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讀後感8.99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北京的春節》讀後感(通用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1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民族過春節,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著名語言大師老舍,用他的大筆、風格、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讓我們無不感受到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也讓我們領悟到了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着,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不僅僅是北京有隆重的春節,還有我們浙江省寧波市的春節,也稱得上是熱鬧啊!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人們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早盼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們素有的傳統習慣,也是全國人民素有的習慣。打掃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日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採購,年貨包括雞鴨魚肉、油鹽醬醋、瓜果蔬菜,都要買齊全,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拜訪親戚朋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新衣服,準備過年時穿。

春節是個歡樂和祥的日子,願每個人都新春快樂,恭喜發財!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2

1951年,老舍先生創作了散文《北京的春節》。文中描繪了一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現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

1997年,老舍先生的兒子舒乙也創作了一篇《北京的春節》。對比閱讀父子倆寫於不同時期的《北京的春節》,頗有些意味。

從寫法上來說。父子倆都從臘八開始,按照時間順序寫了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但是各有側重。

老舍先生詳細描寫了臘月初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四個日子裏人們的活動。每個日子裏,人們的活動有區別的,臘月初八,熬臘八粥、做臘八蒜;臘月二十三,送竈王;除夕,貼春聯、祭祖、吃團圓飯;正月初一,拜年、逛廟會;正月十五,燈會。

舒乙從吃和玩兩個方面來進行,臘月以吃爲主,進入正月主要寫了玩。他詳細寫了臘八粥的做法及文化意義;臘月二十三極富人情味兒的祭竈儀式;春餅的做法;以及正月里人們的遊玩。

對比着讀,不難發現春節的習俗在發生着細微的變化。老舍先生筆下的春節隆重而熱鬧;從舒乙的文章中,依然可以看到春節的熱鬧,但是人們對吃和玩關注得更多。不同的側重,讓讀者感受到社會變遷對習俗的影響,

從語言上來說,老舍先生的語調平實,充滿着濃濃的年味和春節的歡喜。如,臘八粥。老舍先生這麼說:“這種特製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他倒是農業社會一種自傲的表現——……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產品展覽會。”舒乙這樣寫:“本來年底一切莊稼都收貨了,好像要刻意展覽一下全年收成的豐富多彩,便發明了這麼一種臘八粥。”舒乙的句子有了一種旁觀者的心態,開始審視這些習俗。從這些句子中也可見:“最具戲劇性的要算二十三祭竈了。”“春節男女老幼都休息,一起放假,不過了初五不準動刀動剪,不準倒土,爲的是讓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徹底休息幾天,多麼人道!”

老舍先生所做的是描繪,充滿北京味兒的樸實語言,陳述樸素自然,不事雕琢。舒乙在審視,用學者的眼光,學者的筆觸記錄下春節中的這些人和事,在我這種普通讀者看來,有一些疏離感。無怪乎,當我佈置孩子們去對比閱讀,說說自己更喜歡哪一篇的時候,參與的孩子都選擇了老舍先生《北京的春節》。

其實,我還想就這兩篇文章完成的時間來進行對比,同樣的春節,不一樣的時代;同樣的春節,不同的作者,所帶來的差異。可是,我發現我不能做到。好吧,那就作罷。只是,好懷念除夕夜晚響徹大地的爆竹聲,懷念初一早上在爆竹聲中醒來,睜開眼看新年的黎明。那是屬於我的春節儀式。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3

今天,我仔細閱讀了老舍先生寫的《北京的春節》,從中積累了許多關於舊時春節的知識,同時也對春節有了更深的瞭解。

北京的春節是從臘月初八開始的,臘八時,各家都會用各種米、豆、乾果熬粥,這和我們現在比較相似。街上會出現春聯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貨攤,那時的孩子們喜吃一種用各種乾果與蜜餞和成的東西,叫雜拌兒。我想:它應該是薯片、蔬果乾之類的吧!老舍先生寫道:孩子們還喜歡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這和我們現在的孩子特相同,過年就喜歡放鞭炮和煙花,這多熱鬧呀!

