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匠人精神讀後感700字(精選3篇)

讀後感1.02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匠人精神讀後感700字(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匠人精神讀後感700字(精選3篇)

匠人精神讀後感1

工作是一種修行。每個人都會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在一次機緣巧合我與李氏砭法結緣,與玉衡中醫結緣。成爲了玉衡人。李氏砭法刮痧便成了我現在的工作。在玉衡也有着“匠人精神”一樣的企業文化。

“匠人精神”是時下的一熱詞。“匠人”是什麼?很多人認爲匠人是機械式地、重複地、不需要多少文化的工作者。還有些人甚至認爲匠人就是做苦力的,像影視作品裏的木匠、鐵匠、泥水匠這些賺錢很辛苦的底層勞動人民形象。

讀完“匠人精神”這本書,依我理解,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就包含了匠人精神,匠人精神的核心是孝心,百善孝爲先,只要孝心,自然就會有對待萬事萬物的善心,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先德行,後技能,己成,則物成。無論是做什麼工作都要保持正念的生活態度,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工作使命是什麼,視工作爲一種修行。

一切地把工作做好,纔是精英!要訓練成爲下意識做事。我們刮痧也是。《莊子·天道》:“得之於手而應於心。”裏面講到一個車軲轆的匠人靠製作榫卯配合的孔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差一點點都會影響局輪軸的正常運轉。正如我們虎符銅砭刮痧的手法“徐而和”。要能做到“得之於手而應之於心”那就要專注於一件事情,勤加苦練,只要反覆練習,任何人都能掌握一門技術,訓練使人成爲大師。

我們要爲天命而活。作爲醫者,我們的使命就是爲患者解除疾苦而作爲奮鬥目標。戒除內心的功利心,浮躁心,腳踏實地的去做好一件事。不要大費力氣去尋找什麼成長捷徑,立足於崗位,把自己當下的事做好了,該來的自然就來了。

我們做事時要付出時間、心血、精力,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積極的反饋。要時刻培養自己的責任感,對待工作,要不辭辛苦,不懼困難的去完成。這些道理雖然從古到今探討從未間斷。但是靜下心來,細細品味,腦海中也不乏多了幾分清晰的行動目標。

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我會時刻告誡自己要注重細節、注重專注。要追求匠心、匠人的精神。更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努力積累自己的'實力。在如今這浮躁的社會,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匠人精神讀後感2

閱讀了《匠人精神》這本書,我受到了很大的啓發,其實不僅僅僅是從個人角度,從一個國人的角度也就應有意識的學習日本人的工作作風和爲人處世的方法,這對於我們的工作、生活以及對下一代的教育都會有很大的幫忙。

讓我感受最深的第一點就是“匠人精神”尊重每一項工作。任何職位、任何工作都期望能夠做到頂尖水平,無論是做木匠、飲食都會努力做到最好、最出色。對日本人來說,任何生活細節、產品設計、工作中的環節,都務必集合意志力與生命力,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人生的目標。

亞洲第一培訓講師陳安之先生以前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每一天想着如何賺錢,那你就賺不到錢,如果你想着怎樣成爲行業的第一名,那錢就會源源不斷的涌來,而“匠人精神”就是要闡述這個觀點,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它做到最精。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就應從上至下的灌輸這一思想,讓企業的每個人都能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最細、最精,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這樣企業就會總體上升一個高度。

讓我感受深刻的第二點就是事物做到極致,任何的工序都不會出現問題,不允許出現瑕疵,這種做到極致的態度其實體此刻很多方面,比如,你去日本大街上轉一圈,你會發現他們的店鋪招牌都做得十分漂亮,不論是材質還是設計,都是恰到好處,精緻美觀。

也正是有了這樣的態度作爲基礎,你會發現日本人的產品在細節上十分到位,從一碗拉麪的味道,到一顆汽車螺絲的位置,都十分的有講究,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是與其他國家的產品有着明顯的不同之處,也是日本“匠人精神”中值得學習的地方。而在我們的工作中,明顯存在着應付差事的問題,對於問題的出現抱着不用心進取的態度,應付了事,正是這樣問題的出現,纔會使得業績沒有明顯的進步。

“匠人精神”值得學習的第三點就是肯於鑽研的精神。日本人喜歡將現有的事物進行昇華,汽車不是日本人發明的,但日本人在汽車已經發明出來的基礎上將技術進行更好的更新,讓各項功能得到昇華,從而給世界帶來了新的變化和感受。他們對生活是細心的,不允許出現錯誤,把服務對象當做最在乎的人,學習這種匠人精神,就是堅持對細節的把握,紮紮實實的進行實踐,去完善自我,這不僅僅需要精神,還需要動力。

匠人精神讀後感3

一提到匠人精神,很自然的想到德國與日本兩個國家的工匠,做一事,事一生,將一件事用心做到極致。多數關於匠人精神的書籍,都會講述傳統工匠們的潛心之作,淡然執着的堅守。讀者也很容易將匠人精神與淡漠名利、心無旁騖、潛心經營相聯繫。但是這些卻也不是匠人精神的全部。《匠人精神》的作者王振華,利用這本書,彙集了古今中外具有匠人精神的人物事例,講述他理解的不一樣的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被人們解釋爲,對工作執着、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很多人認爲“匠人精神”與“創新”是相悖的,事實是這裏兩件事並不衝突,相反“創新”更多的來自於“匠人精神”的昇華。

古往今來的創新無不是在一步步的精益求精的基礎上而來的,創新靈感並不是從天而降的蘋果,亦不是置於路邊等人撿拾糖果,它往往是經過萬千磨礪而成的昇華之作。文人們看到湛藍天空飛鳥飛過,會感慨羨慕,甚至遐思“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獨步江畔尋芳》)萬千詩句,以鳥爲意,多不勝數。而匠人們看到飛鳥,卻會思索,是否可以做出什麼裝置來,到時候人類也可以翱翔於天際。回溯幾百年前,這可能被認爲是匠人們的癡夢,各種方法都被確認失敗。古往今來的多少失敗積累,對飛翔之夢的執着,最終換來現在的飛翔。

其實“匠人精神”並不是舶來品,作者在書中也提到《莊子》中就有記載了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爲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庖丁”的這份遊刃有餘,卻是經歷萬千摸索與嘗試,最終所達到的境界。

這本《匠人精神》更像是一本事例集子,萬千匠人所做之事,匠人精神所指之魂,無他人心性也。古之先賢認爲,“成人之本,一曰:發心。二曰:願力。”成大人成小人全看發心,成大事成小事都在願力。所作無非是,淬鍊心性,養成自己。