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後感(通用5篇)

讀後感2.47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月亮與六便士》的讀後感(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後感(通用5篇)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後感1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裏,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地行走,儘管身體互相依傍卻並不在一起,即不瞭解別人也不能爲別人所瞭解。”

第一次看到《月亮與六便士》這個書名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怎麼在意,如果不經意間路過書店,也不會去買這本書,就連電子書都沒有瀏覽一下。即使在很多書友討論這本書的時候,事後也沒有太多的關注。直到那次在《一本好書》的話劇演繹中看到了這個故事。短短的話劇演繹就像在我眼前開啟了這本書,一頁一頁的翻過,慢慢的感受整個故事的發生。

作者毛姆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借“我”之口,敘述整個故事。故事描述了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透過這樣一個一心追求藝術、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藝術的產生與本質、個性與天才的關係、藝術家與社會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問題。

“月亮與六便士”--“理想和生活”,到底哪個更重要?其實是說不清楚的。有些人爲了理想放棄一切,就像書中的經紀人,很多時候會讓人難以理解,就連毛姆都覺得不可思議,爲此去勸解、去阻止。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夠如此徹底的放棄一切,爲理想像發了瘋的似的埋着頭向前衝。也許就闖出了一片天地,尋找到心靈的歸屬;也可能撞的頭破血流,迷失在尋找的途中。

在現實生活中,安逸的生活可能是很多人會做的選擇;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無奈,真的要放棄一切尋求夢想的時候,需要強大的毅力作爲後盾。很早的時候網絡上就流行一句話“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很瀟灑,可真要這樣做的時候,往往有很多人卻做不到;一場簡單的說走就走的旅行都這麼難,更何況放棄一切去尋求夢想。這本書用一個故事引發了人們對擺脫世俗束縛逃離世俗社會尋找心靈家園這一話題的思考。簡單的故事卻給了人龐大的思考空間。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後感2

我曾與你說過,我讀不太懂這本書,也許是文風的問題,總之我讀的磕磕絆絆,但也有可能是讀書那幾日總是往家裏搬“炸藥”。這本書我雖然讀完了,但總覺得抓不住什麼,每次感覺自己抓住的時候,都又悄悄的從指尖溜走了。

故事的概述是這樣的。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拋棄了家庭,妻子,孩子,遠走巴黎,只因爲他迷戀上了繪畫,去追逐自己的理想。一路走來,他的行爲愈發怪異,在異國他鄉的大街小巷裏,他飽嘗肉體的飢餓忍受着貧窮。爲了藝術的表現手法,一路走來,行爲怪誕,精神扭曲,一番離奇的遭遇之後,他離開了文明世界,遠遁塔西提。在那裏,他與土著女子同居,找尋到了他一直以來在尋求的寧靜,創造出了一幅幅震驚世人的作品。

這是故事的主線,一切的敘事都是透過一個“我”,以觀察者的角度去寫這名畫家。畫家在現實當中是有原型的,他就是法國大名鼎鼎的印象派畫家,高更。

這當是一本譭譽參半的小說,我摘錄兩條極端的書評給你看看,讓你提前有一個感知。

“自作聰明的寫法,道德批判虛僞近似矯情。厭女症加性癮症。你說不知道會有男同性戀仇恨女性?看看毛姆你就知道了。拋妻棄子的文藝中年。侮辱同時代的人,後面還去塔西提和小蘿莉生了一羣娃,所謂人生贏家惡俗至此,不明白有什麼好臉自稱自己是天堂代言人”

“月亮與六便士,最淺表的理解是理想與現實。斯特里克蘭不惜付出任何代價,掙脫社會家庭的束縛,甚至背理人情和道德,去順應表述美這樣一個只有神才得以接近的天命。錘鍊藝術語言的過程也是拋棄人慾的過程。四處流浪最後找到精神家園也是其相應內心最原始的情感佐證。我更願意將月亮與六便士解釋爲神與人。”

是的,就是這麼的離奇,愛的人視若珍寶,恨的人卻唯恐不能扔在地上踩幾腳。到底是什麼樣的魔力呢?月亮與六便士,讓我回到這本書的名字。讀後感月亮,高不可及,在這裏寓意理想。六便士,彎腰可觸,寓意現實的生活。全文未曾提及理想與現實兩個詞,但全文亦只是在討論理想與現實。主人公或許是一個難得一見的天才,他拋妻棄子,他學畫畫,他窮困潦倒,他遠走他鄉,他死後成名,所以我們知道了這個故事。如果有這麼一個人,他做了一切所有的東西,但唯獨少了最後一步死後成名,我們會知道嗎?你贊同這樣的生活嗎?或者說,這是生活嗎?

