萬般無奈之下,做出冒險的舉措,巧唱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這些計都充分地說明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他遇事冷靜,臨危不亂,實在是讓我佩服。

這些歷史也讓我看到了那時候老百姓生活的艱難和困苦,更讓我感到現代生活的幸福。那時候老百姓的流離失所,讓我更加珍惜現在的安定。這些又都讓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雲南的旱災、舟曲泥石流、玉樹地震等等無情的天災。要是放在三國時期,那肯定是世界性的毀滅。而在現在,正是因爲國家的強大,人民的無私,讓大家互相團結、幫助,很快的度過了難關,建起了新的家園。

所有的這些感想,都讓我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更加愛我的.祖國,愛我身邊的每一個人。

讀《三國演義》後1000字感想11

論起三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韜光養晦的司馬懿,仁義爲本的劉備等無不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既是如此,那它留在世上的精髓究竟在何處,可爲“太極生二儀”的精闢陣法否?或爲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品質否?還只是一段精彩的片段否?

試問這些在當今盛世有何之用?既不知,那此書又何以傳千年而不朽。抱着此疑,復讀之,時不負我,我似參悟,在此謹以已見述之——三國留給今人的無疑是一種爲人的態度。

說起曹操,第一印象便是奸雄,但誰敢否定給了黯淡名字的金子不會發光!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期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爲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他爲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爲全國儘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起到一定作用;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控制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有力恢復和發展。

上述可得,曹操的才能不亞於諸葛,其謀略和多疑亦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但人終有一死,化爲了土,才能也便化爲風,但他卻有一種個人信仰與人生態度仍值得千年之後的我們所追溯——世人昨日看錯我曹操,今日又看了,也許明日還會看錯,但我依然是我,從來不怕別人看錯我。曹操一生從不在乎功名利祿,名垂青史,他的心中只有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在理想,劉備因仁義譽失天下,世人的看法,在劉備心中便是命,而對於曹操甚微於鴻毛。

如今“古之學者爲人,今之學者爲己”依舊普遍社會,曾有一位冰雪聰明的女生告訴我,由於太敏感了,在中考前她還糾結於他人對自己在評價,因此考試失利。事後才發現,說者只是無心而談,煩惱多半是她自己想像出來。也有許多同學言:對他人的話敏感,常使我在爲人處世中把握先機。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他們必然是特別在乎他人在看法,一旦不如意,其痛先刀絞於心後損於其形,既然如此,爲何不一起放棄?你要明白作爲學生的責任,你們應該要有個人的理想,理想不需要他人的評價,更不需要你的猜疑,它只需要汗水,你沒有選擇在,只有汗水能澆灌理想。

世人的看法無疑是一塊巨石,而你的理想只是一個雞蛋,人生的路上,你選擇硬碰硬嗎?你若有這樣的勇氣,又爲何沒有這樣的實力將雞蛋孵出雞來,你要曉得,活物與靜物始終是有天壤之別的,蛋變成雞了,掂腳一跳,頭也就過去了。

活着,爲什麼還要在乎別人的目光,只要我們自己問心無愧,我們的人生可以活得更加輕鬆,其實真的沒必要揹負着別人的目光,加重自己的壓力。佘華曾在《活着〉一書中詮釋了福貴究竟在一種極端的環境下是生活還是倖存,他說得很好,我用的是第一人稱的敘述。富貴的講述裏不需要別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講述的是生活。

畢竟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人的看法,不在乎昨日,今日,明日以至任何的看法,努力地朝着個人的理想前進,也許不被人理解,但少了一份痛。

讀《三國演義》後1000字感想12

《三國演義》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名著,我花了幾天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啊!

這本書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的名句,然後引入正文。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他們在作者羅貫中的筆下描繪得栩栩如生。它寫了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敦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這些人物都給了我很深的教育,使我獲益匪淺,感觸頗多,其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就是那智者諸葛亮了!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的軍師,字孔明,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在他死後成爲後世忠臣楷模,智慧的化身。

說起諸葛亮,還不得不要說起有名的赤壁之戰。《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一位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人才。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知道曹操的軍隊大多都是北方人,所以他們就把船連在一起,這也正好成爲了曹操的巨大弱點。諸葛亮讓黃蓋假降與曹操,然後趁機放火燒了曹操的船。因爲船是連在一起的,所以火勢蔓延的很快,那些北方士兵不是燒死就是跳到海里淹死了。諸葛亮打敗曹操,曹操只得迅速撤回,赤壁之戰就結束了。

赤壁之戰顯示了諸葛亮軍事方面突出的才能,而空城計這個故事更體現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

一次,因諸葛亮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手下只有些文官和兩千五百名士兵在城裏,只聽諸葛亮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於是,諸葛亮傳令,士兵原地不動,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開啟,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着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過了不一會兒,司馬懿來了,見這架勢不敢進城,他兒子司馬昭問他父親爲什麼不進城,他卻說這麼進正好中了諸葛亮的計,便退兵了。

諸葛亮屢次用妙計化解險情,實在是神機妙算啊!我對他也真是敬佩不已。這次讀過《三國演義》這本書 ,使我受益匪淺,我會好好向書中的人物們學習的!

