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青春之歌讀後感範文2000字(精選5篇)

讀後感1.95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青春之歌讀後感範文2000字(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青春之歌讀後感範文2000字(精選5篇)

青春之歌讀後感2000字1

餘永澤是小說《青春之歌》中的一個人物,這個人物的開場給我們一個很善良正義的形象,但是隨着小說的進展,我們看到了他阻礙革命的一面。他自己不支援革命,進而想讓林道靜也順從他去過平靜的生活。我們總是說,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候,每個人都不就應沉默。但是餘永澤卻不是這樣,他死讀書,讀死書,只爲自己畢業後將去哪工作着急,於是便央求羅大方讓羅大方的父親引薦自己給胡適,好爲自己的將來做準備。再之後,我們又看到大部分的同學都南下請願,抗擊軍警的暴力,而他卻在圖書館研究着古文。對於餘永澤我們的批評家從來都是毫不客氣,認爲這樣的人雖於革命無大的危害,但中國人如果都像他那樣,那亡國只是遲早的事。

《青春之歌》是楊沫50年代的經典作品,小說的格調就是革命,抗擊侵略,抵制暴政。書中給我們塑造了許許多多的英雄形象,像林道靜,盧嘉川,許寧,羅大方,還有許許多多平凡的革命者,他們爲了革命的勝利,爲了民族的生存,將自己個人的生命置之度外,不懼怕把牢底坐穿,堅強地應對強悍的敵人。同時小說中也有許多反派的人物,像那個胡局長,還有那些特務,當然還有那個黨的叛徒戴渝。除去這兩種人,就是那些既不支援革命,也不對反動者低頭的人。這類人也許經過革命的宣傳會加入革命的陣營,也許至死也就是平凡的在世上生活着。我們此刻所說的餘永澤就是這第三類人。

餘永澤出生在地主家庭,這並不能夠說明什麼,畢竟有那麼多的地主家庭的青年最後成爲了革命的先驅。餘永澤生性懦弱這卻至關重要,他順從父母的安排,娶了一個有缺陷的女生做妻子,可沒過多長時刻就死了。他看到林道靜在小村無依無靠,就主動去幫忙她,進而兩人產生了感情,結爲夫妻。但是生性懦弱的他,不敢參加革命,認爲這只是少數人的事情,不需要自己關心。他也害怕自己的妻子因參加革命而遭遇什麼不測,因此堅決反對。餘永澤的懦弱使他不敢向反動的統治者說不,不敢加入革命的隊伍,而只能順着傳統的和平的路那樣走着。他是中文系的學生,從他待人接物,和林道靜討論文學,我們就應知道他也是有很強潛質的人,但是他將他的未來定在了只爲個人而生活的那一個狹小的信念中,在民族危亡的時刻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爲自己而工作。我們是否需要激烈的批評呢,我想大可不必,正因有人說,性格決定人生,餘永澤生活在一個沒有鬥志的地主家庭,構成了他懦弱的性格,在戰火紛飛,時局動盪的革命年代,他的性格決定他只能沉默。

但我們始終沒有看到餘永澤背叛林道靜,這一點我們就應看到,他沒有告密,沒有出賣道靜的朋友,他只是冷眼旁觀着一切,但是一個原則卻是不倒向反動派。餘永澤的錯誤在於沒有看到對付黑暗的統治只能用革命的手段,想苟活於世,只能碌碌無爲。在那個時代,其實像他這樣沒有革命的人其實是許多的,看過《圍城》的人都知道那上方發生的事也差不多就是抗日的時候,但是我們卻並沒有批評方鴻漸他們不革命,正因那只是一本描述普通生活的書。我們的社會什麼樣的人都有,人的性格決定着他的行爲,我們不能苛求每個人都是革命者,畢竟人各有志,也許是他的思想有侷限性,也許是他生活的環境不允許他如此。我們所要批評的人是那些反動派,那些背叛革命的人,他們阻礙社會的發展,殘害我們的革命志士,是非正義之流。