那時的大人們,忙着給孩子們趕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每年媽媽都要給我買新衣服過年,我特喜歡。老舍先生說:除夕家家趕作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名曰掃房。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裏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而都要守歲。我們現在可沒了這些規矩,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完團圓飯,就急急忙忙地坐在電視機前,等着看春節聯歡晚會了。

那時街上的店鋪正月初一到初五關門,初六纔開張,這和我們現在大不相同了,我在正月初二時和爸爸媽媽逛街,各色商店、超市,還有肯德基、麥當勞,全都人滿爲患,大家都出來購物、消費,人人臉上喜氣洋洋。我最喜歡花燈了,老舍先生道:那時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如今的花燈,除了保持原有的手工製作外,還增添了塑料、電動、聲控等特色,越來越豐富多彩。

你看,北京的春節雖與我們現在有些不同,但那熱鬧的氣氛始終沒有改變,人們對迎接美好的明天都滿懷着希望!新年快樂!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4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民族過春節,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語言大師老舍,用他的大筆、風格、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讓我們無不感受到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也讓我們領悟到了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作者先從春節我們要吃的“臘八粥”、“臘八蒜”寫起,給文章添加了許多樂趣,把食物描寫的非常的到位。還把春節孩子們要幹什麼事寫了出來。放鞭炮是男孩子們的樂趣。春節前幾天,大人們都很忙,因爲店鋪很快就關門,所以必須在春節前把食物準備好,每到除夕的那一天,大家們更忙了,晚上的時候,家家戶戶的門上貼上了對聯,家家戶戶都飄着酒肉菜的誘人香味,鞭炮聲不斷的響起。家家戶戶的燈到晚上都是亮的,除了很小的小孩子在睡覺,大家都很願意等新年的鐘聲響起,等待凌晨煙花的升起。家家戶戶的喜慶,給春節添加了積分絢麗的色彩,讓春節更有氣氛。過年了,孩子們肯定都是拜年去了,大人們給紅包,孩子們還玩鞭炮,這樣的喜慶一直持續到春節結束。

春節,一個喜慶的節日,給中國添加了許多的色彩,讓傳統的中國更紅,更絢麗!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5

“臘七臘八,凍逝世冷鴉。”到了臘七臘八還有不久就當過春節了而北京的春節卻獨具特點。老舍先生筆下的春節無比瀕臨咱們的生涯,很惡的表示出了陳社會時過年的風氣跟習慣。

《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學生寫的一篇散文,道述了北京己功春節的風俗和睦氛。比方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純拌兒,幹新鞋新衣,掃房,守歲,拜年等等;還有過元宵節時的遊廟會吃湯圓,擡花折(置焰火),焚火判這些運動,豐盛多彩,一股傳統節日的滋味充斥了情趣。

就好比說買雜拌兒吧,這是用各種乾果(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取蜜餞攙合成的,普通的帶皮,高等的不皮——例如:一般的用帶皮的榛子,進階的用榛瓤兒。兒童們喜吃這些零七八碎兒,即便沒有餃子吃,也必需買雜拌兒。他們的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殊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纔是買玩藝兒——鷂子、空竹、心琴等——和年繪兒。春節,雜拌兒在孩子們中是異常主要的。

還有元宵節的花燈。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巷象是辦喜事,火熾而漂亮。著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多少百盞燈去,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皆是紗燈;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畫全體《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在該年,也就是一種廣告;燈一懸伏,免何我都能夠入到展中參觀;晚間燈中都點上燭,觀者就更多。這廣告可不俗氣。乾果店在燈節(元宵節)還要息一批雜拌兒生意所以每每獨沒機杼的,造成各樣的炭燈,或用麥苗作成一二條碧綠的長龍,把瞅客招來。人們在燈節望燈,逛集市暖熱烈鬧的氛圍十分濃烈。

現在爾們過春節都是往超市買年貨,而不是本人着手來製造;大年節夜也不出去串門,而是呆在野面瞅春節聯歡晚會;也不守歲了,通常是看完春節聯歡晚會就上牀睡覺。這樣的事例良多,固然迷信讓當初的很多貨色輔助了我們,到達了鈍捷,便利,然而這樣就缺乏了過年的情趣。過任何傳統節日都沒了過後該有的節日氣氛,多數人都不樂意出門。北京的春節比我們的春節更傳統,更貼近生活。