讀《三國演義》後1000字感想13

大江東去,浪淘盡。滾滾長江東逝水;歷史正在前進,他並沒有流逝,而是塵封在這亂世間。重回三國那段歷史。喜歡蜀國,或許是演義裏以蜀國爲主要描寫,或許是劉關張那感人的兄弟之情,亦或許喜歡諸葛亮羽扇綸巾笑談間。那一年,兵起四海黃巾亂,桃園鄉,留下劉關張。“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豪言壯語動天地。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書中深入淺出地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形象,個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其中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奸險狡詐的曹操;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老實的魯肅;義甘雲丹的關羽;審時度勢的司馬懿……無一不極盡其態、膾炙人口,對於這些,每位讀者深有所悟,各有所感,但我最讚賞本書所傳承的道德情操,其中“孝道”是我此次讀後的最大收穫。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子在上,兒女爲下”是上一代與下一代融爲一體的生命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懷橘遺親”中陸績是諸葛亮“舌戰羣儒”中人物。雖諸葛亮對陸績的孝道以輕蔑的口吻說出:“公非袁術座間懷橘之陸郞乎?”但仍不影響它成爲古代二十四孝之典故,陸績六歲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裏藏了三枚,臨行拜謝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郞來我家做客,走時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給母親嚐嚐。”袁術見他小小年經就懂得孝敬母親,十分驚奇,後來陸績之所以投奔孫策,爲孫策、孫權所用,看中他才氣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孫權也是孝敬父母的大孝子,與陸績有共同道德操守,陸績小小年經,心裏時刻想着孝敬母親,孝的可愛,孝的可敬,可謂孝的第一境界——敬。

《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守衛天水郡的魏國大將姜維,文武雙全,有勇有謀,當時天水兵少將寡,不是靠姜維智謀,天水已不屬曹。但當聞諸葛亮圍攻其母居住之冀城,姜維義無反顧,姜維只領三千兵去救其母。當時,諸葛亮北伐數十萬大軍,姜維爲其母敢以三千之兵敵數十萬軍隊,豈不是以卵擊石?但他做了,可見其母性命在他心裏比自己生命還重要。諸葛亮破城後善待其母,在竹林圍住姜維後,他當時爲求其母生命好安全,而降了蜀漢,遭魏人數世唾罵。一個有才幹的人爲了母親,聽從母言,失去名譽,其毫無後悔之意,不違背母親的孝心在此可見一斑,此可謂孝的又一境界——無違。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親率大軍南征荊州。這時,劉表已亡,他的兒子劉琮不戰而降,劉備率軍民二十多萬南撤,在曹軍追到當陽長阪坡時,劉備寡不敵衆,大敗而逃,輜重全失,徐庶的母親也不幸被擄,並被曹操派人其母書信,召其去許都,徐得知此訊,痛不欲生,含淚向劉備辭行,他用手指着自己胸口說:“本打算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恃此方寸耳;今以老母之故,方寸亂矣。”劉備辭行,劉備雖不捨得徐庶離開,但知其是出名孝子,不忍母子分離,更怕徐母被害,落下離人骨肉罪名,只好揮淚送別。

徐庶北上歸曹後,心中十分依戀故主及好友,儘管他有出衆謀略和才華,但也不願爲曹操出謀劃策,纔有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歇後語。徐庶的一生,雖命運多舛。人生道路也坎坷不平,雖智謀出衆,才華橫溢,最終卻沒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業。“聽到母在曹營,面色大變。”、“徐見老母,母罵其棄明投暗,自取惡名,真愚夫也!徐庶拜伏於地,聽母教誨,不敢言。”第六十一回,孫夫人聽聞母病危,不惜拋夫棄子,回江東看母“。這些以事業、愛情換禮儀孝道,在父母身前和顏悅色,內心真誠的品格是孝的最高境界——色難。

讀《三國演義》後1000字感想1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說到楊慎的這首《臨江仙》,便會令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三國演義》這部著名的古典長篇小說。

《三國演義》主要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所發生的一系列精彩故事:黃巾之亂、董卓之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天下歸晉等。本書作者羅貫中把人物、景物描寫得淋漓盡致,甚至有些誇張,體現出人物的性格鮮明的特點:謙虛謹慎、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胸懷大志、弘毅寬厚的劉備,恩怨分明、忠肝義膽的關羽,粗中有細、有勇有謀的張飛,狡詐多疑、雄心壯志的曹操,氣量狹小的周瑜……這些人物是我們最熟悉的,他們之間有些人物令我感到十分震撼,十分敬畏。雖然《三國演義》裏的人物角色關係複雜,但是當你讀起來的時候,就會叢中體驗出無窮的樂趣,漸漸地,你也就身臨其境了。