對於餘永澤我們還能看到他受封建思想毒害至深,封建宗法觀念根深蒂固。從他聽從父母的安排娶一個自己都不認識的女生,到他對待農民的冷酷,再到他對待林道靜是否就應出去工作的問題,我們能夠看出。國民黨是代表大地主在資產階級利益的集團,當然對中小地主也不會太差,作爲地主家庭出生的餘永澤不反抗這個不公平世界也就有了另外的理由,他並沒有受到生計上的威脅,他不需要透過革命的手段去獲得生存的權利。因此我們黨之因此團結農民階級來進行革命就是正因他們的生存受到威脅,他們具有革命性。有人批評《青春之歌》說它描述的是一個小資產階級的小姐林道靜,也就是正因他們認爲資產階級不具備革命性,林道靜從資產階級變成工農階級的黨的一員,有點不切實際。

一部《青春之歌》讓我們看到了堅強不屈的革命志士,一個餘永澤卻讓我們看到了社會的複雜,人性的複雜。任何一個人物都是值得我們去深究,去了解,我們不能正因片面的主觀性認識或別人的評論就去妄加批判。李魁是反叛的,但是卻殺人不眨眼,嚴嵩是有名的奸臣,但是他年輕的時候卻是一個博學好問,勤奮刻苦的青年。人性是複雜的,我們無法猜透一個人的所想,正如我們不知道爲什麼有的人已經位高權重,什麼都有了,可卻還要以權謀私,打壓下屬。《青春之歌》描述的餘永澤永遠只能作爲教科書的材料,在那裏,我們能夠將他作爲反面材料加以證明革命年代不應沉默,而就應去應對不公平的世界。但在我們真正要去了解認識一個人物形象的時候,我們要加一些明白,不好苛求。

青春之歌讀後感2000字2

“青春”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太短促了,也正是因爲他的短促方纔顯得他彌足珍貴。

每個人都擁有青春,對於那些年過半百的人,“青春”給了他們的回憶和遐想;而對於我們這些年輕氣盛的人來說,“青春”給了我們無盡的活力和憧憬嚮往。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值得人們用最美好的語言去謳歌,而青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好的歌。最近,我看了一本流動着青春熱血的好書——《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記。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爲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心由之路。

楊沫在《青春之歌》中用洋洋灑灑的文字,扣人心絃的情節塑造了大量生動活潑、有血有肉的靈動的文學形象。有在鬥爭中茁壯成長的女主人公林道靜;爽朗熱情、堅貞不屈的盧嘉川;穩健沉着、機智勇敢的江華;關懷戰友、視死如歸的林紅;積極向上的徐輝、羅大方、許寧;庸俗自私的餘永澤;貪圖富貴享樂而淪爲娼妓的白莉蘋……還有其他形形色色的各種類型的人物形象。但是小說中塑造的這些衆多的文學形象中,最典型的還是女主人公林道靜的形象。作家在小說中刻意安排了各種各樣的人物來襯托林道靜這一人物形象的成長和蛻變,小說中的人物雖然龐雜,但卻安排得非常得當,把要表現和突出的都做得很到位。沒有給讀者眼花繚亂,雜亂無章的感覺,反而讓讀者覺得這樣的人物形象的刻畫是必不可少。

它塑造了林道靜這麼一位由知識分子鍛造成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形象。楊沫以其女性的視角,敏感、細膩地描寫了小資產階級林道靜成長爲革命者的全過程,對於五十年代的年輕人具有人生啓示性和方向性作用。然而作爲一部文學作品,林形象塑造規則化、樣板化、格式化的弊病很大程度上扼殺了作品的藝術性,使小說更趨向於主流意識針對知識分子的一個思想教育讀本。

《青春之歌》塑造了小資產階級出身的共產黨員林道靜形象,曾經激勵一代有抱負的中國青年主動靠攏黨組織,接受黨的領導和教育,自覺改造世界觀,抵制形形色色的非無產階級思想,樹立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理想。他們熱烈響應黨的號召,到工廠農村去,到邊疆礦山去,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生活,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鍛鍊成長。

林道靜在成長過程中曾有過沉湎於個人瑣屑生活的纏繞,對理想感到渺茫的經歷,她“像一隻孤獨的駱駝,揹着沉重的負擔,跋涉在無窮無盡的苦難的沙漠中”,在共產黨員的帶領下她終於看見綠洲。林道靜形象的真實可信在於其有一個逐漸完美的過程。她從一箇舊知識分子成長爲一個共產黨員新人,這在中國文學史的長廊中是過去沒有的新形象。