老北京的春節實佳啊!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6

今天看了老舍的文章——《春節》,發現其實各地的春節都是差不多的,不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但是,現在的春節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了呢。

老舍的文中提到過,那時的春節差不多在臘月初旬就開始了,臘八節有喝粥的習俗,不過現在貌似已經不是很流行了,而且臘八節還要泡臘八蒜,一直要到年底吃餃子的時候才用,因爲那時過年每家每戶是要吃餃子的,現在過年只是偶爾會吃餃子,在我的印象中,現在過年都是一家人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但並沒有一定要吃什麼,只是要一家人在一起纔有氣氛。

而在春節,最熱鬧的就是放鞭炮、放煙火,可能正是因爲大家都很喜歡煙火和鞭炮帶來的喜慶的感覺,所以一直到現在,大家都還是很喜歡在過春節的時候放鞭炮。每當過春節的時候,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樓下鞭炮噼噼啪啪的響,這纔有過春節的氣氛啊。

文中還寫了,在過春節的時候人們通常都是不動刀子的,因爲動刀剪是不吉利的,而且過小年的時候要祭竈王,吃年夜飯的時候要先祭祖,,這些都可以說是迷信,但也可以說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雖然人們求神仙保佑他們,保佑一年風調雨順,但大家也明白,美好的生活不是靠祖先保佑出來的,所以即便是祭過了神仙,也還是會在來年辛勤耕耘,祭祖這種形式現在有的人家也還在用,但在現在,這只是表現對祖先的尊敬。

過年時,最高興的就要數小孩子了,以前過年的時候,即便不出門,也可以看走馬燈,而且過年時可以出去盡情的玩,不論是誰都會很高興的吧?現在過年,很多小孩子都要收壓歲錢,所以小孩子當然更是喜歡過年了,不過大多數的情況都是要把壓歲錢上交的,儘管這樣,還是很多小孩盼着春節。

春節是新的開始,這不管是在從前,還是現在,大家都會認可,因此,春節纔會如此的隆重,新的開始就要有新的面貌,人們常說新的一年就要有所改變,也確實是如此吧?不過,唯一不變的,只有過春節時那熱鬧、歡樂的氣氛!

春節,一個喜慶的節日,給中國添加了許多的色彩,讓傳統的中國更紅,更絢麗!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7

老舍先生認爲元宵節是新年的高潮,“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這當然不能成爲理由。老舍先生最在意元宵節恐怕就是元宵節的燈會了,也有焰火。

我認爲還是除夕和正月初一最美!因爲還未到元宵節工人就要返崗工作,學生就要返校上課,實在有煞風景。況且中國南北方,東西部傳統和文化是有一些差異的,對元宵節的重視程度也不一樣。甚至有些地方已趨於淡薄。而除夕就不同了,舉國歡慶,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五湖四海,全球華人到處歡歌笑語,辭舊迎新!

在中國的詞語裏恐怕沒有比“除夕”更甜更美的詞了!甜在哪美在哪?恐怕就是詞條後面的舉國同慶,閤家團聚,萬家燈火了!

而“正月”呢?“正月初一”也是開心和快樂的——新的一年又開始了,雖然總不明白爲什麼這一天總是歡天喜地的,但既然高興既然滿足那就成了,也不去想那麼多。

現在又有了“五一”“十一”這些黃金週,加之平時休假時間長了,有更多休閒方式可供選擇,“年”的情結便淡了下來,但不管如何“年”已深深紮根中國人心底,是團聚和諧平安親情的符號!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8

誰家的屋頂上燕子又做了新房,誰家牆角又開放了一朵薔薇,誰家又倖幸福福迎來了那個他(她)。生活本是如此,明日復明日,時間總在流逝,生命總在循環。

但任何事情總有一個開端和一個結尾。

春節,不外乎是一年的開端,也是一年的結尾。

老北京的春節,是中國春節過法中具有代表性的。

你肯定聽說過臘八粥吧?這種粥在全世界都在暢銷,但是你知道嗎?老北京,臘八粥的發源地。在老北京,臘八節就開始進入春節了,在當天,人們都要上街買各種米,各種豆再加上自己家上半年存的各種乾果,經過幾個小時的熬,一碗香噴噴地老北京純風味臘八粥就出鍋了······