你我年歲尚淺,未曾飽經世事的風霜與歲月的折磨,許多時候都太理想了,分辨不出什麼是真正的月亮,連六便士都不曾真正見過。主人公年過三五,毅然離去,不得不說是真正的大勇氣者,但從世俗的眼光看,他算不得一個男人。他對責任與道德的隨意踐踏我心中隱隱作痛,我想端起架子狠狠的批判一番,但總覺得自己是羨慕他那樣子的,或者是我骨子裏透出的冷酷與無情吧。轉念一想,也許這樣的一個人早已不是人了,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雖然肉身還在,但靈魂早已不是過去的靈魂,這是一個天才應當具備的特質。一切的人際關係不過是掩藏在謊言下的假意奉承。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讀懂我寫的話,這幾日的確整個人的情緒都因爲你我之間的關係反覆界定而波動,我想這是必須經歷過的一個過程。如同你我跑步時,手肘相碰的瞬間,瞬間又分開了,又慢慢的靠到一起,然後再一次重複。我想,一切慢一點,慢一點就會好的。我自認不是一個天才,生活也並沒有讓我覺得這麼無趣,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決絕我大概是做不到的,我寫着這些,也只是開始把寫信當作是一種習慣,向你傳達着一些東西。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後感3

兩天前得到一個消息,於我是一個災難性的消息,是晴天霹靂。窗外秋意正濃,銀杏樹燦爛地黃着,在陽光下拼命眨眼睛以討人們的歡喜,而我卻只注意到了被風吹落的葉子,有時候一片一片在空中打幾個旋然後無聲地落下,有時候許多樹葉集體逃離樹幹,帶着沙沙的響聲落到了地面......我的心情隨着這些樹葉跌落到了谷底。這種時候我往往把自己關在家裏,與外界隔離,慢慢消化我的焦慮、擔心與絕望。

窗邊的小桌上放着一本書,是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我知道月亮代表理想和希望,六便士代表現實,我現在遇到的問題正是理想與現實相悖的問題,於是翻開書讀將起來。漸漸地我的思想被毛姆帶到了20世紀初的倫敦,隨他參加倫敦熱鬧的社交,認識了各種各樣的人,跟着他來到巴黎、來到澳大利亞的小島塔希提......我的心情也隨着書頁的翻動跌宕起伏,時而興奮,時而絕望,時而好奇,時而期待。當我讀完書的最後一頁,窗外已經一片漆黑,奇怪的是我卻看見了樹葉搖曳,彷彿舞臺上身着金黃舞裙的舞女正在謝幕。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離開是一種選擇,就像春天樹葉重回枝頭,這沒有對與錯,更沒有希望與絕望。

《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了一箇中年人爲了自己的理想(或者叫初心)放棄當下安逸穩定的生活,選擇離家出走。然後他遭遇貧窮,飢餓,無處安身,病痛折磨等百般困窘,但他都毫不在意,也從不後悔,最終,他得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東西。故事其實很套路化,用第一人稱旁觀者的視角講述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與衆不同的一生。對思特里克蘭德的執着與堅持我不以爲奇,好奇的是他的動機。僅僅是爲了理想“畫畫”嗎?如果是這樣他應該很珍惜自己的作品,可是他不是,他將作品隨意丟在牆角,隨意送與他人。他在乎的是畫畫過程,享受的是內心深處所希望的-寧靜與美。人活着究竟是爲了什麼?人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我想這部作品作者終究想要表述的是這些問題。