透過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在這場歷史大風暴中,與我們相同的年紀,可他們卻有着不一樣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靜出身於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當官僚特務的玩物,在她不斷爲個人的命運掙扎時,卻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逐,尋找職業四處碰壁……面對重重的挫折打擊,林道靜並沒有放棄,儘管前行的路充滿坎坷,儘管她知道這條路艱辛異常,可她只當這些打擊、坎坷是豐富人生的元素來對待,從沒放棄自己的命運,這種不服輸的、大無畏的精神,在現在當真是一筆無價的財寶了。

小說在女主人公林道靜形象的塑造上,真是地展示了作品主人公的成長曆程,細膩地記錄了人物的前進軌跡,預示了作品人物在與工農相結合的大道上,將會邁出更堅定的步伐。在作品人物成長前後思想言行的對照中,啓示人們,必須勇於否定和摒棄舊我,永不停歇地追求進步,樹立崇高革命理想,纔會生活得更有意義,纔會對國家、對社會做出切實的'貢獻!這樣的一種暗喻,正是小說塑造典型的知識分子成長的形象的巨大意義。小說還較好地處理了作品主要人物與周圍人物的關係,將加入黨組織之後的林道靜置身於羣衆運動之中,凸顯了黨和羣衆的魚水關係。這些都充分證明了小說對林道靜這一形象的塑造是空前絕後的成功。

欣賞完了這部作品後,我感觸頗多,在當今社會中的我們,也應該像文中的林道靜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強的意志,這種奉獻要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爲現在家家戶戶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個個像溫室裏的花朵一樣,經歷不起任何風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缺乏奉獻精神,而堅強的意志更需要我們的鍛鍊,需要我們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長,需要我們意氣風發的走向未來!

不要把自己的命運的交給“命運”,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寫命運,儘管這條路很艱難,可你有青春,有衝勁,有幹勁,還有什麼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來,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來再哭,繼續着自己堅定的腳步。

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聲。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奏響青春的每一個音符,讓青春之歌響徹命運的每個章節。

青春之歌讀後感2000字3

“青春”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太短促了,也正是因爲他的短促方纔顯得他彌足珍貴。每個人都擁有青春,對於那些年過半後的人,“青春”給了他們的回憶和遐想:而對於我們這些年輕氣盛的人來說,“青春”給了我們無盡的活力和憧憬的嚮往。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他透過描寫億林道靜魏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在那個時代,那個背景下的年輕人的革命精神。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真實,生動的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當看完了這部作品之後,我深深地感到他們那個時代愛國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他們的信念是那麼的堅貞。

讀着《青春之歌》或許我們抗戰時期那些英雄兒女動人事蹟的切身體會,但是透過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這場歷史大風暴中,與我們相同的年紀,可他們卻有着不一樣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靜出身於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當官僚特務的玩物,在她不斷地爲個人命運掙扎的時候,卻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逐,尋找職業四處碰壁……面對重重的挫折打擊,林道靜並沒有放棄,儘管前行的路充滿坎坷,儘管她知道這條路艱辛異常,可她只當這些打擊、坎坷是豐富人生的元素對待,從沒放棄自己的命運,這種不服輸的,大無畏的精神,在現在當真是一筆物價的財寶。

試想現在的我們,“青春”到底被我們浪費了多少?就在我們的身邊多少正直年少有爲、大展宏國的青年都是那麼“不堪一擊”,面對一兩次的打擊,有人選擇買醉,有人選擇沉淪,更有人選擇死亡,你們難道就真的這麼脆弱嗎?你們如何讓對得起那隨風而逝的“青春”?買醉的人清醒後,依然迷途不返:沉淪的人乘坐的時候,都發現青春不再空傷感“而那些者,或許你們不在有後悔的感覺,但你們留給生者的是無盡的傷心和絕望……不要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命運“,而是要自己努力改變命運,儘管這條路很艱難,可你有青春,有衝勁,有幹勁,還有什麼好怕的呢?跌倒了再爬起來,繼續着自己堅定的腳步。