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也許,你們都會認爲,曹操是一個奸賊,他不是一個好人。但是,我卻認爲要看清一個人,就要從多方面收集證據來確定,而不是隻靠單方面的證據來定奪這個人的好壞。因爲,我始終覺得,曹操身上的優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著名的“官渡之戰”中,曹操的三萬軍隊以少勝多擊敗了袁紹的十萬大軍,這不是因爲曹操的陰險,而是因爲曹操能謀善斷,善於採納部下的建議。儘管袁紹地廣、兵多糧足。但是,他輕視曹操,爲人傲慢,聽不進部下的意見,被曹操打敗也是意料之事。還有,曹操非常器重良才。記得當時關羽爲了保護兩位嫂嫂,不得已只好屈服在曹軍之下。這時,曹操並不是因爲關羽是他的敵人而存心想謀害他,而是認爲關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待之甚厚。但關羽卻身在曹營心在漢,最後曹操只好放棄關羽。說到曹操,就不得不講講他寫的詩歌了。他的詩歌的一大成就,就是開創了文人“擬樂府”詩歌創造的全盛局面,還有詩歌裏蘊藏的悲涼壯觀的藝術風格,不能不令人佩服。他寫的詩歌字裏行間都散發着堅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偉的氣勢,悲涼慷慨,激發着讀者們積極向上的精神。總言而之,曹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戰略家、軍事家、政治家,還是一個出色的文才風流的才子!

其實,做人一定要有目標,踏踏實實,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段路。古語云:君子之澤五世而新。劉備、曹操、孫權這些叱吒風雲的人物,只傳到兒子、孫子輩就失去了江山。魏、蜀、吳的三個末代皇帝——曹奐、劉禪、孫皓,跪拜在五晉皇帝司馬炎駕前,三呼萬歲!萬歲!萬萬歲!而人們不會忘記:現在這位被人三呼萬歲的人的爺爺司馬懿,當初在曹操手下,只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官。這就是歷史!正是: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讀《三國演義》後1000字感想15

三國,一個篝火英雄的時代;三國,一個混亂而又值得懷疑的時代;三國是一個引人入勝,轟動一時的時代。三國,是一部文字無盡,解說不明的奇幻歷史。

剛接觸《三國演義》的時候,我才小學二年級。雖然我能讀很多單詞,但我不知道它們的意思。就這樣,直到四年級,我又看了一遍這個實名。曾幾何時,籠罩在心頭的濃霧變得稀薄了,文章大意也清晰了。現在,我翻開了這本舊書,翻開了塵封的記憶,暢談了今天的演講。

每每想起,“滾滾長江,過水,浪淘盡英雄。”在這段詩句裏,我不禁想起了三國。也許,這是三國的寫照。說到《三國演義》,有人可能會佩服諸葛孔明的足智多謀,感動關雲長的忠誠,對桃園的真誠深有感觸。但是,我對曹操有一種特殊的好感,他“能治天下,亂世奸臣”。也許有些人不明白,認爲曹操只是個叛徒和梟雄。但你忽略了曹操過人的才華。曹操人多,說明他使人明智,知人善?曹操的軍隊這麼大,這不說明曹操有超人的領導能力嗎?曹操拿下冀州,拿下荊襄,滅劉表,擁兵百萬,滅中原。意氣風發,自我滿足,指向南方。三國時期“英雄豪傑共升,跨州連縣者無數”,但大部分都出現了又出現了,然後天下得了三分。三分之中,曹操實力最強,按天下三分之二,天下最終統一的基礎就這樣奠定了。爲什麼這不代表曹操的政治手腕和軍事能力非同一般?曹操在濟南上任後,革除了八個依附權貴、收受賄賂的縣級官員,下令拆毀祠堂,禁止祭祀。當時濟南的社會風氣變化很大。曹操遷都許昌後,立即招募流亡農民,用屯田種地,後來又讓軍士種地。曹操還大修水利,普及水稻種植,恢復和發展了中原經濟。這不就是曹操治國能力的體現嗎?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這就是曹操的人格風格。這種人格風範,雄壯氣勢,君臨天下,是他成爲三國時期最成功的政治家、軍事家的內在決定力量。然而,沒有人是完美的。曹操雖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也有不足之處。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說明了他的“奸”。他曾狂言:“與其教世界承受我,不如教我承受世界的人。”我們可以看到它的“惡”。

俗話說得好,人是勇敢的,要躲過日月,斬斷星辰,以極大的朝氣和活力去做一件偉大的事業。只有這種人纔是真正的英雄,纔會有號召力,纔會席捲全球。那麼,曹操不是英雄嗎?

"老人蹲着瞄準千里."曹操,他是一個有才華的學者,一個有遠大抱負的政治家,一個戰鬥如神的宰相。他是一個善與惡並存的神奇天才。

品着淡茶,坐在窗前,手裏拿着一個,笑着風雲人物,看着三國風雲變幻。休閒!休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