毛姆說“從事自己最想做的工作,生活在讓自己開心的狀態下、自己心安理得,這樣算是把人生給搞砸了嗎?還是要成爲知名的外科醫生、年收入一萬英鎊、娶得美嬌娘,這樣纔算成功?我想這取決於你賦予人生的意義、你對社會的要求,以及你對自己的要求。”這句話讓我很受益。讀後感·我的苦惱我的焦慮都來自兒子的一個決定,而這個決定跟我希望的正好相悖,於是我擔心他的將來。是呀,兒子的人生在於他對自己的要求,而不是我對他的要求,惟願他將來做他想要做的`那種人,而是他不得不做的那種人。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後感4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其實我沒有特別大的感想,頂多只體會到理想與現實,還有斯特里克蘭的無情。是的,無情,我想,世上怎麼可能存在這樣一個無情的人呢?他不在乎妻子,不在乎孩子,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不在乎自己是否過得舒適(甚至在沙發和木凳之間他會下意識地去選擇木凳),他甚至都不在乎自己的畫兒。對於一個社會人,追求舒適,追求他人的認可,追求金錢,幾乎是所有人的共同特點。但是斯特里克蘭卻好像不屬於這個世界,他是一個天生的隱士,前期,他屈從生活,爲金錢勞累奔波。後來他拋下所有,這其中,包括家人,包括金錢,包括物質,甚至還包括以前的自己。他變得隨心所欲,暴躁無償,毫無道德和廉恥可言。

最後,他從巴黎一路輾轉來到了大溪地島,他和島上的一個姑娘結了婚,生了孩子,那個姑娘很尊敬他,給了他所有能給的東西,最重要的,也是區別於正常社會中的妻子的,她不打擾他,她不要求比陪伴更多的感情。他找到了自己歸宿,在這樣一個世外桃源,在這樣一個別人不會認爲他奇怪的地方。那他也許最開始不應該去巴黎。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斯特里克蘭這樣的月亮,遍地都是六便士。月亮是與世隔絕的,好像在嘲笑可憐的六便士。我們被許許多多的感情和道德束縛着,所以只能在地上爬行。斯特里克蘭拋棄所有,包括他認爲那些無用的情感和道德,那麼他在尋找什麼呢?是一片原始森林。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後感5

曾經在某部電影中看到過一句話:我不是隻要生存,我要活得有意義。我想,這也是毛姆這本書的精華所在。事業小成的斯特里克蘭離開妻子和孩子,放棄已有的安穩工作,隻身一人前往巴黎學習繪畫,窮困潦倒,疾病纏身,卻從未放棄追求心中的理想,在小木屋中完成光怪陸離的鉅作後,心滿意足地將它付之一炬。

一生很長,請擡頭望一望月亮。

在很多人眼裏,放棄現有的安穩生活,離開相處多年的親人,去追求虛無縹緲的“幻想”,甚至爲其獻身,這些行爲十分可笑,甚至令人鄙夷和不理解。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我對閱讀與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認爲,這恰恰是“生活”二字更深層次的意義所在。我時常想,倘若所有人都以出生、成長、成人、繁衍、死去,這個死板的程序來生存,那麼人類的存在,和其他動物好似也並無差別。倘若沒有理想,只是日復一日地做着相同的工作,我們究竟是在世間爲理想奔走了兩萬多天,還是隻是爲了生活,原地踏步,一天重複了兩萬多遍?

正是因爲有理想有追求,我們與其它動物有了分野。《月亮與六便士》中有一句話: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望見了月亮。我想,六便士對應的是觸手可及的現實,月亮是遠在天邊的理想。書中的斯特里克蘭顯然是望月者、追月者。我想,我們也許只能偶爾在雞毛遍地的生活中遠觀月亮,而沒有攬星摘月的勇氣,卻始終對追月者留有幾分尊重與欣賞。

要始終懷擁一份對光潔理想的嚮往。滾滾紅塵,我們只是其中最庸碌平凡的一粒。或許,我們在六便士堆裏終生打滾,但我們每個夜晚都有夢可做。

人靜月明的夜裏,理想還醒着,我們也可以輕悄地推開窗,擡起頭,望一望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