在我看來,這部作品很成功,它以它青春的節奏進行着,我讀着它的時候只能跟他的節奏,像心跳的節奏一樣,有時更快,快的讓人窒息。讀這部作品就像回到那個時代,你不可能停下來,那個時代不讓你停下來,他說着你前進,前進!這就構成了它獨特的青春舞步,催人奮進,只要你有一點點的青春的氣息,它就能點燃它,燃燒你。作品中火一樣的青春感染力讓人無法躲避,或許你可以從永澤那裏得到短暫的歇息,可馬上盧嘉川緊張有序的腳步就會迫使你跟着他順風疾走!那是一個跑步前進的時代,那是一個臭i衝破一切的時代,那是一個青春放聲高歌的的時代。而對江華,羅大方,許寧她們,我的呼喊卻怎麼也顯得蒼白無力。

作品寫的人物都是青年,他們的青春痘是這麼的有力,那麼的昂揚,他們找到了青春的節拍,並跟上了,所以,他們是幸福的。而我們生活在現今這個幸福安息的時代,我們找到時代的節拍了嗎?我們有勇氣跟上他嗎?我們的青春也這樣昂揚,這樣上進嗎?我反正沒有,我感到的時代的節拍是迷茫,但我相信這不是!我只能以“一個時代一代人“來安慰,自己這顆彎曲的靈魂。這個時代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聲音喊出他的口號,來引導我們這些迷茫的青年,不讓我們將多走多少彎路啊!或許我們全像林道靜那樣歷盡千辛萬苦才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如果那樣我們也全是幸福的,可問題是,我們倒是能找到正確的方向嗎?

《青春之歌》唱出了那個時代青年人的心聲,也唱出了全國人民的心聲,我們這個時代也需要那麼一步“青春之歌”,嘈雜的腳步聲已經迷亂了我們的心智,我們真有點不知何去何從了,這能統一步調的歌聲合適才能長出啊!

現在讀完他已經快兩週了,庫直至今天拿貨一樣的青春激情正是燃燒着我的心,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讓我有種恨自己生的感慨,我想,如果我在那個黑暗的時代,生在像林道靜那樣的家庭,我肯定會對那個黑暗的舊社會深惡痛絕,課倘若羣毆生在羅大方那樣的家庭,我的答案就不敢那麼肯定。但時勢造英雄,此一時彼一時也,歷史終究不容假設,我也就不在這方面深入下去。

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聲。我們所要做的是走向青春的沒一個音符,讓秦春之歌響徹命運的每個章節。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的60多歲的生日了。翻開五千年的歷史,我發現相同的生命,記載了多少滄桑,卻表現的如此頑強,那是一種表示,更是一種力量,一種精神,一種想嚮往!回收往西,在我們遭受外國人的欺凌是,祖國一次又一次的從危險困境中走出來。因爲祖國心有我們,有人民!祖國永偉岸身軀來保護我們,我們也要回報於祖國!祖國,永遠愛你,保衛你!

青春之歌讀後感2000字4

每個人都擁有青春,對於那些年過半百的人,“青春”給了他們回憶和遐想;而對於我們這些年輕氣盛的人來說,“青春”給了我們無盡的活力和憧憬。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流動着青春熱血的好書——《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爲讀者展現了“九·一八”事變後,一大批愛國主義有志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道路,參加舉行請願、示威等活動的場景,細緻的雕刻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知識分子形象,將各種知識分子走向不同道路的過程清晰的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而主人公林道靜,爲了反抗“花瓶”、“沒有靈魂的傀儡”和依靠別人的供養過日的命運,走向了共產主義道路,在革命者的幫助下成爲了有堅強內心,不畏強權的共產主義革命者。

作品中的林道靜是一個從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爲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的成長是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在曲折艱難的道路行走中,逐漸成爲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的代表。她出身於一個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由於她深受異母的凌辱和虐待,因此從小養成孤僻倔強的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爲反抗不幸的命運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來。最後在盧嘉州,林紅等的教育幫助下,經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並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的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回首看看現在,和林靜道相比,我們有着社會、家庭、朋友的照顧,不必爲生存而擔心,物質生活豐富;反觀我們的精神生活和林靜道相比,顯得多麼微不足道。雖然林靜道在一段時間中出現過內心的彷徨與不安,但是她在共產主義革命者的引導下找到並堅定了自己的思想與信仰。而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卻很少有人把握住了青春的價值。

