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追問》讀後感

讀後感2.43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追問》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追問》讀後感

《追問》讀後感1

近日,我抽空讀了反腐紀實作品《追問》這本書,書中深刻記錄了一些黨員幹部違紀違法的8個典型事蹟,以及他們違紀違法的心靈路程。同時,書中無時無刻地在提醒告誡廣大黨員幹部,不要拿人民賦予的權力爲所欲爲、謀取私利,要做一名清正、廉潔、乾淨、有擔當的好黨員、好乾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爲什麼有的人被徹底打垮時,纔會追問自己內心的真實?爲什麼有的人被徹底打垮後,依然無法追問到自己內心的真實?”書中的提記給我們無盡的遐想。“內無妄思,外無妄動”,從這些落馬乾部的懺悔中不難看出,先是思想理念出了問題。理念的喪失、覺悟的退化,讓原本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弱化,物質享受、官位思想佔據思想本源時,腐敗就自然而然的發生了。透過幾個故事的深讀,我認爲領導幹部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

一是要把好思想關。思想絕不是某些人所說的是空洞務虛話題,一個領導幹部倒下,首先源於思想根基的動搖,只有思想上的清醒,才能確保政治上的`堅定。個人內心對腐敗要有持續抗拒心理,面對金錢和美色能有良好心態面對,有足夠理由說服自己抵制。只有把好思想關,我們才能做到坦然面對人生進退,與黨的主流價值觀保持一致,擁有強大的內心思想定力,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二是要把好初始關。貪腐猶如潘多拉魔盒,但凡有過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這是腐敗的規律。腐敗離每個人並不遙遠,很多時候就是不經意間幫別人辦個私事,別人認爲你幫了大忙,硬是要送點錢財表示感謝,礙於面子就收下,糊里糊塗地就開啓人生第一次腐敗。嚐到腐敗帶來的甜頭,最終一發不可收拾,越陷越深,難以自拔。因此,我們內心要時刻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珍惜組織給予的信任和關懷,堅決抵制腐敗。

三是要把好親情關。貪婪的夫妻和子女很可能會造就貪腐官員,這是貪腐案反覆證明的規律。要做廉潔的領導,必須要有良好的家風和家教。我們開展警示教育不能僅僅侷限於領導幹部個人,更要延伸到領導幹部家屬。只有家屬內心思想認同了清正廉明的價值觀,才能讓領導幹部輕裝上陣,還能透過家屬監督和紀委監管的裏應外合,爲領導幹部遠離腐敗架起一條牢固的防線。

四是要把好權力關。“修改工程容易,修改人生難。”書中的這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該案例的主人公曾是交通部門的一位領導幹部,因自認爲功勞大而未得到相應的職位就與新來的領導唱反調,把原有的能力優勢未能再次運用到工作中去,而是爲他人做嫁衣,用權力換來了物質人生,最終被拉下水。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而不能恣意妄爲。儘管我們也承認某些領導具備很好的能力,但由於官本位思想過重,權力就變成了自身貪腐的工具,實在是令人痛心。

綜上,既然選擇了做黨和人民的幹部,就需要把好這“四關”,時常校對好自己行進的方向,戰勝慾望、誘惑,銘記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唯由此,黨員幹部才能做好人民的好公僕,履職盡責,能力展現,實現自身的價值,爲社會創效、人民造福。

《追問》讀後感2

反腐敗是關乎民族復興、國家命運、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也是我黨當前急需解決的重大難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力度之大、舉措之嚴、對形勢估計之嚴峻、扳倒大人物之多,令羣衆拍手稱快,國內外爲之震撼。堅信在我黨領導下這場反腐行動必勝、民族復興可期、國家必繁榮昌盛、人民必安居樂業。

《追問》是一部開門見山、單刀直入的反腐敗紀實小說。作者以紀檢人特有的視角直面這些人物,截取他們人生旅途中最應該閃光卻又昏暗的一段歷程作爲小說本身的主線,但作者不做先入爲主的人爲設定,不做居高臨下的道德判斷,不把他們當作歷史的罪人,而是把他們當做當下的"時代病人"這一視角,來一一走近貼心梳理,冷靜審視,爲廣大讀者提供這些所謂"精英"的內心讀白和人生感悟。同時也提醒我們黨員、黨員幹部要牢記我黨的宗旨,提高黨性修養和道德素養,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做一名乾淨、擔當、忠誠的共產黨員,經得起人民的檢驗、時代檢驗。這一特殊的羣體,曾經是中國大地之上芸芸衆生中的"關鍵少數",如今堪可稱作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的"時代病人"?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深思,特別是我們的。黨員、黨員幹部;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小說本身更像是一面鏡子,或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塊塊警示版,時刻提醒我們在黨和人民提供的歷史舞臺上不要做錯動作,更不要做錯事成爲黨和人民的罪人,成爲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