過了二十三,纔是老北京春節的重頭戲:除夕。大家可就忙了,必須大掃除一次,還要把年貨都給準備充足。在當時,店戶可早就關門了,因爲要忙着家裏的事,到正月初六纔開張。除夕可是最熱鬧的,每家每戶都在做年夜飯,每個人都必須換上新衣、貼對聯、貼年畫,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休,一片紅火的新氣象。晚上,家家都是最圓滿的,出去工作的兒女都必須在除夕趕回家吃團圓飯,深夜大家都不會睡······

到了春節,全城都休息了,門外都堆着除夕燃燒的煙花爆竹。男人們,要出去竄門。女人們,就在家中,接待賓客。可清靜了。

這就是老舍先生眼中的老北京春節,臘八的甜蜜,除夕的熱鬧,初一的寧靜·····組成了老北京的春節,現在已是新時代新氣象,但是別忘了我們的傳統習俗,老北京的春節,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那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可泯滅的一段歷史!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9

讀了匆匆這篇課文,使我感慨萬分,《匆匆》一文寫了時間飛快的流逝和作者對時間的惋惜。

當我讀到“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這句話時,我的感觸很深,細想一下,我也已經讀了六年書了,不知道,從我手中已經溜去了多少時間,多少日子?這些日子裏,時間總會從我身邊溜去,不管是在吃飯時,洗手時。時間都已溜去。時間老人不會給一個人多一秒,也不會給一個人少一秒,我們浪費的時間加起來,也是一個很長的時間。

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是匆匆的。時間一去不復返,不會回來,也不會停留。光陰似箭,時光如梭。時光總是在我們不經意間溜走。時光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眨眼間時間就已經溜走了。而想想自己,還不珍惜時間,起牀時,還賴在牀上不起,要爸媽叫纔起來;看電視時,還總是忘記寫作業;吃飯時,還總是吐吐吞吞的。這期間我浪費了多少時間啊!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寫作業,可我卻一直分心,沒有好好寫作業,寫作業時我又發呆,不想寫作業,在寫作業時,又走神,在想:今天晚上吃什麼?回過神來,要寫作業,又想去上廁所,開始寫作業,寫着寫着又玩起了筆,拿着筆轉來轉去的。,這樣一直分心,不認真做作業,一直分心在做其他事,不認真做作業,就是在浪費時間。本來只需要20幾分鐘就能寫完的作業,我足足寫了一個多小時才寫完,這期間我浪費了多少時間啊!

我們要好好的珍惜時間,過去的日子已經浪費了很多時間了,那麼就從現在開始,珍惜時間。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10

這篇課文緊緊圍繞着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初一和正月十五的相關場景。感受到春節習俗的豐富多彩和深刻的內涵。文中以“時間”爲線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課文的最後一段以“承上啓下”的作用寫“一眨眼就到了殘燈末廟。”同時,這一段與課文首句相呼應。

老舍爺爺在這篇文章中,各用了一句話來寫“做年飯”和“吃團圓飯。”作者以自己老家的風俗來寫過年的場景。

我們這一帶地方的風俗就跟北京不怎麼相同,我們這個的地方過新年不趕廟會,而北京就趕廟會。我們這個地方大部分都還是和北京相同的——貼對聯,穿新衣,拜年,吃團圓飯,守歲等。我們這一帶小孩也跟北京小孩過年差不多,都會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一些爆竹,買些玩具,還買些零七八碎而的東西……

北京的元宵節就跟春節差不多,都非常的熱鬧。而我們這一帶不如北京熱鬧。過元宵節我們開始吃元宵,鬧元宵……可高興了。

這篇課文給我留下影像最省的除夕前,孩子們要做的三件大事——買爆竹、買零七八碎兒的食品、買各種玩意兒。因爲這些事情也是我們過年時喜歡做的。

我從這篇課文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幸福,團圓的美好願望。那豐富多彩的名風名俗,寫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