林靜道在那一段中華民族的特殊時期沒有選擇沉淪,反而選擇了奮鬥,選擇了與命運抗爭。從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貝多芬的不屈、看到了肖邦的倔強、看到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勇敢、看到了小仲馬的堅持。在相同的年齡段,我們的青春卻和她的有着極大的差別,她的青春在精神與困苦的洗禮下變得富有價值和意義。

青春是人生必須經過的一段時期,每個人的青春都有着其一生中特殊的價值,並佔據着特殊的地位。

正值青春的我們正應該無愧於青春的名詞,在這個人生的關鍵時期正是我們應該建立健全個人價值觀、世界觀的時期。可是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做到無愧青春呢,有些人把青春浪費在了網遊的虛幻中,難以自拔;有些人把青春浪費在了頹廢的酒吧,醉生夢死;有的人把青春獻給了懶惰與放棄,忘記理想。

其實每個人的青春都有着自己的挫折與不順,只是有的人在挫折中站了起來,有的人就如脆弱的玻璃瓶經不起挫折的磨礪。但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如此脆弱,又有什麼理由沉淪與頹廢。青春期的我們有着鴻圖之志,但我們的理想卻不堪一擊,理想的心在幾次失敗和教訓之後就變得軟弱與膽怯。玫瑰在破土而生前,只有在黑暗的土地裏經受寒冷與寂寞的挑戰,才能衝破厚厚的大地,在陽關的照射下茁壯生長,綻放自己的美;雄鷹只有在雛鷹的時候經過無數次的飛翔的嘗試,在懸崖上經歷無數次的生死考驗之後,才能歷練成爲展翅遨遊在天空的主宰;而上帝也不過是在痛苦而可怕的煉獄中走的最遠,歷練的時間最長的人。美好的東西只有在經歷無數次的錘鍊之後才能展現美的一面,我們的理想也只有在挫折的不斷錘鍊下才能由普通的石頭變成河蚌嘴裏發光的珍珠。

國家的昌盛需要我們正值青春的一代人的艱苦奮鬥,而理想是我們奮鬥的目標與動力。林靜道的信仰是共產主義,她的理想則是完成共產主義革命事業,而她在革命道路上意識到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纔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纔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的青春。

珍惜青春,黃金的時代在我們的面前而不是在我們的後面。把握每一天的早晨,看旭日從地平線下緩緩升起;把握每一天的午後,品薰衣茶的馥香在開水中慢慢綻放;把我每天的午夜,聆聽來自遙遠星空的召喚。把握每一天的美好,相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論暴風雨來的多麼猛烈,請做一隻海燕,做一隻高傲的海燕,在挫折與困難中前行,風吹的猛烈了就展開自己的翅膀,雨下的狂暴了就擡起自己不屈的頭顱,面向暴風雨,相信——雨後就會有彩虹!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飢寒的年代裏,理想是溫飽;溫飽的年代裏,理想是文明。”用理想之火點亮奮鬥之燈,用奮鬥之燈照亮前進之路,讓我們在理想之火與奮鬥之燈的指引下走在前進的道路上,成爲時代的主人,將祖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青春之歌讀後感2000字5

青春,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太短促了。也許,正是因爲它的短促,方顯彌足珍貴。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青春,對於那些年過半百的人,青春給了他們回憶和遐想;而對於我們這些風華正茂的人,青春則給予我們無盡的活力和美好的憧憬。如果說林道靜、盧嘉川、羅大方等人留下的是他們爲拯救危難中的祖國所表現出的不屈不饒的革命精神,那新時代的我們就應該更好地傳承他們的精神,從自身做起,努力工作、積極生活。唯有如此,纔對得起那些英雄前輩用血肉拼出來的美好今天,纔對得起黨和國家對青年一代無微不至的關懷。