人是環境的產物,但人也畢竟是一種主體的存在。《追問》感情濃烈、思考真切,就像現實備忘錄一樣。腐敗人人痛恨,但又有多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更難有切中肯綮的理性超越。《追問》中的人物,有省管幹部,有中管高官,地域遍佈大江南北,行業涉及五花八門。作者以紀檢人獨特的視角和極大的精力、濃烈的感情對這些多被概念化、臉譜化、模式化的羣體一一進行解剖。面對這些曾經的"成功人士",作者不是故作高深地鄙夷不屑,也不是膚淺廉價的翻案獵奇,而是力求深入地把他們的人生悲劇一一羅列,錄以備忘,用心良苦。

時間不可以從來,但過往可以回憶;人生不可以複製,但教訓可以總結。《追問》的鞭撻拷問,貴在指出問題,引人思索。如此衆多的人就此身敗名裂,如此衆多的人就此歸零黯淡,曾經的"能人"、行業的"標杆"如此下場,爲什麼?我們決不能停留在作爲談資或冷眼旁觀的層面上。我認爲《追問》以紀檢人獨特的視角、勇氣、責任,更以其切合當下社會重大命題的獨特文字價值向我們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作以警醒,警醒我們每一名共產黨員要"正三觀,守底線"。同時也要注重個人素養,加強黨的理論學習全面提升黨性修養,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增強爲人民服務的意識,做一個無愧與黨、無愧與人民、無愧與時代的人。

《追問》讀後感3

黨的十八大以來,雷厲風行推進反腐敗工作,一批大大小小的貪腐官員紛紛落馬,老百姓拍手稱快。那些倒下的官員自然早已風光不再,可以說,這些人已被時代所拋棄,更爲這個時代所不恥。十八屆六中全會上,黨中央再次重申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持續深化全面從嚴治黨,標誌着反腐的力度不減,反腐敗工作永遠在路上。因此,真實記錄曾經"在其位而謀己私"官員們的貪腐經過和心路歷程,深入剖析這些人的貪腐原因,不僅是一部良好的警示性教材,更是透過反面案例全面構建制度性反腐,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有效手段。這或許正是所謂的"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

作家丁捷以此爲契機,深入高牆大院瞭解掌握第一手反腐資料,整理形成反腐紀實文學作品《追問》一書。通觀《追問》全書,雖然以紀實文學爲名,但很多文字採用第一人稱,以官員的自述爲主,現場感與嚴謹性極濃,極具口述歷史文學作品特徵,原汁原味地將落馬的官員的貪腐經歷直面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從內心深處上講,書中官員們自述的貪腐經過之細,讓整部作品給讀者一種"偷窺"的感覺。雖然各不相同,但讀完每個貪腐官員的經歷自述,特徵大同小異,最突出的莫過於每個落馬的官員都過着"兩面人生"。

人前,他們是一身正氣、公正無私、兩袖清風、勤政務實的人民公僕。《追問》中的貪腐官員,有的自稱自小"窮怕了",比如《危情記》的副市長;有的從小衣食無憂,比如《最後的華爾茲》中附庸風雅的行長。但是,他們都曾潔身自好,猶如蓮之高雅;也曾謹言慎行,堅決不觸碰道德和法律的底線;更曾一心爲公,將人民賦予的權力分毫不差的用在人民身上,主政一方政績赫赫。可以說,他們曾經都是一名合格的甚至是優秀的共產黨員。

人後,他們是以權謀私、失職瀆職、貪婪成性、懶政怠政的人民公敵。誘惑就像伊甸園的禁果,特別對於久居高位、政績突出的進階幹部來說,一旦出現輕微的精神空虛和道德信仰缺失,居功自傲和恃才自矜便隨之而來,貪腐便如崩潰的堤壩,迅速從"有底線到毫無底線,從被迫接受到四處伸手"。同時,面對着圍繞在自己身邊"紙醉金迷"的環境,生活腐化成爲了貪腐官員們的"標配",《追問》中的官員幾乎全部與女性有糾葛,家外之"家"成爲了貪腐官員們進一步走向深淵、更加肆無忌憚的重要導火索。