再次閱讀這部《青春之歌》是在寒假期間,因爲在家中無所事事,以至於產生了無聊的情緒。因此。我又再次拿起這部小說來看,這一次卻從中品出不同的韻味來。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們似乎很難體會到當年的革命先烈們戰鬥的艱辛,更何況我們這些90後的孩子們。我們或許知道周杰倫,很熟悉王菲,但是卻對秋瑾這些烈士一無所知。事實上,那個時代離我們並不遙遠。依稀地,身上還留着那個時代的傷痛。可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卻離我們遠去了。

有些人說,我們有些事情是不能選擇的。比如說我們的父母是誰,我們生活在什麼時代等等。我們可以說我們有權選擇我們的生活,但事實上有時候我們身不由己。林道靜他們那個時代的人想要和平,想要過上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生活。但現實是殘酷的,他們必須要過那種居無定所、膽戰心驚的生活。

再一次的細細品味,我領悟到了林道靜對黨的真摯的依賴像孩子依賴母親一樣的感情;領悟到他們那一羣像火山一樣噴發熱血的愛國熱情;領悟到了那個時代動盪的轟轟烈烈的時代風雲。在那個動亂不安的時代,林道靜的革命精神讓人讚歎不已。當然,林道靜不是一天就能成爲一個革命戰士的。最初的林道靜是朵冰清玉潔的連花,是一個小知識分之而已經過了艱苦磨練和改造的過程,她身上逐漸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在經歷了兩次鐵窗中血與火的洗禮後在革命實踐中變得堅強,政治上也逐漸成熟起來。

能堅持着自己的堅持,是林溢靜的感人之處每當我讀到她入獄時受到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折磨後依然堅持着自己的人生理念,堅持革命道路時我深感到自己以前知識的膚淺因爲小說裏一個個鮮明的革命人物一個個地犧牲讓心硬如石的人也爲之哀泣。當然,我很鄙視那些反面人物,那些卑鄙的手段和背叛令人咬牙切齒,即使他只是虛構的故事情節也能讓人爲之震撼。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戰勝了孤獨寂寞,他就可以戰勝一切其實,在哪個戰爭的年代,革命戰士們面臨的最大的敵人是孤獨,當時,由於革命是事業被很多人仇視,因此阻礙也重重。所以革命事業往往是在祕密進行着。剛開始從事革命的人們大多是沒有戰友的。因爲這種舉動不變世人所理解,把他們當成造反的人看待不是孤立就是打壓。例如巴金《激流三步曲》中是覺慧,無法忍受封建家族的禁錮而離家出走,投奔革命,這些投奔革命的人不被人們承認,因此他們覺得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是孤立着的。

這種孤獨其實在他們看起來並沒有什麼,至少他們還有懷着同樣的革命夢想的戰友們。有戰友們的支援和鼓勵就足矣。但是當僅有的同伴也不相信你。不理解你時,纔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孤獨正如《霧魚電》中的吳仁民一樣,他們不被同志們所理解,覺得自己被這個世界拋棄了因而痛苦萬分。《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也一樣在她還沒有入黨之前她雖然忠於革命,但是內心切很迷茫不知道人性的方向在哪裏,遇到盧嘉川林紅等人後,在他們的幫助下逐漸融入革命中但是黨在當時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對入黨人員的考驗是非常嚴厲的,最苛刻的一項是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獨,林道靜在入黨前遇到過很多困難,身邊的同志不斷地犧牲,自己也一次地從死裏逃生。那時候沒有人能幫助她,沒有人告訴她下一步該如何走,她只能靠自己一點點地摸索前進的道路。她堅持着,堅持孤獨地走下去,她相信未來她不會是孤單一個人。

青春激情正是燃燒着我的心,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讓我有種恨自己生的感慨,我想,如果我在那個黑暗的時代,生在像林道靜那樣的家庭,我肯定會對那個黑暗的舊社會深惡痛絕,課倘若羣毆生在羅大方那樣的家庭,我的答案就不敢那麼肯定。但時勢造英雄,此一時彼一時也,歷史終究不容假設,我也就不在這方面深入下去。

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聲。我們所要做的是走向青春的沒一個音符,讓秦春之歌響徹命運的每個章節。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的60多歲的生日了。翻開五千年的歷史,我發現相同的生命,記載了多少滄桑,卻表現的如此頑強,那是一種表示,更是一種力量,一種精神,一種想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