看完《追問》,原本"深得民心"的官員最後淪爲階下囚,我們不禁會"追問":爲什麼堅持當一名好官如此之難?爲什麼"由好變壞"如此之簡單?其實,原因很簡單,當一個官員政治信仰喪失以後,精神信仰也隨之坍塌,道德底線亦不復存在,貪腐就成了"順其自然",於是在短暫的危機感過後,便是"無所謂懼"地在貪腐路上越走越遠,甚至趨於荒唐。比如,《追問》中提到一位"大師"給某位官員開的藥方是在小臥室懸掛羣女裸像,並讓官員廣納情人,以抑過盛的陽氣,荒謬的不在於大師的"良方",而在於官員置共產黨人的使命和理想信念於不顧,虔誠地相信和踐行"大師"之言。

當這些身處高牆的官員們卸下僞裝的外衣之後,心平氣和地去回味和剖析自己的從政經歷和貪腐歷程,這些都是見刃不見血的教訓。他們在與作者接觸之後,都有無限唏噓感慨甚至遺憾悔恨,只是他們再也回不去了。倘若有一天,當下的國家幹部們能夠被黨和國家委以重任,真誠期望所有的幹部都能記住《追問》中的8個典型,拒絕"兩面人生",主動選擇成爲這樣的官員:展一身本領,利一方百姓,受人尊重,羣而不黨,朋友真心,妻賢子孝。如此,則夫復何求。

《追問》讀後感4

追問一羣中進階階下囚的心路歷程。他們的'問心泣訴,他們的真情流露,他們的追悔莫及,帶給一些擁有公權力還在“前腐後繼”者、心存僥倖者的緊急剎車和猛然提醒。丁捷的非虛構口述題反腐文學著作《追問》一經出版,像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官場反腐動盪。認真讀之,感動太多,感慨太甚,感悟太深,認真剖析人情、人心、人性,認真分析實力、勢力、權力,有錯愛情亂中低下頭顱的《危情記》,有買官買官中追悔莫及的《無法直立》,有縱容部下失職失察的《風雅殤》,有美色利誘不能自拔的《最後的華爾茲》,有良莠不齊朋友壞事的經驗教訓《四海之內》,有徇私舞弊遺憾多多的《曾記否》,還有江湖大佬國企大貪的《曲終人散》。八部優秀作品,八個反面典型,人生追問,振聾發聵。他們起點有別,但際遇各異,殊途同歸,都走向監獄的大門。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在他們沒有掌握權力的時候,都是能力超羣的精英分子,可一旦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放鬆了警惕,濫用了權力,任由人性中的負面因子瘋狂肆虐,其燦爛輝煌的人生結局竟是瘋狂過後墜落消失的星辰,失去了光輝,恢復了平靜,徹底地歸零。

《追問》是一部腐敗份子的懺悔叢書,是一羣“作繭自縛”者的心靈獨白,是一幫“落敗者”的心靈碰撞錄,是一部貫穿歷史與現實的“劫後人語”,更是一部理性追問的“醒世恆言”。在這本書裏,有宏觀的總體把握,也有微觀的個案解剖;有人生解讀思考體悟,也有細緻觀察洞察秋毫;有生死較量殊死搏鬥痕跡,也有釜底抽薪人性善惡拷問。在這裏,你可以看見官場的波瀾壯闊,聽到懺悔的聲嘶力竭。一些原本不壞後來因爲有了權力而變壞的各種人物形象交織的正與邪,他們的心靈含蓄着光與暗,他們的人生兼併着功與罪,他們的命運承載着成與敗,他們的選擇散發着愛與恨。清風不弄潮,渾氣來做浪。原本他們都是優秀人才,是社會中堅,是國家棟梁,是時代精英,是曾經的“弄潮兒”,他們能一步步爬上廳部級幹部不容易,他們的權力失去了約束,他們的人生改變了航行,他們的馬力越足,他們越是跑偏越狠,後來翻車,車毀人亡是分分鐘鐘的事情。我們巡察工作者是幫助他們的及時剎車手,扯扯添香中的紅袖,排排正念中的餘毒,讓紅臉出汗成爲常態,讓墜落傷亡有效避免,我們常態巡察中的考察提醒應該是他們的救星,我們的失察瀆職是他們心存僥倖的災星,“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官場高風險概莫如此而言吧。

標籤:讀後感 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